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规划复习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70355078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 页数:62 大小: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园林规划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园林规划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园林规划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园林规划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园林规划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园林规划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园林规划复习(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园林的含义;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就称为园林。园林包括庭园、宅园、小游园、花园、公园、植物园、动物园等,随着园林学科的发展,还包括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或国家公园的游览区以及休养胜地。2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公园是纽约“中央公园”。其作者是奥姆斯特德3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人类社会的原始时期,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产生园林。直到后期进入原始农业的公社,聚落附近出现种植场地,房前屋后有了果木蔬圃。虽说出于生产的目的,但在客观上已多少接近园林的雏形,开始了园

2、林的萌芽状态第二阶段:大体上相当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这个阶段,园林经历了由萌芽、成长而臻于兴旺的漫长过程,在发展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方风格。中国古典主义园林表现一种顺乎大自然风景构成规律的缩移和模拟。第三阶段:18世纪中叶,对自然保护的对策和城市园林方面的探索第四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园林的发展又出现新的趋势。与接触大自然、回归大自然有着直接关系的休闲、旅游活动得到迅猛的发展。另外生态学的兴起,生态平衡的关注4中国古典园林指的是世界园林发展第二阶段上的中国园林体系而言5“田园城市”理论的提出者英国学者霍华德(EbenezerHoward1850-1928)

3、在明日之田园城市中提出了著名的“田园城市”的设想6园林城市,生态园林的概念7中国古典园林:它由中国的农耕经济、集权政治、封建文化培育成长,比起第一阶段上其他园林体系,历史最久、持续时间最长、分布范围最广,是一个博大精深而又源远流长的风景式园林体系。8形成中国古典园林特点的三个特殊条件是:一、经济上以血缘家族的地主小农经济为主体,工商业经济处于附庸的地位。二、政治上的君主集权,依靠封建礼制和官僚机构相结合的国家机器,有效地控制着全国的广大地域。三、儒家倡导的以礼乐为中心的封建秩序、尊王攘夷的大一统思想,始终占着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9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是:五个时期:生成期相当于殷、周、秦、汉时期转

4、折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全盛期隋、唐。帝国复归统一成熟时期两宋到清初。(宋,元,明,清初)成熟后期清中叶到清末10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1)按照不同的分法:比如按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分为:人工山水园和天然山水园天然山水园:一般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等。规模较小的利用天然山水的局部或片段作为建园基址,规模大的则把完整的天然山水植被环境圈起来作为建园的基址,然后再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基址的原始地貌因势利导做适当的调整、改造、加工,工作量的多少视具体的地段条件和造园要求而有所不同。人工山水园:是我国造园发展到完全自觉创造阶段而出现的审美境界最高的一类园林,即在平地

5、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地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这类园林均修建在平坦地段上,尤以城镇内居多。它们的规模从小到大,包含的内容亦相应地由简到繁。一般说来,小型的在0.5hm2以下,中型的约为0.53hm2,3hm2以上的就算大型人工山水园了。人工山水园乃是最能代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成就的一个类型。2)按布置形式分为:自然式和规则式11我国现存的中国古典园林属于哪种?自然式:苏州拙政园、留园、狮子林、沧浪亭、网师园;无锡寄畅园;南京瞻园;上海豫园;北京颐和园、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顺德清晖园、番禺余荫山房、东莞可园、佛山梁园等。规则式:清北京御

6、花园,慈宁宫花园,陵园如明十三陵。12中国四大名园(颐和园、避暑山庄、拙政园、留园)苏州四大名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岭南四大名园(青晖园、余荫山房、可园、梁园)岭南园林的代表是现今保存较好的清代广东四大名园,即广州番禺的余荫山房、东莞的可园、佛山的梁园、顺德的青晖园。13按园林的隶属关系分为:私家,皇家,寺观三大造园活动的主流,还有衙署园林、公共园林、书院园林等等15按地域分主要三大风格:江南、北方、岭南16江南园林属于“文人写意派山水园,而文人写意山水园的特征:以人工造景为主,以有限的山池、树木、建筑再现自然山水的典型特征;巧妙地组织景区及游览线,在有限的空间内求得变化,通常以粉

7、墙、花窗或山石、长廊分割园景空间,从而隔而不断,“小中见大”,蕴意无穷讲究建筑的玲珑奇巧和细部处理,室内普遍陈设各种字画、工艺品和精美家具楹联诗词题咏与园林艺术紧密结合,通过文字渲染园林的诗情画意,深化人们对园林景色的理解,启发人的想象,烘托江南园林特有的平淡、深远之气;文人画家参与园林设计与造园实践,每一园林具有自己明确的主题意境,各具千秋。17北方园林大体上从皇家园林入手,皇家园林的特点是仿景缩景,轴线对称,是北方园林最明显的特点,一池三山,是中国传统园林,直至现代园林中表现最多的布局形式,而且成为定制岭南园林的特点,由自然景观所形成的自然园林和适合于岭南人生活习惯的私家园林,也不同北方园

8、林的壮丽,江南园林的纤秀,而具有轻盈、自在与敞开的岭南特色18总体来说,对中国三大地域园林的特点是七个字“北雄、南秀、岭南巧”19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简答,20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境界21意境定义:22中国古典园林形成意境的三种情况简答(一)造园艺术,师法自然师法自然,在造园艺术上包含两层内容。一是总体布局、组合要合乎自然。山与水的关系以及假山中峰、涧、坡、洞各景象因素的组合,要符合自然界山水生成的客观规律。二是每个山水景象要素的形象组合要合乎自然规律。如假山峰峦是由许多小的石料拼叠合成,叠砌时要仿天然岩石的纹脉,尽量减少人工拼叠的痕迹。水池常作自然曲折、高下起伏状。花木布置应是疏密相间,形态天

9、然。乔灌木也错杂相间,追求天然野趣。二)分隔空间,融于自然中国古代园林用种种办法来分隔空间,其中主要是用建筑来围蔽和分隔空间。分隔空间力求从视角上突破园林实体的有限空间的局限性,使之融于自然,表现自然。为此,必须处理好形与神、景与情、意与境、虚与实、动与静、因与借、真与假、有限与无限、有法与无法等种种关系。如此,则把园内空间与自然空间融合和扩展开来。比如漏窗的运用,使空间流通、视觉流畅,因而隔而不绝,在空间上起互相渗透的作用。在漏窗内看,玲珑剔透的花饰、丰富多彩的图案,有浓厚的民族风味和美学价值;透过漏窗,竹树迷离摇曳,亭台楼阁时隐时现,远空蓝天白云飞游,造成幽深宽广的空间境界和意趣。(三)园

10、林建筑,顺应自然中国古代园林中,有山有水,有堂、廊、亭、榭、楼、台、阁、馆、斋、舫、墙等建筑。人工的山,石纹、石洞、石阶、石峰等都显示自然的美色。人工的水,岸边曲折自如,水中波纹层层递进,也都显示自然的风光。所有建筑,其形与神都与天空、地下自然环境吻合,同时又使园内各部分自然相接,以使园林体现自然、淡泊、恬静、含蓄的艺术特色,并收到移步换景、渐入佳境、小中见大等观赏效果。(四)树木花卉,表现自然与西方系统园林不同,中国古代园林对树木花卉的处理与安设,讲究表现自然。松柏高耸入云,柳枝婀娜垂岸,桃花数里盛开,乃至于树枝弯曲自如,花朵迎面扑香,其形与神,其意与境都十分重在表现自然。师法自然,融于自然

11、,顺应自然,表现自然这是中国古代园林体现“天人合一”民族文化所在,是独立于世界之林的最大特色,也是永具艺术生命力的根本原因。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境界生境、画境和意境,意境:中国园林不但要创造富于生机的生境和上升到富于画意的画境,而且更要创造“触景生情”,产生浪漫主义的激情和理想主义的追求,进入情景交融的境界,这就是中国园林的第三层次艺术境界。中国古典园林形成意境的三种情况(一)籍助于人工的叠山理水把广阔的大自然山水风光缩移摩拟于咫尺之间。(二)预先设定一个意境的主题,然后籍助于山、水、花木、建筑所构成的物境把这个主题表述出来,从而传达给观赏者以意境的信息(三)意境并非预先设定,而是在园林建成之后

12、再根据现成物境的特征做出文字的“点题”景题、匾额、对联、石刻等。第二章生成期1生成期处于中国历史的殷周秦汉时期2.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是囿、台、园圃三种形式;3.囿的定义:最早的囿是蓄养禽兽的场所。即把一块较大的地域范围起来蓄养禽兽,主要供帝王狩猎,也兼作宫廷膳食和祭品的供应。囿起源于狩猎4.台最初的功能是:登高以观天象、通神明5.园林雏形的功能:栽培、圈养、通神、望天,生产是园林雏形的源初功能,游观则是其次6.影响着中国古典园林向着风景式发展的三个艺术形态是天人合一思想,君子比德思想,神仙思想7.名词解释:一池三山,“一池三山”的布局即是象征神仙境界。所谓一池为太液池,三山指的是蓬莱、瀛洲、方

13、丈。它源于齐国的东海神话,成就于皇家园林的祈寿夙愿8.殷时期的主要园林:鹿台和沙丘苑台是其中主要的两处。鹿台在今河南汤阴,沙丘苑台在今河北邢台9.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园林:楚国的章华台、吴国的姑苏台。10.真正意义上的皇家园林出现在秦汉时期这个时期的皇家园林相比较最初的园林多了一个功能,求仙西汉时期最具有代表性质的五座皇家园林;上林苑、未央宫、建章宫、甘泉宫、兔园,尤其要熟习上林苑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占地之广可谓空前绝后,其苑墙长达130160公里。但西汉末年,上林苑作为皇家园林已是名存实亡。内容包括:1.山水:昆明池、影娥池、琳池、太液池2.植物、动物:3.苑:“上林苑门十二,中有

14、苑三十六”。4.宫:即宫殿建筑群(如犬台宫、扶荔宫等)5.台:(土或木堆筑)6.观:观、馆是汉代对体量比较大的非宫殿建筑的通称。7.生产基地:苑内设作坊多处,设果园、蔬圃、养鱼场、牲畜圈、马厩,供应宫廷需要。上林苑是一座多功能的皇家园林,具备了早期园林的全部功能狩猎、通神、求仙、生产、游憩、居住、娱乐,此外还兼有军事训练基地的功能。也是一个范围极其广阔的天然山水环境,各种建筑物和建筑群疏朗地散布其间,全然不同于秦代宫苑之建筑密集,复道相连的情况。“宫”宫:以宫殿建筑群为主体,山池花木穿插其间,“宫”与“苑”浑然一体;也有的把部分山池花木扩大为相对独立的园林一区,呈“宫”中有“苑”的格局,建章宫

15、便是一例。这类皇家园林一般建置在都城或其近郊,山池、花木均由人工经营。苑苑:建置在郊野山林地带的离宫别苑,占地广、规模大。许多宫殿建筑群散步在辽阔的具有天然山水、植被的大自然生态环境之中,呈“苑”中有“宫”的格局。这类皇家园林往往内涵广博、功能复杂,如像上林苑即具备游憩、居住、朝会、娱乐、狩猎、通神、求仙、军训、生产等项功能,乃是名副其实的多功能的活动中心。生成期的特点-简答一、尚不具备中国古典园林的全部类型,造园活动的主流是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已见诸文献记载,但为数甚少而且大多数是模仿皇家园林的规模和内容,两者之间尚未出现明显的类型上的区别。园林的内容驳杂,园林的概念也比较模糊。二、园林的功能由早先的狩猎、通神、求仙、生产为主,逐渐转化为后期的游憩观赏为主。但无论天然山水园还是人工山水园,建筑物只是简单地散布、铺陈、罗列在自然环境中。三、由于原始的山川崇拜、帝王的封禅活动,再加上神仙思想的影响,大自然在人们的心目中尚保持一种浓重的神秘性。儒家的“君子比德”之说,又导致人们从伦理、功利的角度来认识自然之美。对于大自然山水风景,仅仅构建了低层次的自觉的审美意识。园林中所进行的审美的经营尚处于低级的水平上,造园活动并未完全达到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