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金融认知偏差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70233573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2.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为金融认知偏差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行为金融认知偏差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行为金融认知偏差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行为金融认知偏差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行为金融认知偏差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行为金融认知偏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为金融认知偏差(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判断与决策中的认知偏差主要内容:第一节人性的弱点第二节认知中生理能力的限制第三节 认知中心理偏差的影响由于哈里马科维茨(HARRY M. MARKOWITZ )、 威廉夏普(WILLIAM F. SHARPE )、默顿米勒(MERTON M. MILLER )在金融经济学方面做出了出色的、开创性的 工作,分享了 199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理性人假设认为,人是理性的且具有理性预期,对未来 的认知是没有任何偏差的。然而,影响认知的因素很多:本能、生理、环境和心理 等因素等可能对认知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人类对事物的认知通常是有偏差的。第一节人性的弱点市场总是被高估或低估,因为人们总是贪婪或恐

2、惧。葛洛斯(William Hunt Gross)一切科学与人性总是或多或少的有些关系,任何学科不 论似乎与人性离得有多远,它们总是会通过这样或那样的 途径回到人性。戴维休谟(David Hume)人性论一、什么是人性人性就是人的本性,是人既定的一一先天固有的以及后天习得的较为成型的本能和性质。二、关于人性的历史观点1、古人观点:性相近,习相远(孔子) 人之初,性本善(孟子)性本恶(荀子)荀子认为,“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同时,将仁、义、 礼、智、信归结为“伪”。荀子明确把人性限定为人的自然属性:“饥而欲食,寒而 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是无待 而然者也,是禹、桀m之所同

3、也。”;“伪”则是人的社会属性。如何使人由恶变善呢?荀子认为要通过后天的礼仪教化 来“化性起伪”。2、西方的观点陆栖两脚动物亚历士多德人不过是自然的仆役和翻译员一一培根人的本性在于理性迪卡尔人的本性在于理性、爱、意志力。只有社会的人才是 人费尔巴哈三、关于人性的现代观点(一)人类的自然属性1、人类的自然属性主要是指人的肉体部分及其本能。先天固有的内驱力人固有的心理倾向性固定的行为模式人的本能是从动物本能进化而来,具有刻板、定向等特 征2、人的本能(自私、趋利避害、合群、防卫)(1)自私的本能:只顾自己的利益,不顾他人、集体、 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自私可能带来的不理性情绪反应(任性、 懒惰、嫉妒、

4、贪婪、虚荣):任性改变自己的思维和理念是痛苦的;是对人类理性的否定,任性+妄为;危害他人及社会。懒惰对人类实践活动的否定;使人丧失动手操作的能力和最基本独立思考的能力;发现自己在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方面不如别人 而产生的一种由羡慕、羞愧、愤怒和怨恨等组成的复杂情绪 状态;一般人很少嫉妒成功人士,却容易嫉妒自己周围的 人。贪婪:通常是短期内暴富心理与过度自信相结合的一 种产物。虚荣:时刻只想着自己或别人对自己的看法。(2)趋利避害的本能(3)合群的本能人类天性具有不合群的合群性一一康德(4)防卫的本能表现形式:生理调节、恐惧、逃避、偏爱熟悉而畏怯陌 生等。恐惧和贪婪是使人在资本市场上丧失客观认

5、知的两大 主要原因。市场经常由两种力量所主宰:贪婪和恐惧。(二)人类的文化属性1、超生物性:有意识,能控制、调节自己的行动,主动改造自然。2、开放性(利他性或有限自利):人类具有自私性的同时,也具有反自私性的开放性特 质。人类的利他性至少有三种类型:血缘型、互惠型和自 由价值型。3、创造性:创造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基。思考:经济学和传统金融学研究中“经济人”或者“理性人” 假定问题?经济学和传统金融学研究中“经济人”或者“理性人”假定 是出于人的自然属性或本能考虑来简化人的行为动机,没有 考虑人的社会属性或“仁、义、礼、智、信”等社会教化对人 行为动机的影响。第二节 认知中生理能力的

6、限制一、只有部分信息受到注意(一)人类的注意具有六个特征(Moray,1969):选择性:只能有选择地接收一部分信息;集中性:人通常会排除一些无关的刺激;搜寻:有意识地从一些对象中进行寻找;激活:人的注意能应付一切可能的刺激;定势:对特定刺激予以接受并做出反应;警觉:注意力保持较久;(二)有关注意的理论(过滤器模型、衰减模型、中枢 能量理论)1、过滤器模型来自外界的信息是大量的,但人的神经中枢系统的加工 能力极其有限,于是出现瓶颈,为了避免系统超载,需要过 滤器加以调节,选择一些信息进入高级分析阶段,而其余信 息可能暂存于某种记忆之中,然后迅速衰退。2、衰减模型衰减模型认为过滤器并不是只允许一

7、个通道(追随耳) 的信息通过,而是既允许追随耳,又允许非追随耳的信息通 过,只是非追随耳的信号快速衰减,强度减弱了,但一些信 息仍可以得到高级加工。注:双耳分听实验:在一项实验中,彻里(Cherry,1953) 给被试的两耳同时呈现两种材料,让被试大声追随从一个耳 朵听到的材料,并检查被试从另一耳所获得的信息。前者称 为追随耳,后者称为非追随耳。结果发现,被试从非追随耳 得到的信息很少,能分辨是男音或是女音,并且当原来使用 的英文材料改用法文或德文呈现时,或者将课文颠倒时,被 试也很少能够发现。这个实验说明,从追随耳进入的信息,由于受到注意,因而得到进一步加工、处理,而从非追随耳 进入的信息,

8、由于没有受到注意,因此,没有被人们所接受。 也成为了注意的单通道模型的依据。3、中枢能量理论卡尼曼(D.Kahneman,1973)认为,注意是由人用于执行任务的中枢能量或资源的分配决定的。它本身又受到几个 因素的制约:不同信息加工所需的能量、当时的意愿、对完 成任务所需能量的评价,以及个人长期倾向,等等。二、人类的记忆容量有限(一)记忆的三个组成部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1、瞬时记忆当外部刺激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产生感觉后,虽然刺 激停止,但感觉象仍可以维持极短的片刻,这种现象就叫瞬 时记忆或感觉登记。图像的瞬时记忆(视觉刺激)具有以下特征:可将感觉 信息存贮几百毫秒,其容量至少为9

9、个项目或更多。声音的瞬时记忆(听觉刺激)具有以下特征:容量少于图像,仅为5个,但保持时间则可达到4秒。2、短时记忆(short-term memory)短时记忆是介于瞬间记忆和长时记忆中间的记忆结构。也称工作记忆,是信息加工系统的核心。相关概念:工作记忆,是认知活动的工作平台,它包含 从瓦解接受信息,从长时记忆中提取信息,以及对这些信息 进行操作。工作记忆模型在某些方面比短时记忆更近一步, 它与人类复杂的认知技能有关,尤其与言语理解、词汇学习、 阅读理解、写作、逻辑推理、复杂学习等方面有着十分紧密 的联系。短时记忆的容量:又称为记忆广度,指彼此无关事物短 暂呈现后能记住的最大数量。容量有限是短

10、时记忆的一个突 出特点。美国心理学家Miller有关短时记忆容量的研究表明,保 持在短时记忆的刺激项目大约为7个,人的短时记忆广度为 72个组块。短时记忆广度与识记材料的性质和个体对识记 材料的加工程度存在内在联系。组块能够有效的扩大短时记 忆的容量。组块是短时记忆容量的信息单位,指将若干单个 刺激联合成有意义、较大信息单位的加工过程,即对刺激信 息的再编码。例如,要记住2824714932这样一个电话号码,若把它分 成28 (局号)、2471 (总机号)和4932 (分机号)3组, 就能减轻记忆的负担,扩大记忆的容量。短时记忆的时间:大量的实验表明,短时记忆的保持时 间在无复述的情况下只有5

11、20秒,最长也不超过1分钟。 如果得到复述,可以保持更长一些。3、长时记忆长时记忆是一个真正的信息库,它有巨大的容量,可长 时期保持信息。(二)记忆的信息三级加工模型外部环财|感觉记忆h短时记忆=长时记忆V信息丧失消退、干扰、强度信息丧失丧失图:记忆的信息加工的三级模型瞬时记忆和短时记忆阶段都会有信息丧失。长时记忆也 存在信息的消退;信息之间的干扰也会使长时记忆中的信息 准确度大打折扣。第三节 认知中心理偏差的影响认知过程分为:信息获取阶段、信息加工阶段、信息输 出阶段、信息反馈阶段一、信息获取阶段的认知偏差1、易记性偏差人们在获取信息过程中,往往对容易记住的信息更加关 注。比如,具体的事情比

12、抽象的概念容易记住,因此,给人 的印象更深刻。2、易得性偏差人们倾向于对容易获得和掌握的信息更加关注,而不是 去寻找其他相关的信息。3、次序效应人们通常会将获取的信息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有时会 给予排列中最先到来者以优势地位(首因效应),有时则赋 予最后到来者以更大的权重(近效应)。二、信息加工阶段的认知偏差(一)启发式推理1、认知(判断或推理)的两种基本方法一一算法与启发 法算法:解决问题的公式、规则、步骤。(比如根据 公式计算市盈率)启发法:是凭借经验的解题方法,是一种思考上的 捷径,是解决问题的简单、笼统的策略,也称之为经验法则 或拇指法则(The Rule of Thumb)。人类是认

13、知的吝啬鬼(任性、懒惰)。启发式推理会简 化信息处理过程。因此,当人们面对大量信息和不确定性进 行判断时,往往并不遵循贝叶斯法则,而是凭借直觉或者以 往的经验进行判断。2、启发法的种类卡尼曼(D. Kahneman,1973)和阿莫斯特沃斯基(Amos Tversky,1974)指出人们通常具有三种启发式推理方式: 代表性启发法、可得性启发法、锚定与调整启发法(1)代表性启发代表性启发人们倾向于根据样本是否代表(或者说类似于)总体来 判断其出现的概率,具体又分为如下两种情况: 人们在不确定的情况下,会关注一个事物与另一个 事物的相似性,以推断第一个事物与第二个事物发生可能的 类似之处。 人们假

14、定将来的模式会与过去相似(历史会重演), 并寻求熟悉的模式来作判断,并不考虑这种模式产生的原因 或重复的概率。代表性启发出现的背景没有时间认真思考某个问题负载信息过多以至于无法充分地对其进行加工认为问题不十分重要以至于不必太过思虑缺乏作决策所需的可靠知识或信息代表性启发可能导致的偏差代表性启发与贝叶斯公式的预测在某些特定场合可 能是一致的,但很多情况下会导致出现严重的偏误。对结果的先验概率不敏感;对样本规模不敏感;对偶然性的误解;有效性幻觉;对均值回归的误解。(2)可得性启发定义可得性启发指人们倾向于根据一个事物在记忆中的可得 性程度来评估其出现的概率,容易直觉到的或回想起来的被 判定为更常出

15、现。比如,相对于新入市者而言,体验过“跳水”的老投资者在 面临股市下跌风险时,更容易高估股票价格直线下降的可能 性。影响可获得性启发偏差的因素A. 接近性某件事越是最近发生过,越容易被经常想起,越会被判 定发生的概率高。比如,如果一个月内连续两次飞机失事,很多人会因此 高估飞机失事的概率,从而不愿意乘坐飞机。B. 新异性越是新异的事物,人们对其关注的程度越高,从而可能 会高估其结果。(比如我国普遍存在的“消息市”、“政策市”)青春期少年的“耍酷”:引人注意或记住自己。C生动性越是表现生动的事物,人们记得越是牢固。生动的信息 对决策者的影响更大。D.情绪一致性人们对事件的记忆往往会和该事件引起的情绪一起结合 起来,以后当该情绪再次出现时,也就容易回忆起该事件。E想象性越是容易被想象的事物,想象得越多,人们越会认为自 己的想法正确,越认为该类事物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