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偶书》的教学设计_模板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70021257 上传时间:2024-03-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回乡偶书》的教学设计_模板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回乡偶书》的教学设计_模板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回乡偶书》的教学设计_模板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回乡偶书》的教学设计_模板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回乡偶书》的教学设计_模板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回乡偶书》的教学设计_模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回乡偶书》的教学设计_模板(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回乡偶书的教学设计模板回乡偶书的教学设计白英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会偶鬓衰三个生字,了解古诗大意。能力目标:理解领悟诗意,学会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情感目标:想象古诗所表现的情景,体会作者忧伤之情。二、教学重难点:了解大意,把握作者的思乡之情,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时数:一课时五、教学过程:谈话导入,据题质疑1、复习导入。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过一首古诗叫咏柳,你还能背下来吗?(指名背再齐背)(课件)2、介绍背景。(出示课件)你们还记得这首诗是谁写的吗?对,他是诗人贺知章, 他以写七绝为见长。 他一生仕途顺利,直到八十六岁才告老还乡,在离开京城时,文武百官都来送行

2、,直到城门外,唐玄宗 还亲自写诗送行,真够风光荣耀。当他以一个普通老人的面貌回到阔别了五十年的故乡时, 又是一番怎样的场景呢?3、揭示题目: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回乡偶书 。(师板书课题)4、据题质疑:理解 偶书”这里的 偶”书”各是什么意思?看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师根据学生所提问题,进行副板书,并梳理归纳)自主合作,初步感知师:自由读诗,边读边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或者你读懂了什么?1生自学,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2检查反馈:(课件)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师生纠正齐读生字新词。指名读诗范读(出示课件),生画节奏 分组读诗齐读古诗细读品味,感悟理解学习第一句(课件)(出示第一二行)(

3、1)指名读。(2)点击重点词语:少小、老大、乡音、无改、鬓毛衰引导学生边观察插图边说意思(板书:少小、老大、音无改、鬓毛衰)(3)这两行诗的意思是什么?(自己试讲,再讲给同桌听,最后全班交流)(4)师归纳,生质疑:师:学了这两行诗,你有什么要问的?生1:为什么几十年后作者还回到家乡来?生2 :这时他的心情如何?(以上问题让其他生来回答)(5) 师:看来同学们不仅会读,还会思考。那么你们能从乡音无改”与鬓毛衰”这两 个词中体会到什么?(6)指导朗读:想象一下,如果你是作者,在阔别多年后又返回到养育了自己的家乡与故乡的人们团聚, 想到家乡人民的热烈欢迎、 盛情款待的情景时一定会兴奋不已。现在谁能用

4、读出作者此时的喜悦心情?(指名读、齐读)(7)总结学法: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刚才学习的方法。(生试讲,师概括:抓住重点字词,联系上下文或观察插图,理解诗意。)现在请同学们运用这种方法来自学第三四行诗句。2学习第二句:(课件出示第三四行)(1)出示句子,指名读、齐读(2)学生运用自学,再集体交流师:哪位同学来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两行诗的?生:(试说:我是抓住 。师补充口头提问:客在这里指谁?结合看图何处是什么意思?谁再来说说?)师:幻想当时的情景,你认为儿童会说些什么呢?生:(略)师:你能想像出作者当时的心情吗?(无奈、忧伤)谁能通过朗读来表达这种感情?(3)指导朗读古诗3、串讲诗意,体会情感:

5、谁能用自己的话把全诗的意思讲一讲?(指名讲,同桌互讲,全班交流)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什么?(板书:思乡)小结:是啊,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树高千丈,叶落归根诗人少小时离开家乡, 年纪老了才得以重返家乡,离开家乡久了,一切都可以改变,惟有乡音无改”这无改的乡音里流露出诗人对家乡的深情厚意,同时又有淡淡的忧伤,那么我们就带着对家乡的思念, 怀着淡淡的忧伤读一读这首诗。指导朗读。(试读、指名读、齐读、试背。)4、挖掘课程,欣赏佳作同学们,贺知章回到故乡后,面对熟悉的情和景,他一共写了两首回乡偶书。刚才我们学习的是第一首,现在请同学习们欣赏第二首,一起与作者体会回到家乡的那种感受。(出示课件,师诵读

6、: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表演想象,拓展延伸(师:同学们学得真起劲,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诗的内容,结合自己的想象,试着将回 乡偶书编成故事,再与同伴合作演一演。(提示:如果你是贺知章,离开家乡几十年之后,回到自己的家乡,你当时的心情会怎样?你当时看到的、听到的和你想象中的一样吗?)1、( 1)分角色试练表演。(2)指定小组在班上展示表演。(3)师模仿 记者”采访 贺知章”师:同学今天学的真不错,那么其他同学学了这首古诗后还有什么收获?(生谈)2、齐背古诗,并边背边想象情景。示范指导,培养习惯1、让生找出本诗的生字,并看看要怎么正确书写。2、出示课件中的生字

7、书写顺序,师边讲解。3、学生试写(每个生字各写 2个),师巡视,生写后互检。三、自主选择,培养能力。(任选一题)师:同学们,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我们都完成了,现在我们到作业超市去逛逛,然后你们选拔自己喜欢的题目作为课后的练习题。1. 背诵并默写古诗。2. 为回乡偶书完成一幅诗配画。3. 自编故事,再与伙伴交流。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向萨沙一家人学习,自觉保护弱小者。教学过程:一、感知大意,诱发情感。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14、我不是最弱小的谁能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这是感人的一件事,老师第一次读到它时,眼眶里情不自禁噙满泪水。今天让我 们用心去读它

8、,体会它。3、现在让我们随萨沙一家到森林里去。二、读悟交流,抒发情感。1、自读自悟自由轻读第二节,用“一一”划出描写森林美好的语句。指名读出有关语句,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让我们一齐欣赏。齐读。它虽然只是一朵野蔷薇,但却让我们欣赏到了花色的艳丽,闻到花的芳香。请允许我读它,把它的美好献给大家。你们尽情欣赏吧。2、 正因为有了花的美好,母亲和孩子看书”学生朗读。3、你想对花说什么?4、突然,雷声大作(出示)你感受到了什么?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5、这滂沱的大雨使原本美丽的花成了这般模样(出示)你听到花的呻吟了吗?它仿佛在说什么?把你的同情献给它。看到花这样,你有没有想到是否能为他做些什

9、么? 文中萨沙为花做了什么?三、循疑导学,升华情感。1、看到萨沙的行动,你有什么疑问?2、 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第二节爸爸赶忙第六节”解开心中疑团。你们寻找到答案了吗?文中哪些语句告诉你的?(出示朗读)你读懂这两句话了吗? 让我们记住这他。你愿意做最弱小的吗?萨沙呢?你从哪儿了解到的?所以,你们瞧(出示朗读)此时,你仿佛看到花怎样了?仿佛听到花在说什么? 感谢萨沙,你们听萨沙在问(出示朗读) 请一生做萨沙,你现在可以对他说指名回答。四、总结是呀,只要我们自觉保护弱小,那时,我们不仅给予了他人快乐、幸福,我们还可 以自豪地说(生读题)你们的话语是世界上最动听的声响,因为当你们说出这句话时,表明人类

10、最美好的感情一在你们心中生根。现在,请你们怀着这份情,把你读文后最想说的一句话告诉大家,好吗?7我不是最弱小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1. 训练点浙江省义务教材五年制第 5册燕子过海第3自然段中的第一句话:燕子一定是太疲倦了,看见我们的船,就像雨点一样地落下来,伏在甲板上休息。”2. 训练目标体会太、落、伏”用词的准确性,学会把几个主语相同的句子归并成一句,并灵活 运用。3训练过程(1)比较三组句子,感情朗读各组第2句。出示投影:比较句子,说说每一组上下两句的意思有什么不同?A .燕子一定是疲倦了。燕子一定是太疲倦了。教给

11、方法:先读读句子,找出上下两句什么地方不同,再想想上下两句的意思 有什么不同。 齐读第一组句子,找出上下两句不同之处,并说说句子意思有什么不同。(下一句加上了 太”,写出燕子疲倦的程度,突出燕子过海的艰辛。) 指导朗读第2句,读好 太疲倦了。 ”B 燕子像雨点一样地飞下来。 燕子像雨点一样地落下来。 用A组句子的比较方法比较 B组上下两句意思有什么不同。(B组上句用了飞”,下句用了 落”,下句 落”更能写出燕子己没有力气飞行,突出过海的艰辛。) 指导朗读第2句,读好落”。 C.燕子停在甲板上休息。燕于伏在甲板上休息。找出两句不同点。(上句是 停”,下句是 伏”。让学生伸出食指,中指当燕子的脚,

12、点在桌面上理解 停”的意思。再让全体学生做 伏”的动作,把整个身子都伏在桌面上, 进一步体会燕子浑身乏力,极度疲倦。)指导朗读第3句,读好伏”(2)把A.B.C三组中的下面三个句子并成一句话。 用覆盖片遮住 A.B.C三组每组上面的一句话,齐读三组中的下面三个句子。 A .燕子一定是太疲倦了。B 燕子像雨点一样地落下来。C .燕子伏在甲板上休息。 说说这三个句子都是写什么,是围绕哪个词来写的。(都是写燕子,围绕着太疲倦”来写。) 像这样都是写同一件事物或人物,意思连贯的几句话,可以合成一句话。(做练习,一生做在投影上,其余做在作业本上。) 讨论汀正。(去掉B.C句开头的燕子”把A.B句中的;”

13、改成。 ”) 感情朗读归并好的这句,读出燕子过海的艰辛。 创设情境,引导背诵。教师抽拉投影,边演示燕子飞翔,降落的情景,边感情叙述:燕子要从寒冷的北方回到温暖的南方去,在海上不分昼夜地飞呀,飞呀(生接背:燕子一定是太疲倦了)(3)迁移练习。 把下列三句话并成一句话。A 司马光很勇敢。B.司马光拿起一块石头用力去砸那口缸。(归异:司马光很勇敢,拿起一块石头,用力去砸那口缸。) 把下面一句话分成三句话。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看见了一个有水的瓶子。(分成:A .乌鸦口渴了。B 乌鸦到处找水喝。 C.乌鸦看见了一个有水的瓶子。)4训练设想语文基本功训练要体现过程性,即教师要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从不会到

14、会,要把这个过程充分而有序地展示出来,让生拾阶而上。本设计先通过句子比较,教给方法来理解词义,感受燕子过海是如何艰辛,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然后让学生说说三句话是围绕哪个词来写的,继而引导学生把在句合并成一句话,找出规律后接着再进行迁移训练,较好地体现了训练的层次性。燕子过海语言准确性的训练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教学目标: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有收集词语的兴趣。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教学准备:自制生字卡片、收集关于秋天的词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孩子们,过了炎热的夏天,我们走进了凉爽的秋天。 秋天的景象真美呀, 就像一幅多彩的图画。二、读中识字。学生自由试读词语。2分组互助读词语,再开火车读词语。出示生字,学生自主认读(读准前后鼻音和平翘舌音的字层、尽、染、淡、登、翠、爽、壮”。)4开火车读生字。5同桌卡片抽读。三、朗读感悟。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画面。2分组试读,互相帮助,力求读正确。3多媒体演示秋天的画面,说说自己的感受。4学生边读边想象,联系大自然实际,整体感悟词语的意思。5多种形式读。(1 )开火车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