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背影》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上传人:清*** 文档编号:470204920 上传时间:2024-04-2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2.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背影》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中语文+】《背影》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初中语文+】《背影》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初中语文+】《背影》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背影》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背影》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背影教案一、 教学目标1、 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体味朴实的语言中所饱含的深情。2、 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内容。3、 学习作者从平凡的琐事中提炼重要主题的写作方法。4、 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在特定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二、 教学重点1、 反复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人间真情。2、 学习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以及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三、 教学难点 理解深沉的父子之情以及学习在叙述和描写中抒发感情的方法。四、 教学时数:2课时五、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 自古以来,亲情就像一杯甘醇美酒,是我们永远也品不够的共同话题。然而年轻的孩子们常常读不懂父亲,直到有一天我们真正

2、长大了,在现实生活中重新去审视父亲,你会发现父亲的爱是那么的深沉而真挚。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朱自清的背影,去感受父亲的那份舐犊之情吧。2、 作者及背景介绍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他的散文细腻清丽、意境隽永,于朴素中见真情,洋溢着一股清新的气息。代表作有春、背影、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本文记叙的是1917年的事。那年冬天,作者的祖母死了,在徐州工作任职的父亲朱鸿钧也被解除了职务。作者当时在北京大学读书,得到祖母去世的噩耗,便从北京赶到徐州,同父亲一道奔丧回家。父亲朱鸿钧没有积蓄,回到扬州后,借钱办了丧事。办完丧事后,作者回北京

3、念书,朱鸿钧到南京找工作,父子二人便在浦口车站依依惜别。背影所写的就是这一段往事。3、 字词学习 交 卸( )奔 丧( )踌 躇( )迂 腐( )蹒跚( ) 颓 唐( )琐 屑( )晶 莹( )差 使( )狼 藉( ) 簌 簌( )拭 泪( )栅 栏( )橘 子( )箸( ) 狼藉:乱七八糟的样子。 簌簌:纷纷落下的样子。 惨淡:凄惨暗淡,不景气。 颓唐:衰颓败落。 琐屑:细小而繁多的事。 自已:自我控制。已,引申为控制。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触目伤怀:看到家庭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怀:心。 情郁其中:感情聚集在心里不得发泄。4、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初读课文,将答

4、案填在横线上。 这是一篇 散 文 (文体),它以 背影 为线索,表现了父亲对儿子 深挚的爱,抒发了作者对父亲 深切的思念。(2) 、本文以“背影”为线索,想一想全文几次写到“背影”?都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写到“背影”? 全文四次写到“背影”,分别是: 第一次:在开头,“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第二次:在浦口车站送别时,父亲去买橘子的背影。 第三次:在车门话别时,望着父亲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群里”。 第四次:在结尾,“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3)、划分段落层次并概括段意层意第一部分(1段)开篇点题,最难忘父亲的“背影”。第二部分(2-6段)追忆与父

5、亲在浦口车站分别的情景,具体写“背影”,表现父亲的爱子之情。第一层(2、3段)写送别时的家境,为写“背影”渲染悲凉的气氛。第二层(4、5段)写离别前父亲对“我”的细心关照,为写“背影”作铺垫。第三层(6段)详细描写父亲过铁道买橘子时的“背影”,表现父亲爱子深情。第三部分(7段)写别后思念,再现“背影”,抒发深切的思念之情。5、 精读课文,合作探究(1) 一起朗读课文第1段,想想这段起什么作用? 这一段表达对父亲的思念,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同时突出背影,吸引读者集中注意力探寻这个背影的意义。一个“最”字,表明父亲的背影在作者的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2) 阅读36段,思考下面的问题。、 “我”

6、与父亲在徐州见面时的背景是怎样的? 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失业了),真是祸不单行,家中的光景很是惨淡。“满院狼藉的东西”七个字,表现家庭遭到变故后的凄凉景象,以致“簌簌地流下眼泪”。在这样不幸的背景之下,哀伤的氛围之中,父亲的爱子之情就更感人了。、 “家中的光景很是惨淡”中的“惨淡”表现在哪里? 家中的光景很是“惨淡”表现在:a、变卖典质,还了亏空;b、借钱办丧事;c、祖母去世和父亲失业。、 重点阅读第6段,思考下面的问题。a、 全班齐声朗读第6段。b、 这一段写父亲穿过铁道为我买橘子,父亲为什么要买橘子? 给儿子路上吃。南方方言,“橘”与“吉”同音,因而橘子就有了“吉利”之意,民间有

7、出行送橘子的习俗。父亲送橘子,代表着他“一路平安”的良好祝愿。C、 这一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描写方法?分别说说它们的作用。 这一段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和外貌描写。 动作描写:写父亲穿过铁道、爬上月台买橘子时的动作描写。这几个动词是:“攀”、“缩”、“倾”。这几个动词准确地写出了父亲买橘子时的动作。“攀”是因为无物可抓,用手按住,然后用力支撑起身体。这需要力量,而一个上了年纪的“父亲”,这一攀多么令儿子揪心啊!“缩”说明脚无处可蹬,是悬空的,这样,全身的力量就全在手上了,如果手支撑不住,那就有摔下去的危险。这时的儿子,心情该是多么紧张。“父亲”的身体肥胖,自然不像小伙子那样灵便,他“向左微倾,显出努

8、力的样子”,这一“倾”字写出了“父亲”艰难努力的样子。这是一个艰难的背影!三个动词生动地描写了父亲过铁道的艰难,虽然辛苦,心里却很高兴,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深挚的爱。外貌描写:“我看见他戴着尚不大难。”这是对父亲外貌衣着描写,衣着朴素,父亲把所有贵重的衣物全部变卖了,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父亲还给我带了一件紫毛大衣,并亲自给我铺在座位上,这与父亲的穿戴形成对比,表现父亲对我的疼爱。第二课时 1.课文中几次写到“我”流泪?流泪的原因分别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前后共四次写“我”流泪。第一次是在第2段,写“我”回家奔丧,到家后“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是因目睹家境颓败、思念祖母而流下悲伤的泪。第二次是

9、在离别的车站,看到父亲爬上爬下月台,“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是因目睹父亲买橘而感动,因背影呈现的老态而伤感。第三次是在父亲走下车后,“我”回到座位上,“我的眼泪又来了”,是望着父亲远去的背影,依依惜别,流下了惜别的泪。第四次是在“我”到北京后,父亲来信,说到一些伤心事,“我”便有了“晶莹的泪光”,是因“我”回忆“背影”,挂念父亲,流下了伤心的泪。总之,作者仿佛不经意地写流泪,其实流泪贯串全文,为文章增添了丰富的、带着感伤的情感色彩。2、品读父亲朴实而简洁的几句话,体会其中包含着父亲怎样的深情?请具体说明。不要紧,他们去不好。父亲当时急于谋事,在生存的巨大压力之下,忧心如焚,但是儿 子在他心目

10、中高于一切,惟恐儿子路上有什么闪失,所以最后决定还是由自己亲自送。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父亲已经把儿子送上车,已经关照得无微不至,儿子也劝父亲可以走了,而父亲还觉得没有尽够心意,看见站上有卖橘子的,便要去给儿子买橘子。过铁道不容易,自己受点累,能让儿子受用,他是心甘情愿的。他还生怕儿子跟着出来,忘了行李。父亲的关怀真是无微不至。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惦念路途平安,要等到儿子回到北京来信报平安,才能能放心。进去吧,里边没人。走了几步就回头,可见心里还是惦记着儿子,依依不舍。又想到儿子所带的行李,叫儿子小心,什么都为儿子着想。这四句话都很简短,意思也很平常。但是朴素的言语中往往含有深

11、挚的爱;平淡的话语里往往有不平静的心情,一言一语都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系、体贴、牵挂之情。3、课文第5段中,作者两次写到自己“聪明过分”“太聪明”,作者为什么这么说?你是怎样理解的?“聪明”是反语,表现作者不理解父爱的自责之情。说“聪明过分”“太聪明”,是回想父亲为自己跟人讲价钱,嘱托茶房的事,都是出于爱心,可是自己对父爱竟麻木不仁,一味自以为是,好像比父亲还高明,实在是太不聪明了。这是作者发自内心的自责和忏悔。4、文章中,“我”对父亲情感态度有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变化:作者对父亲的感情是深厚的,只是有时有些不耐烦。作者的不耐烦体现在:看到父亲送站时向脚夫讲价钱,觉得“他说话不大漂亮”。看到父亲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觉得他“迂”。就文章整体回忆往事的角度来看,作者其实在文章开头和结尾隐约透露出父子之间曾有过隔阂。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父子双方境遇的变化,“我”对父亲的情感从冷漠、不满,慢慢变成了理解和思念。5、纵观全文,探究文章主旨这篇叙事散文通过刻画父亲的四个背影,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细心体贴、疼爱孩子、关心孩子、仁慈伟大的父亲形象,同时通过“我”的体会与流泪,表现了父子情深这一爱的主题。6、 作业布置(1) 、同学们,你们与父亲有着怎样的故事,写出了和同学分享一下。(2) 完成文科爱好者上的练习。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