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数控机床的设计与实现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70203547 上传时间:2023-11-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嵌入式数控机床的设计与实现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嵌入式数控机床的设计与实现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嵌入式数控机床的设计与实现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嵌入式数控机床的设计与实现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嵌入式数控机床的设计与实现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嵌入式数控机床的设计与实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嵌入式数控机床的设计与实现(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嵌入式数控机床的设计与实现 数控技术是各种先进制造技术的奠基石,是一个国家先进制造技术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制造业信息化的重要保证。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带动下,数控技术已经随着制造业的发展,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工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本文结合数控技术的发展以及嵌入式数控系统的研究,对嵌入式数控机床的进行了设计和实现。 随着经济的发展,制造业逐渐成为影响国民经济的主要行业,而制造技术的先进性则成为衡量一个国家 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作为各种先进制造技术的基础,数控技术的发展对于社会的发展和稳定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就目前来看,我国传统的数控机床还存在诸多的问题,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需要对相

2、应的技术进行更新,切实提高数控机床的技术水平。 数控机床的发展 数控机床,是对数值控制机床的简称,指一种装有程序控制系统的自动化机床。其中,数控装置、检测装置以及机床主体是构成数控机床的三个主要部分。数控机床发展历程与计算机和微电子技术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主要包括以下4个发展阶段:硬件数控、计算机数控、高精度CNC以及开放式CNC。在当前的发展形势下,嵌入式系统的应用使得数控机床有了新的发展。 嵌入式数控系统概述 2.1.嵌入式系统 嵌入式系统,主要是指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以功能应用为中心,可以对软件和硬件进行裁剪的专用计算机系统优化,具有功能齐全、能耗小、体积小、成本低、可靠性高等特点,在多

3、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2.2.嵌入式系统开发数控系统的优势 以当前嵌入式Linux系统为基础,对数控系统进行开发,其主要优点如下: 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的源代码具有开放性的特点,适合开放式数控系统的开发,同时便于更好地对数控系统进行配置和修改,设计出真正意义上开放的数控系统; 系统适用范围广,对于硬件资源的依赖性较小; Linux自身功能模块化的特点,使得数控系统可以随时添加新的功能模块,便于功能的扩展; 自配网络支持,可以为数控系统的网络扩展提供便利; 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自身的功能十分强大,且性能稳定,可以切实保证数控系统开发的顺利进行。 嵌入式数控机床的设计与实现 以某数控机

4、床的嵌入式数控系统的设计为例,对其进行分析和阐述。作为一个多任务和实时性并存的系统,数控机床对于数控系统的要求较高,单纯依靠Linux虽然可以满足系统的多任务操作,但是却不能满足其对于实时性的要求,因此,要在系统中添加DSP处理器,同时,为了实现对伺服驱动器的闭环控制,需要实现脉冲量和数字量之间的相互转换,通常情况下,采用的FPGA实现这一目标。 3.1.硬件构架的设计 该数控机床的嵌入式系统框架可以分为三个基本模块,即控制模块、DSP模块以及FPGA模块。为了切实保证系统功能的发挥,使用ARM处理器XScalePXA270作为系统控制模块的核心,TMS320c6713作为DSP模块的核心,并

5、通过相应的数据、地址总线等,实现与FPGA的连接,利用FPGA实现对伺服驱动器的闭环控制。 3.2.系统实时性分析 为了切实满足数控系统的实时性,为操作人员提供舒适方便、人性化的操作界面,需要在设计时充分考虑系统实时性的分析和划分问题。在数控机床的系统结构下,软件的运行环境包括以下三种: 3.2.1.基于ARM的Linux环境ARM凭借自身丰富的外围接口和强大的控制功能,实现对数控系统的控制,而Linux系统虽然可以满足多任务操作,但是实时性较差,因此在该环境下,适合运行控制软件,而不是运算量较大的程序。 3.2.2.DSP环境 DSP具备处理速度快、数据运算效率高的特点,芯片上具有专用的硬件

6、乘法器,在一个指令周期内,就可以完成一次乘法和一次加法。其处理器内部不存在操作系统,因此属于单任务运行,不存在对于进程的调度问题,可以运行对于实时性要求较高,或者运算量大的软件。 3.2.3.FPGA环境 FPGA的优点在于具备超高速、丰富的逻辑资源,以及较为灵活的逻辑功能,可以通过合理配置,应对多样性的逻辑接口功能,适用于灵活多变的场合。FPGA具有极强的可编程能力,支持重复编程和逻辑编程,可以执行一些实时性高、逻辑固定以及延迟低的任务和进程。由于FPGA的运行主要由硬件时序逻辑之间的配合完成,因此运行速度高,实时性强,但是控制功能较差,浮点运算能力也相对较差。 在该数控系统中,内部软件主要

7、包括:控制IO的软PLC部分、手轮控制、G代码译码、粗插补和细插补、驱动器脉冲伺服以及反馈、图形用户界面部分、以及信息通讯部分。其中,控制IO的软PLC部分、G代码译码以及图形用户界面部分相对简单,而且对于实时性要求较低,因此可以将其放在一起进行设计,在Linux系统环境下运行。与外界信息的交流组件,如U盘、SD卡等,由于其信息的存储和读取都需要通过Linux文件实现,因此同样放置在Linux内核中,且不需要设置辅助程序。而粗插补和细插补、手轮控制对于软件的实时性要求较高,其代码在DSP中运行。 数据在转换过程中,为了防止脉冲丢失所引发的失步现象,避免其对于系统正常运行的影响,将驱动器脉冲伺服

8、与反馈放在FPGA环境中运行。 3.3.通讯功能的实现 为了确保不同模块之间的相互协调和合作,保证系统功能的充分发挥,需要在模块间建立相应的通讯功能。这里模块之间的通讯如下: 对于用户而言,可以利用相应的网络或存储设备,复制G代码程度到Linux系统中,通过PXA270处理器,实现对于G代码的后台译码,从而将其转换为坐标值和功能号代码,并进行存储。ARM在将数据写给DSP之后,DSP可以利用粗插补和细插补程序,得到脉冲数和相应的脉冲周期,并将之放入DSP缓冲队列中。当FPGA的时钟信号触发DSP中断时,DSP中的相关程序会将脉冲数和相应的脉冲周期从缓冲队列中提取,发送给FPGA,而DSP则根据

9、数据发送的脉冲数,对机床加工刀具位置坐标进行计算。将计算出的坐标传输给PXA270,在图形用户界面显示出来,并反馈给FPGA,对伺服驱动器进行驱动,进而确保数控机床的数控功能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如果用户选择手轮驱动伺服电机,则FPGA会将手轮信息传输给DSP,经过快速处理后,将数据转化而成的脉冲数发回FPGA,进而驱动伺服电机。 总之,随着数控化技术在机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于数控系统的功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对于嵌入式数控机床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而数控系统的性能对于实现制造业的自动化、智能化和集成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对于嵌入式数控机床的自主研究和开发,提高数控系统的性能,不仅可以提升我国数控产业的整体水平,还可以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推动社会持续稳定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