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诊疗常规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70447946 上传时间:2022-11-07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2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科诊疗常规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儿科诊疗常规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儿科诊疗常规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儿科诊疗常规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儿科诊疗常规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儿科诊疗常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科诊疗常规(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固 原 市 妇 幼 保 健 院儿 科 诊 疗 常 规目 录第一章 营养和营养障碍性疾病1第一节 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1第二章 免疫性疾病2第一节 过敏性紫癜2第二节 支气管哮喘4第三节 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6第三章 消化系统疾病7第一节 消化性溃疡7第二节 小儿腹泻9第四章 呼吸系统疾病12第一节 小儿肺炎12第五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14第一节 病毒性心肌炎14第六章 泌尿系统疾病16第一节 急性肾小球肾炎16第二节 泌尿系感染17第七章 造血系统疾病19第一节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19第八章 小儿急救21第一节 心肺脑复苏21第二节 感染性休克24第三节 哮喘持续状态26第四节 呼吸衰竭27第

2、五节 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29第六节 热性惊厥31第一章 营养和营养障碍性疾病第一节 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概述】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Vitamin D deficiency tetany)是因为缺乏维生素D致血清钙降低,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而引起局部或全身性抽搐。【诊断标准】 1、病史:(1)有维生素D缺乏史,或佝偻病体征。(2)年龄多是1岁以内,尤其是6个月以内婴儿。(3)多于冬末、春初发病。(4)其它:人工喂养儿及早产儿易发病,各种急慢性感染可诱发。长期腹泻或梗阻性黄疸。2、临床表现:(1)显性症状:1)惊厥:为无热惊厥,多数患儿频繁发作,每日发作1-20次不等。每次持续时间约数秒

3、至30分钟。发作后神志清楚。2)手足搐搦:多见于较大的婴儿和儿童,6月以内很少发生。3)喉痉挛:多见于2岁前的婴幼儿。(2)隐性症状:1)面神经征:轻扣面颊部引起口唇或眼睑的抽动为阳性。2)腓反射:扣击腓骨头上部引起足部向外收缩为阳性。3)陶瑟氏征:用血压计的袖带包裹上臂,打气,使桡侧的脉搏暂停,5分钟内,出现手足搐搦为阳性。(3)病程:大多数12天内惊厥停止,重症喉痉挛可致猝死。3、实验室检查:血钙一般1.88mmol/L,血磷一般正常。碱性磷酸酶增高。【治疗方案】 1、一般治疗:保持体位、吸氧、防止呕吐窒息。2、止痉治疗:(1)喉痉挛:应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必要时人工通气。(2)止痉:安定

4、0.31mg/kg,缓慢静推后,鲁米那钠10 mg/kg肌注。如效果不佳,继续用安定静推,至抽搐停止。或用10%水合氯醛0.5ml/kg/次,保留灌肠。(3)补钙治疗:10%葡萄糖酸钙+等量葡萄糖液稀释后缓慢静注,每日13次,连用23日,之后可改成口服钙剂。钙剂治疗无效,应注意低镁血症(0.6mmol/L),可深部肌注25%硫酸镁0.2 ml/kg,12日后即见效。(4)维生素D治疗:钙剂治疗35日后或惊厥停止后肌注维生素D每日50100(20004000IU),4周后改口服维生素D400IU/日。【疗效评估】 1、正规治疗35天2、惊厥控制24小时后3、血钙正常或接近正常第二章 免疫性疾病第

5、一节 过敏性紫癜【概述】过敏性紫癜:是最常见的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是以广泛的小血管炎症为病理基础,皮肤紫癜,消化道粘膜出血,关节肿胀和肾炎等症状为其主要表现。以年长儿,尤以学龄儿童发病者多,冬春发病多,夏季少。【诊断标准】 1、病史:多数患儿病前1-3周有上呼吸道感染史,食物(鱼,虾,蛋,奶)和药物(抗生素、磺胺、解热镇痛剂等)均可为致敏因素。2、临床表现:皮肤症状:皮疹是本病的主要表现,以出血性皮疹为主,好发于下肢伸侧及臀部,两侧对称,亦可见于上肢,面部。皮疹高出于皮面,初为小荨麻疹或粉红色斑丘疹,逐渐颜色加深,变为暗紫色,压之不褪色,即为紫癜。可融合成片,常伴血管神经性水肿,见于头面部

6、手足背及会阴部。消化道症状:可见于2/3的患儿,临床称为腹型。最常见者为腹痛,位于脐周或其它部位,可有压痛。同时可伴呕吐,重者血便,少数可并发肠套迭叠,偶见肠梗阻,穿孔及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炎。关节症状:约1/3患儿可有多发性游走性关节痛或关节炎,以下肢关节多见,称为关节型。可反复发作。但不遗留关节畸形。肾脏症状:约1/3患儿发生肾炎,临床表现为肾型,又称为紫癜性肾炎。多发生于紫癜后2-4周,绝大多数3个月内,少数可至6个月,偶有个别发生于皮肤紫癜之前者,年龄以5-15岁多见,儿童期,男多于女,肾脏受累程度轻重不等,绝大多数初期即有血尿和蛋白尿,尤以血尿为主,此外1/3病人还可伴轻度水肿,20%-

7、40%患者可有高血压,少数甚至发生高血压脑病及肾功能衰竭。其它症状:混合型病例可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昏迷,视神经炎,蛛网膜下腔出血,格林巴利综合征,个别发生肢体抽搐。重症病例可因心肌缺氧,缺血引起心电图暂时性异常。偶见并发急性胰腺炎,睾丸炎及肺出血的报导。3、实验室检查: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及血块收缩均正常,部分病例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血沉可增快,抗链“O”及C反应蛋白可阳性。血IgA可增高,有肾损害时可有血尿和蛋白尿,有消化道出血时大便潜血阳性。【治疗方案】 1、一般治疗:本病无特效疗法,卧床休息,积极寻找和去除致病因素,控制感染,补充维生素C。2、对症治疗:有荨麻疹或血管神经性水肿时

8、,应用抗组胺药和钙剂,腹痛时应用解痉剂,消化道出血时应禁食,可静脉滴注西米替丁,每日20-40mg/kg,必要时输血,可用大剂量维生素C 2-5g/d ,以改善血管通透性。3、肾上腺皮质激素:急性期对腹痛和关节痛可予缓解,但不能轻视肾脏损害的发生,可用强的松每日1-2mg/kg.d,或用地塞米松,甲强龙静点,症状缓解后即可停用。重症可用环磷酰胺等免疫抑制剂。4、抗凝治疗:阿司匹林每日3-5mg/kg,分次口服,潘生丁每日2-3mg/kg.以紫癜肾为主要表现时,可选用肝素钠120-150u/kg.次+10%G.S100ml静点,1/日,连用5天。5、中药:复方丹参,银杏叶片,可补肾养气和活血化淤

9、。【疗效评估】 本病预后一般良好,少数重症患儿可死于肠出血、肠套叠。肠坏死或急性肾动能衰竭,病程一般约1-2周至1-2个月,少数可达数月或一年以上,肾脏病变常较迁延,可持续数月或数年,大多自行缓解,部分病例有复发倾向。第二节 支气管哮喘【概述】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胸闷等症状。【诊断标准】1、反复发作喘息、咳嗽、气促、胸闷,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呼吸道感染以及运动等有关,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3、上述症状和体征经抗哮喘治疗有效或自行

10、缓解。4、除外其它疾病所引起的喘息、咳嗽、气促和胸闷。5、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哮鸣音),应至少具备以下一项:(1)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2)证实存在可逆性气流受限:1)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2)抗哮喘治疗有效: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和口服(或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12周后,FEV1增加12%。(3)最大呼气流量(PEF)每日变异率(连续监测12周)20%。符合第14条或第4、5条者,可以诊断为哮喘。【治疗方案】 原则:哮喘控制治疗越早越好。要坚持长期、持续、规范、个体化治疗原则。治疗包括:1、急性发作期:快速缓解症状,如平喘、抗炎治疗;2、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防止症状加重和

11、预防复发,如避免触发因素、抗炎、降低气道高反应性、防止气道重塑, 并做好自我管理。3、根据年龄分为两种方案:、5岁以上儿童哮喘的长期治疗方案:级别长期控制药物其他治疗选择一级(轻度间歇)部分患儿可吸入低剂量糖皮质激素100-200g/d按需口服支气管舒张剂或吸入速效2受体激动剂或白三烯调节剂二级(轻度持续)吸入糖皮质激素100-400g/d(可+吸入长效2受体激动剂)缓释茶碱或白三烯调节剂或吸入色甘酸钠pMDI 10mg,每日2-3次三级(中度持续)吸入糖皮质激素200-400g/d+吸入长效2受体激动剂或吸入糖皮质激素400-600g/d吸入糖皮质激素200-400g/d+缓释茶碱或吸入糖皮

12、质激素200-400g/d+口服长效2受体激动剂或吸入糖皮质激素200-400g/d+白三烯调节剂四级(重度持续)吸入糖皮质激素400-800g/d+吸入长效2受体激动剂或吸入糖皮质激素800g/d如需要时可加用一下一种或多种药物缓释茶碱白三烯调节剂口服长效2受体激动剂口服糖皮质激素 、5岁以下儿童哮喘的长期治疗方案:级别长期控制药物其他治疗选择一级(轻度间歇)部分患儿可吸入低剂量糖皮质激素100-200g/d按需口服支气管舒张剂或吸入速效2受体激动剂或白三烯调节剂二级(轻度持续)吸入糖皮质激素100-400g/d口服缓释茶碱或白三烯调节剂或吸入色甘酸钠pMDI 10mg,每日2-3次三级(中

13、度持续)吸入糖皮质激素400-600g/d吸入糖皮质激素400-600g/d+缓释茶碱或吸入糖皮质激素400-600g/d+口服长效2受体激动剂或吸入糖皮质激素400-600g/d+白三烯调节剂四级(重度持续)吸入糖皮质激素600-800g/d或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悬液0.5-1 mg,每日2次如需要时可加用以下一种或多种药物缓释茶碱白三烯调节剂口服长效2受体激动剂口服糖皮质激素【疗效评估】哮喘治疗目标1、达到并维持症状的控制;2、维持正常活动,包括运动能力;3、使肺功能水平尽量接近正常;4、预防哮喘急性发作;5、避免因哮喘药物治疗导致的不良反应;6、预防哮喘导致的死亡。第三节 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

14、征【概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MCLS),又称川崎病,是以全身性中小动脉病变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发热性疾病。【诊断标准】1、发热,持续5天以上,抗生素治疗无效,体温39-40以上,呈稽留或弛张热,持续7-14天。2、双侧眼结膜充血。3、口腔及咽部粘膜弥漫充血,口唇发红及干裂,并有杨梅舌。4、病初手足硬性水肿和掌跖发红,恢复期指趾端出现膜状脱皮。5、躯干部可见多形红斑(皮疹),但无水疱及结痂。肛周皮肤发红,脱皮,可有卡斑。6、颈淋巴结非化脓性肿胀,直径达1.5cm或更大。以上六条主要临床症状中至少满足五条才能确诊。但如二维超声心动图或冠状动脉造影查出冠状动脉瘤或扩张,则具有四条主要症状亦可确诊。实验室检查:1、急性期血白细胞总数及粒细胞百分数增高,可见核左移。2、过半数病人可见轻度贫血。3、血沉明显增快。4、血清蛋白电泳显示球蛋白升高,白蛋白减少,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阴性。(目前本院无法开展以上检查)5、血小板在第2周开始升高。6、C-反应蛋白阳性,抗链“O”阴性。ALT和AST 可以升高。7、心电图可见多种改变,以ST 段和T 波异常多见。也可显示P-R 间期,Q-T 间期延长,异常Q 波及心律紊乱。8、二维超声心动图适用于心脏检查及长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