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四大渔场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70445006 上传时间:2023-10-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3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四大渔场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世界四大渔场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世界四大渔场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世界四大渔场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世界四大渔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四大渔场(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世界四大渔场从洋流对渔场影响的角度讲,世界上有四大渔场:1、北海道渔场:是由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形成的。2、纽芬兰渔场:是由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形成的。 3、北海渔场:是由北大西洋暖流与东格陵兰寒流交汇形成的。 4、秘鲁渔场:是由秘鲁沿岸的上升补偿流形成的。综合考虑,海洋渔业资源主要集中在沿海大陆架海域,也就是从海岸延伸到水下大约200米深的大陆海底部分。这里阳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强,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因而浮游生物繁盛。它们是鱼类的饵料,一般温带海区较多。 温带海区季节变化显著,冬季表层海水和底部海水发生交换,上泛的海水含有丰富的营养盐类,有利于浮游生物繁殖。 另外寒暖流

2、交汇和冷海水上泛处,饵料也很丰富。亚洲的北海道渔场,欧洲的北海渔场,北美洲的纽芬兰渔场都是寒暖流交汇形成的。只有南美洲的秘鲁渔场,是由于秘鲁沿海盛行上升补偿流,将深海的营养盐类带到表层,促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生长,为鱼类提供了充足的饵料,因而形成世界级的大渔场。秘鲁沿岸盛行离岸风(风从陆地吹向海洋)东南信风。海水由岸边流向大洋深处,出发海区海水减少,海洋底部冷海水上泛补充,也就是上升补偿流,将大量磷酸盐、硅酸盐带到海水表层,成为浮游生物的饵料,浮游生物大量繁殖,而浮游生物又是鱼类的饵料。因此秘鲁沿岸盛行的上升补偿流形成了世界四大渔场之一的秘鲁渔场。主要海产北海渔场,鳕鱼、鲱鱼、毛鳞鱼 日本北海道

3、渔场:鲑鱼、狭鳕、太平洋鲱鱼、远东拟沙丁鱼、秋刀鱼 加拿大的纽芬兰渔场:鳕鱼 秘鲁渔场:秘鲁鳀鱼北海道渔场 世界第一大渔场地处亚洲东部的日本北海道渔场,位于千岛寒流与日本暖流的交汇于北海道附近的海域。 寒暖流交汇可使海水发生扰动,上泛的海水将营养盐类带到海洋表层,使浮游生物繁盛,进而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渔业资源丰富。另外寒暖流交汇可产生“水障”,阻止鱼群游动,利于形成大的渔场。而且因为捕鱼业的科技发达,国家的养殖渔业发达,所以成为世界第一大渔场.日本北海道渔场主要产鱼类型:鲑鱼、狭鳕、太平洋鲱鱼、远东拟沙丁鱼、秋刀鱼纽芬兰渔场位置及性质:位于加拿大境内,大西洋上的纽芬兰岛附近海域,是世界著名

4、渔场之一。它同日本北海道渔场、欧洲北海渔场、秘鲁渔场齐名。形成原因:纽芬兰渔场的形成得益于两股洋流在这片海域附近交汇,其中拉布拉多寒流向南流动,墨西哥暖流向北流动,在纽芬兰岛附近交汇,两股洋流的交汇对渔场的形成有两点影响:其一,使海水发生扰动,将海底营养盐类带到海洋表层,导致浮游生物繁盛,以浮游生物为生的鱼类富集于此。其二,寒暖流交汇可产生“水障”,阻止鱼群游动,这两点都有利于纽芬兰渔场的形成。世界上著名的渔场大多是这种成因。同时,在此入海的圣劳伦斯河也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主要海产:鳕鱼 纽芬兰渔场彻底关闭纽芬兰渔场的鳕鱼是如此之多,人们怎么也想不到有一天它会被捞捕殆尽。纽芬兰海域传统的捕鱼方

5、式是由较大的渔船运载数只小渔船,到离岸较远的海域卸下小船。每只小船上有两到三名渔民。他们分头在附近撒网捕鱼。当小船满载后便驶向大船,卸下舱中的收获,然后再继续撒网。一只小船每天往返两三次。晚饭后渔民们还要在大船上将当日捕到的鲜鱼腌制起来保存。数日后大船满载而归,驶回纽芬兰岛上的渔村。渔民每年都要定期休息,而渔民休息的日子又正好赶上了鱼类繁殖的季节。这种传统的捕鱼方式虽然捕捞量较大,但因为避开了鳕鱼群的产卵繁殖季节,从而保证了鱼群数量能够不断地繁衍并保持了生态的平衡。但到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大型机械化拖网渔船成群结队地驶入了纽芬兰湾,使渔场遭遇灭顶之灾。拖网船庞大的捕鱼网兜掠过海底,所到之处鱼

6、鳖虾蟹都在劫难逃。这一次,人们不需要把“战果”运回到岸上处理,因为宽大的渔轮上配备了现代化的冷冻技术,一条龙式的作业方式能把捕捞上来的鲜鱼速冻保鲜。这些渔轮夜以继日地作业,不管晴天雨天,也不顾鱼类是否处于繁殖季节。据统计,这种大规模作业的渔轮一个小时便可捕捞200吨鱼,是16世纪一条传统的渔船整个渔季捕捞量的两倍。1949年,正当鳕鱼快要面临灭顶之灾的时候,纽芬兰加入了加拿大联邦,成为加拿大的第十个省。加拿大政府从20世纪60年代末起陆续勘察纽芬兰渔场的鱼群状况,他们发现渔场的生产量开始急速下降,1975年已经减少了60%。1977年加政府以保护渔业资源为由,宣布了200海里领海权,把来自欧洲

7、和美国的渔船排除到了大部分纽芬兰渔场之外。但是鳕鱼带来的财富实在太诱人,加拿大政府也抵挡不了。他们把欧洲和美国的渔船排除到纽芬兰渔场之外,却开始不遗余力地支持本国的渔业公司。这些受到政府支持的工业集团采用现代化的破冰船和高科技电子、声纳技术,让残存的鳕鱼无处可逃,并且将这一海域的生态环境破坏殆尽。到20世纪90年代,鳕鱼数量下降到20年前的2%,达到了历史最低点。1992年,加拿大政府被迫下达了纽芬兰渔场的禁渔令。这使经营了近500年的纽芬兰第一大产业捕鱼业顷刻破产,近4万渔民失业。失去谋生手段的纽芬兰人被迫远走他乡,岛上的人口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流失了10%。这还间接造成了岛上许多村镇的荒弃

8、和不少家庭的破裂。加拿大政府不得不以每年4亿加元的补偿计划,来解决纽芬兰失业渔民的生活和再就业问题。然而,直到2003年禁渔令实施了11年后,纽芬兰水域还是一片死寂,昔日似乎取之不尽的鳕鱼,如今却是踪影难觅。更致命的是,由于生态环境被破坏,鳕鱼基因已经开始变异,它们的生长和繁殖方式都发生了根本变化。这就意味着无论花多少钱,都不可能再有“踩着鳕鱼群的脊背就可以走上岸”的日子了。无奈之下,加拿大渔业部只得宣布:彻底关闭纽芬兰及圣劳伦斯湾沿海渔场。北海渔场北海渔场,是由北大西洋暖流与东格陵兰寒流(又称北冰洋南下冷海水)交汇形成的。 主要海产北海渔场,鳕鱼、鲱鱼、毛鳞鱼 形成原因北海渔场处于北大西洋海

9、流(暖流)与东格陵兰海流(寒流)交汇处。冷、暖海流交汇,产生涌升流。涌升流区海水不断从下层涌到表层,海水下层的腐解的有机质等营养物质也随之被带到表层。因此,这一海区水质肥沃,形成北海高产渔区。渔场简介北海渔场 大西洋东北部边缘海。位于大不列颠岛、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日德兰半岛和荷比低地之间。北海西以大不列颠岛和奥克尼群岛为界,北为设得兰群岛,东邻挪威和丹麦,南接德国、荷兰、比利时、法国,西南经多佛尔海峡和英吉利海峡通大西洋。北部以开阔水域与大西洋连成一片,东经斯卡格拉克海峡、卡特加特厄勒海峡与波罗的海相通。海区南北长965.4千米,东西宽643.6千米,面积57.5万平方千米。位于西欧大陆架上,

10、除靠近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南端有一平行于岸线的宽约2837千米,水深200800米的海槽外,大部分海区水深不超过100米,南部浅于40米,英格兰北面外海有很多冰碛物构成的沙洲、浅滩,其中面积达650平方千米的多格浅滩水深仅1530米,是世界著名的浅海之一。地理位置北海是世界最繁忙的海域之一,是沿岸各国以及欧洲与其他各洲之间大宗货运的主要航道。在历史上,北海对沿岸各国之间以及与中东等地区之间的货物交流和人民交往,起了重要的作用,对西北欧文化的发展影响很大。但因风暴频繁,雾浓浪大,水浅滩多,航行常易遇险。重要港口有伦敦、汉堡、鹿特丹、阿姆斯特丹、安特卫普和哥本哈根等。位居高纬度,常年盛行西风,又有北

11、大西洋暖流调节,冬季不结冰,夏季气温不高。2月平均气温为05,8月平均气温为1517。年降水量比较多,北部达1000毫米,南部为600700毫米,季节分配均匀。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同时北海又处于极锋南北徘徊位置,气旋活动频繁,尤其冬季(11月次年3月)经常发生风暴,并可形成高达数米、甚至10米多的风浪,往往使海区南部的荷兰、丹麦、比利时和英国等沿岸地区遭受风暴潮袭击,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危害。北海近表层海流是气旋型环流,底层则不很规则,在设得兰群岛附近流速较强,中部减弱,一般不超过35厘米秒。北海潮流较大,在开阔海区潮流流速为11.5米秒,多佛尔海峡为2.5米秒,设得兰群岛附近有时达5米秒。北海

12、表层水温2月最低,8月最高。受海流特别是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冬季西北海区水温为7.5,而东南海区为2;夏季则相反,西北海区为13,东南海区为18。北海,大西洋东部的一个海湾,西面部分地以英格兰、苏格兰为界,东面与挪威、丹麦、德国、荷兰、比利时和法国相邻,南部从法国海岸的沃尔德灯塔,越过多佛尔海峡到英国海岸的皮衣角的连线为界;北部从苏格兰的邓尼特角,经奥克尼和设得兰群岛,然后沿西经053经线到北纬61,再沿北纬61纬线往东到挪威海岸的连线为界。北海南部经多佛尔海峡与大西洋相通;北部,经苏格兰与挪威间的缺口,与大西洋及挪威海相接;东部,经挪威、瑞典、丹麦之间的斯卡格拉克海峡和卡特加特海峡,与波罗的海

13、相通。北海,长约965公里,北部宽为580公里。总面积为60万平方公里,平均水深为91米,容积为15.5万立方公里。该海区内几个岛屿共占面积为的73平方公里。秘鲁渔场 秘鲁沿岸海域是世界著名渔场,水产资源十分丰富,盛产鳀鱼等800多种鱼类及贝类等。秘鲁渔业资源之所以如此丰富,是与沿海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分不开的。秘鲁沿岸有强大的秘鲁寒流经过,在常年盛行南风和东南风的吹拂下,发生表层海水偏离海岸、下层冷水上泛的现象。这不仅使水温显著下降,同时更重要的是带上大量的硝酸盐、磷酸盐等营养物质;加之沿海多云雾笼罩,日照不强烈,利于沿海的湾游生物的大量繁殖,对于冷水性鱼类,特别是鳀鱼(喜 20以下的冷水)的

14、繁殖和生长提供了极有利的条件。因而秘鲁沿海一带便成为大渔场,渔区宽约370千米。秘鲁是世界最大的渔业生产和出口国之一。鳀鱼体扁平,身长10厘米左右,呈蓝绿色,形似沙丁鱼,习称秘鲁沙丁鱼。每年夏秋之交群集于秘鲁海滨。鳀鱼虽不能食用,但其骨骼是鱼粉工业的主要原料(平均每5.3吨鳀鱼可制一吨鱼粉)。秘鲁所获鳀鱼的90以上用来制作鱼粉和鱼油。渔产品90以上供出口,鱼粉出口量居世界首位,销往50多个国家。秘鲁渔场附近盛行离岸风东南信风自南美洲向西北方向吹向大洋腹地,使沿岸地区海水随风流走,远离海岸,海平面有所下降。于是当地海洋深处的冷海水从海底上泛,形成垂直补偿流。冷海水上泛过程中,将海洋深处的磷酸盐、硅酸盐带到海水表层,供给浮游生物所需要的养分,浮游生物繁盛,成为鱼类的饵料,进而形成著名的秘鲁渔场。 需要指明的是: 1、形成秘鲁渔场的是上升流,属于垂直补偿流,一般不考虑秘鲁寒流,应为秘鲁寒流属于水平补偿流,一个巴掌拍不响,一般需要寒暖流交汇才行。 2、本格拉寒流附近也有世界性的大渔场东南大西洋渔场,在高中地理必修本上册第四单元第三节课中的地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到“东南大西洋渔场”字样。 东南大西洋渔场的成因与秘鲁渔场成因类似,都是在离岸风的作用下形成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