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欣赏《散文》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70351751 上传时间:2024-02-0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5.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欣赏《散文》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3年欣赏《散文》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3年欣赏《散文》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3年欣赏《散文》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3年欣赏《散文》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欣赏《散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欣赏《散文》(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欣赏散文 欣赏散文两篇 作者 作者本名为莫怀戚,为何语文课本中署名为莫怀成?为此,作者在1993年10月17日的重庆日报发表文章关于一篇课文的署名,写道: 此文初作于1985年,发表在中国青年报上,后被一些杂志乃至中央电视 台、电台以不同形式转发。 1988年,甘肃的杂志读者文摘载了此文,作者始误成“莫怀成”。我因此去信,谈了“我的姓名之意,是不要带着忧愁,而不是不要有所成就。戚,古汉语有忧伤之意,例:君子坦荡荡,外人常戚戚。”后读者文摘以“来信照登” 登了,窃以为一切也就了了。 殊不知,谬种已经流传。次年的初中语文的补充教材选用该文,就沿袭了“莫怀成”的署名,至现在,成了课文,情形

2、未变。 为什么一直不去更正呢? 一、一个人的文章,被定成课文,全国法定学习,已是殊荣,不该苛求。 二、知我者,何须更正?不知我者,更正了何用? 三、国家审度,看文章的内容形式,不去查作者的祖宗三代,对于以前被“政审”怕了的我,欢欣鼓舞还来不及呢。所以欢喜国家的大迸步,不计个入小损失,并非什么淡泊名利,高风亮节,没那么玄。 背景 如作者自己所分析的:本文写作契机是两个。其一是一次全家三辈四口人的散步,的确如文中所说:初春,南方的原野,哄了一阵才将母亲带上路当时我儿子正上幼儿园。他叫“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也是真的。 第二个契机则是较有理性色彩。我与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相熟后,常

3、就中西文化的异同进行浅层次交谈。出我意料的是他对中国文化中的“孝悌”的看法他反对“悌”(他说弟弟没有必要高看兄长),而对“孝悌”却大加赞赏,说中国人的敬老爱幼,是“文化的精髓”,又说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 好,云云。 我们自己丢掉的,发达国度的人却拾起来,如获至宝,这使我感慨不已,开始 重新正视这份看起来很陈旧已无什么油水的民族遗产写作的念头就产生了。 选材时,我最终确定第一个契机为文章的外延,或曰思想感情之载体,是这样 考虑的: 一、这是一次真实的散步,有真人真景及部分真事(细节),这样,想象加工的部分便有了依

4、托,较之纯粹的虚构更有实感; 二、刚好三代人,主体“我”和“我的妻”,客体“儿子”“母亲”齐全,便于 “导演”; 三、说“导演”,是因为近年的散文http:/ 消;可读性越来越被强调。 切入角度:强化“生命”,淡化伦理,一是因为伦理说得已经太多,出新很难;二是“生命之说”不但本质,而且人性与动物性的参照也出来了只有人类才不但保护幼小的生命,而且善待衰老的生命。 体裁 散步写于1985年,因为是发一种“生命的感慨”,所以注定了它的抒情色彩。因我(作者编者注)不善诗作,它就成了散文。所以说体裁这东西,往往非作者的刻意选取,实在只是一种自然结果。 全篇只写了“散步”一事,但读来饶有兴味,除了真情动人

5、外,再一个原因就是叙事波澜起伏,引人入胜。入题写“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予和儿子走在后面”,“散步”已经起步,本该照直走下去,而文章在这里起了一个波澜:“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等到“我”出于爱母之心决定走大路时,事情偏偏又不照“我”的决定发展,母亲要改走小路。真是一波末平,一波又起。这两处波澜不仅使记叙摆脱了平铺直叙的弊病,而且展示了“我”对母亲的挚爱,母亲对孙子的亲情。 中心 八百字短章,一曲温馨隽永的亲情之歌、伦理之歌、生命之歌。其思想内涵的三个层面清晰可辨,耐人寻味。 故事层面:亲情。 文章的基本线条是:“我”劝母亲散步全家人一块散步走大路与走小路的分歧“我”母亲依从了“我

6、”儿子的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从而写出了一家人之间的互相爱护、尊重、体贴和理解。 寓意层面:使命感。 散步的第一人称叙事视角,与其说为了真实亲切,不如说为了强化主体意识,实现使命感。文章中的“我”,一个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当“我”背着母亲,妻背着儿子,“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时,觉得“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里通过定格描写,强化了中间一代人的主体意识,强化了使命感。这种使命感,是亲情向伦理道德的升华。 哲理层面:生生不息。 文学反映生活总折射着一定的文化心态,因而,常常闪耀出哲理的光芒。当我们从赡养与抚养的意义上来审

7、视散步的三代人时,我们说文章字里行间“渗透着对生活的使命感”;当我们 从生命与时空的意义上来审视三代人的“散步”时,却应该说,这里还隐含着“生生不息”的哲学道理。尤其是儿子的一个“伟大”发现:散步的三代四口人“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这世代的延续,是生命的强音,从而给了使命感以应有的神圣色彩。 字词句 一、“我决定委屈儿子” “我决定委屈儿子”并非不爱儿子。只是拿母亲和儿子比较来看,母亲年事已高,在世时日已短,今后像这样的“散步”很难说还有几回了。“我”十分孝敬母亲,想尽最大的努力满足母亲的愿望,这种孝心是难能可贵的。 二、“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猛一看似乎是“小题

8、大作”,联系上下文的感情基调,就会觉得它新颖而风趣,、恰切地表达出“我”当时的处境和心情,突出了“我”极富责任感的性格特征。 三、“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我”背的是母亲,妻子背的是儿子。母亲给我们以生命,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如今,我们把母亲和儿子背在背上前行,正是背负着完整的生命世界,因而油然产生了一种深沉、庄严的感觉,这正是家庭生活中、人类社会中承前启后的一代中年人特有的心理感受。 本文注重语言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情趣盎然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

9、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写母子关系,母亲明理,儿子孝顺,相映成趣。“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这两句话充满生活情趣,既表现了小家伙的天真、聪颖,又表现了家庭的幸福、温馨。 二、含义丰富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写出“我”为母亲最终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这一句表现了妻子的贤惠。“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含义深刻。它以轻衬重,突出了“尊老爱幼”的重大意义,还写出了中年人已意识到自己责任的重大,正在继 承和发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 三、意在言外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

10、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这段话通过初春秀色的描绘,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机,暗示熬过了严冬的母亲将会获得新的活力。 其他 审美赏析: 一、尺水兴波折射至高至上的人性美 一件简单的生活小事,作者何以将它写得饶有兴味、发人深思呢?细味之,不外乎采用了尺水兴波、一波三折的写法,在波谷与波峰上折射出亲情、人性的亮丽之光。 二、轻描淡写蕴藉含蓄隽永的诗意美 散步一文对景物描写着墨不多,仅有两处,可在这轻描淡写之中却充满了浓郁的诗情画意,为常见的散步提供了一个美妙的背景。 三、娓娓道来展示晓畅素雅的语言美 文未有几分含蓄外,其余则明白如话。但通 散文欣赏 散文欣赏 欣赏散文 名家散文欣赏 古代散文欣赏 春雪散文欣赏 雪球散文欣赏 青春散文欣赏 雪散文欣赏 初雪散文欣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