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地域文化黄河文化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70489174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地域文化黄河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山东地域文化黄河文化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山东地域文化黄河文化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山东地域文化黄河文化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东地域文化黄河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地域文化黄河文化(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地域文化黄河文化(二)黄河文化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 全长 5464 公里,流域面积 75 万平方公里,下 游横穿山东,山东境内河长 617 公里,流域面积 1.83 万平方公里。现行河道是 1855 年(咸丰五年)改道 而形成的,流经菏泽、聊城、泰安、德州、济南、滨 州、东营 7 市,含 25 个县市(区),在东营市垦利县流入渤海。在山东境内,由 于泥沙的不断淤积、延伸、和 流路的摆动、改造,形成了黄河河口三角洲,并 在继续填海造陆。山东是黄河入海的地方,奔腾不息的黄河在这里孕育了内涵丰 富的齐鲁文化。九曲黄河流入大海1. 黄河古迹文化遗存黄河孕育了古老的华夏文明,同时也孕育了古

2、老的齐鲁文明。在黄河两岸, 包括地上和地下,保存着众多的文化遗址和风物遗存,使黄河文化有着深厚的文 化底蕴。领 地与城邑。古时的菏泽曾是曹国领地,后故名曹州,相传尧、舜、禹三位著 名的氏族部落首领主要活动在这一地区,尧根据这一带气候变化规律创立的历法 沿用至 今;定陶县被史学家称为“天下之中”,曾是齐、秦、赵三国长期激战争 夺的目标;东汉末年,曹操屯兵于鄄(今鄄城县旧城镇),以此为根据地,形成 了统一北方 的大业。在已发现的 8 座龙山文化城址中,聊城茌平县教场铺、景 阳冈龙山文化城为全国迄今发现的最大的龙山文化城;春秋战国时期,聊城是齐 国西部的重要城 邑,是诸侯国必争之地。今境内仍存孙膑用

3、兵的马陵道、迷魂 阵遗址及鲁仲连射书救聊城的遗迹;聊城最早的城址聊古庙,至今已有 2500 余 年的历史,为春秋战 国至南北朝北魏时聊城故。新石器时代的滨州、东营古文 化遗存主要有滨城区卧佛台遗址、惠民大郭遗址、邹平丁公遗址、鲍家遗址、博 兴利城遗址、曹家遗址、村 高遗址、阳信小韩遗址、广饶傅家遗址等。文 物与名胜。早在旧石器时代,德州已有精美的黑陶器物;历史上有“三过家 门而不入”的大禹,“禹疏九河,其五在德”,禹疏九河的九条河有五条在德州境 内,德 州城南的禹城县也因此而得名。在聊城地青州龙兴寺北魏贴金彩绘佛弇 口浅腹红锛顶残双唇口细颈壶、立像区出土的仰韶文化前期的双唇口小口瓶、 片,仰韶

4、文化晚 期的有肩石铲等器物,是中华民族的瑰宝;高唐固河汉墓群中 出土的绿釉陶楼,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聊城光岳楼中遗存的清康熙帝、乾隆帝 的诗刻及清代状元傅以 渐的手迹,山陕会馆中尚存的 12 幅古代镌刻楹联等等, 均为稀世之宝;全市尚存塔、楼、庙、寺、碑、亭、墓等名胜古迹500 余处,建 于宋代的铁塔,是中国现 存为数极少的铁塔之一;建于明代的光岳楼,是中国 尚存的古代建筑中最古老、最高大的木构楼阁;建于清初的山陕会馆,是中国会 馆建筑中不可多得的艺术杰作; 清代四大私人藏书楼之一的海源阁,“为海内之 甲观”。佛 寺与佛造像。魏晋南北朝隋唐时代,宗教盛行,黄河流域出现了大量的佛寺 与佛造像,如

5、广饶普救寺遗址、惠民玉林寺遗址、博兴华龙寺遗址、兴国寺遗址、 般若寺 遗址、无棣海丰塔,以及各县区出土的众多的佛像、菩萨像、罗汉像、 维摩像等。造像多为大型碑形,且都装饰华丽,雕工洗练细腻,表明当地古代佛 教文化高度发 达。庄 园。位于惠民的魏氏庄园是我国北方现存唯一的城堡式建筑,是晚清时期集 商人、地主、官僚为一体的魏氏家族宅邸,与四川大邑的刘氏庄园、山东栖霞的 牟氏庄园 并称“中国三大庄园”。这座古老的庄园包含了丰富的建筑文化、民俗 事象、兵学文化、历史信息,体现了农耕文明智慧的结晶,显示了在黄河流域中 的重要文化价 值。2. 黄河神话传说与民俗山东黄河沿岸分布着一系列山峰,如右岸,有属于

6、泰山山系的梁山、金山、 子路山、华山等,左岸有关山、位山、鱼山等。另外中低山区和冲击平 原的接 壤处还有些湖泊及洼地,如东平湖、东平洼地。黄河沿岸还有许多独特的风景, 如黄河长堤捕蝉、黄河落日、黄河故道林带风景、黄河干流悬河、艾山卡口、 南 水北调穿黄工程等。这些山峰、湖泊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而且是黄河沿岸居民重 要的生活区域,形成了丰富的生活习俗和历史传说。黄 河流域的神话传说丰富生动、家喻户晓,既具有传统的儒、释、道文化的深 厚内涵,又具有鲜活的地方特色。这些神话传说主要有三类:一是关于人物的, 二是关于 地方风物的,三是一些风俗传说。如黄河三角洲的董永故事、孝妇河 的故事、麻姑庙的故事、白

7、龙湾、鹤伴山、青龙山、海丰塔、火把李和朝阳 村的故事,秦皇台、 蒲姑城的故事、丘贝风云、宋太祖与扳倒井和红喜砖的故 事、王薄和唐赛儿的故事、二月二吃蝎豆、七月十五放荷灯的故事等。除了这些 美丽的神话传说之外,黄河 地区还有很多民间信仰,大多与河神有关,如“大 王”、“将军”,还有些水神、镇水灵物等。大王在民间又称黄河大王、大王爷、 河大王等,有六位,最有名的是 “金龙四大王”。有些地方还修建了大王庙,每 年举行大王庙庙会。历 史上的黄河是重要的航运通道,黄河沿岸形成了许多造船风俗、民工风俗、 船商风俗等。黄河沿岸亦有许多渡口、渡船、浮桥等交通设施。许多有名的黄河 渡口都有 自己的特色,如阳谷县

8、张秋镇渡口是黄河与古运河交接处的渡口,在 元明清三代是个异常热闹的地方,当年的河工有这样的口谚:“南有苏杭,北有 临(清)张 (秋)”,这里又有小苏州之称;惠民镇清河镇渡口,作为山东西北 部的重要通道,常常将本地有名的清河镇年画传播到西北面的其他省区。由于黄 河是条忧患之 河,所以常常需要挖深河道、加固大堤,在这些常年的劳作中, 河工们形成了带有黄河沿岸特色的硪号和河工号子。如二板号、快号、十 二莲花、爬 山虎、打手硪号两头停、太平洋长号、短号、二 八号等一百多种硪号。常见的河工号子有“骑马号”、“绵羊号”、“小官号”、 “花号”等。山东黄河沿岸的剪纸、泥塑、年画、印染、刺绣、编结等民间手艺异

9、常璀璨。 沿黄一带是重要的棉产区,所以盛行棉纺、织布,在这些自制衣物中,最能体现 当 地人与大河息息相关的情怀的就是“紫花布”了。这种布做出来衣服穿在身 上,因为与泥土同色,而不怕风沙污染,深受当地居民的喜爱。另外,滨城、利 津、博 兴、广饶等地简洁明快、粗犷豪放、喜庆吉利的民间剪纸名扬海内外; 博兴做工精巧、造型新颖的草编、柳编工艺品已远销海内外;惠民河南张的造型 质朴、寓意吉 祥的泥娃娃(扳不倒)也有相当广泛的影响。黄河流域民间工艺 大多历史悠久,传承着浓厚的古风意蕴。3. 文化名人与文艺作品在 母亲河的哺育下,山东黄河流域出现了许多文化名人和文艺作品。从古到今, 难以尽数。在菏泽地区有军

10、事家孙膑、思想家庄子、农学家汜胜之、经济学家晁 补之、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宋江等大批圣贤,至今境内仍 学家刘晏、文 保留着尧王墓、陈王台、百狮坊、范蠡湖、秦王避暑洞、仿山遗址、孙膑故城等10 0多处名胜古 迹。聊城的清代开国状元傅以渐,其“文章为一时之冠”“千 古奇丐”武训,以行乞兴学而闻名于世;在近代和现代,著名学者傅斯年,国画 大师呼盉斋、李苦禅 为中华学术文化和艺术文化留下传世之作;张自忠、马本 斋等抗日民族英雄,为抗日战争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董仲舒,曾在德州下帷读 书;“滑稽之雄”东方朔,文采风格,卓然一家,是 相声的祖师爷。滨州有惠民的孙武、邹平的伏生、随母嫁

11、到邹平的范仲淹等;明 初发生在蒲台县(今博兴县)女 豪杰唐赛儿领导了农民起义;而一代大儒梁漱 溟选择黄河岸边的邹平施展自己的抱负,进行了乡土建设试验。在历代的文艺作品中,描写到黄河的更是卷帙浩繁。无论是诗歌、散文、 小说、戏剧还是绘画,都显示出厚重的黄河文化特色。诗歌如唐代诗人刘长卿的 晚泊无棣 沟、元代张养浩的谒范文正公祠诗、清代施闰章的望长白山 等,浸染黄河浑厚的文化之风。抗战时期产生的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更是形 象的表达了黄 河以及黄河沿岸人民那种不可阻挡的雄浑气势。山东吕剧地方戏 曲小姑贤、借年、墙头记、姊妹易嫁等长久不衰,深受百姓喜爱。建 国初的吕剧戏 李二嫂改嫁轰动全国。4. 黄河三

12、角洲移民文化和人文精神 黄河是一条善淤、善决、善徙的河流,每年携带约 16 亿吨的泥沙奔流而下, 约有 12 吨泥沙沉积在三角洲及河口沿岸地区,平均每年新造陆地 2328 平方公 里。黄河三角洲是我国最大的三角洲,是我国温带最广阔、最完整、最年轻的湿 地,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生态文化。年轻的黄河三角洲自明初以来的六百多年间,已经先后接收了三次大的移 民:第一次是明朝洪武、永乐年间来自山西洪桐与河北枣强的移民,主要分布在 黄河三角洲 中西部地区;第二次是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来自鲁西的移民,主要分 布在垦利、利津、沾化一带;第三次是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分别来自鲁西和部分 油田的移民,主 要分布于

13、东营市东部地区。除此之外,小规模的移民更是源源 不断。贯穿古今的移民,给黄河三角洲的文化打上了移民文化的烙印。如今黄河 三角洲的许多地名还保 留着移民的痕迹。以沾化县为例, 422 个地名中, 248 个出因此命名的风格由于地名产生的时间跨度较长,年。1935 个出现于 42 现于 明初, 也各不相同。 早期的多以地形、姓氏、职业命名,如吴家、崔铺、豆腐李等, 近现代则具有较多的社会文化含量,突出了时代特征,如爱国、联盟等。以“屋 子”为后缀的地名则 反映了移民“赶黄河”的游走式农耕方式。来自不同时代、 不同地域的移民,将各自的乡土文化载入黄河三角洲,既彰显着各自的特点,又 相互融合互补,形成

14、了黄 河三角洲兼容并包、一体多元的移民文化。 黄 河三角洲的石油工业在近几十年的发展中也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特征。这里拥 有中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油田人大多是从鲁西和全国各大油田迁徙来的 移民,带 来了各地的精神和文化,这种多元性导致了黄河三角洲文化迅速融合, 并创造出巨大的活力。正是这种新的、具有顽强生命力的文化和精神,促使了作 为黄河三角洲 的中心城市东营市的发展和跨越。黄 河文化源远流长,先秦时有着繁盛的齐国文化,秦汉至清末又是各种文化交 融发展,近现代时逐渐成熟,在黄河三角洲形成新的渤海文化。总起来看,齐鲁 黄河文 化,有着务实性、抗争性、多元性特点,具有兼容和谐的群体主义精神、 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抗争精神、忠勇无畏的爱国精神、宽厚忠孝的仁爱 灵活 务实的创业精神。 精神和勤奋节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