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新力量联盟2018-2019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70092336 上传时间:2022-09-01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5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温州市新力量联盟2018-2019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浙江省温州市新力量联盟2018-2019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浙江省温州市新力量联盟2018-2019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浙江省温州市新力量联盟2018-2019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浙江省温州市新力量联盟2018-2019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温州市新力量联盟2018-2019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温州市新力量联盟2018-2019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省温州市新力量联盟2018-2019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物理量中,属于矢量的是()A. 时间B. 路程C. 位移D. 质量【答案】C【解析】【详解】标量是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时间、路程和质量都是标量。矢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位移是矢量,故C正确,ABD。故选C。2.在力学范围内,国际单位制规定了三个基本量,下列仪器所测的物理量不是基本量的是()A. 秒表B. 弹簧测力计C. 托盘天平D. 刻度尺【答案】B【解析】【分析】国际单位制中共有七个基本量,相对应的单位是基本单位。力学的三个基本单位是米、千克、秒,基本量是长度、质量、时间。【详解】

2、国际单位制中,规定力学中三个基本单位分别是米、千克、秒,其物理量规定为基本物理量,分别是长度、质量、时间,测量使用的仪器分别是刻度尺(D)、天平(C)和秒表(A,或钟表)。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的仪器。由以上的分析可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本题选择仪器所测的物理量不是基本量的,故选B。3.手机给人民生活带来很多便利,某些出行软件极大地方便了某些“不识路”的驾车一族,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图中的“53 分钟”、“52分钟”、“50分钟”指的是时刻B. 图中的“16 公里”“17 公里”“19 公里”指的是位移C. 图中推荐的第一种方案驾车距离最短,则路程等于位移大小D. 图中研究

3、汽车在导航图中的位置时,可把汽车看作质点【答案】D【解析】【分析】时刻是指某一瞬时,时间间隔是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位移是从起点到终点的有向线段。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研究的问题中能够忽略,物体可以看成质点。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详解】图中的“53 分钟”、“52分钟”、“50分钟”指的是时间的长度;故A错误。图中的“16 公里”“17 公里”“19 公里”指的是实际路线长度,是路程,故B错误;推荐的第一种方案驾车距离最短,但运动的轨迹是曲线,所以路程大于位移的大小,故C错误;在图中研究汽车在导航图中的位置时,汽车的大小和形状能够忽略,可以将汽车视为质点,故D正

4、确。故选D。【点睛】本题要正确区分路程与位移、时间与时刻、平均速度,知道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关键看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研究的问题中能否忽略。4.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甲车内一个人看乙车没有动,而乙车内的一个人看见路旁的树木向西运动,如果以大地为参照物,上述观察说明()A. 甲车不动,乙车向东运动B. 乙车不动,甲车向东运动C. 甲车向西,乙车向东运动D. 甲、乙两车以相同的速度向东运动【答案】D【解析】【分析】参考系是描述运动时,假设不动的物体甲车内人看到乙没有动,则甲和乙的运动情况一样,乙车中的人看到路旁的树木向西运动,说明乙向东运动【详解】因为甲车看乙车没有动,则甲和乙的运动情况一致,

5、而乙车的人看到路旁的树木向西运动,说明乙车相对路旁的树木向东运动,则如果以大地为参考系则乙向东运动,因为甲车和乙车运动状态一致,故甲、乙两车以相同的速度向东运动。故D正确。故选D。5.近几年,国内房价飙升,在国家宏观政策调控下,房价上涨出现减缓趋势.张强同学将房价的“上涨”类比成运动学中的“加速”,将房价的“下跌”类比成运动学中的“减速”,据此,你认为“房价上涨出现减缓趋势”可以类比成运动学中的()A. 速度增加,加速度减小B. 速度增加,加速度增大C. 速度减小,加速度增大D. 速度减小,加速度减小【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房价类比成速度,房价上涨快慢类比成加速度,房价上涨出现减缓趋势,相

6、当于加速度减小,但仍然在上涨,相当于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速度仍然增大故C正确考点:考查了对加速度的理解点评:加速度决定于物体所受合力和物体的质量,与速度没有直接的关系,加速席减小,速度不一定减小6.如图所示是一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由图可知物体()A. 在向负方向做直线运动B. 前5s内的位移为25mC. 前2s内的加速度大小为1.5m/s2D. 第2s末的瞬时速度大小为3m/s【答案】D【解析】【分析】在速度时间图象中,根据速度的正负判断物体的运动方向,根据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来求位移的大小。根据图线的斜率求加速度的大小。由图直接读出瞬时速度的大小。【详解】物体的速度为正,说明物体在

7、向正方向运动,故A错误。根据“面积”表示位移,知前5s内的位移为x=m=12.5m,故B错误。前2s内的加速度大小为 a=|=1m/s2故C错误。由图知,第2s末的瞬时速度大小为3m/s。故D正确。故选D。【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要理解速度时间图线的物理意义,知道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速度的正负表示运动的方向,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7.从发现情况到采取相应行动经过的时间叫反应时间,两位同学合作,用刻度尺可测得人的反应时间:如图甲所示,A握住尺的上端,B在尺的下部做握尺的准备(但不与尺接触),当看到A放开手时,B立即握住尺,若B做握尺准备时,手指位置如图乙所示,而握住尺时的位置如图丙所

8、示,由此测得B同学的反应时间约为()A. 2.0 sB. 0.3 sC. 0.1 sD. 0.4 s【答案】B【解析】【分析】直尺做自由落体运动,下落时间等于受测者的反应时间;由自由落体规律可求得下落时间【详解】由图可知,开始时的位置在20cm处,握住尺时的位置在60cm处,所以在反应时间内下落的高度为40cm=0.40m;由运动学可得:h=gt2解得: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重点要知道什么是人的反映时间,即人从发现情况到采取措施所用的时间并明确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8.为测量一轻质弹簧的劲度系数,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先将弹簧竖直悬挂,而后在弹簧下端挂上重为3N的钩码,弹簧静止

9、时的位置如图所示,可求的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A. 20N/mB. 30N/mC. 60N/mD. 120N/m【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弹簧的弹力大小以及形变量的大小,结合胡克定律求出弹簧的劲度系数【详解】弹簧的弹力F=G=3N,弹簧的形变量x=15cm-10cm=5cm,则弹簧的劲度系数。故选C。【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胡克定律,知道在F=kx中,x表示形变量,不是弹簧的长度9.如图所示,质量为20kg的物体在水平面上向右运动,物体和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在运动过程中,还受到一个水平向左的大小为10N的拉力作用,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A. 10N,向右B. 30N,向左C

10、. 20N,向右D. 20N,向左【答案】D【解析】【分析】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以根据f=FN去求,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从而即可求解。【详解】依据f=FN=0.1200N=20N,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所以为水平向左,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10.建造桥梁时,为了让桥下能顺利通行大型船只或车辆,要把桥造得高一些如图所示,高大的桥要造很长的引桥,其主要目的是()A. 为了减小车辆受到的摩擦力B. 为了减小车辆受到的重力C. 为了减小车辆对引桥面的压力D. 为了减小车辆重力平行于引桥桥面向下的分力【答案】D【解析】【分析】高大的桥要造很长的引桥,增加了斜面的长度,从而减小了斜面的坡度,将

11、重力按效果正交分解后判断即可【详解】高大的桥梁要造很长的引桥,则变小,压力变大,故摩擦力变大,故A错误;对车受力分析,受重力、支持力和阻力,物体重力不变,B错误;重力产生两个作用效果,使物体沿斜面下滑,使物体紧压斜面,设斜面倾角为,将重力按照作用效果正交分解,如图:由几何关系可得:平行斜面分量为G1=mgsin,由于引桥越长,坡角越小,G1越小,故C错误,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关键将重力正交分解后,根据平衡条件求解出压力和重力的下滑分量,然后对结果联系实际情况讨论即可判断11.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越难停下来,说明物体的速度越大惯性越大B. 百米赛跑到

12、终点时不能立即停下是由于惯性,停下时就没有惯性了C. 物体没有受外力作用时有惯性,受外力作用后惯性被克服了D. 物体的惯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受力情况均无关【答案】D【解析】【分析】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它指的是物体能够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的一种性质,惯性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详解】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一切物体任何情况都具有惯性,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相等,则惯性相同,与速度以及受力情况无关;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12.如图所示,船夫用撑杆撑船前行,则()A. 船对人的力小于人对船的力B. 船对水的力大于水对船的力C. 人对撑杆的力与撑杆对人的力大小相等D

13、. 撑杆对河底的力大于河底对撑杆的力【答案】C【解析】【分析】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同种性质的力,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时发生变化,互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详解】船对人的力与人对船的力互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故A错误;船对水的力和水对船的力互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故B错误。人对撑杆的力与撑杆对人的力互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故C正确;撑杆对河底的力与河底对撑杆的力互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故D错误。故选C。【点睛】掌握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同种性质的力,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时发生变化,互为施力物体和受

14、力物体)即可顺利解决此类问题。13.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在电梯的天花板上固定一根弹簧秤,使其测量挂钩向下,并在钩上悬挂一个重为10 N的钩码,弹簧秤弹力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可通过一传感器直接得出(如图所示)。下面分析正确的是 A. 从时刻t1到时刻t2钩码处于超重状态B. 从时刻t3到时刻t4钩码处于失重状态C. 电梯可能开始在15楼,先加速向下,再匀速向下,再减速向下,最后停在1楼D. 电梯可能开始在1楼,先加速上升,再匀速向上,再减速向上,最后停在15楼【答案】C【解析】【分析】当钩码受到的拉力大于重力时,钩码处于超重状态,加速度向上;当钩码受到的拉力小于重力时,钩码处于失重状态,加速度向下;根据

15、图象并结合实际情况得到拉力变化规律,从而得到电梯的运动情况。【详解】从时该t1到t2,钩码受到的拉力小于重力时,钩码处于失重状态,加速度向下,故A错误;从时刻t3到t4,钩码受到的拉力大于重力,钩码处于超重状态,加速度向上,故B错误;如果电梯开始停在高楼层,先加速向下,接着匀速向下,再减速向下,最后停在低楼层,那么应该是拉力先等于重力、再小于重力、然后等于重力、大于重力、最后等于重力,故C正确;如果电梯开始停在低楼层,先加速向上,接着匀速向上,再减速向上,最后停在高楼层,那么应该从图象可以得到,拉力先等于重力、再大于重力、然后等于重力、小于重力、最后等于重力,故D错误。所以C正确,ABD错误。【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抓住钩码的加速度与电梯的加速度相同分析,知道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力的方向相同,会根据加速度的方向判断物体的超失重。14.如图所示,一箱苹果沿着倾角为的斜面,以速度v匀速上滑,在箱子的中央有一只质量为m的苹果,它受到周围苹果对它作用力的方向和大小是()A. 竖直向上,大小为mgB. 沿斜面向下,大小为m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