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70303042 上传时间:2022-08-0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6.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英国作家永萨克雷曾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 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可见良好习惯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 意义,幼儿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幼儿形成的各种良好的习惯对其 以后的发展也是具有深远影响的。对于小班幼儿这一点也尤为重要一、循循善诱,向幼儿提出明确而严格的要求。在提出每一点要求的时候,事先都经过周密考虑,做到要求 合理。根据幼儿能力,提出的要求逐步提高,循序渐进。开头的 时候,我只要幼儿掌握简单的生活规则。比如,上课的时候,要 安静地坐好,不防碍别人等。接着,提出关于社会行为的要求, 比如,待人要有礼貌,看到阿姨要问好

2、,来园时要问老师好,离 园时要跟老师说再见,要学会和别人说谢谢,对不起。在这些方 面我们都会有针对性的对一些表现较好的幼儿给与小红花的奖 励,并且告知每一位幼儿老师奖励的原因,让其他幼儿也有有机 会学习。例如:我们班的小杰小朋友,在上课时都能安静的做好, 认真听讲,并积极举手的回答老师的问题,所以我们当着全班小 朋友的面表扬了他并奖励了一朵小红花,第二天我发现有好多小 朋友都能积极的回答老师的问题了。因此,在礼貌方面我们也运 用此种方法,发现孩子的变化非常的大。从幼儿的能力来看,对于老师的一些简单要求,也需要用很 的努力去完成因此,当我向幼儿提出要求的时候,注意做到内容 具体、明确、语言通俗、

3、简练;适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比如,要 求幼儿对人要有礼貌。我就这样告诉幼儿:早上入园的时候要向 老师问声好;回家的时候要说声“再见”;跟别人讲话的时候要专心,眼睛不要东张西望;别人说话的时候不要插嘴 这样要求具体明确,幼儿才好照着去做。二、不断鼓励,让幼儿在练习中慢慢养成。幼儿的意志力是很短暂的,注意力很难长期集中。根据幼儿 的这个特点,我采取不断鼓励的办法,矫正幼儿不良的行为。比 如,大家在吃饭的时候,往往有个别幼儿吃的很慢,老师就提醒 他向吃的好的吃的快的小朋友学习,对于吃的好的就在所有小朋 友面前表扬他。当幼儿受到鼓励的时候,他们为了要从自己的行 为中得到愉快,也就会自觉地制止那些不好的行

4、为了。三、防微杜渐,注意矫正幼儿任何一点细小行为的错误幼儿往 往从细小的过错中,慢慢地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发生这些事情:有些幼儿容易发脾气,躺 在地上拼命用两只小脚踩地板,大哭大叫;有些幼儿喜欢玩某些 玩具的时,就要人家无条件的给他 对这些行为都不能采取姑 息的态度,听任它发展下去。我们发现后一般都先给幼儿讲道理, 让幼儿明白这样做是不对的,并给幼儿讲一些简单的例子。幼儿喜欢模仿成年人的行为,特别是喜欢模仿跟他们接近并 为他们所喜欢的人的行为。我常常用自己的行为去感染幼儿。比 如,坐的时候注意姿势端正,搬椅子用完后要放回原来的地方, 答应幼儿的诺言绝对实现。四、因势利导,个别教

5、育与经常教育相结合。幼儿的性格特点各有不同,他们各有各的兴趣爱好,行为习惯也往往不一样。例如:我们班的嘉怡小朋友特别挑食,不喜欢吃青菜和很多肉, 我们首先给她讲解各种蔬菜的作用、功能,与挑食的后果,例如: 营养不良、长不高、没有精神、容易生病等。而且对每天对班级 里吃饭不挑食和吃饭很棒的幼儿进行表扬与奖励,经过老师的不 断鼓励,我发现嘉怡吃饭越来越棒了,而且很多挑食的幼儿都有 很大的改善。所以我想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件非常细致的工作。 老师只要灵活而机智的运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对幼儿进行系统全 面的教育,一定可以帮助每个幼儿都能养成良好的习惯。一、耐心教育 循循善诱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

6、习惯和行为习惯。首先我们要了解幼儿的身体心理特点,中班 幼儿都处在 56 岁之间,他们对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到处跑动,还喜欢碰碰这个、摸摸那 个。经过小班的一年幼儿园生活,已经养成了一些良好的习惯,但孩子毕竟还小,他们理解 能力差,行为的自控能力弱。老师对于孩子的教育就要更耐心,发现孩子的不良习惯,要给 他们讲道理,要以理服人。在讲道理的时候要把握两点:1、要明确,不能含糊其词。什么 是对,什么是错,一定要和孩子讲清楚。2、讲时要具体,将事情解释、说明。如设计系列 教学活动“我长大了”,让幼儿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应该为弟弟、妹妹树立榜样,各方面行 为都要有所约束。通过欣赏诗下巴上的洞洞,让孩子明

7、白做什么事情都要养成良好的习 惯。通过类似的形式对孩子讲道理,让孩子在具体情境中受到启发。除此之外,教师的反复 提醒与及时教育也很有必要。如:“对人有礼貌”这一概念,孩子对“礼貌”一词不是很理解。 教师就告诉孩子见到别人要主动打招呼,否则就是不礼貌;打招呼时要加上适当的称呼,如 “爷爷、奶奶”早上来幼儿园、下午离开幼儿园要和老师、家长问好再见等等。教师对 表现突出的孩子要及时表扬,对表现欠佳的孩子要及时提醒,从而让孩子逐步加深印象,形 成意识。二、循序渐进与持之以恒相结合 任何一种习惯的养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要从点滴行为开始逐渐得到强化和巩固,是 一个渐进的过程。尤其对小班幼儿来说,采用小步

8、递进的方法培养良好行为习惯非常重要, 这就要求教师心中要有目标,要有计划地逐步提高要求,组织实施。不能今天没学会按顺序 脱衣裤,明天又要教幼儿叠被子如此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幼儿无所适从自理能力不可能真 正得到提高。如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从小班幼儿愿意与人交往,再到中班幼儿正确运用礼 貌用语与同伴和成人交往,再到大班幼儿能主动用恰当的方法与人交往,就是一个渐进的过 程。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需常抓不懈,从要求的提出,过程的指导到 检查总结,如此坚持一贯做下去,幼儿的好行为就会一天天得到强化直至形成习惯。在培养 良好行为习惯的同时还应注意纠正幼儿的问题行为,做到细心观察,及时发现,

9、冷静分析, 耐心纠正。如我班有位小朋友爱吮吸手指,通过观察我发现此幼儿性格内向,缺少朋友。对 这样的幼儿,如果老师过分注意或是批评责备都会强化她的问题行为。我便从她画画有进步 入手,组织幼儿说小手的本领、安排丰富的活动,发挥小手的作用,转移她的注意力,帮助 这位孩子改掉了吮吸手指的不良习惯。同时,通过口头表扬、奖励小贴画等方法鼓励幼儿反 复练习,直到掌握为止。通过不断的强化,不断的累积,严格要求,持之以恒,使幼儿良好 的道德行为逐步形成行为习惯。三、环境配合 熏陶强化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环境的熏陶作用密不可分。老师在培养孩子良好习惯除了加强 家园共育,也要在美化幼儿园环境、为人师表方面下功夫

10、,比如:要让幼儿学会团结友爱、 尊老爱幼。老师首先要做到自己与其他老师之间要和睦相处,对家长要有礼有节,对幼儿要 宽容相待;在教学、游戏以及一日生活的每一个环节中。以欣赏的眼光去发现幼儿身上的闪 光点,及时肯定和表扬。又如:可以在起床时请能力强的幼儿帮助能力弱的幼儿;游戏时, 安排并鼓励幼儿进行合作游戏等,在以上活动中谁表现好,老师就表扬谁,让孩子明白互相 帮助是好事,老师会喜欢,小朋友也会喜欢。通过这样的一些小事,使幼儿在帮助、关爱他 人之中得到乐趣,从而使好习惯巩固。四、教师的身体力行有助于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身传言教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要说教,更要教师平时规范行为上潜移默化地

11、引导教育,正面示范,为孩子们做榜样,以及及时的表扬。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我们深 信教师应当以身作则”。幼儿有很强的可塑性和模仿能力,他们模仿的最直接的对象是老师, 对老师言谈举止,观察最细,感受最强,而且不加选择地模仿老师的言行。我们注意从自身 做起,严于律己;凡要求孩子们做的,自己首先做到;不让孩子做的,自己千万不能违反, 一旦违反,要在孩子们面前勇于承认错误。比如:教师自觉拾起一片废纸、上楼梯时左上右 下、说话时正确地使用礼貌用语、答应幼儿的事情都能做到,要求幼儿不能坐在桌子上,那 么,不论在何种场合,教师都绝不能往桌子上坐,一旦某个幼儿表现好,或某个幼儿有了哪 怕一点微小的进步,我们都

12、要及时给予表扬,增强他们的荣誉感和自信心。教师的以身作则 和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赞许,可以使成功的幼儿肯定自己,使其他的幼儿看有形象,学有 榜样,这不但有助于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更是极大地促进了幼儿好习惯的巩固与提高。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儿童时代是模仿力最强的时期,他们的学习从模仿开 始,由于他们的认识能力,分辨是非的能力非常有限,因此,老师要以身作则,做出榜样, 正面诱导是十分重要。孩子受到这种行为的影响也都会自觉坚持学习。长期坚持,孩子会逐 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榜样对孩子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另外鼓励和表扬是孩子成 长过程中所需要的一种精神营养,更是一种强化良好行为习惯的

13、好方法。孩子爱听好话,喜 欢被人称赞,而且在人们对他的评价中认识自己。教育家陈鹤琴教授曾说过:“无论什么人, 受激励而改造是很容易的,受责罚而改过是比较难的。”凡是幼儿行为习惯好的,有进步的, 改正缺点快的给贴上小贴纸以示鼓励,促进其互相模仿行为。最重要的是老师必须事事处处 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五、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家园的密切配合 我们经常用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来要求自 已。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孩子崇拜和模仿的对象,是影响孩子行为习惯最重要的 信息来源。从孩子呱呱落地伊始,在父母为孩子喂奶、把尿、哄睡觉时,都有意无意地培养 着

14、习惯。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抓住每一时机,及时果断地提出要求,并坚 持始终地让幼儿去实践。为此,我们通过以下形式,与家长沟通:1. 家长会:召开期末家长会,宣布孩子升中班后的生活常规及对孩子的行为习惯要求, 让家长了解幼儿园对孩子的习惯培养要求,并告诉家长在家应配合的地方。例如:在家庭中 如何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通过讨论,使家长知道培养幼儿爱劳动的品德是形成高尚情操的 重要内容和条件,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家长忽视这方面教育,事事处处为孩子着想,辛辛苦 苦为孩子吃穿,孩子从小只想“人为我取”,不想“我为人用”家长了解到在向幼儿进行劳动教 育时,首先应进行自我服务性劳动,教育幼儿自己的事

15、自己做,自己穿脱衣服,洗手绢,也 要为别人做一点事。2. 家长开放日:教师在孩子入园期间,通过对孩子的一阶段训练,孩子已形成初步的常 规时,请家长来园观摩孩子在园的一日生活活动,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园的老师对他的要求, 让家长在家可以遵循幼儿园的一日常规制度对孩子进行训练,让孩子快速习惯幼儿园的一日 生活。3. 家园联系册的利用:教师可把孩子在园的不良习惯写在本子上,让家长了解孩子 在近阶段在园的表现,及时配合教育。孩子的一些不良习惯有时是在模仿中形成的,因此, 可以在家园联系册中让家长在爸爸妈妈的话中写写孩子在家近阶段的表现。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还要注意两点:一是要注意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的侧重点。比

16、如小班 主要以学习生活自理能力为主,养成卫生习惯、热爱父母、尊敬长辈、对人有礼貌等,到了 中班,孩子的生活、卫生习惯已初步形成,就要重点培养幼儿的礼貌交往、自我服务习惯及 初步的学习习惯。大班时,便要培养孩子守纪、守时、守约的自我调控的教育,培养学会关 心和负责的良好习惯。二是注重教育的一贯性和一致性。一致性则体现在父母对孩子的要求 应一致,班级教师对孩子的教育一致性。连贯性则要求从小班、到中班和大班教育内容的连 续性。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曾经说过:各种各样的习惯都是一种连锁条件反射系统。可见 养成良好习惯既要按一定的要求去做,还要长期坚持,不能间断,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才 能使良好习惯逐步养成。总之,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需要教师和 家长的共同配合,它需要我们有长久的耐性、坚实的态度、和蔼的言语,还要有一颗爱孩子、 包容孩子的心。只要我们持之以恒,一定可以通过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 的发展。四、通过游戏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