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地铁1号线双林站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70198468 上传时间:2023-12-07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地铁1号线双林站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天津地铁1号线双林站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天津地铁1号线双林站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天津地铁1号线双林站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天津地铁1号线双林站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天津地铁1号线双林站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地铁1号线双林站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建设项目概况1.1建设项目地点及相关背景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提出,2020年市域常住人口规模将达到1350万人,相应的城市交通需求也相当可观,发展公共交通、适度控制私人交通工具,无疑是一项基本的交通政策。根据市交通发展战略,天津市将形成以常规公交为主体,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多元化、安全、方便、快捷的综合客运交通体系。津南区浯水道作为西部快速路将南北打通,规划浯水道与既有1号线区间线路冲突,为浯水道打通提供条件并结合该区域地块规划,需将1号线的现状地面线进行入地敷设,同时将双林地面站拆除,重建地下双林站。因既有双林站站后设单渡线,具有折返功能,拆除重建后,受周边环境及规划

2、1号线东延伸线后行车交路控制,新建双林站不具有折返功能。因此,在洪泥河桥地块新建李楼站,站后设置折返线,以满足行车折返功能。本项目西起河西区天津地铁1号线财经学院站与双林站区间,东至津南区李楼站。1.2建设项目主要建设内容、生产规模、建设周期和投资地铁1号线双林站改造项目主要包括双林站拆除、还建的土建工程、新建李楼站土建工程、双林站拆除引起的改造(双林车辆段供电系统改造、双林信号集中站搬迁、双林车辆段给水所改移、其它改造)、改造起点至李楼站之间的区间土建工程。本项目只负责地铁车站及隧道洞体的施工,未来隧道内铺轨不在本项目工程范围内,因此本评价只针对地铁车站及隧道施工期进行评价,未来车站及隧道营

3、运期产生的大气、噪声、振动等环境影响已在2013年4月天津地铁1号线东延至国家会展中心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中进行评价。工程总投资约12.72亿元人民币;预计在2013年7月开工建设、2015年10月竣工。1.3建设项目与法律法规、政策、规划和规划环评的相符性1.3.1与天津市总体规划符合性国务院批准的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中提出,天津市城市性质为“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要逐步建设成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城市职能之一为“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和现代服务中心”。与此对应,在总体规划中提出城市交通的发展目标是“构筑沿城市主要发展轴和发展带的复合交通走廊,优化城市道路

4、网,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创造良好的自行车和步行交通环境,构建各种交通方式转换便捷的快捷、高效、安全、绿色的现代化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本工程的建设可以有效提升当地交通服务水平,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符合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1.3.2与中心城区交通规划的符合性天津市公共交通发展目标是:依据天津市中心城区“构建快捷、高效、安全、绿色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现道路交通12469时空通达目标”的发展战略。2020年天津市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发展目标为:形成以常规公交(包括快速公交)和轨道交通为主体的、出租车为补充的、多元化、安全、方便、快捷的综合客运交通体系;客运结构趋于合理,公

5、交车比例达到37%左右,自行车比例控制在22%左右,步行20%左右,小客车及其他车辆比例21%左右。“1”中心城区内任意一点到达快速路10min,步行至周围公交站不超过10min;“2”中心城区内任意一点到达外环线20min;“4”中心城区内任意一点到达另一点间不超过40min;“6”中心城区内任意一点到达滨海新区内任意点及外围区县中心60min以内;“9”中心城区到达区域范围内主要周边城市90min以内。天津市域及中心城市交通体系发展战略为:建设以国道主干线为骨架、市级干线公路为主体的市域公路网系统,促进区县经济发展和市域城镇体系的建设与完善,加速天津城市化进程;加强津滨交通走廊建设,促进港

6、城一体化和海岸带经济发展,实施城市产业发展的战略东移和推进滨海地区及城市走廊带的发展速度,引导中心城区部分功能的合理疏散;建立中心城区与主要外围组团之间更便捷的交通联系,有效疏解中心城区人口,控制中心城区规模。为实现上述目标,规划提出至2020年在中心城区及近郊地区形成布局均衡、层次齐全、功能完善、规模合理的轨道交通网络,使其与快速公共汽车运营系统共同发展成为城市客运交通的骨干系统。远景天津市建立中心城市各组团间、外围新城与中心城市之间联系便捷,遍及各重要城镇的轨道系统,形成以中心城区为中心“一小时交通圈”,使公共交通在城市客运交通系统中的主体地位得以确立。在中心城区轨道线网规划基础之上,结合

7、城市布局结构,布设市域轨道交通走廊。中心城区轨道交通线网由9条轨道线组成,为环状放射式线网结构,线网由5条放射线、2条半环线(组成一条封闭的环线)、2条不封闭外围半环线组成。1.3.3与天津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调整(2003-2015)补充报告的符合性地铁1号线双林站改造项目已经纳入天津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并且设计中提出的路由敷设方式、车站设置情况均与天津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调整(2003-2015)补充报告相一致,因此本工程的实施符合天津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天津市总体规划要求,项目的建设为天津地铁1号线向东延伸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辅助作用,提高区域路网服

8、务水平,同时对促进河西区、津南区乃至天津市的经济健康快速发展起着重要意义,其建设十分必要。2、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2.1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现状2011年河西区PM10、NO2年均值均能够满足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限值要求,该地区达到或优于级良好水平天数占全年总监测天数的86.6%。SO2年均值超标,超标原因主要为冬季采暖所致;津南区常规大气污染物中PM10、SO2、NO2年均值均满足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本项目昼间、夜间噪声现状值均能够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4a类)标准限值要求。本工程永久占地土地4.1公顷,占地类型主要为农业用地。施工

9、期在工程沿线设置施工营地,现场不设搅拌站。线路所经地区目前尚未发现国家级保护和珍稀、濒危动植物,未涉及珍稀动植物物种以及需保护的栖息地、动植物资源。2.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1)生态:线路、车站工程:纵向评价范围与设计范围相同;横向范围为工程征地边界外50m;(2)噪声:施工期噪声评至施工场界外1m;(3)环境空气:施工期评价范围为本项目施工场界外200m,以及邻近环境保护目标所处区域。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3.1工程污染源及污染物排放情况由于本项目只涉及新建双林站的土建工程、新建李楼站的土建工程、改造起点至李楼站之间的区间土建工程,并且由双林站拆除引起的各个改

10、造工程均为土建部分,因此,本评价只包含上述工程的施工期评价,其营运期环境影响评价已在“天津地铁1号线东延至国家会展中心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中涉及,本报告不再另行评价。3.1.1噪声本项目外环线以内线路两侧人口稠密,总工期29个月,因此噪声是施工中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施工噪声主要来自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另外,拆迁工程也会给声环境带来一定影响。3.1.2大气本项目车站以及地下区间明挖段施工将产生扬尘,会对施工场地周边环境空气质量带来一定影响。扬尘的产生与施工方式、施工机械化程度、施工区域土质、弃土的运输条件等多种因素有关,产生扬尘的途径主要有:施工过程中土石方开挖、回填、建筑材料运输等等。3

11、.1.3废水施工废水主要包括开挖、钻孔以及地下水渗漏而产生的泥浆水和各种施工机械设备运转的冷却水及洗涤用水,前者含有大量的泥砂,后者会有一定量的油污。此外,还包括施工现场清洗产生的废水,其中可能会含较多的泥土、砂石和一定量的地表油污等。另外,本项目施工期施工人员共计约200人,将产生一定量的生活污水,包括食堂废水、洗涤废水和厕所冲洗水等。3.1.4固体废物施工期的固体废物主要来自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包括弃土弃渣等)以及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3.2环境保护目标根据现场踏勘调查可知,本项目噪声及大气环境保护目标汇总见表3-2-1。表3-2-1 本项目噪声、大气环境保护目标统计表序号目标名称

12、方位对应线路里程与施工厂界最近距离声环境功能区类型、功能及规模施工场地行政区划1宽福里南AK0+400 AK0+500 1301类4栋6层居民楼,共180户敞开段河西区2贺福里南AK0+650 AK0+740 951类3栋6层居民楼,共144户河西区3德信园南AK1+100 AK1+260101类3栋12层居民楼,共72户双林站津南区4诚勤园南AK1+320 AK1+550381类3栋6层居民楼,共120户津南区5双达公寓南AK3+340 AK3+380352类2栋6层居民楼,共96户李楼站津南区3.3建设项目主要环境影响及其预测评价结果3.3.1声环境影响评价施工期噪声源主要来源于拆除原地上

13、双林站以及施工过程中各种施工机械设备产生的作业噪声,如各种大型挖土机、空压机、钻孔机;各种施工运输车辆噪声;以及施工人员活动产生的社会噪声等等。施工机械在工作时可能造成场界噪声超过GB12523-2011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同时对环保目标处声环境质量影响较显著。建设单位通过采取严格的噪声污染防治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施工噪声的影响。并且伴随着施工期的结束,噪声影响也不再存在。3.3.2环境空气影响评价施工期对环境空气的影响包括扬尘和施工机械排放的废气,其中以扬尘影响最大。建设单位在按照天津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天津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防治扬尘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实施的前提下,切实做好施工期

14、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对本项目施工期产生的环境空气污染物采取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使施工期环境空气影响控制在最低限度,并且伴随着施工期的结束,其影响也不再存在。3.3.3水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施工期水环境污染源主要是指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场地冲洗水以及施工机械产生的废机油。生活污水采取隔油、沉淀处理达标后,运至连通污水处理厂的市政污水管网排放;车辆冲洗水进行处理后循环利用或者用于施工场地的洒水抑尘;施工机械产生的废机油通过采取严格管理、定期检修机械设备等措施,不会对等水体造成污染。3.3.4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固体废弃物主要来源于施工过程中产生的不能利用的工程弃土、建筑垃圾和施工人员生活所产

15、生的生活垃圾。工程弃土应按照天津市生活废弃物管理规定运至渣土管理部门指定地点统一处理;施工人员集中的生活营地,要设兼职的环境卫生管理人员,负责宿营区的生活垃圾集中统一回收,运送市容部门统一处理;工程竣工后,应及时将剩余建筑垃圾、工程渣土处置干净,预计不会对周边环境产生较大影响。3.3.5生态环境影响分析项目建成后将造成选址区域生态系统结构的变化,对现状植被造成一定影响,必须采取相应的生态补偿、生态恢复以及移栽措施;通过采取合理设置取弃土场、及时进行生态恢复、向具有相关资质的供土单位购买商品土等措施能够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使弃土得到妥善处置;在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前提下,本项目造成水土流失不显著;工程的建设对当地景观具有改善作用。3.3.6社会环境影响评价结论本项目的建设会短时期内影响地区交通,施工期间给居民的出行等方面带来不利影响;通过提前采取相关替代设施等措施,工程建设对当地居民的生活不会造成显著影响;工程的建设可以为地铁1号线东延至国家会展中心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并促进沿线区域国民经济的发展、方便区域居民出行。3.3.7环境风险本项目属于市政工程项目,由于受施工方法、组织管理、人员组成、施工环境以及工期等因素的影响,施工中不可避免的存在着各种事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