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学“十一五”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修改稿)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70053200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大学“十一五”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修改稿)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云南大学“十一五”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修改稿)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云南大学“十一五”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修改稿)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云南大学“十一五”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修改稿)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云南大学“十一五”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修改稿)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南大学“十一五”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修改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大学“十一五”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修改稿)(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十一五”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纲要1二六年三月目录前 言1第一章 学科建设的现状 2一、学科整合、重组成效明显 2二、重点学科和学科基地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2三、学位点建设取得长足进展 3四、学科队伍建设初见成效 3五、科研条件明显改善并取得一批标志性科研成果 4六、存在的问题 5 第二章 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及主要任务 6一、指导思想 6二、发展目标 8三、主要任务 第三章 主要举措 10一、调整学科结构 11二、建设学科基地 11三、加强学位点建设与申报 12四、加强原创性科学研究 12五、加强学科学术队伍建设 12六、积极探索学科群建设模式 13七、建立和健全学科管理制度 13八、加强对学科建设

2、工作的研究 13 第四章 保障措施 14一、组织保障 14二、经费保障 14三、制度保障 15学科建设是一个学校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的主要体现。一所大学 能否培养一流质量的人才, 产生原创性和标志性的科研成果并有效服 务于社会, 学科建设是最为关键的一环。 学科建设在大学的各项工作 中处于龙头地位, 学校的教学、科研、师资队伍建设及专业机构设置 等都应根据学科发展的需要进行规划与安排。“十一五”期间,将是我国经济社会又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世界 科学与技术的迅猛发展, 我国创新型国家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 为 学科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我国基础雄 厚的高校出现从教学型大学向

3、研究型大学过渡的趋势, 个别高校甚至 步入教学、 研究与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快速发展通道。 高校之间的竞 争主要表现为学科水平与实力的竞争。云南大学是一所具有八十余年办学历史的综合性大学。长期的学 科积累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十一五”期间,如何抓住机 遇,推进学科建设,是我们面临的重要战略任务。为确保学校学科建 设在“九五”、“十五”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康、有序、持续发展,特 制定本纲要。第一章 学科建设的现状经过“九五”、“十五”学科的建设和不断积累,云南大学以“211工 程”、省部共建和新校区建设为契机,以重点学科建设为核心,整合 了原有的学科资源,在队伍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及

4、服务地方经 济社会等方面取得长足的进步。 学校整体实力上了一个新台阶, 为把 云南大学建设成为国内先进水平的地方综合性高水平大学奠定了坚 实基础。一、学科整合、重组成效明显经过充分论证, 学校对原有的学科和院系设置进行了合并、 重组。 按照学科发展的趋势和内在要求, 学校把原有的 24个教学科研单位整 合为 15个学院、 7个研究院和 3个公共教学部,奠定了文、理传统基 础优势学科为主体,管理学、经济学、法学、艺术学和工学为两翼的 学科发展格局。 以学科发展为导向的机构调整, 为交叉学科和新兴学 科的成长搭建了更加广阔的平台,为培养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创 新人才创造了条件。二、重点学科和学科

5、基地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经过“九五、”“十五”期间的不断建设,目前学校有2个国家级重点学 科,27个云南省级重点学科,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形成了一批 科研亮点。现已建成 1个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 4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 地 (历史学、生物学、数理、生命科学与技术 ), 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 素质教育基地, 1 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西南边疆少数民 族研究中心),2个省级高新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基地 (生物技术、 信息 技术与工程);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云南省生物资 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开放实验室 (教 育部自然资源药物化学重点实验室) ,2个省

6、级重点实验室 (云南省工 业微生物发酵工程重点实验室、云南省古生物研究重点实验室) 。这 些重点学科和研究中心、基地、实验室的建成,为学校教学、科研和 人才培养搭建了较高的平台,为“十一五”学校学科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学位点建设取得长足进展 学位授权的发展是学科建设长期积累的结果,直接反映一个学校 学科建设的水平。目前,我校拥有 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 23 个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 50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含 9个自主设 置博士学位授权), 155 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含 9个自主设置 硕士学位授权) ,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 1个企业工作站, 拥有法律 硕

7、士、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工程硕士等 4个专业硕士学位 授权。学校现有的学位授权覆盖了 12个学科门类中的文学、 历史、哲 学、理学、工学、经济、管理、法学和教育学等 9大学科门类,形成 了较为完整的学位授权体系。四、学科队伍建设初见成效 “十五”期间,学校继续推进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和专业技术职务聘 任制改革,加大了人才引进的工作力度。同时,坚持培养与引进相结 合的原则,通过实施“学科学术带头人培养计划”、“学术创新团队建设 计划”及“教师继续教育和培训提高计划”等,师资队伍结构和整体素质 较“九五”有显著改善。结构上,教学科研人员由 965人增加到 1381 人。 其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

8、比例由 42.2提高到 62.3% ,具有博士学位 的比例由 7.5%提高到 19.8% ;整体素质上, 学术队伍在国内和省内的 影响力明显增强。 在学校现有的教学科研人员中, 有 14人分别入选国 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新世纪优 秀人才支持计划”和“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等优秀人才培养支 持计划, 34人获得云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称号, 26人入选云南省学 术和技术带头人和“技术创新人才”培养计划,1个团队成为云南省首 批4个创新团队之一。五、科研条件明显改善并取得一批标志性科研成果“九五”、“十五”期间,学校建成各类实验7室9个,实验室用房面 积达59

9、182.78 平方米;建成总面积达 5.7万平方米的 2个图书馆。 全校 纸质图书文献总量达 232 万册,电子图书 43万册,可以通过校园网直 接获取的全文数据库 15种;建成云南大学高性能计算中心, 建成网状 拓扑、 5个千兆骨干节点、支持万兆升级,覆盖所有办公、教学、科 研大楼的校园网络平台。科研成果方面,学校“十五”期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1项,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承担了一批国家和地方重大、重点科研项 目,实现了国家“973”、8“63”、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 金重大招标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招标项目等一系列国家级 重大重点项目零的突破, 承担的国家自

10、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项 目持续增长,科研到位经费 27555.8 万元,同比增长 4.3倍。其中,与 西北大学和南京古生物所共同荣获自然科学一等奖的“澄江动物群与 寒武纪大爆发”项目是我国近代最重要的基础研究成果之一;关于石 油安全和中缅石油管道建设的研究,受到国家领导人、外交部、云南 省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 为国家能源战略决策提供了参考; 跨境生态 安全、重大工程生态安全和水资源分配等问题的研究成果, 为推进西 部沿边区域合作、 “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中国东盟自 由贸易区建设”等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被国家和地方有关决策部 门采纳和运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唐宋农民生存状况与农

11、村经济发 展研究”、1“019世纪富民与中国乡村社会变迁研究”使云南大学成 为国内较早开展历史上“三农”问题研究的高校。六、存在的问题 过去十年我校的学科建设总体上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为今后的发 展奠定了基础。但我们应清醒地看到,与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科 教兴滇”战略对知识和技术创新、高层次人才培养要求相比,与国内 一流大学的学科建设相比, 学校目前在学科水平、 服务社会的能力以 及学科管理体制和机制上尚存在一定的差距。 具体表现为: 学科领军 人物和杰出人才团队偏少; 学科平台的创新能力和高层次创新型人才 的培养能力,以及解决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中重大问题的能力有待进 一步加强; 学科之间的

12、整合和学科群的培育需进一步推进; 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尚不能完全适应学科建设的需要等。 这些问题是目前学校 学科建设中面临的主要矛盾,也是学校“十一五”学科建设发展中必须 认真解决的问题。第二章 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及主要任务一、指导思想 云南大学“十一五”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 观,深刻把握学科建设规律和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 按照云南大学“十 一五”发展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继续坚持以学科建设为核心,进一 步优化学科结构,加强基础学科建设,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大力发展 应用、交叉学科,增强学科的核心竞争力;超前谋划,扶植和培育一 批新的学科增长点。按照结构创新求发展,理论创新求提升,

13、战略创 新求超越,制度创新求活力,机制创新求效率和“以人为本”的建设理 念,最终实现学科建设的全面创新与提升,促进学校教学水平、科研 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使之成为区域创新的龙头和高层 次人才培养的基地, 为实现学校由教学研究型大学向研究教学型大学 的转变奠定坚实的基础。根据这一指导思想, 应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1 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的关系。云南大学作为一所具有80 多年办学历史的地方综合性大学,文、史、哲、数、理、化等基础学科 是我校在长期办学历程中形成的传统学科和优势学科。而在经济学、 法学、工学、管理学等一些应用学科,经过多年的积累,在学科建设 中也出现了一些亮点,引起了

14、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因此,在“十一 五”学科建设中,我们必须处理好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的关系,以基 础学科建设为核心, 积极发展应用学科, 进一步优化云南大学的学科 结构,提升学科建设的整体水平。2. 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 云南大学的人文社会科学和 自然科学各有特色, 是学校发展不可或缺的两个轮子。 在今后的学科 建设中,要处理好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 进一步搭建平台, 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完善管理体制和机制,改进评价方法,实现从 数量增长到质量提高的实质性转变。3改造提升传统学科与发展新兴学科的关系。对于一些传统的 优势学科, 要根据学科发展的趋势及学科研究的进展, 对传统学

15、科进 行改造、提升和战略重组, 对学科建设的目标重新进行定位,以进一 步增强学科的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将改造传统学科与发 展新兴学科紧密结合起来, 注重学科内部的整合以及跨学科之间的融 通,建设一批新兴学科,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4重点建设与全面发展的关系。按国家级、省级、校级三个层 面,分层次建设。 针对目前学校学科建设资金投入有限和各学科之间 发展不平衡的现状, 在学科建设中走一条扬优扶强、 分层次建设的道 路,选择一批优势明显、富有特色、充满活力的学科进行重点建设, 将其做大做强, 提高学科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在进行重点和优势学科 建设发展的同时,充分发挥这些学科的核心示范作用和辐射带动作 用,以点带面、 整体推进, 促进全校学科建设快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