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优化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70366596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优化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优化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优化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优化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优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优化(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优化 张秀云小学数学是小学教学中的重要学科,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抽象性,数学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并且常用于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可以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问。因此,在数学教学当中,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效率,使教学方法做到与时俱进,应该学会在原有教学方法上做出改进和创新,丰富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使其多元化,促进学生更全面地发展。本文现对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优化提出了几点建议。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究竟应该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这是我们一直在探讨的问题,教师积极地教导学生,在他们已知领域上深化知识,在他们未知领域上培养其好奇心,教会他们更多的知识

2、,希望教学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道路上慢慢成长,可以使他们通过对数学的接触对这门学科有一个新的认识,所以,教师通常会给学生定制很多学习任务,留了很多作业,但是仔细思考,在教学改革的今天,我们要做的不是以教师教学为主,而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发展空间,我们要做一个引路人,在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时候引导他们学会自我学习,使他们对这门学科真正感兴趣,从而主动接触,主动地提问。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创造一切有利于学生自我学习的空间,促进他们萌发对学习的欲望,使他们可以自主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培养他们善于探索的精神。比如,在小学数学教学关于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在进行新课导入的时候,教师可

3、以首先提出两个问题:15015和1501.5,在对这两个题进行解答的时候,学生通常会出现什么样的状态呢?在进行第一题解答的时候,大部分学生都可以很顺利地解答出来,但是到了第二个题的时候,学生都会被卡住,学生反映说: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怎么算呢?面对学生的疑虑,教师应积极地对其进行引导:大家想一想,我们能不能把它进行转换呢?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可不可以化成除数是整数再来进行计算呢?可以根据什么样的性质把这种思路进行转换呢?这一环节因为这个疑问所产生出来的认知上的冲突,引发了学生对此类问题的兴趣,使教学可以围绕这些问题进行进一步的展开,引发学生进一步探索学习,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4、在教学过程中,传统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当今的小学数学教学,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本来就存在很多方面的差异,统一的教学方式,容易导致同一教学内容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数学教学质量。作为老师我们的最终目标,都希望我们的学生能够有好的成绩。希望他们每一个人都可以越来越进步,但是学生毕竟理解问题和接受问题的能力存在差异,在课堂教学中,理解能力快的学生有可能很快就知道了老师这节课要讲的重点,并且能够很好地掌握,而对于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理解上会存在困难,这就需要老师对他们更有耐心一些。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我们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准备不同层次的问题,这一点对于老师的教学是很

5、重要的教学步骤,如果在课上经常提问那些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那么学习比较落后的学生就会认为,反正老师也不关注他们,他们就会对数学这门学科慢慢失去兴趣,最后就会厌恶这门学科,上课不听讲,还会讨厌数学老师,这在小学学习阶段是很常见的。所以,我们作为老师,要认识到这一点,为成绩比较好的学生设置更多的拓展性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而对于学习基础较低的学生,应布置更多的基础题型,并且用更多一点的耐心去鼓励他们,提高他们的自信。只要我们愿意相信他们,他们就会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对数学感兴趣,有助于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学方法中,从学生的不同差异的角度出发,发挥学生个体的重要性,做到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不光是对于教学,对于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也很重要,会加深学生对教师的喜爱,及信任,拉近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让师生之间做到亦师亦友是我们的最终追求。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和发展,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作为教育者只有不断地进行教育方法的创新和优化,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才能使小学教学的明天发展得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