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农业生产力的根本途径是规模经营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70084723 上传时间:2023-10-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高农业生产力的根本途径是规模经营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提高农业生产力的根本途径是规模经营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提高农业生产力的根本途径是规模经营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提高农业生产力的根本途径是规模经营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提高农业生产力的根本途径是规模经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高农业生产力的根本途径是规模经营(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提高农业生产力的根本途径是规模经营整装待发的香蕉生产力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马克思认为,所谓的生产力,总是指劳动的生产力,并且是具体劳动的生产力,即具体劳动运用劳动手段加工劳动对象以生产使用价值的能力。他认为生产力系统包括生产力的源泉、构成要素和结果三个层面。生产力有三个能力的源泉:劳动力、自然力以及劳动力在利用自然中所形成与积累起来的科学技术力,这三个源泉都影响着劳动生产力的进步与提高。而生产力从它本身的构成要素上讲,包含主体要素(劳动者要素)和客体要素(生产资料要素),并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三大要素,其中劳动者是最基本、最活跃的要素。生产力的三个要素与三个源泉是

2、密不可分的,作为源泉的劳动力人化在劳动者身上,自然力物化在劳动资料与生产对象中,而科学技术力则会渗透到每个要素之中并与其结合。生产力源泉与要素的结合与作用,直接影响着生产力的发展进步水平。(一)决定农业生产力的多种因素马克思综合上述因素,提出了:劳动生产力是由多种情况决定的,其中包括工人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的应用,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马克思还对这些因素对生产力的影响进行了具体分析。1、农业的生产自然条件马克思认为,劳动生产率与自然条件密切相关。这些自然条件都可以归结为人本身的自然和人周围的自然,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必须重视农业生产自然条件

3、的开发与保护,必须从农业生产所面临的自然条件出发、从农业的生态特性出发,尊重自然生态规律,对耕地、森林、畜牧业的发展应该合理适度,减少对自然生产力的破坏。2、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程度马克思非常强调科学技术在劳动生产力提高中的作用,他认为科学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它可以通过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形成技术,可以指导劳动者的生产劳动,大工业把巨大的自然力和自然科学并入生产过程,必然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正如马克思在经济学手稿中所指出的那样:随着大工业的发展,现实财富的创造较少地取决于劳动时间和已耗费的劳动量相反地却取决于一般的科学水平和技术进步,或者说取决于科学在生产上的应用。本世纪以来

4、,随着生物科学、生命工程等科学技术的巨大发展及其它们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农业劳动生产力得到了质的飞跃。科学技术已经取代了资本、劳动力和自然资源因素,成为农业劳动生产力进步的最大源泉,特别是在发达国家的农业生产中,科技进步贡献率已经达到80%左右,因而重视科学技术进步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成为农业生产力提高的关键因素,也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3、教育与农业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不仅仅是劳动熟练程度问题在前面对决定农业劳动生产力的自然条件要素分析中,提到了农业劳动者的智力问题,从自然条件的角度讲,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应该重视对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以降低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和破坏。而另一方面,劳动生产力取决于劳

5、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少量的复杂劳动等于多两的简单劳动,这也涉及到农业劳动者的自身素质和智力技能水平问题,因而为了提高劳动生产力,也必须提高劳动者的技能和水平。而要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教育事业的发展就必不可少了。教育可以促进科学技术的积累和普及,从科学技术的再生产上讲,发展科学技术也必须以教育为本,而且教育又是最经济的。此外,教育可以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提高人的知识水平和对科学技术的接受能力等,从而促进农业科学技术的应用与推广,促进农业生产要素效率的提高。4、农业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农业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力要素,通过简单协作、分工协作到使用机器的协作,可以创造和发展单

6、个劳动力不能展开的社会劳动力。农业生产单位内部的劳动者的协作与分工可以创造更高的劳动生产力,而不同生产单位的劳动者之间的社会结合,包括流通过程的所有劳动者之间的社会分工写作,可以提高整个社会的生产效率。因而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生产要素的规模化使用,不仅可以带来规模经济的好处,而且越来越成为生产力提高的一个基础性条件。农业生产的最基本要素是土地,马克思非常强调农业的规模经营问题,他认为小农经济规模狭小,具有隔离、分散、封闭的自然经济特征。他们的生产方式不是使他们互相交往,而是使他们互相隔离。(二)规模经营在提高农业生产力中的基础性作用农业现代化的核心,是农

7、业生产力的提高和现代化,而决定劳动生产力的条件和因素是多方面的,自然条件、劳动者的劳动熟练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教育等等,都会影响农业生产力的进步与提高,但在所有这些因素中,生产资料的规模化使用以及生产过程中的社会结合等因素综合体现出来的农业的规模经营,则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力的基础。马克思认为,只有在较大块土地上进行规模经营,才能有高的农业生产力,小农生产下,占统治地位的,不是社会劳动,而是孤立劳动。在这种情况下,再生产及其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多样化发展,都是不可能的,因而也不可能有合理的耕作条件。小块土地所有制从本质上是排斥社会劳动力的发展、劳动的社会形式、资本的社

8、会积聚、大规模的畜牧和科学的不断扩大应用的。马克思认为农业中的大生产优于小生产,并将排挤和取代小生产,他认为,新技术和大机器只有大规模农业才能运用。他说:我们所具有的科学知识,我们所拥有的进行耕作的技术手段,如机器等,只有在大规模耕种土地时才能有效地加以利用。其实,要实现农业生产要素的素质和使用效率的提高、实现新的生产要素对传统落后要素进行替代,都必须依靠农业的规模经营,传统的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对新技术和资本有着天然的排斥性,只有在实行一定的规模经营后,机械装备和科学技术才能不断进入农业生产中去,资本的才能实现农业生产的某种专业化和分工,这样才会不断促使农业生产者科技知识的学习与积累,使经营

9、者的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不管是资本的使用还是机械设备与科学技术的应用都有一定的规模效应,都需要有一定的土地规模作为载体,即使是日本这样一个上地稀少、人口稠密的国家,在农业生产领域也实现了一定的规模化,家庭经营规模也远高于中国农户的平均规模水平,并通过小型机械的开发实现了机械化,通过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协调,实现了经营层面和生产经营外部的某种规模化。至于农业规模经营究竟怎样影响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和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总之,农业的现代化,其核心是生产力的现代化,而生产力的现代化从其构成上讲,就是现代高效率的生产要素对传统落后要素的替代,农业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是生产力要素替代、科技进步与应用的基础,因而在这一层面上,也说明了规模经营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而适度规模化对农业科技应用、对农业要素替代以及要素使用效率提高等的促进作用,也间接地说明了适度规模化对农业经营经济效率提高的重要作用。(三)结论综上可知,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是规模经营。而规模经营作为广西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是通过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次来体现的。其中,广西农业现代化的微观基础是农户,中观基础是农业优势产业集群和县域经济发展,宏观基础是要素市场、资本市场和财政等政策。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