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倾听生命拔节的声音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70053114 上传时间:2024-01-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课堂:倾听生命拔节的声音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语文课堂:倾听生命拔节的声音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语文课堂:倾听生命拔节的声音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语文课堂:倾听生命拔节的声音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语文课堂:倾听生命拔节的声音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课堂:倾听生命拔节的声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课堂:倾听生命拔节的声音(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课堂:倾听生命拔节的声音 南通市虹桥第二小学 顾娟“教育即生长”,这一名言最早由卢梭提出,而后杜威作了进一步的阐发。教育就其本质而言是要使每个人的天性能自由地生长,即每个人的遗传素质和潜在的能力得到健康的发展,而不是把外在的东西灌输进一个容器。就语文学科而言,它是和生命成长关联度最紧密的学科,语文教学必须体现文字的诗意、思辨的理性,展示生活的美好,闪烁人性的光芒。灵动的体验,活力的课堂由于低年级学生的情感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容易受事物的支配,所以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创设有关的课文情境,给他们铺垫一个情感基调,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受,让他们情不自禁地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脑子去想,全身心地

2、投入。生活是语文的源头,生活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成长中的生命充满着梦想与喜怒哀乐,学生由此而有灵动的生活的体验。既然语文一头牵着生活的世界,一头牵着心灵的世界,那么语文课堂只有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结合,才能焕发生命的活力,才能更好地激发孩子利用自己的生活体验去理解文本,加深认知,提高对语文文字的感悟能力,课堂也因此充满生命的活力。在教问银河一文中的生字词时,原以为孩子已经掌握了生字的音、形、义,默写中却错误百出:“客轮”的“轮”右半部写成了“仓”,“坝”的右边写成了“见”,“宽”的下面写成了“贝”,“驶”的右边多出一横,看来是和“使”混淆了。没有关注学生的实际学情,教学时我只是强调了几处易

3、错的关键笔画,并不是让学生自己分析后生子进行记忆的,所以生字的掌握不扎实!我得“亡羊补牢”。通过出示“苍”、“抢”、“枪”与“轮”、“伦”、“论”进行对比找规律,学生自己发现了将生字的部件与读音结合起来识记和辨别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将“坝”与“宽”放在一起,一张图片,一个手势,一个笔画,学生总结出来了:拦河大坝不是很宽,用土筑成,是调节河流水位的好“宝贝”,所以“坝”的右边是“贝”而不是“见”;“宽”的下面竖弯钩才显得宽,写成一点就变窄了,加上孩子们比划的手势,真是通俗易懂;当“驶”和“使”呈现在黑板上时,我也困惑了,读音相同,一个没有横,一个有横,该怎样讲才能让学生们轻易辨认又记忆深刻呢?活力

4、的课堂关键在于体验,因此,不愤不悱,不启不发,刚才见识了学生们的高招怪招了,我干脆将这个烫手山芋丢给了他们:“小朋友们,你们想的区别生字的办法都很好,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两个字该怎么区别,老师真的无计可施。谁能拔刀相助,为老师两肋插刀?”一阵沉默,我想:完了,我该怎么收场?“老师,我有一个好办法!”班长高举小手,“使是单人旁,表示人使劲或使用,是要花力气的,所以右边有一横,表示人用的力气,而驶是马字旁,有马来帮忙驾驶了,人就轻松了,不用花力气了,右边的代表力气的一横就省掉了。”“你太有才了!”当时其余同学都听得入迷了,随即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的思维被打开了,有的学生说

5、“天使”的“使”右边的一横表示天使头上的光环,“驾驶”的“驶”是没有光环的,所有没有一横。有的学生说“驾驶”的“驶”在行驶是要将拦路的那条横杠移开才能通行,所以没有一横我不得不佩服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在接下来的默写和作业中,没有一个孩子将这节课上区分的生字写错过!事实证明,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老师只是一个组织引导者,因此,追求教学的便捷与应试的高效,用标准化的答案来统一学生的认识,是对语文学科常识的颠覆,是对学生思维自由的剥夺,也是对生命成长的误导。当学生融入你所创设的情境中去,自由地去感受、去体验,才能真正释放出课堂的活力。对话的教学,生命的成长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该在师生平等对话

6、的过程中进行。”平等对话就是要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给力学生的成长。对话过程既不是教师的独白,也不是学生单向地回答问题;既不是任由学生不着边际的让对话主体漫无目的地神游,也不是设置好标准答案的框架诱导孩子往里跳。语文教学中的平等对话要体现语文的特性,扣住课堂,用艺术的教育方式给学生以正能量来促进生命的成长。记得曾经读过某老师的一篇教育故事孩子,你可以不爱。故事大概讲的是她参加一次级别很高的教学竞赛,执教的是题为我爱四季的口语交际课,整堂课该老师发挥极佳,孩子们的表现也很活跃,本来只需要一个简单的小结,课堂就可以圆满结束了,可是最后班上却有一个学生举手问:“老师,我可以不爱秋天和冬天吗?”

7、当时,所有的老师和同学都转头去看那个奇怪的孩子这个老师没有无视这个孩子的发言,尽管下课铃已经响起,但是依然让他解释了不爱的原因。原来这个孩子的妈妈是个清洁工,母子相依为命,到了秋天,落叶扫也扫不尽,妈妈累得气管炎都犯了。冬天下雪的话,他和妈妈凌晨两点多就要起床扫街,两只手生满冻疮,整天流血,妈妈用双手养活全家,他爱妈妈,可就是不爱秋天和冬天。当孩子问老师可不可以不爱时,老师哽咽着微笑点了点头。这堂课尽管稍有拖堂却得了特等奖。语文教育要有人文关怀,关怀平等对话的道德性,老师关注了不同的观点,容纳了学生的不同见解,师生之间产生了心灵、思想、观念的碰撞,这样的对话是对心灵的互动,谁能说这不是一种生命

8、化的教育呢?语文教学中的对话存在着差异,和不同的孩子应有不同的对话,即使相同的对话内容,也会生成新的不同的教学资源,形成新的知识和思想的碰撞。让孩子在平等对话中有所发现,有所生成。斯霞老师教蜘蛛一文时,当一个孩子问:“为什么所有的小昆虫都会被蜘蛛网粘住,而蜘蛛自己在蜘蛛网上行走却不会被网粘住呢?”当时斯霞老师根本没有预设这样的问题,一下子被问住了,却非常坦然地承认自己不知道,还虚心向其他小朋友请教,后来有个学生举手告诉大家,蜘蛛脚上会分泌一种油,所以蜘蛛在网上自由行走时是不会被网粘住的,问及这个孩子是如何知道的,他说是在十万个问什么里读到的,斯霞老师及时表扬这个学生,并鼓励大家向他学习。斯霞老

9、师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这段平等对话中,孩子广泛的阅读弥补了老师知识点的空缺,正是在知识创新和思想的碰撞中交流中,我们可以看到孩子的自尊和创造、思维的活跃和精神的愉悦。课堂的本质是要生命的成长,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艺术的趣味,审美的生活培养学生的语文趣味,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小学语文趣味培育的策略是:一是以审美欣赏的态度来看待语文,引导学生感受课文语言的美,情感的美,人物心灵的美;二是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感受不同作者和作品的不同语言风格,表达特色,体悟特有的趣味;三是在文本阅读的品评中,审视作品的成败得失,形成自己独特的感悟,也形成个性化的语感,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在具体的语文实践

10、中,我们可以从三个维度使儿童的语文学习活动化、生活化和情趣化:一是以审美的态度看待语文,将语文教学作为引导儿童审美感受的活动,让他们从生活和文本中感受文学的形象性和语言的魅力。著名儿童教育家李吉林老师常带领孩子们走出小小的教室,走出封闭的课堂,走进周围的世界,到大自然宽厚的怀抱中去,田埂上、小河旁都是她理想的教学场景。“大丝瓜比我们的胳膊还粗呢!”“小丝瓜比不过大丝瓜,不好意思地躲在丝瓜叶下呢!”“芦苇开着毛绒绒的白花,在秋风中摇曳。”听听李老师的学生们那一句句精彩的语言,孩子们在真实的生活中看到了课文中描写的秋天田野的美景,现实生活的画面远比课文中描写的丰富多了,精彩多了。孩子们有了现实生活

11、场景的启发,他们的语言表达当然也比拘于课本或仅凭空洞想象来得出彩,从而彰显了儿童语言的魅力。二是以生活美学的观念指导语文教学,语文教学联系社会生活、儿童生活,引导儿童寻找、明晰语文的趣味之所在,让学生明白语文之美美在何处,使语文学习过程成为儿童思维和想象飞翔的过程。叶圣陶先生的荷花是一篇很美的文章,但是在执教的过程中,怎么觉得自己“就是一朵荷花”,而且满池的荷花一起随风舞蹈,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这种感受是很缺乏的,也不是靠字面解释可以获得的。我们来看看李吉林老师是如何引导孩子感受语文之美的:老师利用教学开始时已经出示的一幅放大的插图“一池的荷花”,启发学生:“现在我们把它当作真的荷花,边

12、看边想象,你好像看到了什么,仿佛闻到了什么?”“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样看荷花的?”“久久地看、默默地看、出神地看、目不转睛的看、凝神地看、深情地看、全神贯注地看”“现在就请你们也久久地、凝神地、深情地来看着荷花。”虽是词句的训练,但是其内容就使人产生了体验。在此情此景中,儿童自然而然地展开联想,曾经积累的生活中的荷花的画面和眼前的画面,课文描写的情境融合在一起。教室里播放着轻音乐,又由于现场感的体验,也不自觉地进入到情境中了。三是以趣味化品悟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有品位、有回味、有情趣、有意趣,语文学习成为儿童其乐无穷的幸福生活。我看过一篇教学实录,老师执教的是老舍先生的猫,

13、猫的语言特征就是京味儿十足,她在课堂上带着孩子感受到内容是一个层面,感受到语言又是一个层面。她的课上有句口头禅“同学们,我们写作文的时候”教学意图其实是很明显的,但她是通过唤醒和激活学生原有的语言经验,然后以这样的语言经验为认知背景,来感受和领会文本的语言特征。课上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老师不是演绎作者的写作思路,而是把原有结构解构掉再归纳,先让学生选一种猫的性格描写去读,说说为什么这样写,你为什么喜欢这种性格的猫,猫的几种性格元素被提炼出来之后,再归纳到大前提上性格古怪。这样一个教学线索,是归纳的思路。它凸显了猫的性格要素之间的某种张力,也让学生在冲突、比较和品悟中,感受老舍先生这样写猫的良苦用心。整个过程,学生读得趣味盎然,品得情深意切。语文教学只有如此,孩子们才有可能学到真功夫,真功夫就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而语言运用之妙就是让人觉得充满情趣。如果说教育即生长,那么教育者的使命便是为生长创设最好的环境。语文教学该创设怎样的环境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呢?中国古代的有识之士回答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为语文教育者尤要在博览群书中提高自己语言素养、思辨能力和人文情怀,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创设有助学生成长的教学环境。语文课堂应该是贯穿生活情趣的课堂,语文教师要细心体察和倾听生命拔节的声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