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导学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70056449 上传时间:2023-03-07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7.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伤仲永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伤仲永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伤仲永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伤仲永导学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学习目标: (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结合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背诵课文。2、水平目标:( 1)学习并掌握“之” “于”的用法及文言词活用的情况。( 2)学习课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3、情感目标:理解后天教育的重要性。二、学习重点难点:1、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翻译课文。2、难点:( 1)体会揣摩本文简洁、凝练的语言。( 2)方仲永“混然众人”的原因。三、预习导引: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宇介甫,晚号半山。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年轻时候,文章写得十分出色,得到欧阳修的赞赏。王安石二十岁中进士,当官之后积极推行变法,后来新法被废,王安石忧愤成疾,第二年病逝。唐宋八大家:唐

2、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苏轼,苏洵,苏辙三人称为三苏) 、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曾拜欧阳修为师) 。 ( 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四、自主学习:1、注音:隶 ( )扳( ) 谒( ) 邑( ) 矣( )泯( )称( )卒( ) 焉( )耶( )2 、自由朗读,并思考:1 )、仲永幼年时有怎样的过人之处?后来又发生了什么变化?2 )、产生这样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五、导学达标:1、 作 者写仲永才能变化的三个阶段,哪些祥写,哪些略写?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2、作者为了表现仲永的神奇(天才),采用了怎样的写法?3、试分析“伤”的具体内涵是什么?六、检验提升:1、指出下列“之”的用法及其含义忽啼求之( )借旁近与之()传一乡秀才观之( )余闻之也久( )不能称前时之闻( )2、方仲永最终“泯然众人矣”该怪他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