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琵琶行同步练习1北师大版九上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70324888 上传时间:2023-08-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4课琵琶行同步练习1北师大版九上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4课琵琶行同步练习1北师大版九上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4课琵琶行同步练习1北师大版九上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课琵琶行同步练习1北师大版九上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4课琵琶行同步练习1北师大版九上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4课琵琶行同步练习1北师大版九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课琵琶行同步练习1北师大版九上(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4课琵琶行同步练习 基础练习1下列词语中加粗体的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A湓浦口(pn) 憔悴(jio) 六玄(yo)B铮铮然(zhng) 贾人(ji) 荻花(d)C虾蟆陵(h) 嘈杂(co) 钿头(din)D江浸月(jn) 呕哑(y) 嘲哳(zh)2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曲罢悯然 钿头银蓖 连篇累牍 口诵心唯B转徒江湖 幽愁暗恨 扣人心弦 豪言壮语C轻拢慢捻 天崖海角 幽咽泉流 汗流浃背D东船西舫 恬然自安 翻复无常 春寒料峭3下列句子中加粗体的词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A使快弹数曲 快:赶快。B歌以赠之 歌:歌唱。C凡六百一十六言 言:句。D座中泣下谁最多

2、泣:眼泪。4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A弦弦掩抑声声思 掩抑:低沉抑郁。B老大嫁作商人妇 老大:排行第一。C去来江口守空船 去来:离去回来。D满座重闻皆掩泣 掩泣:掩饰哭泣。5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铁骑突出刀枪鸣 B门前冷落鞍马稀C整顿衣裳起敛容 D凄凄不似向前声6下列句子中加线的熟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些老屋确实有些味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新的小区要开发了,不得不推倒啊!B刚退居二线的老王抱怨说:“你看我才退了下来几天,就门前冷落鞍马稀了,真是人走茶凉啊!”C大家出来闯天下,到一起就是缘分,“相逢何必曾相识”,我提议

3、,干杯!D轮到中国选手申雪、赵洪博出场了,大家都屏住呼吸,场内一片寂静,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啊!7下列各句在诵读时,节拍正确的一句是( )A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B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C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D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8对琵琶行中词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嘈嘈”形容弹奏动作的粗重,“切切”形容弹奏动作的轻细。B“间关”形容鸟声婉转,这里指音乐的流畅悦耳。C“别有幽愁暗恨生”,是说音乐勾起听众内心深处的愁思和怨恨。D“银瓶乍破”“刀枪鸣”形容音乐的激越雄壮,惊心动魄。9诗人用“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来表现琵

4、琶女出场时迟疑不决的心情,意在强调的是( )A拘于礼法,男女有别,不能见男人B技艺高超,弹奏能手,不屑见官人C深怀怨恨,内心痛苦,无心见生人D世态炎凉,人心叵测,不可见路人10“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两句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 )A以景色的宁静,衬托音乐演奏的昂扬。B以听众的专注,反衬音乐演奏的成功。C以景色的静寂寥廓,烘托听众完全沉浸在音乐声中。D渲染静寂的气氛,衬托听众感情的凄凉。11对下面的诗句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获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A第一句概括地介绍了时间、地点、

5、人物和事件(主人送客人)。B第二句描写环境,有力地烘托了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C第四句中的“无管弦”三字为琵琶女的出场和弹奏张本。D第五、六句写出了与朋友分别时的悲惨心情。阅读下面的诗句,完成1213题。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12对下列词语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轻拢”一句描写琵琶女弹奏的动作特点,同时也表现了她高超的演奏

6、技巧。B“大弦”“小弦”两句写出了两种旋律的交错出现。“如急雨”“如私语”使两种旋律形象可感。C“大珠”一句化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给人以眼花缭乱,耳接不暇的感觉。D“间关”一句继续写了旋律的变化,用“莺语花底”这一美的视觉形象,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13对以上部分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冰泉”“凝绝”两句写出了音乐的又一境界。幽咽之声,悲抑哽塞,好像“泉流冰下”,用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了听觉形象。B“别有”“此时”两句写出了音乐结束后的余音袅袅,回味无穷的艺术境界,“无声胜有声”给听者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C“银瓶”“铁骑”两句表现了“声暂歇”后力量的大爆发,同时,这两句也将音乐的魅

7、力推向了高潮。D“曲终”“四弦”两句写出了音乐进入到高潮时戛然而止,乐曲虽终,但由音乐而产生的惊心动魄、回肠荡气的艺术魅力并没有因此而消失。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送杜十四之江南白居易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有人评论这首诗中的“景”和“情”全由第三句关联,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1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邯郸各至注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注】冬至:在唐代,冬至是一个重要节日,朝廷里放假,民间互赠饮食、穿新衣、贺节,一切和元旦相似。本诗写诗人冬至时节客居邯郸

8、驿,孤寂思家,诗人是怎样表现他的思乡之情的?请结合全诗的三、四两句加以赏析。【参考答案】1.C(A.“憔”应读为“qio”。B.“贾”应读为“g”。D.“浸”应读为“jn”。)2.A(B.“徒”应为“徙”。C.“崖”应为“涯”。D.“翻”应为“反”。)3.D(A.畅快。B.作歌。C.字。)4.A(B.老大:年纪大了。C.去来:去了以后。D.掩泣:掩面哭泣。)5.B(A.突出:突然爆发出。C.整理。D.以前。)6.C(“相逢何必曾相识”本身的意思与语境不合。)7.A(B.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贝江心秋月白。C.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D.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8.C(“

9、别有”句表达了琵琶女的“幽愁暗恨”之情,而不是听众内心的愁思和怨恨。)9.C(ABD三种说法均与原诗不合。)10.C(A.“衬托昂扬”说法不当。B.“衬托成功”说法不当。D“衬托凄凉”说法不当。)11.D(“惨”是悲伤的意思,而不是悲惨之义。)12.C(并不是“化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而是用大小珠子落玉盘的声音写琵琶弹奏的清脆悦耳。)13.B(“广阔的想像空间”应为“悠然不尽的无穷韵味”。)14同意。本句携景入情,朋友刚刚出发,有点担心那征帆晚来找不到停泊的处所,表现出对朋友一片殷切的关心。同时,揣度行踪,表现出一片依依惜别之情。诗人便想到“日暮片帆何处泊”,春江渺茫与征帆一片,形成一个强烈对比。(前三句饱涵感情,非常含蓄,末句卒章显志。朋友别离,送行者放眼天涯,极视无见,不禁心潮汹涌。这样将惜别之情上升到顶点。)15.诗的三、四两句,正面表现诗人思家,诗人深刻思念家人,但在诗中却想像家里人怎样想念自己。诗人想像家中人是坐在灯前,说着“远行人”说了什么,未加点明,这就给读者留下一片驰骋想像的广阔天地。诗人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更加含蓄、深沉。(此诗以直率而质朴的语言,道出了一种人们常有的生活体验,因而才更显得感情真挚动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