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70611829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一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一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一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一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一、学习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聚落的概念及分类;聚落的发展过程;乡村形成的历史条件及发展;城市出现需要具备的两个基本条件: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劳动分工促进了城市的出现;不同地形对城市区位的影响;气候对城市区位的影响;交通与城市区位;社会经济因素对城市区位的影响了解和区别各城市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影响城市区位的主要因素是不断变化的;城市化的含义;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 记住:村落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乡村和城市的出现分别是在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和第二次社会大分工;自然资源对城市区位的影响;城市化的三个主要标志;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

2、特点;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措施。 理解:聚落是人类适应自然、利用自然的产物;城市形成的自然条件和历史条件;河流的供水和运输功能往往决定城市的区位;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2 能力目标(1) 从图中提取有用信息,并利用有关地理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2) 阅读统计图表和地图,处理地理数据的能力;(3) 利用“亚洲五个国家城市化趋势图”,提高对比分析的能力;(4) 利用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调查分析本地区存在的城市化问题的能力。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识保护城市环境的重要意义,调查你所居住地区发展、规划情况,找出合理的地方及存在的

3、问题,加深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感情。二、学习建议 本单元的知识结构突出知识的联系性:一是知识的纵向联系,教材从时间的发展变化,介绍了从古到今人类居住地的演化过程及区位因素;二是知识的横向联系,介绍了世界不同时期不同居住地发展变化的过程及区位因素;最后重点介绍了城市化的产生、不同国家城市化的特点、产生的问题,特别强调了如何去解决当前的实际问题,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突出了人地关系这一条主线。所以在学习本单元时,你应该用一种动态的观点去学习,结合书上的图表等图象知识和地理数据,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训练自己从中提取有用地理信息,并利用相关地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目标检测A组(一)单项选择题1

4、下面有关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聚落即房屋的集合体 B聚落是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 C聚落主要指乡村而不包括城市 D各种住宅、商店、仓库等都是聚落,而道路、广场、公园、运动场等均不是聚落的范 畴。2有关乡村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A最初人们居住的是一种半固定的原始棚舍B早在母系氏族公社时期,乡村聚落就已稳定下来C乡村聚落阶段先于原始畜牧业和农业的起源D已发现的村落遗址多位于河流上游地段3人们由穴居到半固定的原始棚居到稳定的有一定规模的乡村聚落,主要是由于A找到了合适的生存环境 B生产力水平的提高C为了躲避自然灾害 D家族的不断壮大4 对聚落的外部形态有深刻影响的是A居住在其中的人群种族

5、 B当地的风土民情C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 D当地地理环境5 在外部形态上呈带状的村落一般分布在A河流较少的平原地区 B河网密度较大的平原地区C高原地区 D盆地地区6.有关地形与城市区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平原地区土地肥沃,便于农耕,所以不适宜发展城市 B我国城市大部分位于地势最低的第三级阶梯上 C山区城市一般都河谷谷地或比较开阔的高地分布 D巴西的城市多分布在亚马孙平原上7.世界上的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主要分布在 A气候干旱地区 B热带雨林地区 C中低纬度地带的沿海地区 D高纬度寒冷地区8.从气温条件分析,世界城市集中分布的纬度是 A中低纬度 B中高纬度 C高纬度 D低纬度9.河流对城市的影响很大

6、,通常属于不利于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位置是 A两条河流汇合处 B河流发源地 C过河点位置 D河口位置10.沿河设城主要是因为 河流为城市提供主要水源 河流具有便利的水运条件 河流对城市安全防卫有利 河流沿岸都形成冲积平原 A B C D 11都是以煤炭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工业城市是A巴西利亚 华盛顿 大庆 抚顺 B伯明翰 匹兹堡 大同 鹤岗C开滦 鞍山 包头 阿伯丁D约翰内斯堡 攀枝花 玉门 曼彻斯特12下列国家首都只作为政治中心而新建的城市是A东京 伦敦 B柏林 曼谷C伊斯兰堡 巴黎D巴西利亚 华盛顿13在铁路枢纽上兴起的城市是A济宁 B株洲 C杭州 D扬州14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高

7、低的标志是A 城市的人口规模 B 城市的用地规模C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 D 特大城市的数量15世界城市化进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其界线是:A 工业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B 工业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C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D 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说明了:城市内环境质量相对下降,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大城市中心区萎缩,城市人口比重迅速下降中小城镇发展迅速,乡村人口出现回升A B C D 17. 有关自然资源与城市区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凡是自然资源丰富的地方,都有城市出现。B 工业革命后,在矿产资源丰富

8、的地方,都有城市出现。C 中国的大庆、玉门、大同、开滦、英国的阿伯丁都是以煤炭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城市。D 随着自然资源数量的减少,自然资源对城市区位的影响已经很弱18. 我国城市化进程不应过快的原因是( ) A.人口素质还不高 B.科学技术水平不高 C.城市建设经验不足 D.经济发展水平不高1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逐渐减少。B 发达国家人口逐渐减少。C 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逐渐增多。D 1940年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多于农村人口。20城市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 城市交通拥挤,房屋集中,绿地面积小。B 城市人口过度膨胀,工业大量集中。C 城市生态系统缺少足够的分解者。

9、D 城市数量过多,拥挤不堪。21下列关于解决大城市交通拥挤可行性办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用小汽车取代自行车。B 建造多层高架道路和立体交叉道路。C 增加交通线路的用地面积。D 将现有道路全部改建成高速公路。22下列关于城市化及其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正在加快B西方大城市的许多人居住在郊区C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始终低于发达国家D、城市化的畸形发展主要出现在发达国家,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比重过大(二)双项选择题1 下面有关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聚落无不打上当地地理环境的烙印 世界上的聚落都在成长 聚落也对当地地理环境和人类经济活动发生作用 聚落是人类文明的结晶 A

10、. B. C. D. 2关于乡村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A聚居不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B人类社会的第一次大分工是乡村形成的历史条件C较早的村落都形成于自然条件较差的地方,所以很不稳定D较早的村落一般都建在当时自然条件较优越的地方3从社会文化角度看,城市的出现需要具备的两个基本条件是A.农业机械化的广泛应用,使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B.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使农业生产有一定的剩余产品C.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促进了城市的形成D.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促进了城市的出现4下列有关城市兴衰变化连线正确的是A筑波-作为政治中心而兴起B扬州-因大运河河道淤塞,航运不畅而衰落C株洲-因铁路枢纽而发展D郑州-因当地石油产业的

11、发展而兴起5世界城市化的标志是A.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提高B.城市人口增加,其比重在总人口比重中上升C.城市用地规模扩大D.城市中心区人口向郊区移动 6关于世界城市化问题的论述,那一种是正确的 ( )A.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正以空前的规模不断增长。B.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增长速度超过发展中国家。C.发达国家城市化出现停滞状况,甚至出现“逆城市化现象”D.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速度超过发达国家。7在城市中心区人口向外移动的原因: A在城市环境恶化,地价上涨。 B农产品满足不了城市需要。 C市区环境优雅,但供水紧张。 D地铁、高速公路等交通的发展。(三)综合题1 读下面图6-1“河流与区位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2、(1)甲城市形成的原因是 。(2)乙城市形成的原因是 。(3)丙城市形成的原因是 ,在我国与丙城城市区位类型一致的有长江沿岸的特大城市 , 。 (4)丁城市的区位优势为 ,因此,它既是 又是 。 (5) 是古代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因此 对城址的选择影响很大。2图6-2分别为A、B、C两个城市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1)两城市中先形成的应是 ,后形成的应是 。(2)城市A形成的主要有利条件是 。(3)城市B重要的工业部门主要有 。3读图6-3“亚洲五个国家城市化趋势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列表比较我国不同时期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和主要原因时间特点主要原因1950至1960年1960至1980年1980年至今(2) 与日本比较,我国城市化的特点是 、 、 。(3) 通过分析和比较可以看出,一个国家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基本上可以体现其 发展水平。B组(一)单项选择题1.史记五帝本纪中写到: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聚是村落,是乡村;邑是居民点,有市之邑是城市的雏形;都是早期的城市 通过以上所述回答:乡村和城市的联系是 A 乡村的规模较小,城市的规模较大 B乡村以农业人口为主,城市以非农业人口为主 C乡村以农业活动为主,城市以制造业、服务业为主 D乡村是城市的母体,城市一般由乡村发展而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