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校企合作的影响因素分析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70287377 上传时间:2022-09-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职校企合作的影响因素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职校企合作的影响因素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职校企合作的影响因素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职校企合作的影响因素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职校企合作的影响因素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职校企合作的影响因素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校企合作的影响因素分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pood高职校企合作的影响因素分析邱璐轶【摘 要】:高职院校与地方中小企业发展关系密切,地方经济和社会文化等外部环境和内部机制的变化都会对高职的校企合作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高职院校应该充分发挥技术和人才的特殊优势,在后危机时代与企业共同开拓新的合作路径,共创未来。【关键词】:后危机时代;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影响因素一、校企合作系统高校与企业合作是行为目标不同的两类组织之间寻求优势互补的理想选择,它将技术创新的全过程“基础研究一应用研究一技术开发一产品化”纳入一个整体组织中,并由高校与企业利用各自的优势要素, 分工协作,共同实现技术创新。 由于高校和企业参与合作的目标 不一致,所以需要由政府加入

2、,给以有效的信息支持,并在其中充当推动、沟通和监督的角色。因此,高校、企业和政府构成了一个合作创新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三方主体相互协 调、相互作用;同时,他们也同外部环境相互适应,任何一方主体都要受到其他主体以及外部环境的推动、控制与制约,。影响校企合作的因素分为外部环境影响因素和内部机制影响 因素。其中外部环境因素包括社会文化环境、科学技术环境、经济环境和法律环境,内部机制影响因素包括校企合作内部机制中的驱动机制、沟通机制和分配机制等。内机令配机制悴部环境 就会丈化 弭学技水图校企合作系统、外部环境对校企合作的影响影响校企合作的外部环境有社会文化环境、 科学技术环境、经济环境和法律环境。这

3、些 外部环境因素会直接或间接地为合作活动提供要素, 提供创新空间和创新规范,当然,他们 在为合作提供正常发展保证和动力的同时, 也会在一定时期约束合作的发展。 2007年爆金融危机造成外部需求收缩,企业发的全球金融危机迅速地从美国传到了中国及世界各地, 生产经营困难,城镇失业人员增多,经济增长下行压力明显增大,有人称这一时期为后危机时期。在后危机时期,中国这个“世界工厂”将告别现行的经济增长模式,告别廉价劳动力 市场和大规模的投资, 经济增长将更多地来自技术创新和技术深化以及服务业发展。后危机时代外部环境变化对校企合作的影响主要表现于三个方面。1 企业转型升级意识增强我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非常高

4、,金融危机使珠三角的很多企业集体倒闭,长三角的中 小企业也深陷“严冬”,对我国的制造业的发展造成很大的冲击。我国很多制造企业发展方 式粗放,产品附加值不高,科技创新能力弱,经济危机带来的市场竞争压力强烈地刺激了原 本陈旧保守的企业内部系统。在强大的竞争压力下,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已经意识到长期依 赖贴牌生产,为别人做嫁衣并不是长远之策。只有从生产型企业转变为创新型企业,从依赖技术引进转变为开发自己的核心技术,才是制造业在后危机时代的唯一出路。但是,中国的大部分制造企业都存在人才缺乏、研发水平不高、自主创新能力弱等问题,所以他们纷纷将视角转向高校和各类科研机构,开始寻求与他们的合作。2 .企业积极

5、寻求合作伙伴“十二五”期间,中小企业希望通过技术创新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完成向创新型 企业的转型。但是我国中小型企业普遍规模较小,研发设备落后,创新人才缺乏,再加上金融和行政体制的束缚使中小企业在自主创新的过程中困难重重。所以,中小企业纷纷寻求合作伙伴,希望通过合作来开展技术创新,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问题。高职院校的科研重点在于应用性研究,开展与企业的技术合作创新优势明显。首先,高职院校与地方经济联系紧密,中小企业与高职院校合作更有利于进入当地市场,提高经济效益。其次,高职院校在产学研合作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利于合作创新的开展。例如, 在专业课程设置上, 高职将解决生产技术问题作为教学的首要任

6、务;在师资队伍建设上, 高职把培养有丰富教学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队伍作为首要目标; 在科研建设上,高职院校能及时掌握生产第一线的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需求.科研成果可以在校企合作过程中第一时间得到转化。3 企业对技术创新人才需求增大“十二五”期间,国家将积极推进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这需要大量的科技创新人才因此越来提供支撑。高技能人才和核心技术的缺乏会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失去核心竞争力, 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重要性。高职人才的培养与地方产业发展联系紧密,强调应用性、技术性和操作性。校企合作可以共同培养出具有较高实践操作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技术型人才。这类人才进入企业后,主要完成技术相对复

7、杂、智力要求较高的项目,正好符合企业对生产一线高技能人才的要求。三、内部机制对校企合作的影响校企合作从投入到产出是由多个内部机制通过串行和并行的作用方式来完成的。内部机制主要包括驱动机制、沟通机制和分配机制等。驱动机制是促使高校和企业进行技术创新 并寻求合作的动力源。 沟通机制是指沟通校企之间的创新动机和创新设想,用以凋和二者的差异,促使二者做出一致决策。分配机制是指高校和企业最终对合作创新成果的分配过程。总体来说,校企合作创新是一个起始于驱动机制,成长于沟通机制,最后终结于分配机制的累进发展过程。高职院校是以提高教学和科研的水平为根本目的的,而企业追求的是经济利益最大化,虽然校企双方有着不同

8、的利益追求,但企业可以凭借其较强的技术开发转化能力,把高职院校的知识聚集起来,减少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环节的投入,从而降低企业技术创新的风险。同时.校企合作也可以克服高校技术创新资金不足、成果转化能力弱等缺点,提咼技术创新的可靠性和成功率。但是金融危机给企业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也给校企合作双方带来了诸多沟通和运行上的困难,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1.企业合作动力不足企业只有产生技术创新的动机,才有可能进一步形成与咼校合作的动机,合作创新行为是建立在企业技术创新架构基础上的衍生行为。然而,企业的技术创新不是随机发生的,而是依照企业的创新目标和战略目的有计划地实施和运作的。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具有不确

9、定性和风险性,金融危机使企业赢利水平下降,不少企业停工减员.破产,倒闭,这些不景 气现象使企业家创新积极性受挫,直接导致研发经费不足,很多企业都无力在技术创新上进行改革。在资金投入上, 中小企业更愿意将资金投向回报率高、回收周期短的项目,不愿意 把资金投入到技术研发上去。创新所需的技术、 资金抑制了企业创新的动力。在危机面前中小企业普遍表现出创新动力不足。2 高职院校科研成果转化率较低高职院校科研成果转化是指高职院校将其科研成果进行开发、应用、推广从而形成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服务等的过程,包括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和转化为教学实践两个方面。科研成果转化效率的高低,取决于科研成果的市场需求程度。

10、金融危机使很多出口导向型中小企业的业绩受到影响,他们纷纷寻求转型,提高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以应对危机带来 的压力。然而,很多高职院校的科研成果,没有在应用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方面发挥优势,不 能满足企业产品升级的要求;很多校企科研合作还是停留在表面,没有从根本上带动彼此间的知识、信息和技术交流,没有形成校企人才互动式的智力交流。总体来说,高职院校科研还是停留在传统的“象牙塔式”的封闭状态。3 .校企合作运营困难重重高职校企合作模式较多,如项目开发式、工学交替式、就业基地式、订单培养式等。其中订单培养模式是用人单位与校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最后由用人单位按照协议约定安排学生就业的培养模式。 金融危机

11、后。江浙一带的企业订单量减少,不确定因素增加,企业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压力。 所以,很多企业会选择降低人力资本的投入、减少企业的运营成本的策略,致使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受挫,加剧校企合作的难度。还有一些劳动密集型的服务型企业在市场销售旺季时,就接纳大量学生去企业实习;一到淡季就变更协议, 大量削减学生实习的岗位,把学生当做廉价劳动力,根本无法系统地培训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更是削弱了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可持续性。四、深入推进校企合作的建议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地区的经济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外部环境和内部机制的作用下,高职教育也不免受到社会经济形势等内外因素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校企合作过程中

12、出现的合作创新动力不足、科研成果转化效率低、实践教学资源紧缺、毕业生就业渠道不畅 等问题上。“十二五”期间,为了解决校企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高职院校应该学会适应 社会经济变化的步伐,配合企业加大各类职业技能的培训,深度推进校企合作。首先,高职院校可以邀请企业专家不定期地召开人才培养校企座谈会。专业教师通过和企业面对面的交流。真正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以此确定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制定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专业教师也可以在企业专家的指导下,依据岗位制定实切I课程模块,根据岗位的工作特点设计具体的训练项目,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实训。企业和专业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共同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并且教育他们学

13、会做人、 学会做工、学会学习,培养出一批有岗位经验的优秀青年学生,实现“零距离”上岗,满足企业“拿来就用”的需求。其次,高职院校在推进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的过程中,应该积极搭建科研服务平台, 充分发挥桥梁作用。一要积极引进企业研发人员和研究机构, 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智力服 务;二要充分利用学院与全国高校科研院所的联系优势, 积极清全国著名的专家学者和科研 机构来园区设立工作室或者办事处;三要整合区域科研平台,同企业建立科研共享关系。最后,高职院校要积极参与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工作。高职院校应该把科研工作的重点放在服务地方经济上,定位于行业、产业生产第一线的小项目上,培养生产和管理第一线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同时,高职院校也要积极参与中小企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派遣教师深入企业为新员工开展技能培训,力求充分利用高职院校本身具备的技术和人才优势,与企业共同应对危机,开拓新的合作路径。参考文献:1 方德英.校企合作创新一一博彝、演化与对策M2 陈夏经济危机下高职产学研合作新机遇J3 陈丹.中小企业合作创新倾向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4 李沛武,刘桂兰.高职高专教育专业设置及其与地方经济建设的关系J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