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测评试卷及答案【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70064495 上传时间:2022-11-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测评试卷及答案【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测评试卷及答案【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测评试卷及答案【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测评试卷及答案【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测评试卷及答案【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测评试卷及答案【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测评试卷及答案【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2011-201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2011.11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4大题,32小题,总分50分。考试用时50分钟。 2答题前,请将你的学校、姓名、考试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位置上;并用2B铅笔认真正确填涂考试号下方的数字。 3答选择判断题时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判断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 4考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一律无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

2、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禁毒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国人民禁毒的决心。1839年6月3日在虎门海滩当众销烟的是 A林则徐 B康有为 C李鸿章 D左宗棠2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费正清的上述观点 A揭示了鸦片战争的根源 B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C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 D从全球化的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原因3右图数据的变化,主要是由于中国签订了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3、 D辛丑条约41843年的某一天,在英国伦敦造币厂门前停着长长的一队马车,每辆车上都载着写有“大清”字样的木箱,里面装满了银元。这些银元可能是下列哪一不平等条约的赔款?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5与南京条约相比,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列强侵华的新特点,这主要体现在 A割地赔款 B开埠通商 C协定关税 D开设工厂6下列各项最能说明清朝政府已变成了“洋人的朝廷”的是 A允许外国驻兵北京 B拆毁大沽炮台 C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D外国公使进驻北京7一位老爷爷出生在十九世纪初,见证了堂堂大清帝国像列强眼中的“一只羔羊”一样被任意宰割,他的四个儿子也饱经沧桑。下面是他

4、对四个儿子的描述,不属实的是 A老大1843年在海关工作,在关税方面却要与英国协定 B老二是圆明园的管理人员,目睹“万园之园”被烧毁 C老三1896年在国内看到了日本人开设的工厂 D老四1905年居住在北京东交民巷8下列选项中,没有被洋务派作为“夷”之“长技”而学习的是 A军事技术 B民用技术 C机器生产 D立宪制度9“自鸦片战争发来,中国人中间就不断有人做着各种各样的西方梦: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梦想有两方的新型工业,梦想有两方的民主制度”。下列哪一事件首先实践了“砖方的新型工业的梦想”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10洋务派认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在洋

5、务运动中能体现“制器为先”的企业是11在洋务企业的刺激下,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沿海一些地区部分官僚、地主、商人、买办和手工业工场主开设工厂,雇用工人进行生产。这主要说明洋务运动 A引进了西方机器工业 B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C结束了封建生产方式 D实现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12对联具有记载历史的功能,是时代的见证。有这样一副对联:“宣传民主维新,倡西学,发展资本主义;批判专制守旧,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此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五四运动 D新文化运动13戊戌变法内容中,能说明这次变法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是 改革政府机构,任用维新人士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创办报刊,

6、开放言论 开办新式学堂,传播新思想 A B C D14老师向同学们推荐了四部影视作品,请你按历史发展进程安排观看的顺序 甲午风云 火烧圆明园 鸦片战争 百日维新 A B C D151915年,创办青年杂志,吹响新文化运动号角的人物是 A陈独秀 B李大钊 C胡适 D鲁迅162011年我国两会的主题是“民生”,人大代表提出了“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孙中山在中国近代较早关注并提出“民生”,他的这一主张是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171919年5月4日爆发了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五四爱国运动,与这场运动爆发密切相关的是A三国协约的成立 B三国同盟的成立

7、C巴黎和会的召开 D华盛顿会议的召开18 1919年6月20日,来中国访问的美国思想家杜威在给女儿的信中说:“要使我们国家十儿岁的孩子领导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并使各行各业的人加入到他们的队伍那是难以想象的。”杜威所述的这场运动的直接结果是 A取消了“二十一条” B北洋政府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C中国共产党成立 D辛亥革命爆发19周恩来总理曾经说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你认为前一个“天安门”是指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A鸦片战争 B戊戌变法 C五四运动 D开国大典20如果小王去参观中共“一大”的旧开址,他应该去 A南京 B北京 C广州 D上海二、判断题(在答题卡相

8、应的方框内填涂,正确的填涂A,错误的填涂B。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21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俄国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2219世纪80年代,中国收回伊犁,但俄国割占了中国西部的一块领土,并索取大量赔款。23马关条约中,消政府将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割给日本。24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了革命团体同盟会。25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26新文化运动对东方文化绝对肯定、对西方文化绝对否定的偏向,一直影响到后来。三、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7鸦片战争是中国 的开

9、端,洋务运动为中国的 开辟了道路。281905年8月, 成立大会在日本东京召开,大会选举孙中山为总理。1921年7月,中共“一大”选举 为中央局书记。29新文化运动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 ,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 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四、材料与问答(共18分)30 170年前,英国侵略者的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五千年文明古国从此惨遭帝国主义列强铁蹄的蹂躏,中国人民前赴后继,不屈不挠,谱写了一曲曲悲壮激越的近代史诗。如果你作为一名记者,回到一百多年前,将你见到的这幅交织着腥风血雨的历史画卷告诉世人。 (1)图一中列强从海上“轰开了中国的大门”指哪场战争?制造图二惨景的强盗是谁?图三的厄运是

10、哪场战争造成的?(3分) (2)在侵略者的炮口震撼F,清王朝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你指出导致近代中国屈辱历史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分)(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并联系自己的体会写一句“我的感悟”。(1分)31近代中国的进步始终是仁人志士追求的目标和方向,探索充满艰辛,艰辛孕育发展,是普遍的规律。阅读材料,同答问题。 材料一:学者认为,西方近代的变革首先是思想层面的变革,然后是制度方面的变革,最后才是器物方面的变革,而中国在近代的变革顺序确是正好相反的。 材料二:今年是伟大的辛亥革命100周年,海内外华夏儿女从不同视角、以不同形式,纪念这一伟大历史事件。孙

11、中山先生坚忍不拔的革命意志、高瞻远瞩的世界眼光、务实开明的思想主张、顺应历史潮流的先知先觉、以国家兴亡为己任的无私胸怀,都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孙中山先生给后人留下最宝贵的遗产,是他的光辉思想,他的不朽精神。 (1)19世纪60年代至20 世纪初,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中国先后出现了器物变革、制度变革、思想变革的三大浪潮,请分别举出其中一个典型的历史事件。(3分) (2)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孙中山先生给后人留下最宝贵的遗产”有哪些?(简要概括,全部照抄原文不得分)(2分) (3)不久前国务院国台办发言人表示,支持海峡两岸共同举办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活动。你认为这一主张有何重要的现实意义?(1分)32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请回答:(1)为什么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分)(2)“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有什么重大的历史意义?为什么又说“黑暗依旧”呢?(2分)(3)“1921年,中国终于迎米了曙光”指什么重大的历史事件?你如何理解“中国的真实含义?(2分)(4)结合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进程和20世纪早期的历史进程,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