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方法、个性校本课程研究方案》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70601379 上传时间:2024-02-0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神、方法、个性校本课程研究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精神、方法、个性校本课程研究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精神、方法、个性校本课程研究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精神、方法、个性校本课程研究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精神、方法、个性校本课程研究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神、方法、个性校本课程研究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神、方法、个性校本课程研究方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神、方法、个性校本课程研究方案结 题 报 告深圳清华实验学校小学部 建校之初,学校就清醒地认识到教育科研之与学校的重要作用,把“科研立校、科研兴校”当作了我校建设与发展的根本之一。建校以来,学校非常重视学校优质教育实验研究工作,成立了学校教育科研规划领导小组,积极参加了全国21世纪优质教育的历次论坛(02年以后),确立了与之相联系的子课题。其中小学部2002年9月2003年3月先后向深圳市宝安区科技局、21世纪学校优质教育实验研究总课题组申报了子课题学校优质教育发展研究的分支课题“精神”“方法”“个性”三位一体校本课程研究。在经过近3年的潜心研究、深入探索以后,我们通过此课题的研究已积累了一

2、些经验,凝练了一批成果,锤炼了一支队伍,提升了师生素质,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并已进入全面推广的崭新阶段。校本课程开发是20世纪70年代在英美等发达国家中开始受到广泛重视的一种课程开发策略,与国家课程开发相对。“校本课程开发”(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简称SBCD)的思想源于上世纪6070年代的西方发达国家。其主要思想是针对国家课程开发的弊端,要求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实现课程决策的民主化。政府应明确在国家课程计划框架内的权利分配,把一部分权利下放给学校,强调学校、地方一级的课程运作,主张学校的教师、学生、学生家长、社区代表等参与课程的决策。在短

3、短几十年时间内,这一思想很快波及到世界上众多的国家,许多国家纷纷出台了把课程的决策权下放给学校的课程政策,产生了在“校本课程开发”理念支配下的多种多样的操作模式。可以说强调校本课程开发是当今世界课程改革的一种潮流,也是未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取向。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2001年6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标明我国三级课程管理体系的初步形成。“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的适应性”说明了我国

4、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体制,将由原来过于集中的国家课程管理走向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地方和学校将拥有一定程度的课程自主权,共同参与课程决策并承担相应的责任。这为我们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提供了政策的保证,实施的可能。基于此,我们于学校创建之初,结合学校实际,提出此课题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教育学术交流中心教育实验专业委员会21世纪学校优质教育实验研究确定为分支课题,于2003年3月开题研究。在3年的实验研究中,我们对优质教育和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思考,并结合学校实际、教师实际、学生实际和深圳特区的教育实际对课题研究内容进行了务实而创新的探索。我们把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教

5、师的校本培训与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特色的形成与深化当作我们办学的一种必须,覆盖到每个学科、每位教师、每一名学生,覆盖到教与学的每一重要过程。通过课题的实验研究,我们认为科学而合理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是学校教育的有力补充,是提升师生素质的有效途径,是形成学校教育教学特色的绿色通道。第一部分 让我们的思想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中凝练与升华一、关于课程结构改革的再思考 改革课程结构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最优发展,为鲜活的生命奠基。所谓的最优发展,有三层意思:一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二是具体到每个学生身上,各方面的和谐发展,三是学生间的有差异的发展。这里须多说几句的是和谐的发展,和谐发展所要解决的

6、问题是片面发展和平均发展。片面发展是指不适当地发展某一方面,不顾甚至损伤其他方面,因此造成人的畸形发展。从总体上讲,片面追求升学率就是一种片面的发展。平均发展就是扯平发展,是一种忽视学生客观存在差异的发展。片面发展和平均发展都不利于人才的成长。什么是和谐发展?举个例子,一个百米运动员,体能和运动技巧当然是最重要的,没有这个方面的冒尖,就拿不了冠军。但他要拿冠军,决不仅是靠体能和技巧,还须有诸多因素的支持,如反应的速度,应变的能力,拼搏的精神,坚强的毅力等,这些方面的因素必须跟上,这就是起码的和谐发展,哪个方面跟不上,他都拿不到冠军。在训练中,哪个方面跟不上,那就是不和谐,就需要做工作,就需要补

7、课,把这个方面提上来,以达到新的和谐。当然,我们说的和谐不是自然主义地进行,发现问题再堵窟窿,而是有计划地进行,既允许一个人某个方面发展得快些,又使其他方面也获得相应的发展,确保这个人是和谐的,而不是畸形的。为鲜活的生命奠基,就是为孩子的一生打基础。历史是发展的,人类是进步的。孩子所处的时代不同,奠基的内容和标准必然有所不同。今天的孩子是二十一世纪的主人,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信息技术的时代,我们要给孩子打的基础,就是在这样的时代生存、发展的基础。 国家规定的课程结构由学科课程、综合实践活动、选修活动、校本课程组成。学校课程是课程结构中的核心部分,课时多,在整个课程结构中处于基础地位。

8、开设基础课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基础能力,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这里所说的知识,不仅是文化科学知识,还有人文知识,包括如何做人。通过学科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而且要形成能力,还要把蕴藏在知识中的智力因素内化为自己的心智方式,把蕴藏在知识中的价值观念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认识、道德情操。为达到这样的目的,教师的教学方法必须改变,要实施主体性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综合实践活动是课程结构的一个亮点。它包括专题研究、劳动、现代科技、社会实践活动(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社区服务、郊游、军训等)。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是适应二十一世纪对人才的需求

9、,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如何观察自然和社会,如何收集、处理信息,怎样合作探究,体验参与探究、解决问题的愉悦,为学生成为高素质、创造性人才奠定基础。选修课以学科课程和学生发展的实际为基础,是学科课程的拓展、深化和补充。它以多元智慧为指导,创造广阔的、丰富多采的、具有很大选择性的学习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选择教育,开发自身潜能,获得自身发展。校本课程是体现我校特点,在实践国家课程的基础上,以清华精神、学习方法、独立个性“三位一体”,共同促进学生发展的课程结构。总结众多成功人士的成材经验,我们认为,“精神、方法和个性”是一个人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所以,我们的校本

10、课程就是以“培养一种精神(主要是弘扬清华精神)、教给终生受用的方法、塑造独立个性”为指导思想,编好校本教材,探索以研究性学习为主的学习方法,使之成为我校实施优质教育的一个亮点。二、关于校本课程的再思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和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我们开设校本课程,旨在促进学生的发展,实现优质教育。而学生的发展,人才的成长,最重要的有三条:一是精神,“人活一口气”,这个“气”就是精神,精神状态不好,犹如行尸走肉,虽生犹死,精神状态好,就能克服困难,不断地有所进步。清华从一所

11、留美预备学校,历经九十年的风雨历程,已发展成为全国最著名的综合型、研究性、开放式大学,并正在逐步建设成为一所世界一流大学。几代人的艰辛努力,不懈探索,形成了清华独特的办学风格,铸造了光可照人的清华精神。作为清华实验学校,就是要用清华精神激励学生发展,促进学生成材。二是方法,无论是学习或做事,都要有科学的方法。我们的校本课程所要着力解决的是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是人们学习时所采用的手段、方式、途径、程序和应遵循的规则,它是由人们的认识规律、知识本身所固有的规律所决定的。正如一位伟人所说的,方法是“过河的船和桥”,若不掌握学习方法,学习很难进行;若不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根本谈不上学习的高效率,所以爱因

12、斯坦把“方法科学”作为成功的三要素之一。我们的学习方法课是综合性的、开放性的,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研究性学习的性质,旨在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学会学习,终身受用。三是人格。教育的本质是人格塑造,教育的根本职能是开发人的潜能,塑造具有健全人格的人。一个人成材与否,不仅取决于智力因素,更取决于非智力因素,所以,国内早在八十年代就形成了研究非智力因素的热潮,国外也有“EQ”之说,甚至有人断言人的成功有80%是由情商决定的。人格的塑造要从孩子开始。我们开设的人格教育,和思品课不同,不是讲思想道德的若干观点,让孩子接受;和心理健康教育也不同,不是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心理矫正,而

13、是从学生年龄特点和发展实际出发,坚持正面教育,积极引导,卓有成效的向学生进行兴趣、爱好、情感、意志、气质、性格、个性的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因此,我们的校本课程是精神、方法、人格三位一体的,每门课程都有各自的课程目标、基本方法,三者配合,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第二部分 让我们的研究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科学与深入 一、构建“学习型组织”,扎实教科研基础课题得到确认以后,我们根据当时学校刚刚建立,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参差不齐,大家对教育科研认识不统一的情况,首先确定的是成立“学习型组织”,以学习提升能力、以学习统一认识、以学习鼓舞士气、以学习寻求突破。针对课题研究涉及的内容,我们的学习从新课程改

14、革的理念入手,前后经历了三个阶段。最初,为尽快让我们的教师了解课题研究、了解课题研究可能涉及的内容和方向,我们为教师印发了推荐的学习材料(计十五期),内容包括:如何进行课题研究;校本课程的理念和意义;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新课程改革中的学习方式与教育方式的改革必要;精神、方法、人格三位一体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的必要与可行性等。与此同时,我们还把课题方案印制下发,在全体教师中展开学习与讨论,让课题研究的内容深入人心,让课题研究的理念得到最大限度的推广。接着,我们在教师中选出骨干群体,给他们推荐重点读物,介绍与课题研究相关的资料和资料源,并把课题研究的任务分解,转化成学习的任务落实下去。在此基础上,

15、我们还要求教研组、年级组发挥集体学习的作用,注意协同共进,注意帮学互助。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鼓励国家级、省级骨干教师及特级教师等发挥示范辐射作用。我们设置了名师讲演台、教师教育教学沙龙等让教师充分展示能力、展现风采的舞台。我们还编辑出版了自己的教育教学刊物教研导刊点击清华78(计有20余期),大量刊发了我校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和教育教学研究中的感悟、体会、发现和理论探讨等,对我校学习型组织的建立和教师整体实力的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第三阶段,我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开设了学术沙龙,成立了以精神、方法、个性等相关内容的学习小组,把学习的内容引向深入,让学习直接服务于课题研究。同时鼓励我们的教师,积极

16、总结自己在课题研究和校本学习中所积累的成果和心得,截止2005年7月,我学部教师已先后在各级各类报刊(含学术专业刊物)上发表各种论文过百篇,其中在重点核心期刊中发表的文章占50%左右。应该说,通过学习型组织的建立,通过校本学习、校本培训的落实,我校教师的专业素质得到了很快提升,课题研究也因此得到了更好的开展。二、开发利用校本资源,合理建构课程内容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要有丰富的资源作保证,我校在实施“精神”“方法”“个性”三位一体校本课程研究的过程中,以校为本,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建构了满足学生需要、促进学生发展的课程内容。截止05年9月,我们已经完成清华精神学习方法低年级版教材的编写,并且已由清华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在提炼“清华精神”的过程中,我们从解读百年的清华历史开始,从人文、科学的角度提炼出了支撑清华发展、为清华所特有的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在此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