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发展方向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70466977 上传时间:2023-12-2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动化发展方向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自动化发展方向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自动化发展方向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自动化发展方向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自动化发展方向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动化发展方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动化发展方向(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工业自动化发展方向工业控制自动化技术是一种运用控制理论、仪器仪表、计算机和其它信息技术,对工业生产 过程实现检测、控制、优化、调度、管理和决策,达到增加产量、提高质量、降低消耗、确 保安全等目的的综合性技术,主要包括工业自动化软件、硬件和系统三大部分。工业控制自 动化技术作为20世纪现代制造领域中最重要的技术之一,主要解决生产效率与一致性问题。 虽然自动化系统本身并不直接创造效益,但它对企业生产过程有明显的提升作用。我国工业控制自动化的发展道路,大多是在引进成套设备的同时进行消化吸收,然后进行二 次开发和应用。目前我国工业控制自动化技术、产业和应用都有了很大的发展,我国工业计 算机系统行业已经

2、形成。工业控制自动化技术正在向智能化、网络化和集成化方向发展。一、以工业PC为基础的低成本工业控制自动化将成为主流众所周知,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国家就依靠技术进步(即新设备、新工艺以及计算 机应用)开始对传统工业进行改造,使工业得到飞速发展。20世纪末世界上最大的变化就是 全球市场的形成。全球市场导致竞争空前激烈,促使企业必须加快新产品投放市场时间(TimetoMarket)、改善质量(Quality)、降低成本(Cost)以及完善服务体系(Service), 这就是企业的T.Q.C.S.。虽然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结合信息集成和系统集成,追求 更完善的T.Q.C.S.,使企业

3、实现“在正确的时间,将正确的信息以正确的方式传给正确的人, 以便作出正确的决策”,即“五个正确”。然而这种自动化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是一种高投 资、高效益同时是高风险的发展模式,很难为大多数中小企业所采用。在我国,中小型企业 以及准大型企业走的还是低成本工业控制自动化的道路。工业控制自动化主要包含三个层次,从下往上依次是基础自动化、过程自动化和管理自动化, 其核心是基础自动化和过程自动化。传统的自动化系统,基础自动化部分基本被PLC和DCS所垄断,过程自动化和管理自动化部 分主要是由各种进口的过程计算机或小型机组成,其硬件、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价格之高 令众多企业望而却步。20世纪90年代以来

4、,由于PC-based的工业计算机(简称工业PC)的发展,以工业PC、I/O 装置、监控装置、控制网络组成的PC-based的自动化系统得到了迅速普及,成为实现低成本 工业自动化的重要途径。我国重庆钢铁公司这样的大企业的几乎全部大型加热炉,也拆除了 原来DCS或单回路数字式调节器,而改用工业PC来组成控制系统,并采用模糊控制算法,获 得了良好效果。由于基于PC的控制器被证明可以像PLC 一样可靠,并且被操作和维护人员接受,所以,一个 接一个的制造商至少在部分生产中正在采用PC控制方案。基于PC的控制系统易于安装和使 用,有高级的诊断功能,为系统集成商提供了更灵活的选择,从长远角度看,PC控制系

5、统维 护成本低。由于可编程控制器(PLC)受PC控制的威胁最大,所以PLC供应商对PC的应用感到很不安。 事实上,他们现在也加入到了 PC控制“浪潮”中。近年来,工业PC在我国得到了异常迅速的发展。从世界范围来看,工业PC主要包含两种类 型:IPC工控机和CompactPCI工控机以及它们的变形机,如AT96总线工控机等。由于基础 自动化和过程自动化对工业PC的运行稳定性、热插拔和冗余配置要求很高,现有的IPC已经 不能完全满足要求,将逐渐退出该领域,取而代之的将是CompactPCI-based工控机,而IPC 将占据管理自动化层。国家于2001年设立了 “以工业控制计算机为基础的开放式控制

6、系统产 业化”工业自动化重大专项,目标就是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PC-based控制系统,在3(5 年内,占领30% (50%的国内市场,并实现产业化。几年前,当“软PLC”出现时,业界曾认为工业PC将会取代PLC。然而,时至今日工业PC 并没有代替PLC,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系统集成原因;另一个是软件操作系统WindowsNT 的原因。一个成功的PC-based控制系统要具备两点:一是所有工作要由一个平台上的软件完 成;二是向客户提供所需要的所有东西。可以预见,工业PC与PLC的竞争将主要在高端应用 上,其数据复杂且设备集成度高。工业PC不可能与低价的微型PLC竞争,这也是PLC市场增 长

7、最快的一部分。从发展趋势看,控制系统的将来很可能存在于工业PC和PLC之间,这些融 合的迹象已经出现。和PLC 一样,工业PC市场在过去的两年里保持平稳。与PLC相比,工业PC软件很便宜。据 Frost#Sullivan公司估计,全世界每年7亿美元工业PC市场里,大约8500万美元为控制软 件,一亿美元为操作系统。到2007年会翻一番,工业PC市场变得非常可观。二、PLC在向微型化、网络化、PC化和开放性方向发展长期以来,PLC始终处于工业控制自动化领域的主战场,为各种各样的自动化控制设备提供 非常可靠的控制方案,与DCS和工业PC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同时,PLC也承受着来自其它 技术产品的冲

8、击,尤其是工业PC所带来的冲击。目前,全世界PLC生产厂家约200家,生产300多种产品。国内PLC市场仍以国外产品为主, 如Siemens. Modicon、A-B、OMRON、三菱、GE的产品。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内PLC生产厂家 约有三十家,但都没有形成颇具规模的生产能力和名牌产品,可以说PLC在我国尚未形成制 造产业化。在PLC应用方面,我国是很活跃的,应用的行业也很广。专家估计,2000年PLC 的国内市场销量为15 (20万套(其中进口占90%左右),约25 (35亿元人民币,年增长率约 为12%。预计到2005年全国PLC需求量将达到25万套左右,约35 (45亿元人民币。PLC市

9、场也反映了全世界制造业的状况,2000后大幅度下滑。但是,按照 AutomationResearchCorp的预测,尽管全球经济下滑,PLC市场将会复苏,估计全球PLC市 场在2000年为76亿美元,到2005年底将回到76亿美元,并继续略微增长。微型化、网络化、PC化和开放性是PLC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在基于PLC自动化的早期,PLC体积大而且价格昂贵。但在最近几年,微型PLC (小于32I/O) 已经出现,价格只有几百欧元。随着软PLC (SoftPLC)控制组态软件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安装有软PLC组态软件和PC-based控制的市场份额将逐步得到增长。当前,过程控制领域最大的发展趋势

10、之一就是Ethernet技术的扩展,PLC也不例外。现在越 来越多的PLC供应商开始提供Ethernet接口。可以相信,PLC将继续向开放式控制系统方向 转移,尤其是基于工业PC的控制系统。集散控制系统DCS(DistributedControlSystem)问世于1975年,生产厂家主要集中在美、 日、德等国。我国从70年代中后期起,首先由大型进口设备成套中引入国外的DCS,首批有 化纤、乙烯、化肥等进口项目。当时,我国主要行业(如电力、石化、建材和冶金等)|的SS 基本全部进口。80年代初期在引进、消化和吸收的同时,开始了研制国产化DCS的技术攻关。近10年,特别是“九五”以来,我国DCS

11、系统研发和生产发展很快,崛起了一批优秀企业, 如北京和利时公司、上海新华公司、浙大中控公司、浙江威盛公司、航天测控公司、电科院 以及北京康拓集团等。这批企业研制生产的DCS系统,不仅品种数量大幅度增加,而且产品 技术水平已经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在2001年全国应用的4426套DCS系统中,国产DCS 系统为1486套,占35%。短短几年,国外DCS系统在我国一统天下的局面从此不再出现。这 些专业化公司不仅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积累了发展的资本和技术,同时使得国外引进的 DCS系统价格也大幅度下降,为我国自动化推广事业做出了贡献。与此同时,国产DCS系统 的出口也在逐年增长。虽然国产DCS的

12、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国外DCS产品在国内市场中占有率还较高,其中主 要是Honeywell和横河公司的产品。我国DCS的市场年增长率约为20%,年市场额约为30(35 亿元。由于近5年内DCS在石化行业大型自控装置中没有可替代产品,所以其市场增长率不 会下降。据统计,到2005年,我国石化行业有1000多套装置需要应用DCS控制;电力系统 每年新装1000多万千瓦发电机组,需要DCS实现监控;不少企业已使用DCS近15(20年, 需要更新和改造。所以,今后5年内DCS作为自动化仪表行业主要产品的地位不会动摇。根据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2002年我国DCS市场状况如下:小型化

13、、多样化、PC化和开放性是未来DCS发展的主要方向。目前小型DCS所占有的市场, 已逐步与PLC、工业PC、FCS共享。今后小型DCS可能首先与这三种系统融合,而且“软DCS” 技术将首先在小型DCS中得到发展PC-based控制将更加广泛地应用于中小规模的过程控制, 各DCS厂商也将纷纷推出基于工业PC的小型DCS系统。开放性的DCS系统将同时向上和向下 双向延伸,使来自生产过程的现场数据在整个企业内部自由流动,实现信息技术与控制技术 的无缝连接,向测控管一体化方向发展。四、控制系统正在向现场总线(FCS)方向发展由于3C(Computer、Control、Communication)技术的

14、发展,过程控制系统将由DCS发展到 FCS (FieldbusControlSystem)。FCS可以将PID控制彻底分散到现场设备(FieldDevice)中。基于现场总线的FCS又是全分 散、全数字化、全开放和可互操作的新一代生产过程自动化系统,它将取代现场一对一的4 (20mA模拟信号线,给传统的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体系结构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根据IEC61158的定义,现场总线是安装在制造或过程区域的现场装置与控制室内的自动控制 装置之间的数字式、双向传输、多分支结构的通信网络。现场总线使测控设备具备了数字计 算和数字通信能力,提高了信号的测量、传输和控制精度,提高了系统与设备的功能、性能

15、。 IEC/TC65的SC65C/WG6工作组于1984年开始致力于推出世界上单一的现场总线标准工作, 走过了 16年的艰难历程,于1993年推出了 IEC61158-2,之后的标准制定就陷于混乱。2000 年初公布的IEC61158现场总线国际标准子集有八种,分别为:类型1IEC技术报告(FFH1);类型2Control-NET (美国Rockwell公司支持);类型3Profibus (德国Siemens公司支持);类型4P-NET (丹麦ProcessData公司支持);类型5FFHSE (原FFH2)高速以太网(美国FisherRosemount公司支持);类型6Swift-Net(美

16、国波音公司支持);类型7WorldFIP (法国Alsto公司支持);类型 8Interbus (美国 PhoenixContact 公司支持)。除了 IEC61158的8种现场总线外,IECTC17B通过了三种总线标准:SDS (SmartDistributedSystem); ASI (ActuatorSensorInterface); DeviceNET。另外,ISO 公 布了 ISO11898CAN标准。其中DeviceNET于2002年10月8日被中国批准为国家标准,并于 2003年4月1日开始实施。目前在各种现场总线的竞争中,以Ethernet为代表的COTS (Commercial-Off-The-Shelf) 通信技术正成为现场总线发展中新的亮点。其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1)能否出现全世界统一的现场总线标准;(2)现场总线系统能否全面取代现时风靡世界的DCS系统。采用现场总线技术构造低成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