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学-上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语文试题(解析版)-人教版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70064477 上传时间:2024-02-0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学-上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语文试题(解析版)-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初中语文】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学-上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语文试题(解析版)-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初中语文】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学-上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语文试题(解析版)-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初中语文】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学-上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语文试题(解析版)-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初中语文】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学-上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语文试题(解析版)-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学-上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语文试题(解析版)-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学-上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语文试题(解析版)-人教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学-上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语文试题一、积累与运用(共2分)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中文。(4分)在阳光下漫步,和着温暖,g着惬意,捧着一本书,学牛反ch,从阅读中不断吸取养分,这样才干有今天的美好和将来的但愿。时光会吞sh所有di慢的人,而福报会予以所有懂得勤奋的人。【答案】裹、刍、噬、怠【解析】试题分析:这道题目考察的是学生根据拼音写词语的能力。学生一方面要读准字音,才干联系文意得出相应的词语。在书写词语的时候,不要浮现错别字。注意“噬”的书写。所写中文应当恰本地书写在格子的中间,四边留有一定的空隙,我们把留有这空隙称为“上留天,下留地,左右留墙壁。”目的就是让孩子把

2、中文写在田字格中间,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考点:识记并对的书写现代常用规范中文。能力层级为识记A。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A.“最重要的是”,她说道,“我们心中要有对弱者的同情与爱心。”B家乡盛产的桃子呀,柿子呀,葡萄呀,都是我从小到大喜欢吃的水果。C.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D端午日节选自沈从文故事选边城(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版)。【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标点掌握和运用状况。此题考察标点符号的对的使用。解题时要细读语句,理解标点的对的使用措施。A项中第一种“,”应放到引号里面。考点:对的使用标点符号。能力层级为体现运用E。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 )(2分)A.七(6)班班长人品好,学习好,工作好,在班级同窗中德高望重。B.受蔡英文大陆政策的影响,今年冬天或许是台湾旅游界最冷的一年。.能不能战胜自己思想上的弱点,是一种人在事业上能否成功的核心。由于她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优秀的体现,赢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辨析病句的辨析能力。一方面要仔细阅读句子,分析句子的主干,看看各个部分与否搭配,与否有残缺,再做判断。A项用词不当,将“德高望重”改为“很有威信”;B项搭配不当,删去“冬天”;项缺少主语,删去“由于”。 考点:辨析或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体现运用E。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6分,每题1分,

4、第题2分)东隅已逝, 。 ,无心插柳柳成阴。不应有恨, ? ,有容乃大。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写生不逢时的诗句是 , 。【答案】桑榆非晚 故意栽花花不发 何事长向别时圆 海纳百川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解析】试题分析:这是考察学生默写古诗文的能力。老式的记忆型默写题,规定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此类题目规定考生平常加强背诵识记,特别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而理解性默写则摒弃了死记硬背,规定考生通过反复诵读,在理解句意的基本上理解文意,难度要大某些。考点:默写常用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5名著阅读。(4分)(1)下列有关名著小王子的内容表述不对的的一项是( )(2分)A.故事论述者“我”

5、是飞行员,“我”给小王子画了一头带犄角的公羊后,小王子快乐地接受了。后来,在小王子的规定下“我”还给羊画了嘴套。B小王子爱着自己星球上的一朵花,却由于和花闹了别扭而赌气离开了自己的星球,到其她星球上去旅行。C.小王子访问的第六颗行星上住着一位地理学家,她住在这个星球五十四年只被打扰过三次,她始终在计算星星的数目,并写在一张小纸头上。D小王子在地球上的沙漠中与“我”一起求生,寻找水源,在与狐狸谈心时被 “我”救下,同患难,共担当。(2)下面的图A和图B分别是小王子中的 和 (人物)。(2分)【答案】(1)(2)国王 点灯人【解析】(1)试题分析:此题考察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和理解。用心读课程原则推荐

6、的名著,理解作者、国籍,作品的核心情节、典型片段和名言警句,才干轻松应对试题。D项是“蛇”,不是狐狸。考点:识记文学名著内容。能力层级为识记。(2)试题分析:此题考察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和理解。用心读课程原则推荐的名著,理解作者、国籍,作品的核心情节、典型片段和名言警句,才干轻松应对试题。在第一种星球小王子遇到醉心于权势的孤单的国王,她是政治权力的象征,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不要为权利所诱惑;在第五个星球小王子遇到具有实乾精神的点灯人,但她因循守旧,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考点:识记文学名著内容。能力层级为识记A。6专项与语文实践活动。(2分) 作家赵丽宏说:“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

7、,是一种文明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出名特级教师于漪也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多读书,读好书,能丰富知识,增添智慧,成为一种志趣崇高的人。”为此七年级举办了“好读书,读好书”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完毕如下任务:(1)【活动一】下面是本次活动的宣传标语,请你补充完整。(1分)好读书,读书让生活变得充实;读好书, 。 (2)【活动二】 在这次活动中,班级要出一期以“读书”为主题的黑板报,其中有一副对联,上联是“遨游书海,与典型同行”,请你拟写恰当的下联。(分)上联:遨游书海,与典型同行 下联:_。 【答案】(1) 示例1:读书让学识变得渊博 示例2:读书让思维变得缜密 (2)

8、示例:漫步书廊,与名书为伴【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仿写句子的掌握能力。严格的仿写,写出来的句子字数要与例句相等,构造相称,词性相对,内容有关,修辞一致。不严格的字数上可放宽规定。根据两个例句可知,字数同样,构造相似,都是“读书让变得”,第一种省略号要写一种名词短语,第二个省略号要写一种修饰主语的形容词短语.并且例句的字数是相似的,我们写出来的句子也要相似,并且尽量押韵。 考点:语言体现简要、连贯、得体、精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体现运用。(2)试题分析:本题要结合对联常识来分析。一方面,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用反复的字;另一方面,上联的末一字必须是仄声,下联的末一字必须是平声

9、;第三,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致(词类相称,构造相应);第四,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立,上联要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反过来也同样;第五,上下联意思可以相近或相反,可以只说一事,也不妨分说两事。在补写对联时,必须根据活动的主题和上联的内容来构思。考点:语言体现简要、连贯、得体、精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体现运用E。二、阅读理解(共0分)(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毕第7题。(5分)春色斗空花亦休,绿园深锁更谁游。残枝遗萼不中看,暮雨霏霏起暗愁。【注释】斗:陡然,忽然。萼:花萼,花的构成部分之一。7(1)此诗为宋代梅尧臣所作,根据你对此诗的理解,最适合这首诗的题目是( ) (2分).早春 B.探

10、春C.惜春D赞春()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诗人“起暗愁”的因素。(3分) 【答案】(1)C(2)春色忽然就消失,花落,使人愁; 园林深锁无人游,冷清,使人愁;残花败枝不可赏,凄凉,使人愁; 傍晚时的霏霏细雨,使人愁。【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赏析诗人体现的思想感情和品味诗词语言的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熟知每个要点及每种题型的答题模式。理解诗歌的内容,要反复诵读,从诗中找出核心词句来揣摩。本题可从“暮雨霏霏起暗愁”一语来判断,此句的意思是:傍晚下起了纷纷扬扬的雨,凭添了我几分愁绪。从“暗愁”可以懂得本诗体现了作者的惜春之情。考点:识记诗歌的基本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2)试题分析:本题考

11、察诗歌中所体现的作者的思想情感,解答时需要结合重点词语句分析。诗人“起暗愁”的因素,重要是眼前的景物令人伤心不快,只有自己可知,别人是无法洞察的,因此说是暗愁。仔细阅读诗句,提炼作答即可。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毕811题。(14分) 崔衍,左丞相伦之子。继母李氏,不慈于衍。衍时为富平尉,伦使于吐蕃,久方归,李氏衣弊衣以见伦。伦问其故,李氏称:“自伦使于蕃中,衍不给衣食。”伦大怒,召衍责诟,命仆隶拉于地,袒其背,将鞭之。伦弟殷,闻之趋往,以身蔽衍,杖不得下。因大言曰:“衍每月俸钱,皆送嫂处,殷所具知,何忍乃言衍不给衣食!”伦怒乃解。及伦卒,衍事

12、李氏益谨。后历苏、虢二州刺史。虢居陕、华二州之间,而税重数倍。衍乃上陈人困,曰:“臣所治多是山田,且当邮传冲要,属岁不登,颇甚流离。旧额赋租,特望蠲减。”帝乃令减虢州青苗钱。居宣州十年,府库盈溢。及穆赞代衍,宣州岁馑,遂以钱四十二万贯代百姓税,故宣州人不至流散。【注】弊衣:老旧的衣服。责诟:责骂。 虢(g):地名,位于今河南省。属岁不登:持续近年欠收。 蠲(jun):除掉。青苗钱:唐代赋税名。馑(j):荒年。.根据规定,完毕下列两小题。(6分)(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衍时为富平尉( ) 伦问其故( ) 袒其背,将鞭之( ) 及伦卒(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似的一项是( )(2分)例句:“崔衍,左丞相伦之子”A至之市(郑人买履) B何不试之以足(郑人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