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10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练习 岳麓版必修2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70204894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10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练习 岳麓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10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练习 岳麓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10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练习 岳麓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10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练习 岳麓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10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练习 岳麓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10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练习 岳麓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10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练习 岳麓版必修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0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基础夯实1.中国近代某个条约规定:“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与材料所反映的信息相符的是()A.中国的国门已经被迫打开B.中国的对外贸易取得重大进展C.中国已经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D.中国完全成为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附庸解析提炼材料关键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据此可判断此条约是南京条约。条约签订后,中国的国门被迫打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选A项。答案A2.下表为鸦片战争初期中国的茶、丝出口量

2、,这反映了()时间战前年平均1845年1851年1853年茶/万磅50008019991910122丝/包5000132202304062896A.对外贸易稳居出超地位B.国内税收政策逐渐宽松C.封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D.传统手工业制品质量高且成本低解析从表格数据分析可知,鸦片战争后,我国丝、茶的出口量不断增加,这说明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在鸦片战争后不断提高,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故C项正确;丝、茶出口量的增加并不能代表中国整体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故A项错误;题干数据无法反映当时的国内税收政策,故B项错误;丝、茶是农产品,不是传统的手工业制品,故D项错误。答案C3.(2017课标全国,28)1897年

3、,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D.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以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大大促进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故D项正确。维新变法运动发生在1898年,故A项错误。材料中所说的企业并不一定是官督商办性质的,故B项错误。19世纪末,列强加强了对中国的资本输出,故C项错误。答案D4.“中国内江外流之

4、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无事可以运官粮客货,有事可以载援兵军火,解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出于这种考虑,洋务派决定()A.创办军事企业B.创办民用企业C.派遣留学生出国D.创办近代海军解析抓住材料关键信息:“解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打出“求富”的旗号,创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对列强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故选B项。答案B5.近代有人在谈到某一企业时说“中国商民得减价之益,而水脚(注:水路运输费用)少入洋商之手者,奚止数千万,此实收回利权之大端。”该企业是()A.福州船政局B.轮船招商局C.江南制造总局D.开平煤矿解析解

5、读题意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某企业在水路运输方面抵制外国的特权,该企业应属于水路交通运输业,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代表人物李鸿章创办的近代轮船航运公司,与题意相符,故B项正确。答案B6.李鸿章在对开平煤矿招商章程所作的批示中指出:“摒除官场习气,悉照买卖常规,最为扼要。”这反映了洋务派()A.重视民间资本的引入B.强调以市场规则经营管理企业C.重视商品生产D.反对官员的贪腐解析A项符合史实,但与题意无关,排除;“悉照买卖常规”,反映出洋务派强调以市场规则经营管理企业,B项正确;C项表述正确,但与题意无关,排除;“摒除官场习气”,强调反对以官僚作风开办企业,与反对官员的贪腐无关,D项错误。答案B7.洋务

6、派是域外城市文明的感知者,同时也扮演着清王朝这个封建王朝的掘墓人。故有论者讥讽洋务派实际上是“种豆得瓜”。这里“种豆得瓜”的本质含义是指洋务运动()A.有利于西学在中国的迅速传播B.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C.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D.瓦解自然经济,刺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解析解读材料信息,所谓的“种豆”是指洋务运动的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得瓜”是指洋务运动在客观上瓦解了自然经济,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促进了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为推翻清朝奠定了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故选D项。答案D8.下图为中国境内两个历史时期的近代工业资本统计示意图,第二个历史时期商办资本迅速增长得益于()A.

7、清政府调整经济政策B.列强放松了经济侵略C.洋务企业的不断发展D.中华民国政府的建立解析第二个历史时期18951913年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时期。此时清政府调整经济政策,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清末新政鼓励发展实业,是其初步发展的原因,故A项正确;列强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出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不符合时间限制,故B项错误;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洋务运动已经破产,故C项错误;中华民国于1912年建立,不是其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答案A9.(2017课标全国,28)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

8、20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1钱。这一举措()A.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C.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解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题干材料反映了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1钱,这有利于减轻开平煤矿的负担,有利于增强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故A项正确。题干材料反映的是煤炭的流通销售环节,与煤矿管理无关,故排除B项。题干材料没有涉及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故排除C项。李鸿章利用政府特权操纵煤炭出口税的做法造成不正当竞争,不利于煤矿业的发展,故排除D项。答案A10.“由于经营工商业没有获利的切实保障,一些民族资本家还用经营工商业所获

9、得的利润,到农村去购买土地,然后出租给农民,从而兼有资本家和地主这样两重身份。”这主要说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发展中()A.一些民族资本家为了逐利,在城市和农村“两头通吃”B.缺乏独立的生产基础,不敢彻底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C.同封建势力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D.依靠封建地租渠道实现资本的原始积累解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主义和西方侵略势力的夹缝中艰难生存,所以A项不符合史实;材料主要不是阐明民族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矛盾和斗争,排除B项;材料表明资本家用经营工商业的利润购买土地,排除D项;“从而兼有资本家和地主这样两重身份”表明民族资本家拥有双重身份,实质上表明民族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之间有着千

10、丝万缕的联系。答案C能力提升11.(2016课标全国,2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日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A.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C.日常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D.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解析考查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本题题眼为“洋货”。从题干中可看出,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流通的洋货渐多,而且流通范围广泛,这说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日益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密切相连,故C项正确。题干信息只涉及洋货数量与流通范围,并没有涉及清政府对开放的态度,无从得出“主动开放”的结论

11、,故A项错误。19世纪中期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解体,但是仍占主导地位,故B项错误。题干没有涉及中国的关税问题,故D项错误。答案C12.(2015课标全国,28)奕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被称为“鬼子六”;洋务派官员丁日昌被称为“丁鬼奴”。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这反映了()A.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B.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C.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批判D.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解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由材料可知主张洋务运动的官员被称为“鬼子六”“丁鬼奴”,这说明洋务运动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即洋务运动与传统观念发生冲突,故A项正确。洋务运动并不是崇洋媚外,

12、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洋务派因力倡洋务遭到反对,而不是因只学器物不改制度受批判,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列强侵略,故D项错误。答案A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们村里有一个老婆婆,年纪已经七十多了。她天天纺棉,每天纺成几两棉纱。有一回,她对我们说:“我年轻的时候,纺纱织布,利息(收益)倒不少。到了现在,厂里出的纱和布,又细又好,价钱又便宜。还有外国运来的纱和布,大乡小镇都有得卖。我的利息就远不如从前了。”她一边说,一边仍旧摇动着她的纺车。叶圣陶等开明国语课本(1932年初版)材料二1840年后,长江三角洲的村镇无不受到开埠带来的影响。时人有诗: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

13、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摘编自清末史志资料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国自然经济瓦解的经济因素。(2)仔细阅读材料二中的诗歌,结合时代背景,分析长江三角洲的村镇经济发生的重大变动。(3)材料二中的诗歌说明了什么问题?参考答案(1)洋务企业的兴起;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2)自然经济加速解体;农产品商品化,受到世界市场的影响;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发生变化。(3)市场扩大刺激了江浙地区丝织业的发展。14.鸦片战争后,在欧风美雨的影响下,中国社

14、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二19世纪70年代前后,中国开始有一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在通商口岸开办了一些商办的近代企业,但在甲午战争以前,商办企业因始终没有得到清政府正式承认而处于“不合法”的地位,直到1898年清政府才颁布振兴工艺给奖章程,表示要“提挈工商”。材料三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柏树皆弃为不材。洋铁、洋针、洋钉入中

15、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此其大者,尚有小者,不胜枚举。所以然者,外国用机制,故工细而价廉,且成功亦易。中国用人工,故工笨而价贵,且成功亦难,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矣。郑观应盛世危言请完成:(1)请结合当时中国政治、经济的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一中所说的“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2)19世纪70年代前后,中国的商办企业为什么会最早出现在通商口岸?甲午中日战争以前,它为什么始终得不到清政府的承认?(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近代前期有识之士为应对此问题所做的努力。参考答案(1)政治:鸦片战争后,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中国人民开始了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斗争;经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2)通商口岸受西方列强入侵的影响,自然经济最早开始瓦解。清政府奉行重农抑商的政策,严格限制工商业。(3)问题:由于洋货的冲击,中国传统手工业难以为继,自然经济加速解体,民生艰难。努力:洋务派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民用工业;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兴起和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