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昆虫意象的分类与分析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70446973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0.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经》中昆虫意象的分类与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诗经》中昆虫意象的分类与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诗经》中昆虫意象的分类与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诗经》中昆虫意象的分类与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诗经》中昆虫意象的分类与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经》中昆虫意象的分类与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经》中昆虫意象的分类与分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经中昆虫意象的分类与分析诗经是中国文学少年时代的骄傲,文学自觉意识在此阶段已然显现。先民 的生命意识逐步从混沌中走向清晰,因而,诗经作品中对生命存在的思索与 追问日趋增多。这种生命自觉的意识首先源自当时生存环境的残酷现实,借作者 身边熟悉的场景、物候而抒发,其中尤以对动物、植物的文学书写最为出色。昆虫文学,顾名思义是指以昆虫为文学创作的主要题材,抒发由昆虫而产生 的文学情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反思,并涉及昆虫与周边环境生态联系的文 学。就其内涵而言,它包括昆虫进入文学各时期的发展演变规律、盛衰之状况; 各类昆虫的意象表现、文化意蕴的差异;不同作家写作的思想倾向,以及凡与昆 虫直接或间接有关

2、系的思想、经济、教化等。一、诗经作为昆虫文学萌芽的科学依据中国昆虫文学萌芽于诗经,是有科学依据的。数据统计是还原文学创作 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数据的整理所反映出来的情况可以给我们直观的印象,尽 管数据本身不一定能完全揭示它的文学意义,却能够给人最真实的原貌,对研究 工作和文本分析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首先,从作品数量上看,结合统计学的定量分析方法,诗经单独使用了 “虫”字的地方不多,例如召南草虫的“嘎嘎草虫”、齐风鸡鸣的 “虫飞薨薨”、大雅桑柔的“如彼飞虫”、大雅云汉的“蕴隆虫虫”、 周颂小瑟的“肇允彼桃虫”。这中间仅有“草虫”为昆虫,其他几个如“虫虫”、“虫飞薨薨”泛指鸟和虫,“飞虫”、“桃虫

3、”指鸟。按风、雅、颂分别进行人工统计,其次,从文学作品的社会影 响来看,诗经中昆虫文学影响深远。诗经中的昆虫形象对后世昆虫的文 学性梏起到了奠基的作用。例如害虫多象征小人;斯蠢、阜鑫、蟋蟀与物候相关; 嫌、蛾、蟠蟒等象征美人;鑫斯象征子孙后代众多;蜉蝶象征短暂的虚华不实;蜩螭 象征乱象等。表现的主题既有反映国家之象,又有反映社会之貌的,不仅有一般 人民的生活,还有位高权重者的生活,并涉及女子、贤与不肖、美貌等多方面、 立体的图景。昆虫意象透露当时政治之现状,展现古人浸润于自然的体察。诗经向世 人展示了先秦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情况,诗可以兴,可以观, 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4、,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因此“兴、观、 群、怨、事父、事君”是诗经留给后世的大道理,“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则是用来增长见识的小事情。诗经中多用比、兴,而这类诗句大多是由鸟兽 草木虫鱼构成的,“兴、观、群、怨、事父、事君”的大道理就寄寓在鸟兽草木 虫鱼中,从某种意义上说,了解这些“小事情”往往是了解“大道理”的重要途 径,昆虫意象是名副其实的“小事情”。二、诗经中昆虫意象的分类与分析昆虫的分类阶元与其他动植物相同,包括界、门、纲、目、科、属、种,按 照蔡邦华氏2亚纲34目系统,本文将诗经中出现的昆虫文学形象归入以下 七目:1 .以蛀螳(又叫渠略)为代表的蜉蟒目昆虫。蜉麟组成一个小目,已描述约 3

5、000种,在温带地区种类最多。通称蜉辨,它们“体细长,软弱,口器为退化 的咀嚼式,已丧失功能,触角刚毛状,前期大,后期小或缺,尾须长,常有1 根中尾丝。原变态,即稚虫发育至成虫,有一个很短的亚成虫期,此期足较短, 期较不透明,较不活跃,经脱皮羽化为成虫。稚虫捕食小型水生动物,捕食范围 很广,是淡水植物链中重要的一环。成虫寿命极短,朝生暮死,飞翔力弱, 部分种类有趋光性。在飞翔中交配。”蜉辩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曹风蜉娜:蜉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於我归处。蜉蝶之翼,采采衣服。心之忧矣,於我归息。蜉蝶掘阅,麻衣如雪。心之忧矣,於我归说。借美丽而短暂的蜉蟒,讽喻时事,因其羽栩薄而鲜洁,休息时双翅张

6、开,直 立背面,非常漂亮却不能久存。毛诗序:“蜉瓣,刺奢也。昭公国小而迫, 无法以自守,好善而任小人,将无所依焉。”郑玄笺亦认为“喻昭公之朝, 其群臣皆小人也。徒整饰其衣裳,不知国之将迫胁,君臣死亡无日,如渠略然。” 朱熹在诗集传说:“此诗盖以时人有玩细娱而忘远虑者,故以蜉蟒为比而刺 之。言蜉摒之羽翼,犹衣裳之楚楚可爱也。然其朝生暮死,不能久存,故我心忧 之,而欲其于我归处耳。”这首诗中就是借蜉蝶的自然生长规律来讽喻君臣只重 视华饰而轻朝政的做法,是不会长久的。2 .以蟋蟀为代表的直翅目昆虫。诗经中属于直树目的昆虫有昆斯(zho si)、草虫、阜恚、斯恁、莎鸡(认为sub音正确,sh云音恐误,

7、蛔蛔)、蟋蝉六种。“该目昆虫为头下口式,口器咀嚼式,触角丝状,复眼发达,多数单眼3个,前 期为覆翔,后足跳跃足或前足开掘足。渐变态。部分种类的雄虫能以声求偶、示 敌,雌虫则无声。”诗经中,直翅目昆虫象征着两种意义,一为象征子孙众 多,二为象征时令。先看象征子孙众多的周南盘斯:鑫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盘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蠢斯羽,揖揖兮。宜尔于孙,蛰蛰兮。毛诗序云:“蠡斯,后妃子孙众多也。言若蠡斯不妒忌,则子孙众多也。” 中国先民颂祝多于多孙的诗旨,显豁而明朗。就意象而言,蠢斯产卵孵化的幼虫 板多,年生两代或三代,真可谓是宜干的动物。诗篇正以此作比,寄兴于物,即 物寓情,“

8、子孙众多,言若鑫斯”即此之谓。因此,“蠢斯”不只是比喻性意象, 也可以说是诗经中不多见的象征性意象。草虫、阜蠢言夏秋均可象征时令,召南草虫中的“嚓嘤草虫,趟超阜蠢”、小雅出车的“嚓嘤草虫, 超超阜蠢”)皆言昆虫的声、貌、状,以它们的自然生物习性和出现时间来象征 夏秋之交的时令。斯盘、莎鸡分别象征五月、六月,阳风七月言:“五月 斯蠢动股,六月莎鸡振羽”,斯蠢、莎鸡二虫五、六月始有,因此诗中乃应时之 态。二虫接连出现,言季节之流转,“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 蟀入我床下。”象征天寒到来。诗中从蟋蟀在野、在宇、在户、入床下,由外而 内,由远而近,象征天气逐渐寒冷,蟋蟀都从外面躲进屋内避寒

9、了,古人观其习 性,就能总结规律。唐风蟋蟀“蟋蟀在堂”则象征岁暮将至,蟋蟀已不在 户外活动,点出这个时间段以后,劝人及时行乐,不然日月将舍之而去。古人常 将昆虫活动与季节月份相连,从而总结候虫纪时之规律,昆虫虽然微小,却与人 类生活密切相关,以上即是最初的文学印证。3.以蝉为代表的同翅目昆虫。诗经中的蝉类计螺(qin)、(tUo)、蟾(囱遍 三种,“头后口式,口器刺吸式,雌雄异形现象常见,渐变态。产于 美洲的十七年蝉是生活历期最长的一种昆虫。昆虫界中叫得最响的是某些种类的 雄蝉。植食性、陆生,不少是农林作物的重要害虫,除直接危害外,还传播植物 病毒,尤以蝇虫最为重要。有的叶蝉和飞虱在黄昏或昏暗

10、的灯光下会刺人吸血。多栖于植物枝干,五月到九月最为常见。诗经中“螺首”为拟态,以物 比之,象征颔之宽广。见卫风硕人:手如柔美,肤如凝脂,领如蛾蟒(qiu qi),齿如瓠犀(品忑),蟒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写美人之美,多 以物象比之,以蝉的美丽形态作比。诗经中,蜩、蜻则多言声,以言之到来 或象征月份,或象征和谐之言、混乱之声。豳风七月“四月秀婆,五月鸣蜩”,这里的蝉就不是秋蝉,而是比较 早出现的蝉,象征月份。再看小雅小弁:荒彼柳斯,鸣蜩噫噫。有灌者渊, 荏苇济济。臂彼舟流,不知所届,心之忧矣,不遑假寐。有柳树多的地方就多蝉, 蝉虽微小,却也群聚,和谐相处,有伴可依,象征人也应该求友合群。

11、诗中体现无友群之苦,就像舟流,不知所往,有这样的愿景,却事与愿违。蝉在这里是象 征和谐之言的。在大雅荡中,则表现出混乱之言:文王曰咨,咨女殷商。 如蜩如蟾,如沸如堂。小大近丧,人尚乎由行。内曼于中国,草及鬼方。蜩、睛 之音杂沓,足以乱人视听,当时国事不定,无所适从,就像沸腾的全汤,胡乱无 理。这里的蝉一指乱声,二指乱象。4 .以萤火虫为代表的鞘翅目昆虫。鞘翅目通称甲虫,系昆虫纲第一大目, 已知有35万种,占昆虫总数的三分之一。诗经的蟾(qiu qi)蟒、熠耀、滕 (长口必、蠡(m或。)、贼均属此目。鞘翎目昆虫食性复杂,许多种类为农林害 虫,有趋光性和假死性。蜻蟒,天牛红虫,色白身长,在卫风硕人

12、中以“领 如蟠蟒”来象征美人庄姜之颈白而长,此后文学作品中多有沿袭。熠耀指萤火虫, 腹部有发光器,多为夜行发光者。幼虫肉食性,以螺类为生,成虫较少进食,仅 以露水、花粉、花蜜度日。萤分水生、陆生两种,喜欢在潮湿、杂草丛生的地方 出现,礼记腐草为萤的说法虽然不科学,但是也能够反映出萤的习性。“熠 耀宵行”在诗中象征荒凉景象,见豳风东山:我徂东山,惆恨不归。我来 自东,零雨其濠。果羸之实,亦施于宇。伊威在室,蠕峭在户。町嚏鹿场,熠熠 宵行。不可畏也,伊可怀也。这首诗说东征之士归来后,述其归途所见及归来之 情,结果却是苍;京一片,本该干净整洁的家里,却杂草丛生,萤火虫乱飞,处处 呈现荒凉的景象。滕、

13、蠡、贼皆是害虫,小雅大田有“去其螟膜,及其蠡贼,无害我田 稚,大雅桑柔有“降此蠡贼,稼精卒痒”,在农业社会中,虫害轻则减产, 重则饥荒,从帝王到百姓皆不敢轻视。螟是蛀食稻心的害虫,膜是食苗叶的害虫, 蠡是食稻根的害虫,贼是食稻茎的害虫,螟、滕、蠡、贼指代了一切害虫。蠡贼 还经常用来象征小人,大雅召号有“天降罪罟,蠡贼内江”,大雅瞻 卬里有:瞻卬昊天,则不我惠。孔填不宁,降此大厉。邦靡有定,士民其瘵。 香贼蠡疾,靡有夷届。霏罟不收,靡有夷理。毛诗序曰:“瞻卬,凡伯 刺幽王大坏也。”小人为恶,残害生灵,民不聊生,以蠡贼比喻众多残酷之人, 恶人,即邪僻之小人。小人作恶,犹如蠡贼残害禾苗,由此做比。5

14、 .以蚕蛾为代表的鳞翅目昆虫。诗经中蛾、蚕、表(zhG)、螟蛉、螟 属鳞翅目,其中,螟蛉、螟象征害虫和小人的意义和上节螟、滕、蠡、贼的意义 重复,不再赘述。蛾,在“蝶首蛾眉”中主要用来表示女子之美,其眉细长如蛾, 蚕则有另外两层含义,一指蚕事忙碌时节,二指男耕女织社会体系中的养蚕织布 女红之事。先看阳风七月:七月流火,八月芭苇。蚕月条桑,取彼斧所, 以伐远扬,猗彼女桑。七月呜艮乳八月载绩,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 这里指的就是蚕事忙碌之际的景象,蚕月的说法不一,有指蚕事既毕之月,有指 蚕长之月。大雅瞻卬中则表达妇女的分内之事:鞫人伎忒,谱始竟背。岂 曰不极,伊胡为慝?如贾三倍,君子是识。

15、妇无公事,休其蚕织。在中国古代, 养蚕为衣是妇人之事,诗中写妇人不用参政,即公事,只要做好本分之女红,如 果妇女一旦休其蚕织,社会就会乱套。躅在诗经中只出现一次,象征独宿之征夫, “娟娟者蜩” 一句,以蝎的孤独形象作比,形容征夫的形单影只,茕茕了立。6 .以蝇为代表的双翅目昆虫。诗经以苍蝇、表蝇属双栩目,这一目的 种类已知九万种,多喜吸食动物血液或昆虫体液,常传播人畜共通的疾病,站在 人类的立场,这是妨害人类环境卫生的害虫。齐风鸡鸣:鸡既鸣矣,朝既 盈矣。匪鸡则鸣,苍蝇之声。蝇不夜飞,这是它的生理习性,天未亮的时候听见 的声音肯定不会是苍蝇之声,此乃国君妄称之词,明明是鸡叫声,因为不肯起床, 就以苍蝇为托词。这是贤夫人警君之诗,如喻人,则苍蝇为谗人,以这种谗人做 挡箭牌,找个不起床,不做正事的理由。小雅青蝇:营营青蝇,止于樊。岂弟君子,无信谗言。营营青蝇,止于棘。谗人罔极,交乱四国。营营青蝇,止于榛。谗人罔极,构我二人。这是小雅中一首著名的谴责诗。它的鲜明特色是借物取喻形象生动,劝 说斥责感情痛切。毛诗序说“青蝇,大夫刺幽王也。”朱熹诗集传 说“诗人以王好听谗言,故以青蝇比之,而戒王勿听也。”诗歌以青提比喻小人, 营营往来,拨弄是非,危害善良甚巨,君王应远之,故引以为喻。7 .以蜂为代表的膜翅目昆虫。螺赢(guJ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