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课本中的想想议议参考答案(上)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70302837 上传时间:2023-09-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课本中的想想议议参考答案(上)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八年级物理课本中的想想议议参考答案(上)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八年级物理课本中的想想议议参考答案(上)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八年级物理课本中的想想议议参考答案(上)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课本中的想想议议参考答案(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课本中的想想议议参考答案(上)(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物理课本中的想想议议参考答案(上)1、生活中,我们常常采用一些粗略的方法来测量长度。人体的哪些部位可以作为“尺”,用来估测长度?比一比,看看谁知道的最多。用这些“尺”来估测某个物体的长度。(P13)解答: “一拃”(约15cm)、“一步”(约60cm)、“一庹”(约1.60m,成人两臂左右平伸时两手之间的距离),可以利用这些“尺”估测长度。2、和同学们一起讨论图1.2-1所示的运动及类似的运动。想想看,人们根据什么说这些如图所示的物体是运动的?(P16)解答:因为它们相对于另一个作为参考的物体发生了位置的变化。3、你也许有过这样的体验: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你坐在车厢中向另一列车厢观望

2、(如图)。突然,你觉得自己的列车开始缓缓地前进了,但是,“驶过“了旁边列车的尾你才发现,实际上你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而旁边的列车却向相反方向开去了。请你解释一下这是怎么回事?(P17) 解答:是因为前后的观察,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开始所选择的参照物是旁边的列车,由于这列火车与旁边的火车发生了位置变化,所以会觉得自己所乘坐的火车运动了。而当旁边的列车开过后,选择地面作为参照物,却发现,自己所乘坐的火车与地面并没有发生位置变化,所以才发现,实际上自己乘坐的列车并没有开动。4、试说明图1.2-5甲、乙两图中的人与战机选什么为参照物是运动的,选什么为参照物是静止的。(P18)解答:甲:以地面为参照

3、物,人是运动的;以扶梯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乙:以地面为参照物,战机是运动的;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机是静止的。5、学校运动会上,短跑比赛正在紧张地进行着。利用所学物理知识,回答下面提出的问题。(1)在比赛过程中,你是如何判断谁跑得快的?(2)运动员跑完全程后,裁判员是怎样计算成绩的?你与裁判员所用的方法一样吗?为什么?(3)小聪同学的100m 跑成绩为17s,小明同学的50m跑成绩为8s,要知道他俩谁跑得快,应该怎样办?(P19)解答:(1)通过相同时间所跑得路程来判断谁跑的快的。(2)根据每个运动员跑步所用的时间来计算成绩的;裁判员与(1)中的判断方法是不一样的。他是利用运动员通过相同的路程

4、,所用的时间来判断谁跑得快。(3)比较单位时间内谁通过的路程大,谁就跑得快。V小聪=100m/17s=5.88m/s ;V小明=50m/8s=6.25m/s 。6、如图1.3-3记录了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甲图中汽车在各段时间内的速度有什么特点?乙图中汽车在各段时间内的速度有什么特点?(P21)解答:甲图中汽车速度始终保持不变,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乙图中的汽车速度越来越快,做的是加速运动。7、我们在媒体上常常可以看到“两地车程1小时“之类的说法,请你说说”车程“一词在这里的含义。(P22) 解答:从出发地到目的地所用的时间。8、拨动张紧的橡皮筋,观察橡皮筋的变

5、化(如图2.1-1);边说话,边用手摸颈前喉头部分(如图2.1-2)。观察、体验、总结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P27) 解答:物体发声时都要振动。9、用一张桌子做实验。一个同学轻敲桌子(不要使附近的同学听到敲击声),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桌面上。由实验能得出什么结论?(P29) 解答:固体能够传声。10、自然界中的声现象实在是太多了。除了人类,动物中也有不少是利用声的高手。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P38) 解答:大象用人类听不到的次声波来进行交流;蝙蝠利用发出的超声波的反射确定目标的位置;海豚利用超声波进行交流;白蚁用自己的头叩击洞壁产生的声音,通知巢中的蚁群立即撤退。11、你周围常有那些噪声?请

6、说说自己的感受并找到这些噪声的来源。(P42) 解答:我们周围的噪声可分为:交通噪声、工业建筑噪声、社会生活噪声。12、自制的温度计是根据什么道理来测量温度的?怎样用自制温度计测量温度?(P48) 解答:它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来测量温度的。先把该温度计放入冰水混合物内,待液柱稳定后,在玻璃管内液面位置标上0,再将该温度计放入标准大气压下沸水中,待液柱稳定后,在玻璃管内液面所在位置标上100,并在0100刻度之间等分100份,每一份为1。再将标好刻度的该温度计,放入被测液体中,待液柱稳定后,读出 玻璃管内液面所对的可读值,就测出了该液体的温度。13、(1)如图3.2-5所示,EF、FG、GH各段

7、分别表示温度怎样变化?物质是在吸热还是在放热?物质处于什么状态?(P56) 解答: EF:温度逐渐降低,放出热量,为液态。 FG:温度不变,放出热量,固液共存态。 GH:温度逐渐降低,放出热量,为固态。(2)黑龙江省北部最低气温曾经达到52.3,这时还能使用水银温度计吗?为什么?应该使用什么样的液体温度计? 解答:不能使用水银温度了。常见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工作的。因为水银的凝固点为39,此时该地区的温度低于水银的凝固点,水银已经处于固态,所以无法使用。应该使用酒精温度计。14、如图3.3-1,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尽空气后用绳把口扎紧,然后放入热水中。你会看到什

8、么变化?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又有什么变化?怎样解释这些变化?(P58) 解答:(1)放入热水中,会看到塑料袋慢慢变鼓了。这是由于里面的酒精预热汽化,使塑料袋内出现大量的酒精蒸汽而膨起。(2)从热水中拿出过一会,塑料袋又会慢慢变瘪。这是由于里面的酒精蒸汽,遇冷液化所致。15、着火点是物质可以燃烧的最低温度。纸的着火点大约是183,就是说,当纸的温度达到183,时,它会自动燃烧起来。普通煤炉的火焰温度约600。酒精灯的火焰温度约400500。那么,能用纸做的锅在火上把水烧开吗?取一张光滑的厚纸,照图那样做成一个小纸锅。纸锅里装些水,放到火上加热。注意不要让火苗烧到水面上的纸。过一会水就会沸腾

9、,而纸锅不会燃烧。 试说明纸锅为什么不会燃烧。(P60) 解答:一般情况下水沸点100,就是说只要有液态水在,它的温度不会超过100。燃烧需要的三要素: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纸的着火点大约为183,而里面的水导致纸的温度不能达到它的着火点。所以纸不会燃。16、(1)把酒精擦在手背上,手背有什么感觉?是什么原因造成的?(P60) 解答:会感觉凉。这是因为涂在手背上的酒精蒸发,要吸收热量,使皮肤温度降低,而感觉凉。(2)把酒精反复涂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扇子扇,温度计读数有什么变化?如果温度计上不涂酒精,用扇子扇,温度计度数会变化吗?并做简单的解释。 解答:用扇子扇玻璃泡涂了酒精的温度计,

10、会看到该温度计的读书变小了;而扇玻璃泡未涂酒精的温度计,其读数是不会变化的。这是因为,涂了酒精的温度计,用扇子扇时,玻璃泡上的酒精蒸发吸热,使玻璃泡内液体温度降低,导致读数变小的。17、在试管中放少量碘,塞紧盖子后放入热水中,会看到什么现象?发生了什么物态变化?再将试管从热水中拿出,再放入凉水中,又会看到什么现象?发生了什么物态变化?(P64) 解答:放入热水中时,会看到固态的碘升华,出现紫色的碘蒸气充满整个试管。放入凉水中时,会看到碘蒸气凝华,形成的碘晶体附着在试管壁上。18、如图4.1-5所示,为小孔成像实验。请根据实验现象回答:(1)小孔成像是怎样形成的?(2)它的成像有什么特点?(P7

11、0)解答:(1)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2)它成的是倒立的实像,当vu时,成放大的像;当vu时,成缩小的像;当v=u时,成等大的像。19、有时,黑板反射的光会“晃”着一些同学的眼睛。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请画出这种现象的光路。为了保护同学们的眼睛,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提出改变这种状况的建议。 (P75) 解答:这是黑板发生镜面反射造成的。 1.让黑板表面更粗糙,尽可能减少出现镜面反射; 2. 改变入射光源的位置; 3. 拉上窗帘。20、如左图所示,起初茶碗看起来是空的,但当你慢慢往茶碗中倒水时,就会发现碗中原来还藏着一枚硬币(如右图)。请简要说明为什么放入水后就能看到碗中的硬币了? 解答

12、:原来看不到硬币,是由于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碗的边沿挡住了硬币反射的光,所以看不到。当向碗中慢慢倒入水的时候,眼睛能够看到硬币了。原因是:硬币反射的光从水中射入空气中时,在水面处发生了折射,折射光线向水面方向偏折,所以人逆着折射光线就可以看到硬币了,所看到的实际是硬币的虚像。21、如果没有三棱镜,也可以用图4.5-2所示的装置来进行光的色散实验。在深盘中成一些水,盘边斜放一个平面镜,使镜的下部浸入水中。让一束阳光照射在水下的平面镜上,并反射到白墙或白纸上。观察现象,并回答问题。(P85)(1)白光是单一色光吗?若不是它是由什么色光组成的?(2)这个色散过程中,设计到了哪些光学知识? 解答

13、:(1)白光不是单一色光,它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 (2)光的反射、光的折射。22、太阳离我们非常远,射到地面的阳光可以看做平行光。想一想,怎样利用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P92) 解答:让凸透镜正对太阳光,用一张白纸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直到在白纸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用刻度尺测出光斑到透镜的距离,这个距离就是该凸透镜的焦距。23、查看上表的数据,凸透镜成放大的像时,物距跟像距相比,哪个比较大?成缩小的像时,物距跟像距相比,哪个比较大?由此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凸透镜所成的像有没有正立的实像?有没有倒立的虚像?(P98) 解答:(1)凸透镜成放大的像时,物距小于像距;(2)成缩小的像时,物距大于像距; 结论: 2倍焦距处是像分大小的地方,1倍焦距处是像分正倒、虚实的地方,凸透镜所成的像没有正立的实像,没有倒立的虚像。24、取两个焦距不同的放大镜,一只手握住一个,通过两个透镜看前面的物体,如图所示,调整两个放大镜间的距离,直到看得最清楚为止。物体变大了还是变小了?把两个放大镜的位置前后对调,你有什么新的发现?为什么要用两个焦距不同的放大镜?(P104)解答:物体变大了,前后对调,物体就变小了,因此只有物镜焦距长、目镜焦距短时我们才能看到远处物体变大了。若两透镜焦距相等,则看到的物体大小几乎不变,起不到望远镜望远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