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灭火系统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70324518 上传时间:2023-02-1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气体灭火系统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气体灭火系统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气体灭火系统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气体灭火系统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气体灭火系统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气体灭火系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体灭火系统(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图设计自审要点1.设计与施工说明:该设计与施工说明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气体灭火系统,另一部分是气体灭火控制系统。气体灭火系统按灭火剂类型可分为:七氟丙烷、CO2、IG541、三氟甲烷、热气溶胶等系统;按一套气体灭火剂储存装置保护一个防护区域或二个及二个以上防护区域可分为单元独立系统和组合分配系统;按储气瓶是否设置在防护区内分为管网系统和无管网系统。建议采用统一编制的气体灭火系统和气体灭火控制系统两个设计与施工说明模板并根据所设计的系统的具体情况予以增删。1.1.建设规模和设计范围:除按(同火灾报警系统施工图设计自审要点1.1)设计与施工说明中建设规模和设计范围说明内容外,还应在

2、该两种设计与施工说明中明确本设计属于5.1条中何种类型的气体灭火系统,并简要说明该系统的设置情况,如防护区数量、贮瓶间、消防控制室和灭火控制设备设置地点;如设置无管网灭火装置,有几个防护区,每个防护区的装置数以及贮存气瓶规格、数量,每瓶充装灭火剂量等。1.2.检查设置场所设置的气体灭火系统的设计依据:按建规8.5.5(P85)、5.4.3(P55),高规7.6.6(P34)及有关文件、消防部门意见。1.3.检查该设计的气体灭火系统选型是否确当:系统类型使用条件七氟丙烷高压CO2IG541三氟甲烷热气溶胶设置场所有人区域无人区域有人区域有人区域有毒反应(LOAEL)浓度%10.520浓度致人死亡

3、5250防护区环境温度()不应低于-10未限制不应低于-10-1050-1050储瓶间环境温度()-1050049-1050050/灭火剂输送距离推荐性当量长度m2.5Mpa4.2Mpa5.6Mpa12015060304560注:热气溶胶预制灭火系统装置不应设置在人员出集场所,有爆炸危险性的场所及有超净要求的场所。K型其他型气溶胶预制灭火系统不得用于电子计算机房、通讯机房等场所。七氟丙烷无管网灭火装置的设置场所空气中不应有易爆、导电尘埃及具有腐蚀性等有害物质。该灭火装置的充压压力不应大于2.5MPa。该推荐性当量长度仅供设计参考,要求对灭火剂输送管网进行精确水力计算是否满足气规的规定;七氟丙烷

4、外贮压式系统灭火剂输送当量长度150m。1.4.检查防护区几何尺寸、面积、高度、体积是否符合建设方提供的建筑图。1.5.检查主要设计参数是否符合规范要求系统类型判定合格条件七氟丙烷高压CO2IG541三氟甲烷热气溶胶喷头出口压力2.5Mpa,Pc0.6Mpa (绝压)4.2Mpa,Pc0.7Mpa (绝压)5.6Mpa,Pc0.8Mpa (绝压) PcPm / 2 Mpa(绝压)Pc1.4Mpa(绝压)1.5Mpa,Pc2.0Mpa(绝压)20.0Mpa,Pc2.1Mpa(绝压)Pc0.75Mpa(绝压)系统灭火设计浓度%或热气溶胶灭火设计密度(g/m3)灭火设计浓度不小于灭火浓度的1.3倍,

5、惰化设计浓度不小于惰化浓度的1.1倍。应按气规3.3.2-3.3.5取值,防护区实际浓度不应大于灭火设计浓度的1.1倍。按碳规附录A不小于气规3.4.1,3.4.2的规定按地方标准有关条款固体表面火灾灭火密度为100,通讯计算机房不应小于130,电缆隧道、发电机房不应小于140。系统喷射时间S;同一防护区预制灭火装置多于1台的启动要求。通讯计算机房不大于83;其他防护区不大于10s。同一防护区预制灭火装置多于1台时,必须同时启动,其动作响应时间不得大于2s。全淹没喷放时间不大于1min。当扑救固体深位火灾时,不大于7min,并应在前2min内使CO2达到30%。当IG541喷放至设计用量的95

6、%时,其喷放时间不大于60S,且不应小于48s。不大于10S管网管道内容积(m3)不应大于流经该管网的七氟丙烷储存量体积的80%。/同七氟丙烷系统/泄压口设置位置及泄压口面积计算公式泄压口应位于防护区净高的2/3以上。Fx=0.15Qx /安装高度同左Ax=0.0076Q /安装高度同左Fx=1.1Q /安装高度同左Fx=0.0872Q /防护区灭火设计用量计算W=K*V/S * C1 / (100-C1)S=0.1269+0.000513*TM=Kb*(0.2A+0.7V)A=Ar+30AoV=Vv-VgW=K*V/S*Ln(100/100-C1)S=0.6575+0.0024*TW= V/

7、Sv*(C/100-C)S=0.3164+0.0012*T防护区体积乘灭火设计密度乘安全系数防护区开口喷放灭火剂前,防护区内除泄压口外的开口应能自行关闭CO2喷放前不能自动关闭的开口其面积不应大于防护区总内表面积的3%,且开口不应设在底面。对固体深位火灾要求同左。同七氟丙烷系统同七氟丙烷系统防护区开口应能自动关闭灭火装置喷口温度/通讯计算机房喷口温度不应大于150,其他防护区喷口温度不应大于180灭火装置喷口设置喷口前1.0m内装置的背面、侧面、顶部0.2m内不应设置或存放设备、器具等1.6.灭火剂输送管道水压强度、气压强度及气密试验压力是否符合规范要求:气体灭火剂管道水压强度试验压力灭火剂种

8、类七氟丙烷高压CO2IG541三氟甲烷2.5MPa4.2MPa5.6MPa15MPa20MPa试验压力(MPa)6.3010.0510.8015.013.0/13.70当水压强度试验条件不具备时,可采用气压强度试验代替。气体灭火剂输送管道气压强度试验压力灭火剂种类七氟丙烷高压CO2IG541三氟甲烷2.5MPa4.2MPa5.6MPa15MPa20MPa试验压力(MPa)4.837.718.2812.010.50/10.96灭火剂输送管道水压强度试验合格后,还应进行气密性试验,经气压强度试验合格且在试验后未拆卸过的管道可不进行气密性试验。气体灭火输送管道气密性试验压力灭火剂种类七氟丙烷高压CO

9、2IG541三氟甲烷2.5MPa4.2MPa5.6MPa15MPa20MPa试验压力(MPa)4.26.77.210.08.67/9.131.7.气动驱动装置的管道安装后应做气压 严密性试验,并合格。气动管道气压严密性试验压力,应取驱动气体储存压力,一般为6.0MPa。试验时,应以不大于0.5MPa/s的升压速率缓慢升压至试验压力,关断气源3min内压力降不超过试验压力的10%为合格。2.系统图2.1.气体灭火系统应绘制系统图,系统应与平面图一致。2.2.系统图绘制范围应包括灭火剂瓶组、驱动瓶组、集流管、高压软管、液流单向阀、气控管、气流单向阀、安全阀、低压泄压阀、选择阀、压力开关、灭火剂输送

10、管道、灭火喷头等组件。灭火剂输送管道应采用无缝钢管并经内外热镀锌处理。无缝钢管规格采用外径*壁厚表示并符合07S207的规定。管配件采用内外热镀锌钢制件。喷头应按系统水力计算及喷头等效孔口面积确定喷头规格。灭火剂管道与喷头应在系统图上标注规格及标高。同一层面管道和喷头的标高以设施所在地(楼)面为基准标注。如同一系统图内不同层次的设施则应在该设施附近标准其所在层次。系统图和平面图均宜标注管道规格和喷头规格。如为组合分配系统;系统图还应表达各防护区驱动装置打开的灭火剂瓶组数符合系统启动顺序表的要求,以及有关气控线路与电控线路图。2.3.为减少灭火剂输送管网管道的内容积,建议对七氟丙烷、三氟甲烷系统

11、灭火剂瓶组采用双排布置。2.4.喷头贴近防护区顶面安装,距顶面的最大距离不宜大于0.5m,若超过6.5m,宜在适当的高度增设一排喷头,以满足灭火剂在防护区内均匀分布的要求。CO2、三氟甲烷喷头布置应按设备生产厂喷头技术参数进行布置。2.5.气体灭火剂输送管道应采用无缝钢管,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标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GB/T8183、高压锅炉用无缝钢管GB5310等的规定。无缝钢管的内外壁应采取热浸镀锌等防腐措施。气体灭火系统灭火剂输送管道规格见下表:气体灭火系统灭火剂输送管道规格公称直径DN灭火剂输送管道规格 外径*壁厚(mm)七氟丙烷 三氟丙烷IG-541IG-100高、低压CO2封闭端管道高压

12、CO2开口端管道低压CO2开口端管道2.5MPa4.2MPa5.6MPa1522*322*422*422*32027*3.527*427*427*32534*4.534*4.534*4.534*3.53242*4.542*542*542*3.54048*4.548*548*548*3.55060*560*5.560*5.560*46576*576*776*776*58089*589*5.589*7.589*7.589*5.590102*8102*6100114*5.5114*6114*8.5114*8.5114*6125140*6140*9.5140*9.5140*6.5150168*7168

13、*11168*11168*7200219*122.6.气体灭火控制系统图宜按所选用的火灾报警灭火控制系统生产厂商的设计手册绘制,其元件、控制器等设备的接线方式,导线型号规格应按设计手册要求,图例亦尽量与设计手册一致。2.7.若防护区为防爆区则该区域内使用的火灾探测器、声光报警器、放气指示灯、紧急启停按钮等均应采用防爆产品。系统图应标注防爆区范围。火灾报警控制器及灭火控制盘及有关防爆接口均应设在安全区。2.8.主要设备器材表应按灭火系统和灭火控制系统分别列出,可以放在设计与施工说明内或放在系统图上,也可以单独采用规定格式的表格。2.9.图例可放在设计与施工说明内,也可以放在系统图上。系统图与平面

14、上的图例应一致。2.10.对无管网气体灭火装置同一防护区设置数量超过1套的,应检查其驱动装置启动电流值与火灾报警灭火控制盘各区灭火气体的驱动输出电压和电流是否满足启动需要,如控制盘各区输出电流值不能满足驱动需要,应加设相应外控电源箱,并绘制有关控制详图。3.平面图3.1.气体灭火系统应分别绘制气体灭火系统和灭火控制系统平面图。3.2.平面图中气瓶组、驱动瓶组、集流管、选择阀、管道、喷头等布置应与系统图一致。3.3.防护区如有吊顶和地板,应同时绘制地板下、工作间、吊顶上喷头和探测器布置图。地板下、吊顶上的平面图其防护区建筑不应出现门窗和放气指示灯、声光报警器及紧急启停按钮。3.4.喷头布置:七氟丙烷、IG541灭火系统喷头布置应按气规3.1.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