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70025762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 页数:62 大小:2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总 论1.1项目提要一、项目名称:XX县XX镇中心小学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项目二、项目主管单位:XX县教育局三、项目实施单位:XX县XX镇中心小学四、项目法人代表:(校长)五、项目建设地点:XX县XX镇中心小学校园内六、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1、新建学生宿舍1幢,建筑面积2359m2;2、新建学生食堂1幢,建筑面积985.43m2;3、新建厕所1幢,建筑面积226.04m2;七、项目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方案1、XX县XX镇中心小学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估算投资458万元,其中(1)学生宿舍土建投资283.1万元;(2)学生食堂土建投资147.8万元;(3)厕所土建投资27.1万元。因XX

2、县属非贫非富县,地方财政收入只能保证职工工资,无力配套资金参与项目建设,特申请中央投资458万元。2、项目建设其它费(勘察费、设计费、预算费、施工图审查费、工程监理费)41.82万元及预备费13.74万元,合计55.56元。由州、县自行解决,不列入工程总投资。八、项目建设工期:12个月,即2009年4月至2010年3月。九、效益评估:通过项目的实施,能较好地解决XX镇中心小学长期以来一直无学生宿舍,学生食堂和其它生活用房紧缺的状况,消除D级危房,能为学校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对于加快XX镇教育事业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1.2项目承建单位概况XX县XX镇中心小学位于XX镇政府

3、及XX镇猪街村委会驻地,距离县城50公里。是猪街村委会辖区内的一所完小,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1984年以前全镇中小学集中统一管理,1984年9月后,中小学分开管理,正式成立XX镇中心小学。校址由原来的上营大碑寺搬迁至现址。规模最大时,完小下辖8所村小,在校学生700多人。通过近几年的撤并,现仅保留中心小学一所完小,属典型的农村半寄宿制完小。XX镇中心小学地处坝区小城镇中心,气候适宜,道路交通便捷,周围人口稠密,地理位置独特,有较好的区位优势和办学条件。学校占地13.75亩,现有14个全日制教学班,在校学生603人,有教职员工44人,其中专任教师31人,镇小学行政管理人员11人,后勤工作人员2人

4、。校舍总建筑面积2860m2,其中教学及行政办公用房建筑面积1780m2, 1780m2中含D级危房1670m2,生活及其他附属用房1080m2,全部属于D级危房,无学生宿舍。有体育活动场地1220m2。多年以来,学校坚持以“学生未来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构建以“德育为核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中心的教育框架,坚持“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原则,营造“艰苦奋斗,团结拼搏,务实创新,勤俭办学”的育人氛围,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加强学校的管理,进一步端正办学思想,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和质量观,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断加强课堂教学研

5、究。学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办学思想,紧紧围绕这条主线,教育教学管理日趋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合理化 ,增强了竞争意识,大大提高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因而中心小学能连续几年荣获XX镇小学教育教学综合评估一、二等奖。学校有一支管理能力强的领导班子和业务能力精的教师队伍。优良的师资为学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镇小学领导班子的励精图治和全体教师的辛勤耕耘,学校管理体制科学严谨、办学特色鲜明、校园文化氛围浓郁、办学声誉日益提高,学校的仪仗队、葫芦丝队、美术书法兴趣小组,得到了上级的好评,不少学生的美术书法作品荣获了省州级的表彰奖励。学校2003年被评为“楚雄州文明学校”,2004年被

6、评为“云南省优级学校”,2005年被评为“云南省一级示范学校”及“云南省农村成人教育示范学校”,2007年被评为“全国农村成人教育先进单位”。殊荣只属于过去,如今我校全体教师为迎接新形势下教育改革的挑战,努力工作,为适应教育形势的发展,保证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正常开展。为了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育结构,充分发挥资源和资金的最大化使用效益,推进我镇小学义务教育一体化、均衡化、和谐化发展,构建与全镇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小学布局,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计划2009年9月将撤销XX镇西村小学、果园小学、冷水塘小学共2所完小1所村小并入XX镇中心小学,2009年9月学校办学规模将达到28个教

7、学班,在校学生人数达到1259人,住校生人数将达455人。但校舍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至今无学生宿舍,学生食堂狭窄拥挤,无浴室、开水房等设施设备,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及教育发展的需要。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学校的环境建设和硬件设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育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因此以教育改革为契机,加快学校的发展显得十分重要。1.3项目提出的背景基础教育是XX实施“科技兴县”的奠基工程,对提高民族素质、培育各类人才,促进县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历年来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教育发展,一直把基础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作为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

8、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使基础教育事业取得较大的发展,特别是“九五”、“十五”期间在国家及省、州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全县基础教育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以下简称“两基”)的目标,教育改革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总的情况来看,全县中小学由于基础设施薄弱,点多面广,县级财政困难,投资不足,校舍改造起步较晚,至2008年9月底,全县中小学还有危房161710m2,办学条件差仍然是制约全县九年义务教育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XX镇中心小学始建于1984年,是一所农村半寄宿制完全小学,招生范围涵盖XX镇猪街村委会的XX村、下营、上营、石花村、北村、XX营

9、、芦子沟、学庄田等9个自然村共20个村民小组及镇属各机关、站所、学校、省属昆钢罗茨铁矿、省属第二劳教管理所等,生源十分广泛,今年属于辖区范围内应招的学生就有151人。根据XX县教育发展“十一五”规划及XX县XX镇小学学校布局调整规划方案,2009年将计划撤销XX镇西村小学、果园小学、冷水塘小学共2所完小1所村小并入XX镇中心小学,2009年学校办学规模将达到28个教学班,学生人数将达到1259人,住校生人数将达455人。但该校建校初期由于投资缺乏及社会经济发展条件的限制,建设标准低,学校仅建有一幢两层砖混结构教学楼(楼板为预制板制安),计980平方米,其余生活及附属用房均为砖木结构瓦屋顶平房。

10、1991年1月又新建了一幢三层砖混结构教师宿舍楼,计780平方米,使学校的办学条件进一步得到了改善。由于遭受武定1995年10月24日地震的破坏,学校现有的校舍全部成为D级危房,虽经后期多方筹措资金进行加固维修,把泥瓦屋顶改换为石棉瓦屋面,但房屋主体结构已严重损坏。因受资金等因素的限制,现在的教师宿舍、学生食堂等其它生活用房仍继续使用建校初期建盖(如今仍带病运行的D级危房)的石棉瓦小平房,不仅破烂不堪,而且十分狭窄拥挤,就连这样的D级石棉瓦小平房也没有多余的,从建校初期到现在,一直没有学生宿舍,每年300多名一至六年级本来应在校住宿的学生,一直过着早出晚归的走读生活,学校也仅能为这些学生每日提

11、供一餐午餐。这些学生中,离校最远的将近5公里,最近的也有3公里,因此,每天清晨5点钟左右,中高年级的学生就要互相邀约、点着手电、结伴步行两个多小时赶到学校上课,低年级的学生就只好劳累家长接送,下午4点钟放学,学生回到家已是6点多钟,如果在冬季,天都快黑了。这样的学习生活环境,不仅给学生生活带来了许多不便,而且还给学生家长带来了诸多麻烦,同时在学生每天早出晚归的走读过程中也存在许多安全隐患。另外,由于缺乏学生食堂(现有学生食堂仅为30多平方米的D级石棉瓦小平房)等必要的生活附属用房,二十五年来,学生只能在室外就餐,已影响到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开展。至2009年9月,XX镇西村小学、

12、果园小学、冷水塘小学共2所完小1所村小并入XX镇中心小学后,学生人数将达1259人,住校生人数达455人。因此,争取国家支持,加强学校学生宿舍、学生食堂和开水房、浴室、厕所等基础设施建设,已成为加快XX镇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按照州教育局关于报送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项目计划的通知,根据XX县教育发展“十一五”规划,经XX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县教育局认真调查研究,计划将XX镇中心小学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项目列为2009年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项目上报审批。为了进一步规范项目管理,提高投资效益,受XX县教育局的委托,楚雄州工程咨询中心承担了XX县XX镇中心小学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

13、报告的编制工作,接受任务以后,中心派出工程技术人员深入实地考察,围绕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及规划设计的科学性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按原国家计委审定出版的可行性研究编制指南的要求,编制完成了XX县XX镇中心小学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4项目编制的依据一、原国家计委审定出版的可行性研究编制指南;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三、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四、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五、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云南省的意见;六、楚雄州教育局关于报送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项目计划的通知;七、中共楚雄州委、楚雄州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

14、决定;八、中共楚雄州委办公室、楚雄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楚雄州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九、XX县教育发展“十一五”规划;十、XX镇小学发展规划(2006-2010年),XX镇小学学校布局调整方案;十一、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十二、XX县教育局、XX镇小学提供的相关资料。第二章 项目建设区概况2.1XX县概况一、地理位置、自然概况历史悠久、神奇美丽、物产丰富、民族文化荟萃,以恐龙、腊玛古生物化石奇观蜚声海外的XX县,位于云南省中部、地处北纬24。5125。30、东经101。38102。35之间,东邻昆明市富明县、安宁市、西山区,南接易门县、双柏县,西连牟定县、楚雄市,北与武定县、

15、元谋县毗邻。素有“恐龙之乡”、“化石之仓”、“滇西咽喉”之称,是云南省“古(古生物、古文化)、彝”文化的重要展示基地。全县国土面积3536平方公里,辖4个乡10个镇,163个村民委员会(社区),2156个自然村,2105个村民小组;2007年末全县总人口42.0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4.89万人,占总人口的82.9。境内居住着彝、苗、回、白、傈僳等24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0.08万人,占总人口的23.94,人口密度为117.8人/平方公里。XX县地处地纬高原,境内山峦叠嶂,河谷纵横,全县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91.9%,境内海拔2000m以上的山峰有94座,最高海拔2754m,最低海拔130

16、9m,最大相对高差1445m;乌蒙、云岭余脉延绵至境,形成5支山脉,星宿江、龙川江、沙龙河纵横境内。XX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温差不大、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夏秋多雨、干湿季分明、降雨集中、日照充足,光热资源十分丰富,年平均气温16 ,年无霜期282天,平均降雨量9501000mm。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2007年全县各族人民在中共XX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创新中求发展,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加强产业结构的调整,夯实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战胜各种自然灾害和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实现了经济平稳较快的增长。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464455万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