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支点”米格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70612401 上传时间:2023-12-1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8.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意志“支点”米格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德意志“支点”米格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德意志“支点”米格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德意志“支点”米格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德意志“支点”米格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德意志“支点”米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意志“支点”米格(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德意志“支点”,米格-29在东西德的故事(上)原创不易认可价值 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 以及来自空 军之翼 当米格设计局的米格-29 “支点”战斗机于1988 年在范保罗航展上首次公开露面时,吓坏了西方军事观察家 们,该机表现出的性能让人坐立不安。在冷战时期,西方飞机设计师们一直对傻大黑粗的苏联战斗机大加嘲笑,现 在他们笑不出来了。虽然苏联空军的米格-29早在1986年就曾访问过芬兰,但这是一次低调的访问活动,其宣传力 度远非范保罗航展可比。1988年范保罗航展上的米格-29 9-12 “支点”在民主德国 1988年3月12日,苏联飞行员驾驶四架米格-29降落在德意 志民主共和国的普列兴空军基地。

2、这是24架米格-29战斗机 (20架单座型和4架双座型米格-29UB)中的首批飞机,将 装备东德空军第3战斗机联队(JG-3)。东德空军JG- 3联队的米格-29当时,JG-3联队由三个中队组成,其中两个中队将从米格-21 “鱼窝”换装米格-29, 剩余一个中队保留米格-21MF。东德飞行员第一眼就深深喜欢上了米格-29,当他们开始飞行时,这种感觉进一步增 强。迈克尔温格里奇中校于1987年10月从霍尔茨多夫的 JG-1调到JG-3,从米格-21PFM换装米格-29。他的任务是就 这种新型战斗机进入JG-3的服役进行组织监督、领导、培训和整合。他回忆道:“如果你只见过米格-21,就会在地面和空

3、中看到米格-29时不知所措。发动机启动时关闭的两 个进气口令人印象深刻,同时还有巨大的圆形尾喷管。你在 滑行和降落时必须习惯于高高在上的座椅。米格-29即使不 开加力起飞,也比开加力的米格-21震撼,发动机提供了难 以想象的巨大推力,能让你在起飞后立即垂直爬升。与米格 -21相比,米格-29的前方视野要好得多。”米格-29的克里莫夫RD-33发动机“一开始,我经常无意识轻微爬升,因为我已习惯米格-21的操纵,把机鼻拉到 地平线之上。”米格-29具有非常好的加速和爬升能力,从600加速到1100公里小时仅需13.5秒,最大爬升速度330 米/秒。“米格-29能以高达2.35马赫(2450公里小时

4、)的超音速飞行,也能以非常低的180公里在失速边缘飞行。 我很快适应了平显,所有重要飞行数据近在眼前。”“该机具有我只在科幻电影中见过的头盔瞄准系统,现在只需转 动头部,就能把红外导弹的引导头、雷达和红外搜索和跟踪 系统(IRST)转向目标。”米格-29 9-12的座舱1988年5月3日,东德空军战斗机司令部司令斯盖瑞斯上校登上一架 米格-29UB的前座,后座是苏联飞行教官科托上校,积累了 东德飞行员的第1000个米格-29飞行小时。米格-29在东德 空军中的主要任务是防空,其次是对地攻击。由于机场密度和飞机数量限制,东德境内的苏联空军和东德空军中队只能错峰训练。例如普雷森空军基地被分配在星期

5、二、星期四和星期六飞行,演习时例外。温格里奇继续说:“为了避免在大量飞行训练中发生冲突,每个中队都有自己截击 飞行标准航线和空战训练区。”“整个东德空域的所有飞行活动都处于军事监管之下,民用飞机仅被允许在预先指 定的空域和国际航线上飞行,且航线具有高度和宽度限制。 总之,东德整个领空处于军事管制和协调之下。”民用飞机在东德领空没有任何优先权,事实上在任何华约国家中 都是如此,只能飞行在固定的飞行走廊上。降落中的米格-29 607号 东德空军对米格-29的训练侧重 于以下优先事项:30%的训练为全天候条件下的昼夜低空拦截,特别注重夜间仪表气象条件下的拦截; 29%为 中等高度目标识别,其中包括快

6、速反应警报(QRA),再次 强调夜间仪表气象条件下的拦截; 26%为全天候高空拦 截;3.5%为超音速拦截,速度达2马赫,高度达18000米; 11.5%为空战训练。对地作战训练不是优先考虑的问题,但东德空军的所有飞行员不得不花费一些时间来 执行这项训练,以支援陆军或海军。飞行员每年至少飞行七架次,其中至少两架次是挂载空地武器实弹。“支点”的火力 米格-29的左侧翼根安装了一门单管格 里亚泽夫-希普诺夫30毫米GSh-30-1机炮,每分钟射速1800 发,备弹150发。机炮设计很轻巧,射速很快。与西方 战斗机机炮相比,GSh-30-1采用短后座设计,重量大大轻于 加特林转管炮。东德空军把该炮作

7、为“支点”的空空和空地 作战利器。GSh-30-1机炮 米格-29可以挂载三种导弹:信号旗设计 局R-60(AA-8“蚜虫”)近距红外制导空空导弹,信号旗R-27 中-远距雷达半主动制导空空导弹(AA-10 “白杨”),信号旗 R-73(AA-11 “射手”)近距红外制导空空导弹。东德空军米 格-29的标准武器挂载方案是两枚R-27和四枚R-73。R-73是这些导弹中最新的,取代了 R-60。但东德空军还是 同时装备这两种导弹,因为对于实弹训练来说,R-60要便宜 许多。挂载R-27和R-73空空导弹的米格-29 当R-73与米格独 特的瞄准系统结合起来后,该机在近距狗斗中就成为一个恐 怖的对

8、手。迈克尔温格里奇说:“武器控制系统是米格-29设计上很先进的功能之一,其主要组成部分是瞄准系 统,最重要的组件是KOLS-29 IRST和头盔瞄准具。KOLS-29被用来搜索、探测和跟踪具有红外对比度的目标。” 风挡右侧的光电球就是KOLS-29 IRST“头盔目标分配系统和NWU-2M头盔护目镜附件也被称为头盔护目镜系统, 通过检测飞行员的头部运动来确定目标的角坐标。”“这 个头盔显著提高了目标获取和攻击的效率。飞行员通过转动头部就对目标进行选择和截获,同时指挥KOLS-29、雷达以及R-73红外导弹的引导头瞄向同一目标。”“飞行员不必操纵飞机咬住目标,只需把头部在水平方向上正负60、 垂

9、直方向上正45或负15范围内转动,把头盔目镜上的 准星对准目标就能截获该目标。”“如果机载传感器或导弹引导头探测到目标,就自动执行瞄准制导程序,达到最 佳射击距离后,飞行员按下按钮时就能立即发射导弹。” 米格-29在空空作战能力上的这个特点取消了将机鼻指向目 标的必要性,能够截获并摧毁偏离机身纵轴线达60的目 标。飞行员头盔上安装的就是NWU-2M头盔瞄准具 利用“支 点”的低速能力,“眼镜蛇”机动进一步扩大了头盔瞄准具 和R-73导弹的发射参数。在德国空军担任过米格-29指挥官 的约翰科克中校说:“即使与F-15、F-16和F/A-18战斗机 相比,米格-29在近战中也是非常优秀的。该机具有

10、优秀的 空气动力学设计和头盔瞄准具。在19公里距离内我很难被 打败,武装有IRST、头盔瞄准具和射手导弹的我也不可 能被打败。即使对抗最新型的Block 50 F-16,米格-29在近 距离下也几乎无懈可击。他们(对手飞行员)可能不喜欢它, 但是凭借28度/秒的瞬时转弯速率(Block 50 F-16是26度), 我可以切其内圈。我们稳定的手动控制飞机可在转弯中轻松 胜过他们的线传飞机。但我们真正的优势在于射手导弹 能可靠锁定偏离轴线45的目标。”米格-29是一种富于 创新的飞机,但也存在许多缺点,其中最值得注意的两个缺 点是航程太短和有限的超视距(BVR)拦截能力,该机缺乏 主动雷达制导导弹

11、。普列兴基地的米格-29加入德国空军 1990年10月3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同意成为一个国家。一天后,普列兴空军 基地的JG-3和米格-29都处于德国联邦国防军的控制之下。 1990年10月19日,德国空军飞行员驾驶米格-29 604号在 普列兴进行了首次飞行,该机仍然保留着东德空军的迷彩涂 装,但标上了 29+01的新序列号。两德统一后改换门庭的米格-29 607号1991年1月,4架米格-29前往曼兴的国防军第61飞机和航空装备部(WTD61)接受评估,以确定这种战斗机是否适合加入德国 空军。同时,四位经验丰富的飞行员(都具有武器教官和试 飞员资格)被派往普列兴,从作战

12、观点评估米格-29。作为这次评估行动的一部分,四架米格-29于1991年3月被前 往维特蒙德港空军基地,与JG 71的F-4F 一起飞行。四月 又有四架“支点”被部署到撒丁岛的德奇莫曼努空军基地。 这座岛的西边有一座装备有空战机动装置(ACM I)的训练 场机,可供北约战斗机磨炼自己的异机型格斗(DACT)技 能。德国空军的米格-29UB教练机1990年12月,沃尔夫冈米沙尔斯基少校从第36战斗轰炸机联队(JaboG 36) 调任普列兴成为米格-29中队长,他之前的联队驻扎在威斯 特伐利亚州莱因-霍普斯滕空军基地,飞F-4F。他是参与评 估的四位飞行员之一:“当我在1990年12月第一次看到支

13、 点时,我惊呆了。当时我对该机一无所知,只知道一些泛 泛的情报报道。米格-29在1986年对芬兰的访问中首次公开 露面,并在1989年的巴黎航展上坠机。对我来说它是对 手,是终极威胁,我们接受的所有训练就是为了击败它, 突然之间我们却要驾驶它飞行。”“在评估中,我们在北海上空与所有型号北约战斗机进行了对抗,并为沙漠风 暴行动中的北约预警机的确定了 掉头和逃跑参数。这 种训练也被叫做逃生派对。”他们的另一项任务是找出“支点”在华约防空系统内的作战方式。“我们发现由于 数据链的存在,这套由GCI(地面控制拦截)紧密控制的系 统即使在强电子干扰下也能正常工作。这符合苏联人的哲 学,而我们接受的训练是

14、自主决策并行动。”“在1991年3-4月间我们首次部署德奇(德奇莫曼努)期间,我们 对抗了美国的F-16、F-15,英国的狂风 F3等战斗机。很 显然由于航电缺陷,支点无法在超视距场景中与现代西 方战斗机对抗。从雷达获得的信息非常有限,该机只有在良 好GCI支持下才能发挥出战斗力。”1995年德国米格-29与北约战斗机的编队飞行“一旦进入视距内或者交汇,空战就完全不同了。根据飞行员的技能, 再结合该机的机动能力和射手导弹与头盔瞄准具后,空 战多少会变成一场势均力敌的游戏。当然,与F-16、F-15和 F/A-18相比,米格-29的滞空时间总是一个限制。”“谈到最大性能和最佳机动性,你要知道我们

15、四个人都仅仅在米 格-29上飞了 50个小时,而且米格-29仍然处于原装状态。 也就是说座舱和机身上都是西里尔文,并采用公制飞行仪 表。”沃尔夫冈担任米格-29中队指挥官直到1995年。评估结束后,德国空军决定接受米格-29,并于1991年10 月将该机型纳入北约防空系统,命名为米格-29G,G代表德 国。挂载R-27、R-73训练弹和行李吊舱的德国米格-29 米格 -29仍然驻扎在普列兴,使该基地成为德国统一后少数存在 的前东德空军基地。“支点”在融入北约的过程中出现了一 些问题,需要对操作程序进行很多改变,但没有引发争议。说明文字问题好解决,但飞行员们还需要适应其他方 面。正如沃尔夫冈谈到

16、的,米格-29在东德空军中的任务成 功取决于GCI管制员和飞行员之间的沟通。迈克尔温格里 奇解释道:“东德和苏联空军典型的做法是通过数据链和自 动制导系统来引导战斗机,而不是无线电命令。” 普列兴基地的米格-29“米格-29安装了特别为此目的设计的装备。通过该系统,米格飞行员在仪表气象条件拦截中可在无线电静默情况下被引导到武器射程内,全程无需开雷达。随后开启雷达只是为了实施导弹攻击。”“但这套系统不兼容北约标准,而且也不存在完备的地面系统了,德 国空军无法以这种方式操作米格-29。同时德国空军认为保留 东德LAZUR地面管制系统不经济。” 德国空军从米格-29 上拆除的LAZUR数据链系统受到的主要批评是不允许飞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