灞桥区气象局灾害防御规范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70208115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灞桥区气象局灾害防御规范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灞桥区气象局灾害防御规范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灞桥区气象局灾害防御规范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灞桥区气象局灾害防御规范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灞桥区气象局灾害防御规范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灞桥区气象局灾害防御规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灞桥区气象局灾害防御规范(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灞桥区气象局灾害防御规范索引号:01341316-2/109958公开目录: 预警信息发布日期: 2014-09-10主题词: 发布机构: 灞桥区气象灾害防御规划一、总则(一)规划的目的和意义气象灾害防御规划,是气象灾害防御工程性和非工程性设施建设及城乡规划、重点项目建设的重要依据,也是全社会防灾减灾的科学指南。为了进一步强化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推进我区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加强气象灾害的科学预测和预防,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避免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根据国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指导意见,编制灞桥区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对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深远意义。(二)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务院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3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749号)、陕西省气象条例、西安市气象灾害防御条例、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意见(陕政发200632号)、西安市政府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市政发200748号)、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意见(市政办发2007258号)等法律、法规和文件,由灞桥区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灞桥区气象灾害防御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三)适用范围与期限规划适用范围:本规划是我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指导性文件,适用于灞桥区区域内。

3、规划期限:规划期为2013-2020年,规划基准年为2013年。(四)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减少经济损失,保障社会稳定为主要目的;以防御突发性气象灾害为重点,着力加强灾害监测预警、防灾减灾、应急处置工作,建立健全“政府领导、气象部门组织实施、相关部门协作配合、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体系;以促进灞桥区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宗旨,充分发挥政府各部门、基层组织、各企事业单位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五)基本原则1.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在气象灾害防御中,把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完善紧急救助机制,最大限度地降低气象灾害对人民生

4、命财产造成的损失。改善人民生存环境,加强气象灾害防御知识普及教育,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2.坚持预防为主原则。气象灾害防御立足于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非工程性措施与工程性措施相结合。大力开展防灾减灾工作,集中有限资金,加强重点防灾减灾工程建设,着重减轻影响较大的气象灾害,并探索减轻气象次生灾害的有效途径,从而实行配套综合治理,发挥各种防灾减灾工程的整体效益。3.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原则。气象灾害防御要实行“统一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原则。采取因地制宜的防御措施,按轻重缓急推进区域防御,逐步完善防灾减灾体系。集中资金,合理配置各种减灾资源,减灾与兴利并举,优先安排气象灾害防

5、御基础性工程,加强重大气象灾害易发区的综合治理,做到近期与长期结合、局部与整体兼顾。4.坚持依法科学防灾原则。气象灾害的防御要遵循国家、陕西省和西安市有关法律、法规及规划,并依托科技进步与创新,加强防灾减灾的基础和应用科学研究,提高科技减灾水平。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工程建设应当科学合理避灾,气象灾害防御工程的标准应当进行科学的论证,防灾救灾方案和措施应当科学有效。(六)目标与任务1.目标(1)总体目标加强气象灾害防御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构建结构完善、功能先进、软硬结合、以防为主和政府领导、部门协作、配合有力、保障到位的气象防灾减灾体系,提高全社会防御气象灾害的能力。到2020年,气象灾害造成的经

6、济损失占GDP的比例减少30%。(2)近期目标(20132015年)初步建成气象灾害重点防御区工程性措施与非工程性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加强气象灾害综合监测预警网络建设;完善中心城镇防洪排涝工程;加强全区气象信息接收设施建设,信息覆盖率达90%;完成气象灾害防御示范村建设;建设农村防雷示范工程推广项目;建立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加强气象条件所引发的交通安全、疾病流行、森林火灾等公共安全工作。(3)远期目标(20162020年)按照灞桥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任务和要求,加速气象防灾减灾工程和非工程体系的建设。建成气象多灾种预报预警系统,加大气象灾害易发区域的工程治理力度,实施重点水

7、利工程;按照城市规划要求,灞桥、纺织城城区防洪排涝建设能力,按20年一遇防洪,10年一遇排涝的标准完善配套;各类防汛防旱、城市防洪、交通防灾等工程性建设基本适应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推动我区气象防灾减灾事业的全面发展。2主要任务(1)推进气象灾害防御应急体系建设。以建立全社会气象灾害防御体系为目标,逐步形成防御气象灾害的分级响应、属地管理的纵向组织指挥体系和信息共享、分工协作的横向部门协作体系。(2)完善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建设。按照气象防灾减灾的要求,建立“统一业务、统一服务、统一管理”的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形成综合观测、数据传输和处理、预报预警、信息发布为一体的气象业务系

8、统,不断提高气象灾害精细化预报预警能力。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信息服务受众面达90%以上。(3)提高暴雨洪涝防御能力建设。针对可能发生的暴雨洪涝灾害,制定防御方案,为各级防汛机构实施指挥决策和防洪调度、抢险救灾提供依据。建立各部门协同作战机制,做到防御标准内暴雨洪涝不出险不失事。(4)完善城镇和区域防洪排涝设施。与现有城市规划相配套,进一步加强重点城镇防洪工程建设,不断提高防洪标准,城镇新区建设地面标高达到有关防洪排涝要求,避免城区内涝成灾。未来“十二五”规划将加强城市排涝工程建设。(5)加强洪涝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加强对严重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洪庆山、白鹿原引发的滑坡、洪涝等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

9、实地勘查、治理或落实避让措施;开展地质灾害调查,并进行跟踪管理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以强化监管和动态监测为重点,巩固前期工程成果,预防和有效遏制因气象灾害引发的突发性洪涝和地质灾害以及人为引发地质灾害隐患的形成,完成其它一般防治点的防治工作。二、气象灾害防御现状(一)防御工程现状(二)非工程减灾能力现状2013年灞桥区气象局成立以来,不断加强气象现代化建设,共建气象自动站14个,全区基本达到街办气象监测覆盖率100%,短信发布系统每日发送量800多人次,基本实现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快速发布,预警信息覆盖率大幅度提高。区政府前期已出台了灞桥区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正式确立了建立政府主导、水务牵头、部门联

10、动、按职响应、公众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机制。对全区范围内干旱、暴雨(雪)、寒潮、大风、沙尘暴、低温冻害等气象灾害事件以及因气象因素引发的洪涝、干旱灾害、地质灾害、森林火灾等其他灾害进行了详细划分,并根据灾害的种类、等级,详细规定了各部门在联动机制中应该采取的相应的监测预警、应急处置、恢复与重建、保障措施等工作。气象灾害社会化管理水平和全社会主动防灾意识得到明显提升。气象防灾减灾和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纳入区政府目标责任制考核。各街道办事处明确了气象工作分管领导,落实了责任制,各街道办事处气象灾害应急响应预案正在建设中。气象灾害预警中心业务平台已建设完成,初步建立了政府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

11、可转发和传递上级发布的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实现统一业务、统一服务、统一管理。出台了灞桥区2014年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等各种防汛预案,区应急办、气象局、水务局、国土资源局等部门应急联动,共同应对各种气象灾害。(三)存在问题现有的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网络还不够完善,大雾以及洪水、地质灾害等的监测能力仍然不足。各部门信息尚未做到实时共享,突发气象灾害和次生灾害预警能力较低。预警信息发布尚未做到全覆盖。对照经济社会发展要求,防灾减灾工程体系标准不高,对重大气象灾害的防御能力仍显不足。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一些建设方面的工程对防灾减灾工程或防灾体系造成了影响和破坏,致使防灾减灾工程难以充分发挥效用,部分防洪堤

12、坝、防汛护岸、排水沟等工程存在不同程度的老化,防御重大洪涝的能力较为薄弱。基层和公众气象灾害主动防御能力不足、应急能力弱,社会减灾意识不强,防灾减灾法规不健全,缺乏科学的气象灾害防御指南,气象灾害防御知识培训不够普及,防灾减灾综合能力薄弱,全社会气象防灾减灾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三、气象灾害风险区划主要气象灾害有暴雨洪涝、干旱、大风、雷电、低温冻害、高温热浪、大雾等。另外滑坡、地裂缝等地质灾害以及农业气象灾害、森林火灾等气象次生灾害和衍生灾害也较为严重。(一)暴雨洪涝暴雨洪涝灾害是指由一次短时或连续的强降水过程造成的江河洪水泛滥、淹没农田和城乡,或因长期降雨等产生积水或径流、淹没低洼土地,造成农

13、业或其他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是灞桥区发生比较频繁,危害比较严重的一种气象灾害。灞桥区暴雨主要集中在5-9月份,根据资料统计,日降雨量大于50毫米的暴雨每年都有。(二)干旱干旱是因久晴无雨、土壤缺水、空气干燥造成水分严重不平衡、作为枯萎、河流流量减少以及地下水和土壤水分枯竭、农作物枯死、人畜饮水不足等灾害现象。灞桥所处的关中地区是陕西省干旱的主要发生区,素有“十年九旱”之称。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陕西关中地区干旱呈加剧趋势,四季连旱频繁发生,干旱对农业生产、生态和人民生活的影响日益增大。(三)大风当风力达8级或以上(即风速大于17米/秒),称为大风。大风造成的灾害主要是由强风压引起的。受地

14、形影响,灞桥易发局地强对流天气和局地大风。(四)雷电雷电灾害是“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公布的影响人类活动的严重灾害之一。闪电落地后容易破坏地面目标,使供配电系统、通信设备、计算机信息系统中断,闪电也可引起森林火灾,击毁建筑物,造成仓库、炼油厂、油田等燃烧甚至爆炸,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自动化电子化程度越来越高,雷电产生的危害和造成的经济损失也越来越大。(五)低温冻害低温冻害是指农作物或经济林果生长期间出现较长时期低于作物生育要求的临界温度的致害低温,主要包括低温冻害、寒潮、霜冻、倒春寒和球低温等,是灞桥区农业生产上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对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都有重大影响。(六)

15、高温热浪近年来高温热浪天气的频繁出现,带来的灾害日益严重。高温热浪使人体感到不适,工作效率低,中暑、患肠道疾病和心脑血管等病症的发病率增多;加剧土壤水分蒸发和作物蒸腾作用,高温少雨同时出现时,造成土壤失墒严重,加速旱情的发展,给农业生产造成较大影响;持续高温少雨还易引发火灾,而森林火灾又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等。(七)冰雹冰雹是一种固态降水物,系圆球形或圆锥形的冰块,由透明层和不透明层相间组成。直径一般为5-50毫米,最大的可达10厘米以上。雹的直径越大,破坏力就越大。冰雹常砸坏庄稼,威胁人畜安全,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八)地质灾害灞桥区为秦岭地质灾害易发区,灾害类型以滑坡、地裂缝等突发性灾害为

16、主。四、气象灾害防御措施(一)非工程性措施1.防灾减灾指挥系统(1)灞桥区应急平台建设。区应急办作为区政府的应急管理机构,应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平台,统一协调灾害应急管理工作,支撑应急预案实施,提高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应急平台包括应急日常值守、预案管理、信息接入与整合、应急处置、指挥调度等功能。通过对各职能部门各自分立、互不相通的信息等资源进行整合,形成一个以应急办为中枢,面向各职能部门提供统一服务、综合应急的指挥系统,逐步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全面履行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职责。(2)灞桥区防汛防旱指挥系统建设。区政府设立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指挥机构办公室设在区水务局。指挥机构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