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实验计划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70610625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实验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科学实验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科学实验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科学实验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科学实验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学实验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实验计划(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学实验计划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计划一、学生分析p 实验是自然科学研究中十分重要的认识方法,它对于激发儿童的科学志趣,培养儿童的科学能力,提高儿童的科学素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但是,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学生发言表现欲望差,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二、实验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实验方法,体味实验的乐趣。2使学生科学有效地学习知识,培养主动探索精

2、神。3培养学生实验设计、操作、观察、记录和整理资料等能力。4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特别是知识、智能与实践相结合的素质。5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观察和实验中,培养学生逻辑归纳能力和发散思维。三、实验措施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法。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控制变量实验要加以指导)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四、实验要求:在实验教学中我们将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尊重客观事实、注重证据、大胆质疑,逐渐养成良好的科学品质和思

3、维方式,真正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首先我们将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以保证观察和实验中获得证据的有效性,没有人为的”伪证”;我们将重点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如:“溶解的快与慢”等,了解控制变量实验的重要性,并正确地看待误差问题;我们将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过程中做好记录,可以用文字、数据、简笔画等进行记录;我们将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特别是实验过程的描述,帮助学生提高科学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五、实验计划安排表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 教学要求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4、实验器材 实践 活动 1-3 第一单元 认识空气 1空气占据空间吗 1 1 能用不同的实验方法证明空气占据空间。2能从具体现象中提出问题,作出猜想,能依据证据概括空气占据空间的性质。3在玩注射器的活动中,认识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4能够列举压缩空气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实例。重点:认识空气占据空间、可以被压缩的性质。难点:认识压缩空气有弹性的性质。1教师材料:教学课件 2学生分组材料:小口瓶、漏斗、橡皮泥、烧杯、水槽、玻璃杯、面巾纸、塑料瓶、气球、锥子、注射器、橡胶堵头、水。1研究空气是否占据空间。2挤压注射器里的空气。2空气有质量 1 1能用实验和测量的方法证明空气有质量。2能从具体现

5、象中提出问题,作出猜想,能依据证据概括空气有质量的性质。3通过阅读伽利略的相关资料,感受科学家为人类所做的贡献。重点:认识空气有质量的性质。难点:用小棍平衡实验判断空气是否有质量的操作细节。(如何让小 棍平稳、怎样给气球充气、怎样给充足气的气球打结、如何把气球挂在小棍上、如何放气等等)。1教师材料:教学课件。2学生分组材料:各种称量物品、细长棍、线绳、支架、票尾夹、打气筒、气球、电子天平、皮球。1测一测气球里的空气是否有质量。2用电子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3 用电子天平测皮球里空气的质量。3热空气和冷空气 2 1 能借助其他物体觉察冷热空气的流动。2运用实验的方法认识冷热空气流动的规律。3利用模

6、拟图推想风的成因。重点:认识冷热空气流动的规律。难点:烟在冷热瓶中流动实验;理解风的成因。1 教师材料:教学课件。2学生分组材料:蜡烛、火柴、纸蛇、细线、铁架台、大塑料袋、水槽、 玻璃瓶、玻璃片、线香、热水、空矿泉水瓶等。1让纸蛇转动。2让“热气球上升”。3做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流动实验。4-7 第二单元 研究土壤 4土壤的成分 1 1 通过实地观察和采集土壤,了解土壤在自然界中的样态。观察土壤样本,说出土壤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2通过实验,识别土壤中存在的空气、水等重要成分。重点:发现土壤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难点:做实验,认识土壤的主要成分。1教师材料:教学课件,包含各种成分的土壤样本。2学生分组

7、材料:(1)采集土壤的工具:小铲子、瓶子等; (2)观察土壤的工具:托盘、培养皿、小棍、筛子、放大镜等; (3)研究土壤的工具:纸巾、250 mL 烧杯(或一次性透明塑料杯)。1采集土壤。2观察土壤。3研究土壤成分。5土壤的类型 1 1通过观察土壤颗粒和阅读资料,知道土壤可以按照颗粒大小分成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三类。2能用多种方法研究比较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不同,说出它们的 特点。3学会举例说出不同类型的土壤适宜生长什么样的植物。重点:观察和比较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不同特征。难点:举例说出不同类型的土壤生长着不同的植物。1教师材料:教学课件。2学生分组材料: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样本,土壤渗

8、水性实验装置(包括过滤杯、一次性透明塑料杯),水。1用放大镜观察土壤的颗粒。2用多种方法比较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不同。6肥沃的土壤 1 1知道什么是腐殖质,知道腐殖质的多少影响土壤的肥力。2知道一些小动物和微生物在成肥过程中的作用。3知道土壤贫瘠的原因和生产生活中常用的增加土壤肥力的方法。4会做腐殖质形成的实验。重点:了解土壤中的腐殖质的形成过程以及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难点:连续五个星期观察腐殖质的形成过程。1教师材料:教学课件。2学生分组材料:做肥料袋的材料(透明塑料袋、香蕉皮、菜叶、草 根、土壤)。1自制肥料袋。7保护土壤1能够列举土壤对动植物和人类都做出了哪些贡献。2通过做水土流失的模拟

9、实验,体会植物对土壤起到的保护作用。3能够举例说出人类的哪些行为在破坏土壤,哪些行为在保护土壤。4.知道自己能够为保护家乡的土壤做什么和怎么做。重点:认识到保护土壤的重要性,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怎么做。难点:做水土流失的模拟实验,解释植物对土壤的保护作用。1教师材料:教学课件。2学生分组材料:做水土流失模拟实验的材料(两个同样大小的托盘、一块草皮、土壤、铲子、洒水壶、水)。1做水土流失的模拟实验。8-12第三单元 固体和液体 8认识固体 1 1能辨认生活中常见的固体,认识固体的性质。2能用多种方法比较固体体积的大小。3知道固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可以改变原来的形状或大小,但固体的特性不变。重点:认识

10、固体的性质。难点:用多种方法比较固体体积的大小。1教师材料:教学课件。2学生分组材料:纱巾、羽毛、面粉、积木、粉末、尺、量杯、玩偶、盐或沙子、粉笔、纸、蜡块、铁锤、剪刀、小刀、塑料垫板等。1认识固体的质。2比较固体体积的大小。9认识液体 1 1能辨认生活中常见的液体。2观察并比较不同液体的性质,会测量液体的体积和质量。3认识水平面,知道水平仪的工作原理,学会使用水平仪。重点:观察并比较不同液体的性质,会测量液体的体积和质量。难点:学会使用水平仪。1 教师材料:教学课件。2学生分组材料:油、水、牛奶、蜂蜜、液体流速板、量筒、烧杯、电子天平、两个相同的小瓶、水平仪等。1认识液体。2观察、比较不同液

11、体的性质。3认识水平面,使用水平仪测量水平。10固体的混合与分离 1 1能联系生活,举出不同固体混合和分离的例子。2能比较固体混合前后的质量和占据空间,并作出合理解释。3能用不同的方法把生活中的一些混合物分离开来。重点:比较固体混合前后的质量和占据空间,解释比较结果。难点:用不同的方法把固体混合物分离开来。1教师材料:教学课件。2学生分组材料:黄豆、玉米粉、绿豆、电子天平、小托盘若干个、量 筒、木屑、铁屑、红糖、沙子、磁铁、网筛、烧杯等。1比较固体混合前后的质量和占据空间。2把混合物分离开来。11把盐放到水里 2 1探究影响盐等物质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初步学习对比实验的方法。2能测量盐或糖在

12、一定量的水中的溶解情况。3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水中的不溶物,用蒸发的方法分离水中的溶解物。重点:探究影响物质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常见因素。难点:知道物质能溶于水的量有一定的限度。1教师材料:教学课件。2学生分组材料:沙子、盐、烧杯、玻璃棒、电子天平、定量勺、糖、泥水、矿泉水瓶、石子、脱脂棉、黑纸等。1比较沙子、盐的溶解。2探究影响盐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3100 毫升水中能溶解多少克盐。13-15 第四单元 地球上的水资 12河流与湖泊 1 1 通过研讨、阅读和建立模型,能识别出河流、湖泊等常见水体类型。2乐于参与、分工协作完成河流(或湖泊)模型的设计与制作,知道河水(湖水)的来和河流(湖泊)的地形

13、特点。3借助研讨、阅读,能说出生活在水体不同位置的淡水生物名称。重点:识别出河流、湖泊等常见水体类型。难点:完成河流(或湖泊)模型的设计与制作,说出生活在水体不同位置的淡水生物名称。1教师材料:教学课件。2学生分组材料:各种水体类型的卡片;淡水生物卡片和湖泊底图;河流与湖泊模型制作材料。1模拟河流与湖泊的形成。13地下水 1 1通过猜测、讨论和阅读,知道地下水在地表的表现形态和形成 原因。2能多人合作制作一个水井模型,并结合地下水形成示意图说明地下水的成因、储量、储存区域。3借助阅读和研讨,体验合理开采和保护地下水资的重要性。重点:知道地下水的成因。难点:多人合作完成简易水井模型的制作。1教师

14、材料:教学课件,简易水井模型。2学生分组材料:泉水、井水等地下水图片;简易水井模型制作材料。1制作简易水井模型。14海洋 1 1观察世界地图或地球仪,描述地球表面海陆分布情况。3通过制作简易海水淡化装置,体验海水淡化的简易方法。4通过阅读和交流,知道海洋为人类提供了重要资。重点:探究海水又苦又咸的原因。难点:体验海水淡化的简易方法。1教师材料:教学课件。2学生分组材料:世界地图或地球仪;海水又苦又咸的探究材料;简易海水淡化装置制作材料;海洋生物卡片和海洋图等。1比较海水与淡水,了解海水发苦发咸的原因。2制作简易海水净化装置。15珍惜水资 1 1通过交流水的用途及缺水的影响,认识到生产生活都离不

15、开水。2乐于多人合作体验淡水资的有限及可利用淡水资的供不应求,能说出导致用水量增加的客观原因。3了解一些节约用水的方法、措施,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愿意身体力行,节约水资。重点:体验淡水资的有限及可利用淡水资的供不应求。难点:完成体验活动,分析p 导致用水量增加的原因。1教师材料:教学课件。2学生分组材料:托盘、透明塑料杯若干、注射器(10 毫升)、量杯 (1.5 升)、标签纸、塑料小勺子 3把、染色水若干。1体验淡水资的有限。2体验可利用淡水资的供不应求。16-17 第五单元人的呼吸和消化 16人的呼吸 1 1通过“解暗箱”的方法,了解并描述呼吸系统的组成、各器官作用及系统的工作流程。2通过探究活动,了解人体吸进和呼出气体之间的不同。3能够有意识地关注人的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