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不再是物美价廉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70416894 上传时间:2023-09-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不再是物美价廉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药不再是物美价廉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药不再是物美价廉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药不再是物美价廉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药不再是物美价廉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药不再是物美价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不再是物美价廉(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药不再是物美价廉的代表曾几何时,中药就是物美价廉的代表,一付汤药几毛钱、几块钱解决问题,如今不同了, 一付汤药几百块、上千块的并不缺乏,治疗感冒七天的汤药花费高达700余元,花费一点不 比西药少。另外中药已成为假冒伪劣的重灾区:假中药、冒牌中药、以次充好、农药残留、 重金属超标、激素超标、微生物超标、有毒增重剂等等,已经使得中药疗效大打折扣。现在 的中药可谓是“物次价高”。“简、便、验、廉”不仅是中医药的特色,也是中医药相对于 西医药的显著优势。中药价格飞涨,必然影响中医药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如何打通资源短 缺瓶颈,成为中医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中国中药协会提供的统计数据证实:去年全国市场53

2、7种中药材中有84%涨价,涨幅在5% 至180%。其中28%涨幅超过51%;有6%逾181%, 2%超过300%。冬虫夏草、水蛭、松贝母、 青贝、阿胶、西洋参、太子参、三七、牛黄等位列上升榜首。中药材持续涨价明显增加了医 院中药制剂的成本和消费者的负担,也给中药企业带来成本压力。日前,中国中药协会中药 材信息中心官方网站发布了2011年4月市场价格同去年同期比较监测报告。报告显示, 在所监测的包括中药材常用的大宗品种在内的537个药材品种中,与去年同期价格相比,升 价品种有399个,占总量约74%。其中,涨幅位居前三位的分别是五加皮、太子参、白前, 涨幅均超过了 400%。中药材涨价进入高峰期

3、中药变成“贵族药”“由于价格上涨比较厉害,一付煲汤的药就 得四五十块,最近来开药煲汤的人都比以前少了。”广州五羊新城一药房销售人员说。眼下, 各大药房20元以下的药方已不多见,有些中药从原来的几十元一服上升到上百元一服,原 本以“简、便、廉、验”著称的中医药变成了 “贵族药”。“以前开一服中药六七元钱,现在20元钱以下基本开不出来了”近日,省城有中医医 师向记者慨叹。3服感冒药将近160元,3服治疗冠心病的中药将近200元面对日益高 涨的中药费,原本“简、便、验、廉”的中药,咋一下成了普通百姓吃不起的“贵族药”?医生 抓服中药少说得20元“我们原来都说农产品涨价厉害,但和中药材相比,还是小巫见

4、大巫!”日前,山东中医药 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呼吸科主任医师张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以前他给患者开一服药 基本在六七元钱,现在20元以下的中药基本开不出来了。“中药材出现10年来最疯狂的涨价时期,我粗略算了算,常用的中药材70%-80%价格上涨2 倍以上,今年相对于去年涨上来的价格回落的品种,只有很少几种。”张伟说。相比于西医西药,中医中药“简、便、验、廉”。如今为了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中医 中药的这一特性被当做一项缓解措施广泛推广,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在乡村。我省名老中医、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丁书文日前告诉记者,现在中药材 这么贵,能享受中药服务的只有城市里那些经济条件较好

5、、保健意识又强的人群了。平均每张方子涨了 30%-40%“我感觉今年一季度中药材没怎么涨价,涨价的压力是从进入4月份才感受出来的。”我省 一家开设中医坐堂的连锁药店负责人告诉记者,他曾拿着十几张方子对比,发现现在每张方 子和去年同期的价格相比,至少涨了30%,高的能涨到40%。原来20元出头的一服药,现在 都在30元以上。“党参每公斤从28元涨到了 70元,双花每公斤下不来320元,麦冬每公斤从80元涨到了 180元,太子参从不到200元现在涨到了 560元,而且还在涨,真是太离谱了! ”这位连锁 药店的负责人称。这位负责人坦承,日益高涨的中药材费用,让药店正陷入一种危机:卖得太贵,病人就少了

6、; 卖得便宜,又挣不出来费用。虽说同样的中药材分三六九等,价格也相差不少,可是便宜的 中药材疗效大打折扣,药店树立起来的信誉不能毁于一旦。很多常见病治疗西药现在反比中药便宜“原来是谁有钱谁看西医,现在成了谁有钱谁看中医!中药成了贵族药,这种情况太令人费 解了。”张伟说。他给记者举了个例子,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例,如果患者每天服用阿奇霉素,5天差不多好了, 每天最多10元钱可以解决问题;如果要想效果好,再加点中草药化痰,这一服就将近30 元钱,这样1天就需要花费40元钱。“顶上西医5天的治疗花费了。”丁书文老先生也给记者举了几个例子,感冒开三服中药,现在双花这么贵,三服药需要160 元,但患者同样可

7、以选择吃几片阿司匹林退热,这才多少钱? “治疗冠心病,三服药看不好, 至少要坚持一个月,可是3服药就将近200元,城市里坚持吃半年可能也行,农村人呢?根 本吃不起。” “原来是谁有钱谁看西医,现在成了谁有钱谁看中医!中药成了贵族药,这 种情况太令人费解了。”在城关医院,记者碰上了前来看病的张阿姨。张阿姨患有上呼吸道感染,她以自己为例,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每天服用阿奇霉素,5 天差不多好了,每天最多10元可以解决问题;如果要想效果好,再加点中草药化痰,这一 服就将近30元,1天就需花费40元。“顶上西医5天的治疗花费了。”一位姓李的老先生也给记者举了几个例子:感冒开三服中药,现在双花这种中药材

8、太贵, 三服药需要160元,但患者同样可以选择吃几片阿司匹林退热,这才多少钱?“治疗冠心病, 三服中药看不好,至少要坚持一个月,可这3服药就将近200元,城里人坚持吃半年可能还 行,农村人呢?根本吃不起。”为让病人少花钱医生被“逼”换便宜药材下来20元的中药几乎没有了,每服药这么贵下去,势必影响中医药的发展。张伟告诉记者, 在这种情况下,自己每次在开方之前,都在思考能不能用别的药材代替。“川贝实在太贵了,我有时就用平贝或者用浙贝,这一味药一服就要下来好几元钱。同样是 清热解毒的,双花太贵,我就用鱼腥草代替,但是它对患者胃肠道刺激大一些。有些病人身 体好,服用可以,有些病人就不能用鱼腥草。”张伟

9、说,这样一改,价格是降下来了,但是“疗效打了折扣”。采购 麦冬比去年同期涨了近10倍“我刚从河南白癜风医院回来,中药几乎全都涨,一路飘红。”这是济南市建联中药有限公 司采购总监樊庆龙见到记者后说的第一句话。4月19日至23日,他和采购部经理刚刚采购 了大宗中药材。樊庆龙告诉记者,从去年下半年以来,他一直在跑市场,从安徽亳州到河北安国,这是国内 两个较大的中药材集散地,“有些品种吓我一跳,涨得太离谱了! ”以感冒药里常用的川贝 (止咳平喘)为例,樊庆龙说,川贝有三种:松贝母、青贝母和炉贝母,其中松贝母最好,价 格也最高,目前市场上一等品不含税的价格(以下均是)是每公斤2800元到3000元。“而

10、在 去年同期,每公斤也就在1500元到1600元。”青贝母的价格是每公斤2000元,去年同期 同样品质只有1200元每公斤;炉贝母目前是每公斤1500元到1600元,去年同期只有七八 百元。一年时间,这味止咳平喘药就涨了一倍。“如果一个感冒方子里用川贝6克,这是取中,一 般一个方子要用到3-9克,如果选松贝,仅这味药就差不多20元了。”樊庆龙告诉记者,一般感冒的方子里,离不开麦冬,这种药材有滋阴的作用,目前市场价是 每公斤200元左右,而去年同期还是每公斤不到20元,涨了将近10倍。而每一个感冒方子,一般有12-15味药。“我刚才说的都是不加税的进货价格,如果加上税, 医院、药店再加成,那就更

11、高了。老中医说开三服感冒药将近160元,一点都不虚。”樊庆 龙说。太子参、黄芪、桔梗都卖出了天价560元、200元、80-90元,单看这些数字,可能没觉得怎么样。樊庆龙和那位不愿透露姓 名的中药饮片厂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是现在每公斤太子参、麦冬和桔梗的价格。“这都是历 史上从来没有的价格,是天价!” 樊庆龙告诉记者,在2006年、2007年,太子参每公斤不超过20元,2009年每公斤不超过 100元,去年就到了三百七八,现在到了四百五六。而那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负责人告诉记者, 他们最近采购的最好的太子参,到了每公斤560元。“太子参卖出了人参的价格,人参最少 5年一产,而太子参每年都产新。这个价格

12、让人看不透,而且这个价格还有抬头的趋势。”“最近黄芪涨得太离谱了,我记得2008年以前每公斤是二三十元,2008年我们集中采购最 高价格是每公斤33元,现在七八十元都买不到好货。”那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负责人说。“桔梗也是感冒药方的常用药材,以前每公斤不过六七元钱,现在因为韩国做泡菜用,好的 桔梗都出口了,剩下的现在的价格也到了每公斤八九十元。”樊庆龙说。目前,临床常用的102种中成药已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本药物由国家发改委制 定最高零售价,这意味着原料涨价,但中成药价格不能涨,中成药企业夹杂其中很受伤。集 中采购,各地容易出现“低价取向”。以2毫升/支的清开灵注射液为例,国家发改委最高 限价

13、为0.63元,地方中标价仅有0.36元。药材原料价格“虚高”与成药价格“虚低”的矛 盾进一步激化,中药行业面临生存危机。有人认为,中药材涨点价问题不大。因为它的生产 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周期性,一旦市场供给恢复充足,价格会自然回落。其实,相当一部分 中药材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据统计,中药年需求量高达70万吨,而栽培药材仅占常用药材 品种的20%30%。因无序采猎、生态环境变化、资源利用粗放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有相当 一部分野生药用动植物资源已趋于衰退或处于濒危灭绝状态,被列入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 名录的药用植物已达168种。中医药的发展,可能陷入“无药可医”的尴尬局面。到那时, 中药才真正变成“要你

14、命”。中药资源的短缺和濒危,还与中药材被大量出口贱卖有关。近 年来,我国中药出口呈现“一增一降”的态势,即提取物的比例连年增长、中成药份额逐年 缩小。国外大量从我国进口中药提取物,用来开发植物药。哪种药材价格越贵,破坏就越严 重,如此恶性循环,直至灭绝。在出口的中药材资源中,多数属于我国独有的稀缺资源。由 于缺乏有效保护,药材资源日渐枯竭。长此下去,无疑是自掘坟墓。中药材价格回归理性,不能光靠市场调节,还需要政府从产业政策上给予扶持。只有从 战略上加强中药材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中医药事业才能可持续发展。关于中药材短缺 问题,周恩来同志当年曾提出了“先饮片,后成药;先治疗,后滋补;先国内,后

15、国外”的“三先三后”原则。鉴于此,我国的中药出口不能再走“把中药当草卖”的老路了。当务之 急是转变中药的发展方式,提高产品附加值,降低资源消耗,走一条从“卖草”转向“卖药” 的新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称“国家药监局”)4月份对四川蜀中制药有限公司(下称 “蜀中制药”)进行了突击的飞行检查(即针对生产企业的突击现场检查),发现蜀中制药 在中成药的生产中存在违法行为。目前,蜀中制药的中药生产线因涉嫌虚假投料而被停产。 业内专家表示,上述事件在业内并非个案。北京科贝源医药科技公司总经理程增江指出,因 中成药定性检测的方法存在漏洞,导致生产环节的虚假投料在最终产品的检测上体现不出 来,从而出现

16、了“合格的假药”。程增江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举例说,复方丹参片由三七和丹参组分而成,其检查方 法就是检查丹参酮含量,但在生产过程中,通过添加一些中药提取物合成,也能达到成品中 丹参酮含量合格的目标。“而且中成药是按照君臣佐使组方的,一般也只检测君药的含量指 标,臣药等物质的检测方法更为简单,这就为中成药的造假提供了条件。”“以前,虫草全国一年可以产100多吨,现在全国一年只产5吨左右。换句话说,现在 市场上流通的超过五吨以外的虫草几乎都是假货。”王女士的儿子今年高三,她想给正在备战高考的儿子补补身子,听邻居说离家不远的药市 上有卖人参、虫草、鹿茸之类的名贵中药材,于是花了 300元到药市上买了一株人参回家。 等到家打开包装,王女士发现,自己买的人参气味有些异常,她也没太在意,还是把这棵人 参切成2厘米的小段,准备炖汤。可把人参放到锅里开始炖的时候,却发现炖出来的“人参” 有股白萝卜的味道,并且煮的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