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方案:诗歌比较鉴赏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70387883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复习方案:诗歌比较鉴赏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考复习方案:诗歌比较鉴赏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考复习方案:诗歌比较鉴赏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考复习方案:诗歌比较鉴赏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考复习方案:诗歌比较鉴赏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复习方案:诗歌比较鉴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复习方案:诗歌比较鉴赏(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复习方案:诗歌比较鉴赏高考复习方案:诗歌比较鉴赏一、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2题。(6分)从军行 陈羽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从军行 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注:(1)海:当时天山附近的大湖。(2)关山:山川关隘。指山川阻隔的故乡。1这两首诗中有关征人的形象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2分)2两首诗在抒发感情上采用了同一种表现手法,请联系诗句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二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送 魏 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重送裴郎中贬吉州刘长卿

2、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两首送别诗都写了猿声,请简要说明二者在对猿声的写法上有什么不同?(4分)答:第一首诗中的“江风引雨入舟凉”与第二首诗中的“青山万里一孤舟”都写得景中有情。请对此分别作简要赏析。(4分)三、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 7分)山 雨宋翁卷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山 雨清何绍基短笠团团避树枝,初凉天气野行宜。溪云到处自相聚,山雨忽来人不知。马上衣巾任沾湿,村边瓜豆也离披。新晴尽放峰峦出,万瀑齐飞又一奇。翁卷山雨一诗前两句再现了怎样的情景?有什么作用?(3分)答:这两首诗题材相同,但在描写

3、手法和思想情感上各有不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答:四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裴给事宅白牡丹(唐)裴 潾 / 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街西紫牡丹。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赏小园牡丹有感 (宋)陆 游洛阳牡丹面径尺,鄜畤牡丹高丈余。世间尤物有如此,恨我总角东吴居。俗人用意苦局促,目所未睹辄谓无。周汉故都亦岂远,安得尺箠驱群胡!注:鄜畤:秦文公祭祀白帝处,在今陕西富平县,汉属左冯翊,为长安“三辅”所辖,诗中借指长安一带之地。唐宋时代,长安、洛阳牡丹极盛。箠:鞭子。(1)裴潾裴给事宅白牡丹诗中的白牡丹有何特点?是如何表现的?(2)裴诗与陆诗同为写牡丹,却抒发了不同的感情,试作简要分

4、析。五阅读下面的两首诗,按要求答题。(8分)秋词(刘禹锡) 行秋 (徐玑)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戛戛秋蝉响似筝,听蝉闲傍柳边行。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小溪清水平如镜,一叶飞来细浪生。注释:嗾,“教唆”的意思。(1)这两首诗都是写秋天的,但情感基调却略有不同,刘诗的情感基调是 ,徐诗的情感基调是 。(2分)(2)请简析刘诗后两句的艺术手法和徐诗整首诗的艺术手法。(6分)答:刘诗:手法:分析:徐诗:手法:分析:六、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12题。(8分)江上 江上王安石 董颖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 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5、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注】董颖是个穷愁潦倒的诗人,一生为生计所迫而常年奔走异乡。1试从动静角度对两首诗前两句的写景特点加以分析。(4分)答:2两首诗的第四句分别寄托了什么思想感情?(4分)答:七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过分水岭 温庭筠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再宿武关 李涉远别秦城万里游,乱山高下出商州。关门不锁寒溪水,一夜潺湲送客愁。(1)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写“溪水”?请指出两首诗中通过溪水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5分)(2)有人认为,“溪水无情似有情”中的“似”字改成“却”字更好,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

6、?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3分)八阅读下面两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6分)双调清江引 咏梅 贯云石其一南枝夜来先破蕊,泄露春消息。 偏宜雪月交,不惹蜂蝶戏。有时节暗香来梦里。其二芳心对人娇欲说,不忍轻轻折。溪桥淡淡烟,茅舍澄澄月。包藏几多春意也。(1)从(其一)“南枝,泄露”和(其二)“溪桥,茅舍”这两句中任选一句,就手法和效果写一简明赏析文字。(2分)(2)两首小令都是咏梅,但在状物言志上各有侧重,请作简要分析。(4分)九、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6分)咏柳 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咏柳 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更狂。解把飞花蒙日

7、月,不知天地有清霜。两首诗的作者对柳的态度有什么不同?答:两首诗的写法不同,但都抓住了柳枝的特点展开联想,请分析两位作者各抓住了柳枝的什么特点,而由此联想到了什么。答:十、阅读下列唐诗,完成()()题。从军行 (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塞上听吹笛 (高适)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注关山:系乐曲(关山月)。梅花:系乐曲(梅花落)(1)填空:以内容分类,唐诗有 等等,这两首诗属于 。两首诗都写了 ,借以抒发戍边者的情怀,可谓“声色传情”。(2)简答:为什么说塞上听吹笛的三、四句有“语意双关”的特点?十一、阅读下

8、面两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游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注据说鹧鸪“生不辞巢不别群”,其鸣叫声近似人言“行不得也哥哥”。杜宇,即杜鹃,又名子规。相传它的叫声近似人语“不如归去”,又有“杜鹃啼血”的典故。(1)这两首词都写了夜闻鸟鸣,请结合词人所处的时代,简析其中寄寓的思想感情。(4_分)这两首词在对“夜闻鸟鸣”的具体表现上又各有特点。

9、你更喜欢哪一首的写法?请简述理由。(2_分)十二、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庆庵寺桃花 南宋谢枋得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注谢枋得,南宋人,宋亡后,仍以江东提刑、江西招渝使知信州的身份抗击元兵,兵败后潜入山中,隐居达十二年之久,拒不出仕。后被强迫北行,至元都燕京,绝食而死。 此诗即写于隐居期间。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谢诗“寻”和白诗“觅”的对象分别是:_,_。两诗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分别是:_,_。(4分)请从两首诗中选出一首,说说你喜欢的理由。要侧重一个角度,结合诗句。(2分)参考答

10、案一、1陈诗中的将士们不畏严寒,勇登天山,精神振奋,豪情万丈,积极乐观;王诗中的征人背井离乡,感情苍凉、悲怆,心中充满离愁别恨。2都运用了烘托的艺术手法刻画人物。陈诗通过对环境的描写,用环境的恶劣来衬托戍边将士无所畏惧的精神,用“横笛”“红旗”等意象烘托征人们的壮志和豪情,全诗具有诗情画意之美;王诗不直接抒写征人的离愁别恨,而是通过琵琶曲声、凄清的“秋月”等景物来烘托感情,深沉感人。二、两者对猿声的写法有虚实的不同。王诗是写别后“忆”友时的景象:潇湘之上,猿啼声声入友梦境,令友梦中亦愁绪不解。虚写猿声,深化惆怅别情。刘诗实写送别分手时黄昏江两岸的猿声,渲染了离别时的悲凉氛围。(4分)王诗写送友

11、人上船,风雨入舟,凉意逼人的秋风秋雨凄凉景象之中寓有悲凉别绪。刘诗以“青山万里”与“一孤舟”的景象,既写友人被贬的遥远与途中孤寂的情景,又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不幸的同情和送别时恋恋不舍之深情。情景结合,别有韵味。三、第一问:雨前之景:整整一夜,星月交辉,清光满林,无云无雷,一派晴和天气为后文写惊异之情作铺垫第二问:翁诗侧面描写 何诗既有侧面描写,又有正面描写(中间两联)翁诗表达雨后的惊异之情 何诗雨前的心旷神怡、雨中的喜、雨后的奇四、(1)幽雅高洁(超尘脱俗,冰清玉洁)(1分);运用对比、衬托(1分),豪贵争赏紫牡丹与无人欣赏白牡丹形成鲜明的对比,月夜和冷露更衬托出白牡丹的雅致高洁(1分)。(2)

12、裴诗托物言志(以物喻人)(1分),同情白牡丹孤寂的处境,含蓄抒发了裴给事之高洁品行朝中竟无人赏识的感慨(1分)。陆诗运用联想与想象(1分),从赏小园牡丹联想到洛阳、长安牡丹的胜况,感叹这两处失地不能收复,抒发了渴望收复中原的强烈愿望(1分)。五、(1)清雅(或者答“高雅”“欣赏”“赞美”“昂扬”也可)/闲适(或者答“悠闲”也可)(2)刘诗后两句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1分),用“春色嗾人狂”来与秋天作对比,反衬出秋天的清雅素净。(2分)徐诗用了以动衬静(或以声衬静)的手法(1分),用鸣蝉、飞叶来衬托环境的安谧恬静,从而表现人的闲适之情。(2分)六、1王诗:阴云中,含雨的晚云似在低垂慢移,静中有动,

13、悠远含蓄。(2分)董诗:万顷秋江之上,双鸥飞舞,忽高忽低,静中有动,空阔寂寥。(2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2王诗阐述了困难与黑暗中往往蕴含着希望和光明的哲理。(2分)董诗不仅抒写出了自己惜别的心情,也表达了对安定生活的向往。(2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七(1)拟人(1分)前一首诗写一夜潺湲的溪水仿佛是在和自己这个同行三日的友伴殷勤话别。诗人由溪水的“有情”表现自己对溪水的依依惜别之情。(2分)后一首诗写一夜潺湲的溪水仿佛是为诗人的不幸远别而呜咽啜泣,又仿佛是从他的心中流出,载着绵绵无尽的离愁别恨,长流远去。诗人借溪水抒发了去国离乡的愁苦情怀。(2分)(2)可以有两种答案:不同意。溪水本无情

14、,但眼前这条溪水,却又似乎有情。“似”字暗透出这只是诗人时或浮现的一种主观感觉,语意灵动轻妙;并设置悬念,引导读者去体悟作者的感情。(2分。加点字为评卷要点,大意对即可得分。)换成“却”字便觉过于强调、坐实。(1分。有比较即可得分。)同意。在“入山三日”的旅程中,溪水与旅人一路相伴,慰藉他的寂寞;而将别之际,又一夜潺湲,依依惜别。“却”字肯定并强调了溪水的有情,赋予溪水一种动人的人情美。(2分。加点字为评卷要点,大意对即可得分。)而“似”字无此意味。(1分。有比较即可得分。)只答同意或不同意不给分。八(1)“南枝,泄露。”句中“泄露”二字将梅花拟人化,(1分)形象生动地写出梅花南枝早绽隐秘报春的势态。(1分)“溪桥,茅舍。”对仗工整(使用叠字,以景衬梅,从侧面)(1分)写出了梅的神秘朦胧之美和晶莹玉洁之秀。(1分)(2)(其一)赞美梅花迎雪竞先开放,报春而不争春,幽香而不媚众的凛然风格,表现了诗人贞洁自守,不逐流俗的高尚品格。(2分)(其二)描写郊外野梅在姻笼月罩中矫美动人的无限风韵,抒发了诗人对野梅的倾心赞赏和无限爱怜之情。(2分)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