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式组织存在的合理性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69792578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2.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非正式组织存在的合理性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非正式组织存在的合理性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非正式组织存在的合理性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非正式组织存在的合理性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非正式组织存在的合理性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非正式组织存在的合理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正式组织存在的合理性(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非正式组织存在的合理性当人们并不在一个正式组织中或并不受其管辖时,仍然常常接触和相互作用。 这是人们经常观察到和经历到的。所涉及的人数由两个人到一大群人不等。这种 接触和相互作用的特点是,并没有特别的有意识的共同目的而持续地或反复地进 行接触和相互作用。这种接触可能是偶然的、有组织的活动所附带发生的,某些 个人愿望或群体本能所产生的。它可能是友好的,也可能是敌对的。但是,不管 这些接触、聚集和相互作用是怎么引起的,它们改变着有关人员的经验、知识、 态度和感情。有时我们会感到自己在这些情况下(如在群众中等)感情受到了影 响;更常见的是,我们观察到别人在这些情况下所受到的影响。但同样常见的是, 我

2、们没有意识到自己受到什么持久的影响,也没有通过直接的观察看到别人受到 什么持久的影响。可是,尽管如此,我们常常讲“从众心理”,并承认存在着摹 仿和仿效,认识到存在着某些共同的态度,并常常用“意见一致”、“舆论”这些 词,这就表明我们推断到了这种影响。这些影响的持久性体现在“思想状况”和 行动习惯上,这些都是记忆、经验和社会调节能力的表现。由于这些能力的后果, 人数有限的接触的影响可以在很长时期通过接触的无限连锁扩张到极为广泛的 地域和众多的人群中去。一、什么是非正式组织 我所讲的非正式组织是指刚才讲的人的接触、相互作用和聚集的总和。尽管共同 的或联合的目的被排除在其定义之外,但从非正式组织中却

3、会产生共同的或联合 的重要后果。 从以上的描述可以明显看出,非正式组织是不确定的和没有固定结构的,没有确 定的分支机构。可以把它看成是一种没有固定形态的、密度经常变化的集合体。 密度的变化是由于外界因素的影响。外界因素影响到人们地域方面接触的紧密程 度,以及使得人们具体接触以便有意识地共同完成正式目的。我把这些有着特殊 密度的区域叫做非正式组织,以便表明它们不同于社会的或一般的组织,是非正 式的。这样,一个社区、一个国家都有非正式组织。对我们的目的来讲,每个地 方都有同正式组织有关的非正式组织,这点是极为重要的。二、非正式组织的合理性正式组织由非正式组织产生并且必须有非正式组织。但在正式组织产

4、生以后,它 们又创造出非正式组织并且需要非正式组织。如果没有长期细致的观察,似乎不容易发现非正式组织是正式组织的一个重要的 和不可分割的部分。事实上,有着广泛经验的各种正式组织的干部和管理者常常 否定或无视在他们“自己的”正式组织内存在着非正式组织。这或者是由于他们 过于注意于正式组织的问题,或者是由于他们不愿承认这种难于确定或描述的非 正式组织,或者是由于非正式组织缺乏具体性,这些我们用不着去考虑。但无可 否认的是,主要的经理人员甚至整个经理人员组织常常完全不知道在他们的组织 中广泛流传的影响、态度和激动。不但工商业组织是这样,连政治组织、政府、 军队、教会和大学也是这样。可是,人们经常听到

5、这样的话:“你阅读一个组织的组织图,设立许可书、规则 和章程,或观察甚至细察其中的人员,都不能理解这个组织或它如何进行工作。” 对绝大多数组织来讲,“了解组织的诀窍”是,了解其非正式社会的人物、事情 和缘由。阅读美国的宪法、法庭的判决、法令或行政法规并不能精确确定美国政 府是如何进行工作的。“看不见的政府”这句话虽然常用于贬义,但却表达了对 非正式组织存在的认识。同正式组织相关联的非正式组织虽然常被管理者、政治家和其他组织当局直观地 理解,但据我所知,只是在工业组织的生产层级得到明确的研究。事实上,同正 式组织相关联的或没有关联的非正式组织,都成为我们日常联系中理所当然的熟 悉经验的一部分,因

6、而不为我们意识到,我们只看到其中特殊的相互作用的一部 分。但是,同正式活动或特定活动相关联的人们的联系,显然不可避免地包含着 伴随的相互作用。最后谈谈正式组织中的非正式组织的职能。除了信息交流,第二项职能就是通过 调节人们的贡献意愿和稳定客观的权威来维持正式组织的凝聚力。第三项职能是 维持人们的个人人格、自尊心和独立选择力。由于非正式组织的相互作用不是被 一定的非个人的目的或组织表现的权威有意识地控制的,它的显著特征是选择力 并提供了加强个人态度的机会。这项职能虽然常常被看成对正式组织起着破坏的 作用,但它是维持个人的个性以反抗倾向于破坏个性的正式组织的某些影响的一 种手段。 同有意识地形成的

7、正式组织不同,非正式组织是由无意识的社会过程产生的。非 正式组织有着两类重要的后果:它使人们形成一定的态度、理解、风俗、习惯、 习俗;它为正式组织的产生创造条件。非正式组织的最普遍的直接后果是形成了一些风俗、道德观念、民俗、习俗、社 会规范和理想。这是一般社会学、特别是社会心理学和社会人类学的重要研究领 域。但是,由于不恰当地过于注意正式组织,在正式组织直接产生的正式的制度 同非正式组织产生的非正式的习俗问题上有着许多混乱概念。例如,由法律规定 的措施和习俗两者如果发生冲突,后者往往占上风。不仅在局部地区和小的集团 内、而且在广泛地区和大的集团内,非正式形成的习俗和经过正式组织精心制定 的措施

8、之间存在着分歧和相互矫正的作用。前者适应于个人无意识的和非理智的 行动和习惯,后者适应于人们理智的和经过计算的行动和决策。正式组织的行为 比较而言是相当符合逻辑的。非正式的联系显然是正式组织形成以前所必需的一个条件。要使得共同目的能够 被接受、信息交流成为可能、协作意愿的精神状态得以达到,都必须有一个事前 的接触和预备性的相互作用过程。当正式组织是自发地形成的时候,这点表现得 特别清楚。在这种情况下的非正式的关系可能很短暂,并且当然受到以前在非正 式组织和正式组织两方面的经验和知识的影响。但对我们的研究目的来说,重要的是,非正式组织使得一些正式组织非成立不可, 如果不成立的话,非正式组织可能无

9、法持续发展下去。这部分地是由于人们在持 续的接触中认识到了需要和利益的共同性。当这些需要和利益是物的方面而不是 社会方而的,就会结合或协作至少发展到进行物的分配的程度或者形成利益 的冲突、对立、敌对或随之而来的组织解体。即使当需要和利益不是物的方面而是社会方面的(也就是说只是为了相互交往的 群居需要)那也需要集中于一些行动的目的以便保持人们之间的联系。当首要的 倾向或本能不是群居的冲动而是行动的需要时,这点更为明显。可以看到,人们 普遍是要进行活动的,并寻求行动的目的。与此相关,可以看到,即使其目的纯 粹是社会性的,如果没有具体的行动,社会联系一般也不能持久。纯粹被动的和 不活泼的联系是不能长

10、期存在的,似乎必须做些什么事才行。常常有这样的情况, 组织的存在只是为了满足人们联系的需要,联系就是成员们普遍的和惟一的动机。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也常常可以看到存在着一个具体的行动目的,尽管可 能是不重要的或微不足道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这个目的是否达到是无关紧要 的。例如,为了进行一场社交性的谈话,必须要讨论一些题目,尽管谈话的参加 者对这些题目本身常常并不关心,但是使人得到满足的人的交往决定于必须讨论 某件事。这是在日常社交活动中经常看到的。 因此,一个具体的行动目的对社会满足来说是必需的。做些什么事的最简单的形 式当然是谈话。但是,很显然,任何一种特定的活动形式,通常由于这种或那种

11、 原因,在短时间内就会结束,而要找到另一种活动形式,对个人或集体一般都不 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建立活动的模式具有极大的重要性。当缺乏伴有社会接 触的各种活动渠道时(例如在失业者的情况),人处于一种社会真空的状态,会 有一种“人性丧失”的感觉并伴有这种客观行为。我曾经多次看到这种情况。当 有相当多的人同时处于这种状态时,他们就可能做出某些疯狂的事情。当涉及一 群人的情况,必须使他们有事可做是极端重要的。我想“无所事事是祸害之源” 这一谚语就是由此而产生的。在军队中频繁地进行操练,无疑也是由于这个原因。 同缺乏具体行动目的正相反的情况是这样一种社会复杂性,需要以多种不同的形 式同多种不同的集团联

12、系。人处于这种情况时,会无法决定从事什么活动、同什 么集团联系。这样,由于无法做出抉择或由于各种义务的冲突,会形成一种行动 麻痹的状态。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把这种状态描述为“失范”,我认为这是个人 由于缺乏有效的行动规范而处于一种社会行为麻痹的状态。 个人的行动必须直接在当地的集团内进行。一个人必须通过同他直接接触的集团 来同大组织、国家或教会发生关系。社会活动不可能远距离地进行。这点似乎没 有引起人们足够的注意。这点说明或证明了下述情况:在战士的行为中,战友的 友情比爱国主义等更有影响力。社会的结合是个人不可缺少的需要。这就要求有 当地的活动和个人之间的相互作用。没有这些,就会发生人性丧失的情

13、况。人们 之所以愿意忍受本来可以避免的繁琐的日常工作和危险任务,就是由于他们不惜 一切代价地要通过行动来维持社会结合的感觉。不管这种感觉是由于“本能”、 社会条件或生理需要产生的,或由于所有这三者产生的,都是这样。至于这种在 社会环境中行动的必要性是完全由生物因素引起的,或部分地是群居本能所固有的,则用不着去考虑。最后,有目的的协作是人的逻辑能力和科学能力的主要出路,同时也是它们的主 要来源。理性的行为主要是一种有目的的协作行为。人的理性行为的能力主要是 从有目的的协作行为产生的。由于以上原因,不论是持续的小的非正式组织或大的协作体系,似乎一直都拥有 许多正式组织。正式组织是社会的明确的构造材

14、料。它们是使得人们的社会结合 具有足够的一贯性以便持续下去的支柱。没有这些支柱,社会就会分裂为敌对的 集团,形成目的在于防守或攻击的敌对集团。这样,随着正式组织在范围上的扩 大,就容许和要求社会凝聚力的扩大。当政府这种正式组织复合体扩展时,这点 表现得最为明显。政府如果不包括经济和宗教的职能,是不够的。当正式的政府 复合体扩展时,宗教的、军队的、经济的和其他的正式组织也相应地扩展了。一 个大规模的社会结构就出现了。当这些正式的复合体失败或缩小时,就会开始出 现社会解体。不是完全由正式组织构成的社会似乎是没有的,从家庭开始到国家 和教会的巨大复合体都是正式组织。这不是否定、而是再次确认下述事实:非正式社会的态度、习俗、风俗影响着正 式组织,并且部分地通过正式组织表现出来。它们是同一现象的相互依存的两个 方面社会由正式组织所构成,而正式组织则由于非正式组织而具有活力并受其 调节。要强调的是,两者缺一不可。其中一个失败了,另一个也会解体。这也并 不是说,如果社会解体了,分裂的或敌对的社会不会互相影响(除非是孤立的社 会)。正好相反,二者会互相影响的。但这种影响不是协作而是对立。但是即使 这样,在敌对的社会中也还需要正式组织。如果完全没有了正式组织,那就会形 成一种近乎彻底的个人主义和无秩序的状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