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企业划分标准与税收管理方式的思考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70178586 上传时间:2023-12-1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企业划分标准与税收管理方式的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大企业划分标准与税收管理方式的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大企业划分标准与税收管理方式的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大企业划分标准与税收管理方式的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大企业划分标准与税收管理方式的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企业划分标准与税收管理方式的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企业划分标准与税收管理方式的思考(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范文模板 可修改删除撰写人:_日 期:_大企业划分标准与管理方式的思考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企业集团迅速发展壮大,对国家税收的贡献日益提高,已成为我国财政和税收增长的重要支柱。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的统计,占全国2.31%的纳税户支撑着全国90%的税收收入。同时,大企业自身的发展,业务拓展的多元化导致涉税事项的相对复杂,企业税收风险同比上升,目前传统的税收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大企业税收管理的需要。研究探索大企业税收管理与服务新模式,降低大企业税收管理系统性风险,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保障国家财政收入,成为当前税收征管中的重点工作。一、大企业标准的界定:(统一标准、兼顾差异、动态管理。)对于大企业

2、标准的界定,不同的政府部门有不同的定义和标准。根据国际经验,税收上所定义的大企业是指因运营背景的国际性、经营范围的多元性、从事业务的特殊性、内部治理结构的复杂性、财务核算的相对规范性等特点和特质而在税收服务管理上显现出特殊要求的特定纳税人。从逻辑关系看,大企业生产经营的特殊性决定了大企业税收服务管理的特殊性,税收服务管理的特殊性又决定着大企业标准的特定性。明确大企业定义和统一规范大企业标准是大企业税收管理的逻辑起点和理论基石。因此,加强对大企业税收的管理,应由国家统一界定范围标准、兼顾区域差异,实施动态管理的归集方式。统一界定标准:大企业的标准具有特定性,其要求的表现形式必然是统一规范的。只有

3、用统一标准筛选出的大企业,才具有特殊的管理共性,才能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专业化管理的必要性才能转变为提高征管效率的现实性。目前,世界各国对大企业的划分没有一致的判定标准,国际惯例主要是以纳税人的注册资本、营业额、资产总额、应纳税款等指标来加以区分,从而纳入相应的税收分类管理范围,如美国以资产作为判定标准,资产超过一千万以上的公司和流通企业为大企业。确立大企业户,占企业总数0.2%;澳大利亚以纳税人的营业额为标准划分大中小企业,大企业管理的标准为营业额超过1亿美元的集团或独立经济实体;集团被作为整体来看待,其子公司不论收入多少,均纳入大企业管理。界定大企业1000户,占企业总数的0.25%。

4、日本是对资本总额达到1亿日元以上的国内大企业以及外国公司(含常设机构)作为大企业管理;英国以综合因素为判定标准。英国的判定标准要高于其他国家,必须综合考虑企业的收入、利润、资本额、国际化背景、过去的行为等,因此符合标准的大企业基本都是非常大的跨国集团。同时,银行、保险、建房互助会等行业,因其业务多且经营复杂,也被作为大企业来管理。共有大企业800户,占企业总数0.2%。我国大企业和国外相比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我国大多数规模较大的内资企业是国有企业,而且集中在电力、银行、金融、通讯、铁路、航空、石油等垄断行业。因此,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可抓住销售收入、注册资本这两个税务部门容易采集数据且可靠

5、程度较高、定义较为明确的标准界定大企业。兼顾区域差异:由于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在统一标准下确定的大企业定然存在数量的不均衡性。兼顾地区差异,可在统一标准的前题下,允许各地在不符合大企业标准的纳税人中结合实际确定一些重点企业,与筛选出的大企业一起由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管理。即各地可根据经济税源结构、纳税人的属性、征管状况等来具体确定本级重点税源企业的标准,同时纳入相应的管理范围。但对于实行列名管理的重点税源企业不可与大企业同施征管,即对于大企业的特定管理制度不可强加于重点企业,但一些适合的、有益的做法则可以不断引向重点企业,以提高对重点企业的管理水平。动态归集管理:对于纳入大企业管理的地区性重

6、点税源企业,实行动态归集管理。即根据税收效率最大化原则,以辖区当年税源总量为基数,将占税收总额70%以上,数量上不超过30%的管户,确定为本区域的大企业,进行专门化管理。一方面,保证大企业税收管理机构的工作量,另一方面,在强化重点税源企业管理的基础上,研究掌握更多的管理信息,积累更丰富的管理经验。二、大企业税收管理方式设想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大企业的组织形势和经营方式多样化,经济主体跨国家、跨地区、跨行业相互渗透,企业核算的电子化、团队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对于大企业税收管理的复杂性、艰巨性、风险性也不断加大。针对大企业税收管理的特殊性,笔者认为在大企业税收管理上应立足实际逐步转变征管模式,

7、可从机构新设、契约管理、业务渗透、创新服务四个方面予以尝试,探索大企业税收管理新方式,实现对大企业税收管理取得实质性的突破。(一)减少管理层级,成立大企业专业化管理机构。近几年,各级税务机关高度重视了对大企业(重点税源企业)税源监控的管理工作,自上而下,重点企业的税源监控是征管工作中的重头戏。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多头管理、层次不分的现象,多头“齐抓共管”的结果弱化了对大企业的专业化管理质量和效率,其主要原因还是缺乏自上而下的大企业管理专门机构所造成的结果。建立大企业专业化税收管理机构,有利于打破过去层次过多、职责不清、难以量化考核的管理结构,有利于管理的专门化、成本的最小化、服务的最优化,有利

8、于执法的统一性、人才的集聚性、复杂问题处理的有效性。在大企业管理机构的设置上可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大企业管理机构层级设置的做法,简化管理层次,彰显扁平化管理效应,大企业由国家税务总局成立的大企业管理局直接管理。我国大企业税收管理机构的设置可按国家税务总局、省(市)局、地(市)局三个层级予以设置,地(市)州以下可不用单独设立管理机构。三级设置既体现了大企业税收管理的特殊的需要,又兼顾了整个机构设置的实际情况。同时,大企业税收管理机构应具备浓厚的实战型的特征,尤其是在大企业相对集中的大城市,应把建立处(局)合署、进行直接管户的全职能机构作为首选。大企业接受大企业税收管理机构的直接管辖。各级大企业税收管

9、理机构的设置可充分利用原有工作基础和人才资源,集结各地税收管理及行业管理专业人才,并有计划地培养或引进适应大企业专业化税收管理的人才队伍,开展分类专业化税收管理。(二)把脉个性特征,实施业务创新,推进专业化管理。大企业运转的特殊性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特殊位置,决定了其税收管理的特殊性,我们只在准确把握大企业的个性特征,实施针对性的管理才能降低大企业税收管理风险,提高征管质量,实现税企经营的共赢。一是个性分析,共性归集,行业建模。大企业可谓是凤毛麟角,此企业非彼企业,他们有着一定的共性特征,更多的是不一样的个性。因此,对于大企业的税收管理笔者认为应注重详实的个性了解,针对企业特点拟定个性化征管方案

10、。一是深入企业、实地调研,了解企业组织架构、生产工艺流程、产品经营策略、人财务资源管理规划等各方面的信息资源,开展个性分析,拟定征管方案。二是解剖行业管理及经营流程,提炼流程关键点。归集具有共性特征的流程管理,逐个固化流程关键点,开展征管重点分析和风险系数预测,在此基础上确定征管重点。三是按行业建立税源监控和日常征管模型,逐步将共性管理做法向行业重点税源户延伸。二是强化基础,完整归集,信息共享。可持续性经营是企业存在的前题,企业的持续经营也给税务管理提出与之对应的管理要求。因此,动态的经营成果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之上,对于历史信息的管理尤显重要。同时,现代税收管理离不开现代化技术手段的支撑,而基础

11、信息的收集、整理和整合是实施现代化技术手段的保证。一是要持续全面收集企业基础管理信息,注重日常基础信息收集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二是科学归集和数据整合。三是利用现有信息平台予以实施信息共享。在信息共享方面,期待更强大的税源管理体系的建立,以适应大企业跨地区、经营领域广泛、关联交易频繁、内部结算复杂,税源管理难度大的征管现状。目前,税源管理系统有待进一步完善升级,改变常规的按行业、分散监控管理方式,建立大企业专业化信息管理监控平台,信息资料应更为广泛,其中包括对大企业组织机构、关联企业的基础资料库、申报资料库、外部信息资料库等,特别应建立对企业内部的产业链的监控,建立大企业分行业经济税源分析模型,强

12、化对大企业税源、税基的综合分析。三是专业分类,事项管理,团队合作。目前,相对于大企业行业化和专业化程度较高的特点,税务机关的管理力量明显不足,精通法律、财会、计算机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端人才匮乏,无论是人员数量还是人员素质都存在差距,对大企业的管理力不从心。因此,结合目前的人力资源现状可以“专业的人才做专业的事情”为理念,灵活进行资源调配,充分发掘人力资源优势,可在大企业具体征管过程中实行团队管理方式,具体可分设两大团队:一是综合规划团队。集中优势人力负责政策解读和税收风险防范设计。其主要职责可界定为对企业进行个性分析、评估固化企业流程中的风险结点,为大企业量身定制个性征管方案并对征管方案的实

13、施予以过程跟踪和评价、定期开展征管质量评估和征管方案调整。二是事务执行团队。主要职责为实施大企业个性征管方案,实行按专业分类落实日常事务。可分类设置信息管理岗位、(三)引入契约理念,实现税企和谐共进局面。契约一词源于民事法律基本制度范畴,指平等主体之间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在追求各自利益的基础上签订的一种协议。契约具有三个特征:一是它具有有效的法律形式,一般通过书面达成协议,有时也通过口头达成协议。二是它具有明确的权利、义务,即契约双方之间通过能够做什么和不能够做什么的权利和义务互相制约,一方的权利,对于另一方而言就是义务。三是它具有相应的制约形式。契约一般都有法律责任条款将双方予以制约,若一方违

14、反则要对另一方予以补偿,使另一方不能因他方违约而遭受损失。契约管理的价值核心在于以契约形式明确双方在一定时期内的权利和义务,互为制约共同实现或达到各自的目标。契约化管理理念则是将契约的基本内容引入到税务行政管理中来,使税务征管具有契约色彩。企业的主观合规遵从意愿是实施契约化管理的基础。目前,我们税收管理上所指的大企业,不仅是一个在销售收入、注册资本、资产总额或其他因素方面达到了一定量的综合性企业,而且是具有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内部管理科学规范,跨行业、跨区域甚至跨国经营,生产经营分散但总部控制力强,涉税事项相对复杂,他们都有着合规遵从法律、依法诚信经营的主观意愿,税收风险的存在不具

15、有故意,其来源于税收管理的系统风险,具有过程的不可控性。因此,有效排除在经营管理中的涉税风险,将过程的不可控性转变为可控的税收实现节点,逐环节予以固化防范、控制,最终实现企业降低税收风险,税务部门提升征管水平的目标。将税企双方聚焦的风险点予以提炼和固化,以契约化方式明确双方在风险点防范、控制的权利和义务,共同的目标将使契约化管理成为可能。实行契约化管理的前提是税企双方在自愿、平等、公开、互信的基础上,签订税收遵从协议,共同承诺税企双方合作防控税务风险。在实施契约化管理对象的选择上应以个性分析为基础,选取企业中治理结构好、内控机制健全、税企沟通顺畅、遵从度较高的企业分步推进。通过税收遵从协议的签

16、订和履行,逐步引导和完善大企业税务风险内控机制的建立,促进纳税人自觉提高税务风险的防范能力,有效提升其自我遵从意愿、能力和水平,降低遵从成本。同时有利于税务机关科学配置征管力量提升管理效能,实现税企和谐共进。(四)创新纳税服务,实现征管质量在服务过程中提升。现代税务管理必须注入现代公共服务的理念,摆脱和克服传统“管制型”观念的束缚和影响,以理念的创新带动管理方式的创新。倡导服务与管理并重,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从大企业的特殊需求出发,为其提供量体裁衣式的服务,促进其提升自我遵从意愿和能力。一是规范服务制度与流程。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为企业提供快捷便利的办税服务和全面准确的专业指导为目标,出台针对大企业特点的服务制度与流程。二是突出个性特点,细化服务方案。在深入企业了解涉税诉求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税务风险内控体系状况,以户为单位拟定服务方案。以企业风险防范点为重点细化服务方案,积极引导企业建立健全税务风险内控体系,突出大企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