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某小学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实施报告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70606828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9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圳某小学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实施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深圳某小学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实施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深圳某小学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实施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深圳某小学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实施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深圳某小学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实施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深圳某小学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实施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圳某小学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实施报告(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项目交通影响评价二一五年二月. z.-摘要. z.-1、项目概况1.1项目背景*小学位于坪山新区*(老城)片区东纵路旁,成立于1917年,1990年搬入现校址,是深圳市最早的省一级学校之一。由于建筑年代较为久远和设计不合理等历史原因,*小学现有校舍存在建筑破旧、结构及消防安全隐患严重、教室偏小不利于卫生防疫、采光通风不良、设计不合理影响正常教学、维修成本高等诸多问题;另一方面,随着坪山地区的迅猛发展、人口的迅速增长以及家长教育理念的提升,区域居民对小学学位的需求日益增长,对教育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为确保学生安全,解决学校校舍用房不足以及区域小学学位紧张的问题,坪山新区提出了*小学的加固及

2、部分拆除扩建计划。考虑到学校的扩建后,进一步增加对周边交通系统的影响,特别是早晚高峰期间对城市动静态交通的影响较大,以及对交通安全的重视性,根据政府审批要求开展交通影响评价工作,即通过研究学校建设规模与交通需求增长之间的关系,定量分析项目开发对城市交通的影响程度,进而提出保持周边交通服务水平不下降的对策或修改方案,同时促进项目交通组织的合理、流畅,保障交通安全。为此,深圳市坪山新区建设管理服务中心委托我院开展*小学加固及扩建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工作。1.2项目概况学校占地面积20320,现有教学班30个,学生1458人,教职员工109人。根据本项目建设方案,将新建建筑面积9835,拆除面积4950

3、,加固翻新面积5954,教学规模将扩增为36个班。同时学校内部将新增26个停车位(学校内部现状无停车位),对外出入口均利用现状路口,因此不涉及新建、改扩建路口工程。图1.1 项目位置图1.3评价范围、年限、评价日及时段根据深圳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工作指引(试行)及相关技术标准要求,项目评价范围为东纵路(主干道)、深汕公路(主干道)、建设路(次干道)及中兴路(规划为立新路主干道)围合区域;本项目评价年限为项目正常使用初年,即2016年;评价日为上课日,评价时段为早高峰时段(6:008:00)。此外,根据学校运营经验,放学时段家长接送车辆路边停车对周边交通影响较为明显,因此本次评价兼顾分析放学时

4、段的静态交通影响。图1.2研究范围示意图2、现状交通分析2.1现状土地利用情况项目位于坪山新区*(老城)地区,地处东纵路-和平路交汇处的东北角,其用地类型为教育用地,现状为30个班办学规模的区级小学。研究范围内项目周边现状用地主要以居住用地、公园绿地及商业用地为主。项目东侧为坪山镇中兴西小区;北侧为泰富华庭居住小区、万福佳购物广场及沿街商住楼;西侧为坪山公园及坪山派出所。图2.1项目周边用地现状现状图2.2现状道路交通条件项目周边路网主要由主干路深汕公路、东纵路,次干路建设路,以及支路和平路、中兴路等道路组成。主要节点有东纵路-深汕公路交叉口、东纵路-和平路交叉口、东纵路-中兴路交叉口、深汕公

5、路-建设路交叉口、建设路-和平路交叉口、建设路-中兴路交叉口等6个交叉口。图2.2项目周边主要道路及节点情况示意图根据现状交通量调研数据分析,项目早高峰期间主要为过境交通,交通流量集中在深汕公路和东纵路上,其中深汕公路双向交通流量约2500pcu/h,东纵路双向交通流量约1900 pcu/h,其余道路交通量不足600 pcu/h。除深汕公路沿线交叉口服务水平为D级外,其余交叉口服务水平均在C级及以上,整体运行情况较好。图2.3 项目周边现状交通运行状况示意图2.3公共交通现状(1)常规公交根据现状调查,项目500米范围内共有7处公交站点,29条公交线路。其中,17条干线公交,10条支线公交,1

6、条快线公交及1条假日专线公交。7处公交站点中,深汕公路、东纵路上的公交站点设施较为完善,*小学站点为简易式站亭,而建设路、中兴路上的公交站点只设有站牌,无候车亭。图2.4项目周边公交设施分布图2.4慢行交通现状(1)步行项目地块周边道路网均具备独立的人行道设施,人行道宽度3-5米,部分道路附有绿化设施,慢行设施良好。项目研究范围内有1座立体过街人行天桥,位于深汕公路-建设路交叉口处。研究范围内交叉口处均设有人行过街横道,慢行条件较为良好。(2)自行车项目研究范围内,仅东纵路上设有独立自行车道,其他道路自行车道与人行道共同布设。2.5周边停车状况研究范围内已建设用地均为旧式建筑,缺乏停车规划。随

7、着交通需求增长,停车供需矛盾突出,次、支道路上路边停车现象普遍。3、相关规划分析3.1城市发展前景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提出,城市空间结构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以西、中、东三条发展轴和南、北两条发展带为基本骨架,形成“三轴两带多中心”的轴带组团结构。本项目位于坪山新区,处在“北部发展带”上。根据深圳市LG303-03号片区*(老城)地区法定图则(以下简称“法定图则”),本片区的功能定位是:依借助老城的活力与人气,在完善居住功能的基础上,发展特色商贸和文化旅游业。发展目标是:打造具有活力的居住、商贸、文化旅游业相融合的滨水生态城区。3.2交通发展前景(1)道路交通规划项目位于坪山

8、新区*(老城)地区,周边规划主、次干道现状已基本建成,但部分规划次、支路建设滞后。(2)公共交通规划根据片区法定图则,项目研究范围内无规划建设公交场站。根据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1-2016)、深圳市轨道交通规划(修编)(2012年,公示版),远期片区将规划建设轨道12号线及轨道19号线。(3)停车设施规划根据法定图则,项目研究范围内无规划独立社会停车场用地。(4)慢行系统规划研究范围内行人过街设施均为平面过街,应在道路设施、交通管理(标志标线、信号控制)等方面保证行人安全。为保障公共场所自行车停放需求,研究范围内规划布置1处公共自行车停放处,位于项目西侧坪山公园处,满足片区居民休

9、闲需求。4、交通需求预测分析4.1背景交通量预测根据交通预测,除东纵路服务水平为D级外,其余路段服务水平基本维持在C级及以上。评价年无项目交通运行图如下所示。图4.1评价年无项目情况交通运行图4.2项目交通需求预测(1)交通生成本项目运营后,高峰期总体交通需求较大。经预测,项目早高峰交通出行总量计算为4493人次/h,其中发生1481人次/h,吸引3012人次/h。(2)交通方式划分预测项目早高峰时段依靠小汽车出行的交通量为434pcu/h,其中发生交通量为201pcu/h,吸引交通量为233pcu/小时;依靠常规公交出行的客流量为558人次/小时,其中产生259人次/小时,吸引299人次/小

10、时。(3)交通分布依据上层次规划预测数据,并结合项目周边道路交通条件,综合预测本项目在2016年机动化出行主要有三方向,北向*区、燕子岭竹坑、龙岗、惠阳方向;南向碧岭沙湖、市内方向;东向江岭、大鹏方向。其中各向交通分布预测比率为:北向35%,南向为53%,东向为12%,具体详见下图。图4.2 目标年项目(机动化)交通需求分布图(4)交通分配将项目自身所生成交通量,分配到评价年的路网中,可得到体现项目生成交通量空间分配规律的预测结果。评价年有项目交通运行图如下所示。图4.3 评价年有项目情况交通运行图5、交通影响程度评价(1)出入口评价受项目周边的用地及道路条件限制,近期项目对外出入口布局不具备

11、优化调整的条件,本项目完成后仍沿用现状出入口并维持现有交通组织,不涉及新建或改扩建路口工程。但随着规划彩虹路等道路的建设,项目未来存在出入口布局优化调整的可能,因此本次评价主要结合道路规划情况,对远期出入口布局进行分析。在开口位置和临近交叉口距离方面,新建路口满足规范要求。在出入口交通运行方面新建路口饱和度为0.13,高峰期间车库出入口饱和度维持在可接受服务水平,交通出入顺畅。在出入口交通组织方面,新建路口位于彩虹路(支路),作为项目机动车出入口使用,车辆可由该出入口直接行驶至地下车库停放,内部衔接交通组织合理,有效实现人车在时间空间上的分离。(2)道路交通运行评价评价年无项目周边主要道路路段

12、及节点服务水平为基本维持C级及以上;项目运行后,除和平路和中山大道的服务水平由A级下降至B级外,其余路段服务水平均未发生变化,中山大道-东纵路交叉口东进口左转服务水平从B级降至C级,东纵路-中兴路交叉口北进口左转服务水平从B级降至C级,其余节点各进口的服务水平无明显变化。因此,项目建设对道路交通影响不显著。(3)公共交通评价评价年项目周边公交剩余载客容量为2883人次/h,本项目早高峰时段的常规公共交通需求产生量为558人次/h。因此,公交剩余载客容量满足项目产生的公交出行需求,项目建设对常规公交的影响程度不显著。(4)慢行交通评价根据预测,本项目未来上下学时段人行生成总量达1918人次/小时

13、,其中发生量为588人次/小时,吸引量为1330人次/小时,主要由振东纵路、中兴路等承担。经测算,评价年早高峰东纵路单向行人流率将达到618人次/(h/m),交通服务水平为A级,中兴路单向步行交通量为618人次/h/m,其步行服务水平为A级。因此,本项目对步行交通影响不显著。从自行车道的交通需求来看,未来项目的早高峰时段自行车发生量约为301辆/小时。根据自行车出行需求分布特征及周边道路自行车背景交通需求规模,测算东纵路的自行车流量最大,在项目建成后其自行车道单向交通量为215辆/小时。经现场调查,项目周边道路除中山大道和东纵路设有独立的自行车道外,其余道路均无设置自行车道,为完善项目周边的自

14、行车道,建议深汕公路、建设路、中兴路等道路通过采用压缩人行道来施划自行车道(宽度均大于1米)。由此可知,项目建设对自行车交通影响程度不显著。(5)静态交通评价本项目规划配建26个机动车停车泊位(含7个大型车停车位),略高预测的需求上限值,结合同类项目道路交通主管部门意见:考虑到学校老师群体的特殊性,在深标的基础上给予适度提高停车位配建数目。因此,项目配建26个机动车停车位是相对适宜的。在内部自行车停车位供应方面,本项目规划方案未明确相应自行车停车位,按照“深标”要求,应在后续方案中按照深标要求项目配建自行车停车位宜控制在138207个之间。在外部机动车停车位供应方面,上下学时段将产生大量的静态

15、交通需求势必对周边动态交通产生一定程度影响。根据预测,上下学时段项目产生的静态交通需求为183pcu/h。根据家长接送平均时间计算,学校周边应施化约61个停车位,才能满足高峰时段停车需求。根据现状调研,和平路、中兴西五巷和中兴西二巷三条支路均设有路边停车位,约130个停车位,晚高峰期间停车利用率为49%,能够为家长提供66个临时停车位,因此,建议家长利用项目周边停车带接送学生,减少项目的静态交通需求对动态交通影响。6、交通改善措施(1)必要性改善措施针对项目建设后对周边交通影响较为突出的主要问题,提出如下必要性交通改善措施:表6-1 必要性措施一览表措施措施分类改善措施实施主体必要性措施出入口改善 近期对学校出入口处补充完善必要的交通标志、标线等交通安全管理设施; 远期结合彩虹街建设,在彩虹街设置机动车出入口。业主静态交通改善 本项目后续方案应明确配建自行车停车位,数量宜控制在138207个之间,考虑学生使用自行车进出方便,建议利用建筑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