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初中社会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70568737 上传时间:2023-12-22 格式:DOC 页数:77 大小:2.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维导图在初中社会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思维导图在初中社会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思维导图在初中社会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思维导图在初中社会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思维导图在初中社会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思维导图在初中社会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维导图在初中社会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DOC(7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思维导图在初中社会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DOC思维导图在初中社会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思维导图在初中社会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结题报告 【内容摘要】 新课改后的初中社会学科包括了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两门相关联的科目,它具有综合性、活动性和创造性等特点,一直以来得到了师生以及家长的共同认可。但是,各种问题也客观存在。传统教学方法占主流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不少学生的学习方法

2、简单低下、自主学习能力差;知识体系建构不到位,导致中考复习时学生出现知识线索凌乱状况;教师使用线性笔记为主的备课方式在安排教学流程时线索不清晰、教师的创造性得不到发挥等等。本课题从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人手,寻找学生学习中存在的方式方法等问题;然后针对性的分别进行教师和学生层面的“思维导图”培训,让师生初步掌握这一学习利器;接下来开展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设计、课堂小结、整理知识体系、学习模式和答题思路等的研究,掌握一定的方法策略,形成一定的研究成果;最后结合教育教学理论进行总结提升,并探寻对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及成果的评价方法。课题研究最终目的,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本教研组整体教科研水平,形成一

3、定的教学教研特色。【关键词】 思维导图 社会教学 实践 【正文】 一、问题的提出(研究的背景及意义)(一)理论背景 思维导图(MindMap),又称为心智图,是一种革命性的图形思维工具,由英国学者东尼巴赞(Tony Buzan)在20世纪70年代创立。现如今的思维导图已经风靡世界,并在各大领域被广泛的研究和运用。以学习领域为例,它以图文并重的形式,把某个主题作为“中心”,充分动用“发散性思维”和“联想机制”进行层次分明的扩展,并通过刺激强烈的颜色、符号、图案等刺激大脑机能,从而提高阅读、记忆、思考的效率(如下图)。 思维导图这一工具的出现,符合脑科学的相关理论。脑科学研究表明,人脑的思考过程是

4、从一个“节点”联想到另一个“节点”的过程,并且能够无限的向外扩展,这和思维导图的表现形式是一致的。同时,人的大脑分左右两个半球,左半球主管语言、计算和逻辑推理,又被称为思维脑;右半球主管想象、创造和形象思维,又被称为创造脑。科学研究发现,“左脑+右脑”的“全脑”思维模式作为一种创造性思维模式,能最大限度的激发潜能,提升工作和学习的效率。然而,绝大部分人的右脑开发远远落后于左脑,造成了效率的低下。思维导图能充分调动色彩、图案、符号等直观因素,尽可能的刺激和发挥右脑功能,提升工作和学习质量。思维导图也符合认知心理学理论。认知心理学认为,知识的本质在于概念和命题之间的内在联系。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正是

5、由一个个概念以及体现相互之间复杂关系的“概念结构”组成的。思维导图的形式和内涵能让学习者更好的理解内在联系,并从整体上把握各个组成部分从而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二)本校实际 作为全县初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校拥有一大批思想进步、业务纯熟、创新能力较强的教师,加上领导班子追求质量和效率的意识强、方法多,因此进行本课题研究有肥沃的“土壤”。同时学生学习能力和习惯相对较好,接受新事物能力强,便于开展课题研究。作为课题研究中主力军的社会教研组,具有师资队伍结构良好,精细化教学成效明显等优势。但几年的教学下来,本教研组的教师们普遍发现了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寻找方法改进的想法也很迫切,这就成为进行本

6、课题的最大动力。加上在过去的2011学年九年级三位老师进行了把思维导图带进课堂的初步尝试,效果明显,坚定了继续研究实践的信心。(三)研究的意义 1、思维导图运用于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习主体亲自参与制作思维导图,图形、色彩、数字等形象要素能最大程度的激发学习兴趣。资料表明,思维导图最初曾用来辅导一些被认为是“学习残疾人”、 “不良少年”、“落后生”的孩子,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巨大成功,这也是学习兴趣在起作用。思维导图是一个让学生知道如何学习的工具。制作时首先画上鲜明醒目的中央图,使学生的思考始终围绕主题;思维导图的各级分支则按一定的顺序或角度进行排列,能大大学生提高描

7、述分析评估和合成信息的能力;思维导图中大量的使用关键词,迫使学生不得不归纳句子的要点。绘制思维导图的整个过程都在训练着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思维导图运用于教学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建构中考复习知识块,形成知识体系。社会学科的知识虽然不像理科那样环环相扣,但也有内在联系,有小范围的“知识块”和大范围的“知识体系”。思维导图是一种很好的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的思维和学习方法。学生通过思维导图小结每节课内容、画出整章知识的思维导图、画一个专题模块的思维导图等做法,坚持下去,完整的知识块、知识体系水到渠成。 3、思维导图有利于提升教师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本教研组的教科研水平。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通过思维导图

8、的形式进行教学设计比写出来更快、更有弹性、更能全盘考虑。课堂中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图式”板书、用思维导图作课堂小结等,都能提高教学质量。教研组内教师共同思考、研究、运用思维导图,也必然提高教科研水平。二、研究的目标和内容(一)预期目标 1、指导学生掌握绘制思维导图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提高自信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体验成功和创造的快乐。 2、探索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图式”板书的方法和技巧。 3、教研组教师掌握使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设计的方法。 4、探索“思维导图学习模式”,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5、通过思维导图引导毕业班学生整理知识、研究答题思路,提升教学质量。 6、综合课题研究各方面

9、成果,使之成为我校的一项教研特色。(二)主要内容 1、研究教师如何用思维导图进行初中社会学科的教学设计。 2、初中社会“思维导图学习模式”的探索。 3、研究如何在初中社会常态课时引导学生用简洁的思维导图进行课堂小结。 4、研究如何让九年级学生学会用思维导图在初中社会总复习中整理知识、形成“知识块”甚至“知识体系”。 5、研究用思维导图梳理社会学科非选择题的答题思路(九年级)。 6、对学生在社会学科学习过程中绘制的“思维导图”作品以及学生学习能力进行评价的研究。三、研究的方法 课题采用理论联系实践,用实践去提升理论的方法开展研究。 1、文献资料研究法。学习相关理论成果和他人经验,收集相关信息资料

10、,开展并指导实验研究,提升组内成员的研究水平。 2、实践反思法。本课题的主要实施途径就是实践,包括教师、学生两个层面的实践,在实践中反思、提升。 3、案例分析法。根据课题研究情况,实验教师对典型的案例(人或事)进行反思和分析,得出一定结论。 4、经验总结法。及时对实践活动进行总结,获得行之有效的教学经验,并上升到理论高度,进而指导课堂教学。四、课题的实施本课题从2012年9月准备申报开始,历经8个月,现已经基本结束。课题研究的内容和实施经过基本按照课题研究方案中的预先安排进行,但也根据情况进行了适当的调整。 (一)准备工作 1、组织教师学习。课题研究是组织教师学习理论知识、提高专业水平的良好契

11、机。课题组先后组织了多次理论学习并安排了一批推荐书目让大家在工作之余充电(书目见附件第17页)。通过学习,大家对教育教学规律和思维导图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2、问卷调查。课题研究开始前,抽样了三个年级各120名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问卷及调查结果见附件第18、19页),部分统计数据如下:题号问题选项及百分比(抽样人数360人)3你的历社和思品老师上课的板书是哪种形式( )A.纯文字67.8%B.文字为主,有一定的图案、符号21.9%C.图案、符号为主10.3%4你用什么方式记课堂笔记( )A.一段段的文字76.7% B.文字加上自己看得懂的符号 16.7%C.不记课堂笔记6.6%5你对每个单元

12、的内容进行复习的方式是( )A.看书 41.1% B.看书后列文字提纲5.8% C.做练习53.1%D.画思维导图0%6你是否有学过的东西在大脑里一片混乱的感( ) A.经常有36.7% B.偶尔有 47.2%C.没有16.1%7你最希望用哪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思维或情感 ( )A.写下文34.7% B.画图画或符35.6% C.声音29.7%8你是那种被认为学习很努力、但学习成绩却不理想的同学吗( )A.是25.9%B.不是 42.2%C.不知道31.9% 通过统计数据我们发现: (1)以文字为主的板书及教学理念仍然教学中的主流。因此,运用图形特征明显,而且生动形象、受学生欢迎的思维导图来改进教

13、学大有可为。(2)传统的线性文字笔记“市场份额”很大,能有“全局性”复习方法的同学极少,学习中感到知识凌乱的学生大有人在。将思维导图引入学习中应该能够大大改变这种情况。(3)从第7题的统计结果来看,用图画或符号表达思维情感的比例虽然没有绝对的优势,但通过和一些同学的座谈,课题组还是发现学生普遍对这种形象的方式兴趣比较大,这也是思维导图能吸引人的地方。(4)自认为学习很努力但成绩不理想者大有人在(尤其是九年级,见附件第19页统计)。这主要是和学习方法不当有密切关系。 3、培训学生。对学生的培训主要采取组长示范培训和组员分散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先由课题组长在904班开设了一节思维导图培训课(教学

14、设计及材料等见附件第2024页),然后让大家结合自己的学生实际在各自班级进行培训,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基本掌握思维导图的思想和绘制方法。在课题实施过程中,课题组的教师们也根据情况,不断的对学生进行指导,提高他们在使用思维导图方面的技巧。此外,课题组也准备了一篇关于思维导图的小文章“思维导图”让学习快乐高效(附件第2527页)印发给学生(原本要放在学校网站)。(二)“思维导图式”教学设计的探索 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过去被称为“备课”、“写教案”等。传统的教学设计以文字叙述为主,而“思维导图式”教学设计则是文字和图案、符号、色彩等的有机整合。课题组在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设计尝试的过程中,比较了上述两种教学设计的优缺点,并基本掌握了大致流程,也形成了一定的策略。 1、两种教学设计对比本校传统教学设计思维导图教学设计外在形式课题学习目标重难点课前预习一次备课二次修改教学后记优点教师使用相对熟练主题明确;结构清晰,全景呈现;符合人脑思考特点,更能激发思维的创造性和想象力;思路清晰,对教学更有利。缺点格式单一,抑制思维;文字过多、不易记忆熟练掌握有个过程 2、“思维导图式”教学设计的一般流程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