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常见的成本控制五个基础方法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70546920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6.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常见的成本控制五个基础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企业常见的成本控制五个基础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企业常见的成本控制五个基础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企业常见的成本控制五个基础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企业常见的成本控制五个基础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企业常见的成本控制五个基础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常见的成本控制五个基础方法(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企业常见的成本控制五个基础方法控制不仅从建厂、设计开始而且在生产过程、销售过程均要实行成本控制。在产品销售时要利用期货市场交易,控制材料、能源进货成本,同时注意规避价格风险,不能使产品价值实现功亏一篑,以实现企业的正常利润,实现价值耗费与补偿的统一。一、建立完善成本控制系统由于成本控制对象不同,其控制可区分为产品成本控制、作业成本控制、责任成本控制、质量成本控制、资本成本控制、环境成本控制等。建立和完善成本控制体系,首先要依据不同行业、不同管理要求,不同的生产组织体系,确定成本控制对象。然后按照成本控制对象,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成本控制体系。在产品制造业,一般将产品成本、作业成本、责任成本、质量成

2、本等作为主要的控制对象,并按照不同的控制对象建立成本控制体系和子系统,从而保证成本控制系统实行多元化的管理目标。在商品流通企业,一般将商品成本作为控制对象,并建立商品采购进价、采购运输成本、商品持有成本、商品销售费用、信息处理成本等控制子系统等。商品流通企业也需要从全面落实成本控制目标和责任,并利用现代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实施有效的即时控制。在服务行业,一般将服务成本作为控制对象,并建立提高服务质量和降低服务成本的管理机制。服务成本控制系统,一方面要有效地避免损失浪费发生;另一方面也要避免以降低服务质量为前提的减少服务成本。二、强化成本预算约束企业在实行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成本预算是根据销售预

3、算、生产预算及利润目标经综合平衡后而形成的。为了使预算编制的先进合理,确保预算完成,需要建立各项成本费用的预算标准,并落实到相关部门及责任者。同时还能够根据市场环境和企业内部变化适时作出修订。为了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应当尽可能建立弹性成本预算,并对费用预算实施定期的零基预算调整,确保成本预算发挥应有的作用。三、推行质量成本控制质量成本是为了保证必要的产品质量、服务质量而发生的成本费用。通常包括:内部损失成本。是指因生产出不合质量标准的产品,所发生的成本费用,以及这部分产品在出厂前所发生的修理、再加工、再检验等费用;无法利用而被废弃的弃置费用、失败原因调查费用等。外部损失成本。是指将有缺陷产品转

4、移给顾客后而发生的费用。如对不合格产品的维修、回收、交换费用、补偿不合格品给顾客带来损害的费用,处理损害赔偿相关人员的费用等。(3)外部质量保证成本。是指为顾客提供特殊的和附加的质量保证措施程序和数据所发生的费用。质量成本还包括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等。质量控制理念不是单纯地降低成本和片面地追求企业暂时的利益,而是以企业长远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视角,将成本控制与保证必要的产品质量联系起来,保证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四、实行定额成本管理定额管理是成本控制中最普遍而又最有效的管理方式。它是利用定额(材料消耗定额、劳动定额、定员、费用定额等)控制成本不上的各项消耗,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实施成本定额控制可以和职

5、责、考核、奖惩结合起来,从而使成本管理真正落实到全体员工和产品形成的全过程中。与此相配套的还有“配套发料制”。它是装配式企业在产品投产前,按产品投产批量及其消耗定额,由仓库全部配齐后一次全部发给生产单位。如生产过程中发生丢失、损坏等情况,需要另写申请单,报有关部门批准后处理。这样可有效控制浪费和丢失。五、实行全员和全过程的成本控制企业在全员管理的活动中,需要按照员工的岗位责任和职责,设计出相应的成本目标。在实施全员成本控制过程中,首先要划分成本控制实体,应根据企业生产工艺的特点和职能部门、各类人员的职权范围,将企业内部划分为若干不同层次的责任实体,形成一个纵横相交的控制体系。在落实控制责任时,

6、首先根据费用的性质及责任实体职责。将成本费用划分为可控费用和不可控费用。可控与不可控是相对而言。从这一责任实体看某项费用是不可控的;而对另一责任实体而言就可能是可控的。就某一企业来看,其内部的各项费用都应该是可控的。就某一个责任实体而言,负责控制的成本费用,只能是自身发生的可控费用,否则他难以负责控制。产品成本形成于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因此要确保成本目标的实现,必须实行全过程的成本控制。美国学者麦克尔.波特提出了价值链概念,从而将成本的全过程控制延伸到企业外部供应商和客户。波特认为: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体。所有这些活动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明

7、。企业的价值链活动包括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基本活动包括内部后勤、生产作业、市场销售、外部后勤、服务等;而辅助活动则包括采购、技术研发、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基础设施等。这些互不相同但又相互联系的生产经营活动,构成了一个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即价值链。迈克尔.波特认为,价值链并不是一些独立活动的集合,而是相互依存活动所共同构成的一个系统。价值链上每一个价值活动的进行方式与其他价值活动的进行方式相互联系。2017年7月5日,财政部修订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财会201722号),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一、准则修订的主要内容(一)将现行收入和建造合同两项准则纳入统一的收入确认模型现行收入准则

8、和建造合同准则在某些情形下边界不够清晰,可能导致类似的交易采用不同的收入确认方法,从而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重大影响。修订后的收入准则采用统一的收入确认模型来规范所有与客户之间的合同产生的收入,并且就“在一段时间内”还是“在某一时点”确认收入提供具体指引,有助于更好地解决目前收入确认时点的问题,提高会计信息可比性。(二)以控制权转移替代风险报酬转移作为收入确认时点的判断标准现行收入准则要求区分销售商品收入和提供劳务收入,并且强调在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买方时确认销售商品收入,实务中有时难以判断。修订后的收入准则打破了商品和劳务的界限,要求企业在履行合同中的履约义务,即客户

9、取得相关商品(或服务)控制权时确认收入。(三)对于包含多重交易安排的合同的会计处理提供更明确的指引现行收入准则对于包含多重交易安排的合同仅提供了非常有限的指引,具体体现在收入准则第十五条以及企业会计准则讲解中有关奖励积分的会计处理规定。这些规定远远不能满足实务需要。修订后的收入准则对包含多重交易安排的合同的会计处理提供了更明确的指引,要求企业在合同开始日对合同进行评估,识别合同所包含的各项履约义务,按照各项履约义务所承诺商品(或服务)的相对单独售价将交易价格分摊至各项履约义务,进而在履行各履约义务时确认相应的收入。(四)对于某些特定交易(或事项)的收入确认和计量给出了明确规定修订后的收入准则对

10、于某些特定交易(或事项)的收入确认和计量给出了明确规定。例如,区分总额和净额确认收入、附有质量保证条款的销售、附有客户额外购买选择权的销售、向客户授予知识产权许可、售后回购、无需退还的初始费等,这些规定将有助于更好的指导实务操作,从而提高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二、保持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2014年新发布的收入准则持续趋同国际会计准则的核心原则是,主体确认收入的方式应当反映其向客户转让商品和服务的模式,确认金额应当反映主体预计因交付该商品和服务而有权获得的金额。为此,准则设定了收入确认计量的五步法:识别与客户订立的合同、识别合同中单独的履约义务、确定交易价格、将交易价格分摊至单独的履约义务、履行每一

11、项履约义务时确认收入。控制不仅从建厂、设计开始而且在生产过程、销售过程均要实行成本控制。在产品销售时要利用期货市场交易,控制材料、能源进货成本,同时注意规避价格风险,不能使产品价值实现功亏一篑,以实现企业的正常利润,实现价值耗费与补偿的统一。一、建立完善成本控制系统由于成本控制对象不同,其控制可区分为产品成本控制、作业成本控制、责任成本控制、质量成本控制、资本成本控制、环境成本控制等。建立和完善成本控制体系,首先要依据不同行业、不同管理要求,不同的生产组织体系,确定成本控制对象。然后按照成本控制对象,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成本控制体系。在产品制造业,一般将产品成本、作业成本、责任成本、质量成本等作为

12、主要的控制对象,并按照不同的控制对象建立成本控制体系和子系统,从而保证成本控制系统实行多元化的管理目标。在商品流通企业,一般将商品成本作为控制对象,并建立商品采购进价、采购运输成本、商品持有成本、商品销售费用、信息处理成本等控制子系统等。商品流通企业也需要从全面落实成本控制目标和责任,并利用现代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实施有效的即时控制。在服务行业,一般将服务成本作为控制对象,并建立提高服务质量和降低服务成本的管理机制。服务成本控制系统,一方面要有效地避免损失浪费发生;另一方面也要避免以降低服务质量为前提的减少服务成本。二、强化成本预算约束企业在实行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成本预算是根据销售预算、生产

13、预算及利润目标经综合平衡后而形成的。为了使预算编制的先进合理,确保预算完成,需要建立各项成本费用的预算标准,并落实到相关部门及责任者。同时还能够根据市场环境和企业内部变化适时作出修订。为了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应当尽可能建立弹性成本预算,并对费用预算实施定期的零基预算调整,确保成本预算发挥应有的作用。三、推行质量成本控制质量成本是为了保证必要的产品质量、服务质量而发生的成本费用。通常包括:内部损失成本。是指因生产出不合质量标准的产品,所发生的成本费用,以及这部分产品在出厂前所发生的修理、再加工、再检验等费用;无法利用而被废弃的弃置费用、失败原因调查费用等。外部损失成本。是指将有缺陷产品转移给顾客

14、后而发生的费用。如对不合格产品的维修、回收、交换费用、补偿不合格品给顾客带来损害的费用,处理损害赔偿相关人员的费用等。(1) 外部质量保证成本。是指为顾客提供特殊的和附加的质量保证措施程序和数据所发生的费用。质量成本还包括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等。质量控制理念不是单纯地降低成本和片面地追求企业暂时的利益,而是以企业长远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视角,将成本控制与保证必要的产品质量联系起来,保证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四、实行定额成本管理定额管理是成本控制中最普遍而又最有效的管理方式。它是利用定额(材料消耗定额、劳动定额、定员、费用定额等)控制成本不上的各项消耗,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实施成本定额控制可以和职责、考

15、核、奖惩结合起来,从而使成本管理真正落实到全体员工和产品形成的全过程中。与此相配套的还有配套发料制”它是装配式企业在产品投产前,按产品投产批量及其消耗定额,由仓库全部配齐后一次全部发给生产单位。如生产过程中发生丢失、损坏等情况,需要另写申请单,报有关部门批准后处理。这样可有效控制浪费和丢失。五、实行全员和全过程的成本控制企业在全员管理的活动中,需要按照员工的岗位责任和职责,设计出相应的成本目标。在实施全员成本控制过程中,首先要划分成本控制实体,应根据企业生产工艺的特点和职能部门、各类人员的职权范围,将企业内部划分为若干不同层次的责任实体,形成一个纵横相交的控制体系。在落实控制责任时,首先根据费

16、用的性质及责任实体职责。将成本费用划分为可控费用和不可控费用。可控与不可控是相对而言。从这一责任实体看某项费用是不可控的;而对另一责任实体而言就可能是可控的。就某一企业来看,其内部的各项费用都应该是可控的。就某一个责任实体而言,负责控制的成本费用,只能是自身发生的可控费用,否则他难以负责控制。产品成本形成于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因此要确保成本目标的实现,必须实行全过程的成本控制。美国学者麦克尔波特提出了价值链概念,从而将成本的全过程控制延伸到企业外部供应商和客户。波特认为: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体。所有这些活动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明。企业的价值链活动包括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基本活动包括内部后勤、生产作业、市场销售、外部后勤、服务等;而辅助活动则包括采购、技术研发、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基础设施等。这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