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5011433课题《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70206831 上传时间:2023-11-1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035011433课题《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1035011433课题《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1035011433课题《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1035011433课题《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1035011433课题《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035011433课题《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35011433课题《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课题类别:省十一五课题学科分类:高中历史课题主持人:王旭霞,中学高级教师课题组核心成员:吕云俊、丁苏霞、缪立兵、葛明洪、陈志方、徐建军、孔艳君、吴志华、史小明、仇彩霞、李娟、印小云电子网页:http:/ 王旭霞一、问题的提出“高效”一词,可以理解为国外专家的“有效”(effective);而“高效教学”一词,则可以相应地理解为国外专家所倡导的“有效教学”( effective teaching)。之所以把“effective”翻译成“高效”而不是“有效”,是因为汉语中的“有效”是相对于“无效”而言,而“高效”是相对于“低效”而言。因此,国内外大量有

2、关有效教学的研究可以为我校所用。我校虽是一所三星级的学校,但经过多年教学研究的磨炼,几年新课改的洗礼,以及专家的指导和教师自身的努力,我校那种所谓的“无效课”几乎不存在,存在的仅是一些“低效课”。因此,我们的目标就是通过此课题的研究,让我校的“低效课”逐渐被“高效课”所替代,最终实现高效教学、高效课堂的目标。二、概念界定所谓高效课堂,是指师生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在规定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引起、维持和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以最优的效果、效益和效率促进学生在“三维目标”上获得整合、协调、可持续的进步与发展,从而高效地实现教学目标与高效地开发生成性资源,满足社会和个人教育价值需求的课堂教学。是一个系统

3、工程,必须“硬件”(教师和学生的素质)和“软件”(教学目标、手段、方法、课题内容等)都能达到最佳状态。教学模式:对于教学模式的含义,国内外学者的看法不尽相同。但可以肯定,教学模式不同于一般教学方法,比一般教学方法具有更强的包摄性和概括性:它也不仅仅是一种理论,比概念化的理论更具体,具有可操作性。因此,我们可以把教学模式理解为在一定教学理论指导下,在教学实践发展中形成的一整套教学方法论体系,是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框架和活动程序。它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又是教学实践经验的一种系统概括。三、理论依据现代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学应以学生现有知识经验为新

4、知识的生长点,通过知识的处理和转换,引导学生在合作中丰富、调整自己的见解。动机作用理论认为,当问题的难度系数为50%时,学生的学习动机最强。有效问题的投机有利于刺激情境的建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从信息加工论的观点看,设置问题容易让学生注意与学习有关的刺激,经过记忆、贮存、提取和迁移等过程,可以促进对地理知识的深加工,从而达到知识的系统化。布鲁纳认为,发现是教育学生的主要手段。维果茨基认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四、目标与内容(一)研究目标1、学生发展:将基于实践研究提炼出的各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用于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以减轻学生过重的

5、学习和心理负担,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2、教师发展:教与学是一个统一的过程,教师想方设法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过程也是其自身专业发展的过程,因此,本课题的研究旨在让学生发展的同时,让教师在专业知识、思想方法、教学理念、教学智慧等方面得到进一步发展。3、评价体系:建立一套与本校教学模式相适应的教学评价体系,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适应时代对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求。4、课题拓展:通过高效教学行为变革的研究更加积极有效地引发对于学生高效学习行为的研究(二)研究内容一般来讲,教学模式作为一套完整的方法论体系,包括五个基本要素:理论基础、功能目标、活动程序、实现条件和教学评价,因此本课题的研究的主要内容有

6、:1、常态课堂教学现状的研究:涉及范围包括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施以及课堂教学行为等的调查研究;2、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任何教学模式的提出都要有一定的理论或思想为指导,理论基础是教学模式的灵魂。3、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1)高效课堂教学准备的研究,涉及的范围包括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资源、教学情境、教学方法、教学行为等。(2)高效课堂教学活动程序的研究(3)高效课堂教学实现条件的研究(4)高效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4、教师高效教学引发学生高效学习模式的研究五、过程与方法(一)组织了外出观摩为了进一步开阔课题组成员的视野,认真学习各种先进经验,从而为课题研究奠定基础,课题

7、组积极采取“走出去”的措施,先后五次组织外出考察学习活动。2010年上半年,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全体课题组成员赴省华中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考察学习。2011年12,课题组组长王旭霞及各子课题赴武进洛阳中学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考察学习。2012年3月课题组组长王旭霞老师,跟随华罗庚中学历史组组长江苏省特级教师许春凤老师去常州一中学习交流。学习期间,课题组全体成员深入了解了几所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等各方面工作,听取了公开课,在返校后对学习的情况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写出考察报告,并举行了全校教师参加的考察学习报告会。(二)举办了科研讲座为了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理论水平,课题组积极采取“请进来”的措施,课题组先

8、后邀请龚国胜主任、陈文主任、冯东生主任等到我校进行科研讲座,我校还请来了特级教师许春凤老师为全校教师做了高效课堂教研专题讲座。(三)印发了学习资料为了让课题组成员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课题组一方面精选理论文章,先后编印了4大本学习资料,共收录高质量论文55篇,课题组成员人手一份;另一方面课题组购置了大量的理论书籍,以供课题组成员借阅学习。在认真学习的基础上,课题组还定期举办了学习交流活动,为课题组成员的学习交流提供平台,为课题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四)开展了专题研讨与理论学习开题以来,课题组先后组织了若干次大型的专题研讨与理论学习。专题研讨的内容充实,形式多样,为课题研究的顺利

9、进行提供了重要保障。(五)设置了校刊专栏。自课题立项以来,我校以校刊四中通讯为载体,为教师研究交流提供平台,为教师培训学习提供途径。课题组在校刊上开辟了高效课堂专栏,现已编辑设高效课堂专栏的校刊共15期,登课题组成员稿件几十篇。(六)改革了课堂教学。课题立项以来,学校积极探索并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2010年,我校结合自身的实际引入了“有效教学”的理念,提出了“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提倡“三定”即以学定讲、以学定教、以学评教,确定了“九个能让”的教学思想即能让学生思考的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动手的让学生动手,能让学生体验的让学生体验,能让学生实验的让学生实验,能让学生

10、教学生的让学生教学生,能让学生归纳的让学生归纳,能让学生表述的让学生表述,能让学生合作的让学生合作,能让学生实践的让学生实践,从而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促使学生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学有成效。(七)制定了课改方案。为了进一步落实高效课堂的工作,学校在认真论证、反复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文科、理科、艺术课、体育课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为我校的减负增效工作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八)进行了成果把关。课题组的阶段性成果层层把关,已发表论文共六十余篇,教师和学生荣誉若干等等,对最终成果进行了三层把关:实践层面由学校领导把关;理论层面由市教研室、校教科室把关;政策层面由市教研室把关。市教研室把关政策层面市教研室

11、、教科室把关理论层面学校领导把关实践层面六、研究结论与分析(一)明确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战略意义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减负增效形势所需要的,也是实现我校各学科教学和谐发展所希望的,构建和谐高效课堂,是协调课堂教学面临的诸多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对课堂教学改革的经验进行理论概括和实践升华的现实要求,也是我校在当前形势下减负增效的迫切要求。把课程改革和减负增效落到高效课堂教学的实处,解决本校减负增效过程中课堂教学出现的具体问题,通过务实的研究,形成“高效课堂”的一系列教学模式,从而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心理等负担,使我们的学生从中受益,与此同时,让本校的教师和学校一同受益。这一教学模式的构

12、建与实施是对教师的减负增效,更是对学生的减负增效。(二)构建了一系列符合我校实际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江泽民: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这就是说,研究教育问题要应用系统科学,进行立体思维,开辟多元思路,兼顾各种因素,并将它们构成系统,视为整体。课题组各子课题,既各自冒尖,又联成一体,追求整体效益。各子课题是并列关系,是高效课堂的先导、基础、保障、关键、目的。它们是语文组的激情课堂模式;数学组的双案互动数学教学模式;英语组高效课堂教学隐性拓展的教学模式;物理课堂“学案+互动”的教学模式;化学课堂的实验教学模式;政治组的生活化课堂教学模式;艺术组的快乐教学策略;地理组的地理组的学习

13、空间拓展模式;历史组的 “学案+中心问题”课堂教学模式等等我校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条基本规律:首先,把高效课堂设了若干个子课题,运用了发散思维;再把各子课题聚合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运用了聚合思维。两种思维方式从对立到统一,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立统一规律。其次,从高效课堂的这一概念拓展到减负增效,升华为各学科模式,是“质”的飞跃。量变是质变的前提,质变是量变的结果,质变又为量变(这里指“高效课堂”的细化)开拓了思路,符合马克思哲学的质量互变规律。再次各子课题模式是对“高效课堂”实践的抽象,各子课题则使“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提炼成更高境界的具体行为,从具体到抽象,再到更高层

14、次的具体,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否定之否定规律。(三)理解了“高效课堂”具体内涵。在各子课题的研究和综合的过程中, 逐渐明白高效课堂绝对也不可能是时下有人从字面理解的“高效益”课堂,真正高效课堂的内涵是十分丰富。高效课堂是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超市”是从分层出发,基于学情实施分类,即分层目标、分层学习、分层达标、分层作业。“超市”,突显出对学生主体,学习能力、学习内容、学习个性、方式方法的尊重,它遵循的是差异性、选择性、人性化、个体性的教学原理。高效课堂有“四维目标”,即学会、会学、乐学、创学,立足学会,激发兴趣,培养能力,形成智慧。高效课堂的灵魂是“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

15、。高效课堂的理念承载在高效课堂模式之中,以“学案+中心问题”教学模式为例,课堂教学的主要结构是独学、对学、群学,教师讲的时间不超过十五分钟,如果不限制教师“讲”岂能保障学生的“学”?这道理与“红灯停、绿灯行”基本一致。高效课堂的核心是“学习能力”,因而高效课堂认为素质教育的“素质”主要内涵正是学习能力,子课题物理课堂“学案+互动”教学法模式,正是体现了课改转变教的方式、转变学的方式,转变评的方式这一理念,坚决要求“把学习还给学生”这是“事归原主”。学生这个互动的过程就是“学习”。学习即经历,学习即失败、反馈、矫正,学习即创造、成长、收获。另外还进一步理解了高效课堂的其他一些基本概念。政治组的生

16、活化课堂教学模式、艺术组的快乐教学策略和地理组的地理组的学习空间拓展模式让我理解了 教学是“引狼出室”。应试教育无异于“瓮中捉鳖”,只能囚禁学生的“创学”,唯有走出教室方能重新成为“小野兽”,才能“动物凶猛”,因而我们说素质教育的素质是“学习能力”。老虎什么时候才不需要圈养?从具备野外生存能力开始。语文组的激情课堂模式、历史组的 “学案+中心问题”和物理课堂“学案+互动”的教学模式让我进一步理解学习是思维的发酵。“智力体操”这个词很不错。不尊重思维就无法激发学习兴趣,有了兴趣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发展和锻炼思维,才会有创新;只有人人会思维,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生成。一切预设的生成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成。教师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