中医辩证学重点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70698130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辩证学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医辩证学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医辩证学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医辩证学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医辩证学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辩证学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辩证学重点(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辨证学重点六经辨证1. 太阳病证以浮脉、头项疼痛、恶寒发热为主要变现。病因病机是风寒袭表,营卫不和, 性质为表寒证。2. 太阳中风:发热恶风寒,头项强痛,脉浮一中风表虚证因卫失固密,营阴外泄, 以汗出,脉浮缓为诊断要点,治疗以解肌祛风,调和营卫一桂枝汤。 .太阳伤 寒:发热恶寒,头项疼痛,脉浮一伤寒表实证因卫闭营郁,以无汗而喘,脉浮紧为诊断 要点,治疗以辛温发汗,宣肺平喘一麻黄汤。3. 太阳中风兼证:项背强儿儿用桂枝汤加葛根汤;兼气逆作喘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发汗 太过,汗漏不止用桂枝加附子汤;太阳病误下后,见胸满,脉促,用桂枝去芍汤;若胸满, 脉促,恶寒明显,用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方;桂枝新

2、加汤证由太阳病发汗太过,气阴两伤, 筋脉失养而致全身疼痛,脉沉迟无力,若非发汗后的身疼,脉沉无力,属寒湿之痹症。4. 太阳伤寒兼证:.葛根汤证:兼有项背强儿儿,或下利,或呕吐不止”以葛根汤治疗表 证下利,称之为逆流挽舟之法。 葛根汤方=桂枝汤+葛根+麻黄(若用麻黄 汤发汗易加重项背强儿儿,桂枝汤中芍药,大枣,生姜酸且化阴,利于此症缓解。)5. 大青龙汤:共为表里同治,均有无汗发热,恶寒,身疼痛一病机风寒束表,内有 郁热,不汗出而烦躁,脉浮紧,舌尖红,苔薄红,治疗外散风寒,内清郁热。 . 小青龙汤:共为表里同治,均有无汗发热,恶寒,身疼痛一外受寒邪,内停水饮而见 咳嗽喘息,痰多质稀,面部青黑,水

3、滑苔,脉弦或浮紧。6. 喘的辨别:小青龙汤的喘是外寒里饮所致;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固外邪束表,肺气上逆; 麻黄汤的伤寒表实,发热,无汗之喘。7. 太阳表郁症状表现:发热外寒,面色红,身痒;或发热恶寒,形似疟一日再发;或发热恶寒,热多寒少。8. 热多寒少症见:桂枝麻黄各半汤方(表郁少重);桂枝二麻黄汤方(表郁更轻);桂枝二 越婢一汤方(表寒内热19. .太阳蓄水:发热恶寒,小便不利,消渴,烦渴,甚者水入则吐,下肢水肿,脉浮或脉数;行气行水,解表散邪 一五苓散方。.小便不利:.缺水-饮水后症状减轻;.蓄水一饮水后不减。消渴:蓄水证一饮不解渴;.糖尿病-三多少;.热证的口渴一喜冷饮,饮水后减缓。 .下利

4、:.热利一口渴;寒利:肾阳 虚一口渴;脾阳虚-口不渴。10. 太阳蓄血:发狂,如狂,少腹急结,或硬满,发黄,小便自利,脉浮结。一核桃承 气汤(轻症),抵挡汤(重症H.阳明无形邪热证:无形邪热炽盛,而无肠中燥屎结聚。证型病机身主证治法鉴别点梔子鼓汤证热郁胸隔执/烦虚不眠,心中懊恼清宣郁病在上焦白虎加人参汤阳明燥热,津气两伤心烦渴饮汗出,背微恶寒,脉洪执养阴益气病在中焦猪苓汤阴虚水热互结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脉育阴利病在下浮水焦12. 白虎汤与桂枝汤辨别:阳明病之发热是里热向外蒸腾,必与不恶寒同时并见;太 阳病因邪烦太阳,营卫失和,见翕翕发热,必见恶寒。阳明病之汗岀因内热炽盛,熏蒸肌肤 迫津外泄所致

5、,伴有不恶寒反恶热,脉大等;太阳中风因邪犯营卫,卫失固密,营阴外泄所致;汗岀里少,同时伴发热轻,脉浮等。白虎汤可见口渴,桂枝汤口不渴。13. 阳明湿热证:.湿热偏表发黄病:身目、小便俱黄,如橘子色,无汗、身痒 T麻黄连辂赤小豆汤方。湿热偏里发黄证:身目、小便俱黄,如橘子色,但头汗出,身无汗,渴引水,便秘 T菌陈蒿汤方。热重于湿发黄证:身目、小便俱黄,如橘子色,低热缠绵,心烦懊侬一梔子簾皮汤方。14. 阳明血热证:发热,iMn, 口干鼻燥,但欲漱水而不欲咽-阳明胡血证。15. .太阳蓄血:均是邪热所致,发热,脉数,皆可见精神神志改变。 -太阳表邪随经入里化热,邪热结于手太阳小肠血分,以新病为多,

6、如如狂,发狂,下血多为稀性,小便自 利。阳明蓄血:均是邪热所致,发热,脉数,皆可见精神神志改变。 -阳明邪热过经入腑,邪热结于手阳明大肠血分,多为久有淤血,较缓,善忘,便黑硬而易解。16. 少阳病:.从太阳之表而来;启发于少阳;.脏邪还腑。17. .小柴胡汤:少阳枢机不利 -胸胁苦满,喜呕,心烦。 -邪气初入少阳,气郁不舒一(去滓再煎X.大柴胡汤:少阳枢机不利,少阳阳明合病一心下急,呕不止,郁郁微烦:下利一邪气深入少阳,气滞不通。柴胡加芒硝汤:少阳枢机不利,少阳阳明合病一胸胁满,呕吐,潮热,下利一邪气久留少阳,气结不降。18. 少阳水郁证:往来寒热,胸胁满,微结,心烦,口渴,小便不利 -和解少

7、阳,溫化 水饮一柴胡桂枝干姜汤方。19. 少阳病兼证: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一柴胡桂枝汤方。20. 三焦为中读之腑;胆为中精之腑;脾胃同属苍廩之官为后天之本。21. 传经:三阳病而中气虚者,每易转为脾胃虚寒的证侯。直中:中阳表虚则始病即见太阴虚寒之象。直中只见三阴。22. 两经同时出现为合病,一前未罢又一经为并病;合病,并病仅见与三阳病。太阴 为脾虚寒证一温中健脾,祛寒除湿。23. 太阴病虚证:腹满而吐,食不下,下利,口不渴,时腹自痛。 一理中汤,四逆汤。24. 太阴病实证:腹满时痛,或大实痛,大便不利。 一桂枝加芍药汤方。25. 太阴虚寒证一腹满喜温喜按,证属里虚有寒;阳明腑

8、实证一腹痛拒按,绕脐痛, 大便秘结,发热潮热,伴有里热实证;太阴实证一气滞络淤轻者,腹满时痛,气滞络淤 重者,大实痛,或伴便秘。26. 太阴病兼证:脉浮,发热,恶寒,便滙。 一桂枝人参汤方。27. 少阴寒化证(实寒):.四逆汤:阴盛阳虚,四肢厥逆,下利清谷,小便色白。一阴 阴盛阳虚证,无热恶寒。 通脉四逆汤:阴盛阳虚,四肢厥逆,下利清谷,小便色白。 -阴盛格阳,发热身反不恶寒。 白通汤:阴盛阳虚,四肢厥逆,下利清谷,小便色白。 -阴盛戴阳证,面色赤。28. 虚寒证:.附子汤证:皆属阳虚,水湿为患。 -因寒湿不化浸渍于肌肉骨节,以身 体疼,骨节痛为主。一无形湿气。 .真武汤证:皆属阳虚,水湿为患

9、。- 水湿不化,泛溢肌肤,以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下利为主。-有形水饮。29. 身疼痛:.麻黄汤一风寒束表,卫闭营郁,伴有发热散寒,无汗,脉浮,治当发汗解 表。 桂枝新加汤一汗后气阴两伤,寒湿凝滞于筋脉肌肉失养所致,以汗岀身疼痛,脉 沉迟为特点,治当调和营卫,营气和营。 附子汤-少阴阳虚,寒湿凝滞于筋脉骨节肌 肉所致,以手足寒,脉沉为特点,治当用附子温阳化湿,镇痛祛寒。30. .真武汤证(阳虚):水气内停,水液代谢失常所致,有具有咳,呕,下利,小便不 利。为寒化,是阳虚寒盛而兼水气不利”伴见四肢沉重疼痛,同时有舌淡水漪苔,镇痛祛 寒。 猪苓汤证(阴虚):水气内停,水液代谢失常所致,有具有咳,

10、呕,下利,小便不 利。一为热化,阴虚有热而水气不利,伴见心烦不得眠,舌红绛、苔黄而干。31. 少阴病兼证:太少两感证一发热痢,神疲乏力,脉沉(短者,1天,用麻黄细辛附子汤;长者,3、4天,用麻黄附子甘草汤)-若岀现下利清谷,首选四逆汤。32. 厥阴病兼证:上热下寒证一肝胃有热,皮肠有寒证。一干姜黄岑黄连人参汤证,又称寒格证一食入口即吐,下利便澹,口渴喜热饮。33. 痰厥证:手足厥冷,脉象乍紧,伴有月完脾与胸膈满门,心烦,饥不能食。一瓜蒂散方。34. 水厥证:手足厥冷,心下悸,口不渴,舌淡,苔白滑。一茯苓甘草汤方。35. 热厥证:由于邪热内郁,格阴于外。-四肢厥逆,身热,口渴引饮,脉滑疾。一白虎

11、 汤。卫气营血辩证1.温病伤寒病因寒邪受邪途径邪从口鼻入邪从皮毛入病机特邪郁卫表,肺气失宣,溫邪宣伤阴寒束肌表,卫阳被遏,卫阴郁滞,寒邪点易伤阳证候初起恶寒轻,发热重,口微渴,无汗或少汗初起恶寒重,发热轻,只身疼痛,无汗治疗辛凉解表,疏泄风热辛温解表,发散风寒舌苔及脉舌边尖红,舌苔薄白,脉浮数舌质正常,舌苔薄白,口中和,脉浮紫2温病:是由外感溫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等特点的一类急 性外鹹病。特点: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地域性。3. 叶天士 :被称为温热大师,创立了 卫气营血辩证。4. 顺传:由浅至深,病势由轻转重的发展规律,多见于新感温病,起初邪在卫分,而后传 入气

12、分,进而深入营分,血分。 .逆传:卫分之邪入里后不经气分阶段而直接内陷于 营分,这是一种病情骤然由轻转重的转变。5. 卫、气、营、血的治疗大法分别是汗之,清气,透热转气,凉血散血。 治疗分别是:银翘散、白虎汤、清营汤、犀角地黄汤。6. 透热转气:是指邪热入营,治宜清营热,滋营阴,并伍以清凉透泄之品,使入营之邪热仍 然透转岀气分而解的治疗大法。7. 风热在卫证:发热,微恶风寒,咳嗽,苔薄白,舌边尖红,脉浮数(偏卫:发热,恶风寒, 苔白一银翘散;偏肺:身不甚热,咳嗽一桑菊饮)均为辛散凉泄之剂,用以疏散卫表风热之 邪。8芦根在此(银翘散中)是否为生津之功?不是,后方渴者加天花粉,芦根在此乃恢复肺 之

13、宣降之功能。诊断要点病机治疗措施暑热湿在发热恶寒,身形拘急,月完闷心烦,暑湿内缰而兼寒邪夕卜散表巷,内清暑湿T卫证舌苔薄腻外来新加香蕭饮湿热在卫恶寒头重,胸闷月完痞,苔白腻,夕卜感湿热之邪,困阻芳香透泄,宣肺祛湿一证四肢酸重肌表之证堇朴夏苓汤燥热在卫发热微恶寒,干咳痰少,咽干鼻燥热之邪侵袭肺卫辛凉甘润,清透肺卫一证燥,苔薄白欠润桑杏汤10. 风热毒邪犯卫:恶寒发热,全身酸楚,头面红月中,见于大头瘟初起。T宣肺利咽,疏风 解表一葱鼓桔梗汤。11. 溫热毒邪犯卫:憎寒发热”咽喉红M疼痛,肌肤丹瘀隐隐,见于烂喉痂初起一透表泄热, 解毒利咽一清咽梔鼓汤。12 .气分证:热郁胸膈证身热不甚,心烦懊恼,欲

14、呕不得呕,舌苔微黄一轻清宣气-詭子鼓汤阳明热盛证壮热多汗,渴饮,脉洪大一辛寒清气,达热出表一白虎汤热郁胆身热,口苦而渴,干呕,胸胁不舒,脉弦-苦篆清热宣郁透邪一黄苓汤加且鼓玄腑证参方湿热困发热汗出不解,口渴不欲多饮,月完痞呕恶,心中烦闷,苔黄腻一辛开苦降,燥湿中证泄热一王氏连朴饮热盛动热邪炽热,潘灼肝经,引动肝风;身热壮盛,四肢抽搐,颈项强直,角弓反张,风证舌红苔黄一凉肝熄风一羚角钩藤汤毒盛气 肺胃气分热毒,上攻头面疼痛一壮热口渴,头面臓中疼痛的大头瘟变现-清热解分证 毒,疏风消肿一普济消毒饮热盛动风虚风内动发展阶段起初阶段春溫后期病机热邪内陷,深入厥阴,热极生风热邪久羁”灼伤真阴,水亏木旺,筋脉失养,血虚生风症状身热壮盛,头昏脑胀,手足燥扰,甚则狂乱,手足蠕动,心中ITS大动,形消神倦,神昏,痉厥,脉弦数,舌红苔黄齿黑唇裂,舌干绛,脉虚治法凉肝息风滋阴熄风方剂羚角钩藤汤三甲复脉汤13.营分证:特殊热型-身热夜甚;矛盾症状-口干,反不甚渴饮;必有症状一时有谯语等神志症状;标志症状一舌质红绛,脉细数。如何判断营热外透?1.神志轻清;2.舌质由绛转红;3.舌苔出现;4脉由细数变为浮大;5.出现其他较明显 的气分证,如口渴思饮;6.由神清,舌质由绛转红为重要标志。 热入营分:热灼营阴,营热蒸腾一身热夜甚,时有谯语,口干反不甚饮渴,舌质红 绛无苔一清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