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规范练24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70086749 上传时间:2024-02-2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60.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点规范练24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考点规范练24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考点规范练24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考点规范练24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考点规范练24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考点规范练2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点规范练2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点规范练24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基础达标考点一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1.(2015河北邯郸摸底)下列有关反射弧的说法,正确的是()A.突触前膜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B.切断传入神经、刺激传出神经,不会引起效应器的规律性应答C.兴奋在神经纤维和突触的传导方式相同D.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2.(2015浙江宁波一检)右图为某反射弧的部分模式图(c为组织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与a端相连接的效应器指的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B.兴奋在反射弧上传递时,c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C.刺激d点,在e处测到电位变

2、化,不能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方向的D.将某药物放在c处,刺激e点,d点无电位变化,说明该药物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有阻断作用3.右图是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结构,图中表示从树突到细胞体到轴突,方框甲、乙代表神经中枢。当手被尖锐的物体刺痛时,先缩手后产生痛觉。对此生理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A.图中E为感受器,A为效应器,痛觉在图中的甲方框处形成B.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D处的电位分布是膜内为正电位,膜外为负电位C.图中共有5个突触,当手被尖锐的物体刺痛发生缩手反射时,反射弧为ABCDED.由甲发出的传出神经纤维末端释放的神经递质一定能引起乙的兴奋导学号74540222考点二兴奋的产生与

3、传递4.(2015河北廊坊质量监测)下列有关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A.兴奋是以神经冲动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B.大多数神经细胞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是K+外流C.神经纤维上兴奋产生的原因是Na+通过被动运输方式转运入膜内D.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且只经过化学信号到电信号的转变5.(2015湖北武汉模拟)“Na+K+泵”是细胞膜上的一种重要载体,也是能催化ATP水解的酶。该泵每消耗1分子的ATP就逆浓度梯度将3分子的Na+泵出细胞外,同时将2分子的K+泵入细胞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Na+K+泵”催化ATP水解时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B.“Na+K+泵”转运K+

4、的方式与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相同C.“Na+K+泵”被破坏后,细胞允许K+自由通过磷脂分子层D.“Na+K+泵”正常工作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体积和静息电位导学号745402236.在反射弧中,刺激传入神经末梢,兴奋能传到效应器,而刺激传出神经末梢,兴奋却不能传到感受器,原因是兴奋在下图所示结构上的传导(或传递)方向不能是()A. B. C. D.考点三人脑的高级功能7.当你专心作答试题时,参与的高级中枢主要有()下丘脑大脑皮层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大脑皮层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大脑皮层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大脑皮层W区(书写性语言中枢)A.B.C.D.考点四神经调节的研究方法及相关题型分析8

5、.下图甲、乙是膜电位的测量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描述的是图甲的是()可以测量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可以测量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只观察到指针发生一次偏转可观察到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A.B.C.D.9.右图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称“神经-肌接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肌接头”处可发生电信号与化学信号的转变B.电刺激处,肌肉会收缩,灵敏电流计指针也会偏转C.电刺激处,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计会记录到电位变化D.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导学号74540224能力提升1.(2015四川资阳三模)下列有关人体对刺激做出反应的表

6、述,错误的是()A.病原体感染人体后,被感染细胞的清除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B.叩击膝盖下的韧带,小腿前踢,此过程中有化学物质传递信息C.寒冷刺激皮肤引起皮肤血管收缩的过程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此过程不属于反射D.某人缩手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受损,其手指皮肤被刺破时的反应是有感觉但不会缩手2.右图为神经与肌肉的连接示意图,f所在的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和功能与突触类似。g的神经纤维搭在肌肉上,e表示感受器。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刺激肌肉后,电流表的指针将偏转2次,d点可检测到电位变化B.刺激d点引起的肌肉收缩不属于反射C.若b为抑制性神经元,刺激a点,c神经元膜外为正电位D.神经递质属于内环境的成

7、分3.(2015湖北仙桃5月联考)某种有机磷农药能使突触间隙中的乙酰胆碱酯酶(分解乙酰胆碱)活性受抑制,某种蝎毒会抑制Na+通道的打开。下图表示动作电位传导的示意图,其中a为突触前膜,b为突触后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轴突膜处于状态时,Na+内流且不需要消耗 ATPB.处于与之间的轴突膜,Na+通道大量开放C.若使用该种有机磷农药,则在a处不能释放乙酰胆碱D.若使用该种蝎毒,则能引起b处形成动作电位导学号745402254.(2015北京大兴期末)下图是某海洋动物完成某反射的反射弧模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a处接受适宜的电刺激,b处能检测到电位变化B.b处接受适宜的电刺激,引起的反

8、应不属于反射C.能接受各种刺激,引起的反应D.图中a处兴奋传导的速度大于c处5.(2015江苏卷)下图表示当有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神经递质从突触小泡内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B.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C.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D.图中离子通道开放后,Na+和Cl-同时内流6.图1是当A接受一定强度刺激后引起F收缩过程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D结构的放大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2的结构名称是,结构的名称是。(2)神经纤维B在A中的细小分支叫作,用

9、针刺A时,引起F收缩的现象被称为。针刺引起疼痛,产生痛觉的部位是。(3)当兴奋在神经纤维B上传导时,兴奋部位的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呈。(4)如果在图2中和的间隙处注射乙酰胆碱,处发生的变化是(填“兴奋”或“抑制”),原因是乙酰胆碱引起结构上的变化。导学号745402267.(2015陕西汉中六检)目前可卡因是最强的天然中枢兴奋剂。图1表示突触结构,图2为毒品可卡因对人脑部突触间神经冲动的传递干扰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以下问题。(1)图1中所示突触小体结构复杂,D代表,由图可以看出,D的形成与直接有关。(2)突触易受药物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已知某种药物能阻断突触传递兴奋,但对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和降解

10、或再摄取等都无影响,则导致兴奋不能传递的原因可能是该药物影响了的结合,此现象反映了细胞膜具有的功能。(3)多巴胺是脑内分泌的一种神经递质,主要负责大脑的感觉、兴奋及开心的信息传递,也与上瘾有关。由图2可知可卡因的作用机理是,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从而增强并延长对脑的刺激,产生“快感”。吸毒“瘾君子”不吸食毒品时,精神萎靡,四肢无力,体内(激素)的含量减少。导学号74540227#考点规范练24基础达标1.D解析:突触前膜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A项错误;切断传入神经、刺激传出神经,会引起效应器的规律性应答,B项错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进行传导,兴奋在突触的传递方式为化学

11、信号,C项错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D项正确。2.C解析:根据图示可判断出与a相连的是感受器,与b端相连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A项错误;c为组织液,存在于突触间隙,兴奋在反射弧上传递时,c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化学信号电信号,B项错误;d点位于传入神经上,刺激d点,在e处测到电位变化,不能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方向的,刺激e点,在d点未测到电位变化,可以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方向的,C项正确;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刺激e点,e点的兴奋不能传至d点,因此将某药物放在c处,不能证明该药物的阻断

12、作用,D项错误。3.C解析:题图中A是感受器,E是效应器,反射弧为ABCDE,痛觉在大脑皮层(甲处)形成,而不是脊髓(乙处)。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D处膜电位是外正内负。由甲发出的传出神经纤维末端释放的神经递质能引起乙的兴奋或抑制乙的兴奋。4.D解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神经冲动(电信号)的形式进行传导,A项正确;K+外流导致神经纤维上静息电位的产生和维持,B项正确;兴奋的产生是Na+以协助扩散的方式内流造成的,C项正确;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信号转变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D项错误。5.D解析:由题意可知,“Na+K+泵”催化ATP水解时释放的能量主要用于主动运输Na+和K+,A项错误;

13、葡萄糖进入红细胞是协助扩散,而“Na+K+泵”转运K+的方式是主动运输,B项错误;“Na+K+泵”被破坏后,K+可能不能进出细胞,C项错误;“Na+K+泵”正常工作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渗透压(即体积)和静息电位,因为静息电位时K+外流,细胞内需要较高的K+浓度,D项正确。6.C解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可以,也可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由突触前膜传到突触后膜,即只能,从而保证了反射弧中兴奋只能从感受器传到效应器。7.D解析:一个人在专心作答试题时,首先要通过大脑皮层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完成审题,经过缜密思考后,再通过大脑皮层W区(书写语言中枢)写出答案,在此过程中,听觉语言中枢基本不参

14、与,故正确选项为D。8.B解析:灵敏电流计的一极与神经纤维膜外侧连接,另一极与膜内侧连接(如图甲),此状态下可以测得静息电位,观察到指针发生一次偏转;灵敏电流计的两极都连接在神经纤维膜外(或内)侧(如图乙),可以测得动作电位,可观察到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9.C解析:神经与肌肉通过类似于突触的“神经-肌接头”传递兴奋时,可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A项正确;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B项正确;肌肉细胞受刺激后能收缩,但不能将兴奋传递给与之相连的神经纤维,C项错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时,在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之间形成局部电流,膜内电流方向是从兴奋部位到未兴奋部位,D项正确。能力提升1.C解析:病原体感染人体后,被感染细胞的清除可以是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属于细胞凋亡,A项正确;叩击膝盖下的韧带,小腿前踢,此过程为非条件反射,兴奋在相邻的两个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需借助于神经递质,所以此过程中有化学物质传递信息,B项正确;寒冷刺激皮肤引起皮肤血管收缩的过程属于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完整的反射弧,C项错误;某人缩手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受损,手指皮肤被刺破时,其相应的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的兴奋,能够通过传入神经以及脊髓的低级神经中枢传到大脑皮层,此人有感觉,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