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文化与国家软实力构建(111)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69990764 上传时间:2022-07-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文化与国家软实力构建(111)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校文化与国家软实力构建(111)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校文化与国家软实力构建(111)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校文化与国家软实力构建(111)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校文化与国家软实力构建(111)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校文化与国家软实力构建(11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文化与国家软实力构建(11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学文化精神及其软实力功能黄 庆(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文艺学博士研究生四川成都 610064)文化是一个民族振兴的原动力,也是一个国家公众最重要的精神支撑。当今世界,文化软实力日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指标。 俞可平指出,“国家软实力变得更加重要在全球化时代, 要有效维护国家主权,增强国家实力,仅仅依靠经济和军事力量不够, 还必须有政治、文化和道义力量。 ” 当前,中国正处在市场经济体系初步构建、各种思潮观念激荡并存、社会价值观念发生深刻转型、 传统文化精神面临外来文化冲击的特定历史时期, 要实现民族复兴的目标、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 离不开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大学作为社会

2、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载体、 科学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重要基地, 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必然基础和人才源泉。同时,大学以先进的科学文化育人, 促进受教育者文化素质的提高, 不仅是大学教育的目的和结果, 也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需要和重要内容。因此,探讨大学的文化精神与文化软实力的关系, 不仅具有一定意义上的学理意义,更为重要的是具有从“精神”向“实力”转换的实践意义。一、文化软实力视阈下的大学文化及其功能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高校在国家政治、经济、 文化等领域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大学自身的文化与社会的主流文化形态有着更深、 更密切的交融与相互渗透。植根于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之中的大学文化

3、是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形态,是大学得以生存、发展、传承、创新并且承担文化传播使命的根本,也是一所大学核心竞争力之所在。 所谓大学文化精神, 应当是学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文化传统、文化积淀、文化诉求和文化地位的总和,并且与民族发展、国家意志紧密相关,有着深刻而鲜明的时代特征。应该看到, 大学文化精神对内深刻影响着一所大学办学的生命力、学术的创造力和对师生校友的感召力;对外, 则通过科研成果、思想输出、 人文影响对社会发展进程产生深刻的文化影响。 虽然这种影响会根据不同的学术影响力、 迥异的科研领域或办学风格而有分别, 但是其都会在一定地域范围、 学科领域和时间跨度上有所体现, 并折射在社会文化的某个

4、方面。从文化软实力的视阈来看, 大学文化精神的文化功能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对社会文化的扬弃和自新使大学文化及其软实力更富于时代性。一般来说,大学具有人才培养、 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长期担任过哈佛大学校长的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德里克博克(DerekBok) 教授 1982年出版的专著走出象牙塔: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首次提出“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这一重大命题。那么,如何从文化的视角和时代的高度来观照当代大学所应当承担的重大使命呢?换言之, 大学对推动和提高文化软实力发展应当有哪些作为?大学是与承担经济职能的公司企业和承担社会管理职能的政治机构不同的社会实体,其文化功能相对独立, 既反映政治经

5、济发展的时代特性,又为社会文化进步矫正方向、提供对策。应该说,传承文化是大学的基本功能,它不是人类文化简单的原本照搬,而是根据大学业已形成的价值理念、评价体系对人类社会长期积累的文化进行甄选、整合、熔炼、自新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时代文化价值取向, 因此,大学文化精神的基调必然凸显这当下时代的文化精髓和文化蕴藉。同时,大学在传承文化的基础上始终站在社会发展和科技发展的前沿,积极将科研和学术成果转化为推动社会进步的生产力要素,进而推动和引领社会文化向前发展,这是大学承载的社会责任, 也是大学文化精神时代性的重要特征。1998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了首届世界高等教育大

6、会,大会通过了两份 “划时代 ”的文件: 世界高等教育宜言 为了 21世纪:视野与行动和高等教育变革与发展的优先行动框架,这两份文件的核心,就是提出高等教育的使命是“通过研究,创造和传播知识:通过恰当的科学界定,为社区服务,促进文化的、社会的与经济的发展, 促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发展, 促进社会人文科学的发展及艺术创造领域的发展” 。惟有这样,大学才能在建构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现代性关系这一互动过程中彰显其主体地位, 大学才能始终有能力在传统与创新之间寻求平衡,进而在国家文化发展和软实力提升中彰显其独特功能。其次,对异质文化的兼收并蓄使大学文化及其软实力功能具有多元性。 在全球化背景下,在多元文化

7、冲突的语境中,大学通过批判、取舍、创造进行异质文化融合。具体地说,大学聚集大量科技、文化精英,通过知识传播、知识创造,以及与社会的互动而对社会文化产生巨大的影响, 提高文化软实力。 大学要提供全面的人才支持, 强大的知识贡献, 是大学与生俱来的、 独有的文化功能。 此外,大学还通过传承文化薪火推动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 文化的传承与扬弃, 不仅是文化知识的教与学,更重要的是文化信念、文化理想、文化品格的培育和提升,而大学要传承的文化是丰富多样的,是扎实厚重的,也应该是积极先进的, 为文化软实力提升打牢基础,增添后劲和潜力,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在社会转型、生产力水平跃升期, 在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冲突

8、中, 大学还应积极引领文化价值取向。大学之所以是大学, 其根本是基于文化和学术, 其在长期教育和办学实践的基础上积淀和创造了以知识及其学科(专业)为核心和基础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这个时期应当成为民族文化发展的中坚力量。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卡斯特斯教授做过一个生动的比喻: 如果说知识信息是新的世界经济中的电流, 那么大学就是产生这种电流的“发电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大学是一个有力量的组织,其不仅是知识的创造源、人才的培养库、文化的传播者,也是助推经济的增长源。为此,大学必须要承担起它所应肩负的社会、经济、和文化责任。再次,与地域文化的相互影响交融为大学文化及其软实力发挥社会服务功能提供实

9、践基地。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校长拉里 福克纳认为,大学面向地方社区,与其所在的地区进行良性互动是大学发挥社会服务职能的重要途径, 大学要积极发挥这样的文化软实力功能, 则须具备四个条件: 一是必须能够积聚一批卓越的教师和研究人员, 并且拥有国际一流的研究项目; 二是必须对当地社会有影响力,并且赢得当地的公共信任;三是地区必须是一个有吸引力的地区, 适合优秀人才居住; 四是大学领导人必须积极参与当地商业和政治的领导活动, 并且致力于推动本地区的经济发展。二、大学文化软实力功能实现路径承继与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也是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关键。 高校通过文化的吸收与富于时代性的创新, 进一步

10、发展文化精神, 丰富文化软实力的内涵,进而推动文化软实力功能的实现。可以试从文化功能的视角, 探析大学文化软实力提升及其功能实现的基本路径。育人:文化教化功能的实践。教育责任是大学的第一社会责任,高校通过培育人才推动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教育的本质是通过文化的教化促进人的发展,因此,大学教育不仅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任务, 负有通过文化心理构建和文化习惯养成培养和造就具有中华民族独特文化气质的高级知识分子。 某种意义上,人才也是一种文化产品, 高校培育的人才就是特殊的文化产品“有文化的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需要一大批素质高、 品德好、业务精、能力强的“文化人”的不懈努力。因此,通过文化育人教

11、化的功能,关键是要在传承和创新文化的基础上通过文化养成促使受教育者实现从有知识的人向有文化的人的深刻转变。创新:文化薪火相传的灵魂。自1810年威廉冯洪堡(Wilhelm vonHumboldt) 创造性地提出 “教学与研究相统一”的崭新理念以来,学术研究功能被逐步引入大学, 这也促使文化创新成为大学承担的一项重要使命。 大学的文化精神具有前瞻性, 永远不停顿地探索和发展人类未知和已知的知识领域, 无限拓展知识的边界是其重要特性。世界一流大学之所以能够不断创造并培育新文化,主要是因为大学具有学术自由的宽容环境、 交流互动的学术氛围和科学民主的大学制度,保障了创新的无边界和无止境。 此外,还应当

12、注重开展应用研究和进行科技创新,努力成为将科学技术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中心, 直接为提高人类社会福祉和增强综合国力做贡献。引领:文化影响社会的旗帜。 大学作为创造并培育新文化的中心, 始终辐射、影响、引领社会文化的更新和发展,推动着文化软实力的不断发展。 大学汇聚了各个学科领域的专家、 学者,他们和年轻的学生们一起在宽松的学术环境中进行科学研究,特别是基础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 直接创造着推动文化软实力提升的各种元素。同时,大学通过不拘一格的人才选拔、培养机制,造就杰出的创造性人才, 成为引领社会文化前进的领袖人物, 也是实现其引领功能的重要方式。包容:文化得到认同的前提。世界开放的

13、实质是文化的开放, 文明对话的前提是文化的包容。当下,中国的大学正前所未有的与国际高等教育体制接轨融合,大学应当努力实现教育与学术资源的国际共享, 着力培养具有全球意识、 较高文化品位和较强国际竞争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并在本土化的基础上加速实现国际化的进程,努力在竞争中成为国际多元文化沟通和融合的桥梁, 提升自身文化面对外来文化的自我调节能力,做到以我为主、兼收并蓄、吐故纳新、为我所用,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三、大学文化精神构建的软实力支点一是以传统文化经典为支点, 注重夯实大学生的中华文化基础。 自然科学知识体现着严谨的科学精神, 中华传统文化则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 科学精神和人

14、文精神是青年大学生所必备的两项素质, 不可偏废。学习中华文化, 必须要认真研读“十三经” 等国学经典, 体会其中的经世治国、 识物待人、修身养性之道,并内化为青年学生的个性品质, 着力造就一大批民族文化精英。 文化精英应当具有文化自信, 这种自信的本源来自对于中国文明的充分自信和文化自觉, 通过坚实的中华文明积淀,自觉认识中国文明在当代世界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二是以自身文化积淀和文化品格为支点, 注重大学文化的和而不同、 个性发展。有个性的大学文化才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目前, 我国众多大学都向综合性大学发展,办学目标、文化取向趋同化倾向严重,暴露了办学理念、办学思想存在的深刻问题,也不同程度地反映

15、了大学管理体制、评价体系对大学个性的抑制。社会对大学的需求是多样的, 因此,应该建设多样化的大学以满足多样化的社会需求,每所大学都应有自己独具特色的办学目标、理念, 独到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取向。应该鼓励大学建设和发展具有特色的个性文化, 形成不同高校之间各具特色、优势互补、错位发展、整体和谐的中国大学文化,也唯有如此,才能使中国的高等教育体制培养出多层次、多类型、 多风格、具备特有文化情怀的高素质人才。沁园春雪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克出师表两汉:诸葛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