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热点我国新添两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背后的地理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69786903 上传时间:2024-01-2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8.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热点我国新添两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背后的地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考地理热点我国新添两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背后的地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考地理热点我国新添两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背后的地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考地理热点我国新添两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背后的地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考地理热点我国新添两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背后的地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热点我国新添两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背后的地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热点我国新添两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背后的地理(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地理热点:我国新添两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背后的地 理背景材料2019年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申报现场,新入选项目“江西抚州千金陂”获 颁证书。灌溉是农业发展的基础支撑,对人类文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自2014年设立,旨在梳理世界灌溉文明发展脉 络、促进灌溉工程遗产保护,总结传统灌溉工程优秀的治水智慧、为可持 续灌溉发展提供历史经验和启示。海外网电(李云鹏)9月4日,正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召开的国际灌排 委员会第70届国际执行理事会全体会议,公布了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中国的“内蒙古河套灌区”“江西抚州千金陂”名列其中。至此,中国的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已达19项。河套灌区位于内蒙古自治

2、区巴彦淖尔市,其引黄灌溉的历史可以追溯 到汉代。河套灌区现状灌溉面积达1020万亩,是中国最大的灌区之一,也 是蒙古高原最重要的粮食产区和生态屏障。千金陂位于江西省抚州市抚河 干流上的岔河分流处,全长1.1千米。千金陂始建于唐咸通九年(公元868 年),现状灌溉面积2.2万亩。它的建成既保障了中洲围的灌溉引水,同时 对抚河防洪、抚州城市水环境修复、水运保障发挥重要作用,是赣抚平原 灌溉农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今年与中国两项遗产同时列入第六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的,还有来自伊朗、意大利、日本、马来西亚、斯里兰卡和美国的 15个项目。目前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总数量已达91项,遍布亚洲、欧洲、非洲、北美

3、洲和大 洋洲的15个国家。延伸阅读中国的灌溉工程众多中国的灌溉工程众多,伴随和支撑了中华文明的发展轨迹。特有的自 然气候条件,使灌溉成为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历史上产生了数量众 多、类型多样、区域特色鲜明的灌溉工程,许多至今仍在发挥功能。灌溉工程遗产也是中华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保护灌溉工程 遗产体系、挖掘传承区域的特色水利历史文化,都将成为乡村振兴战略实 施的重要环节。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申报与可持续保护利用为契机,深入挖掘并向 世界展现中国灌溉历史文化,研究总结其科学技术、文化价值及管理经验, 对助推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和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现实 意义。链接国际灌排委员

4、会国际灌排委员会(ICID )成立于1950年,是以国际灌溉、排水及防洪 前沿科技交流及应用推广为宗旨的专业类国际组织,成员包括78个国家和地区委员会,覆盖了全球90%以上的灌溉面积。本次会议同期举办第三届 世界灌溉论坛。人类历史上延续至今的灌溉工程遗产,都是生态水利工程的经典范例。千金陂-中洲围建成年代:唐咸通九年(公元868年)地理位置:千金陂-中洲围灌溉工程位于江西省抚州市、长江流域鄱阳 湖的支流抚河上。工程型式:灌溉工程体系包括堰坝、渠道、闸涵、陂塘等多种型式。工程体系及遗产构成:千金陂-中洲围灌溉工程体系主要由千金陂、中 洲围灌排工程体系两大部分组成,中洲围灌排工程体系包括围堤及涵窦

5、工 程、围内灌排渠系及控制工程、调蓄湖塘等组成。中洲”为抚河和干港所环抱,是千金陂和中洲围保护和引水灌溉的 主要区域。现存千金陂砌石结构系17世纪20年代最后一次大修时改建。现状工程高6-7m,顶宽9-12m,陂体为干砌条石结构,仍然发挥着 控导抚河河势的功能。内蒙古河套灌区建成年代:汉代(公元前2世纪)地理位置:内蒙古河套灌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阴山以南、 黄河以北,河套冲积平原。工程型式:河套灌区申报主体为引黄灌溉渠系。工程体系及遗产构成:河套灌区以三盛公引水枢纽从黄河自流引水, 由总干渠、13条干渠及各级渠道输配供水至田间地头及湖泊海子、总排干 沟、12条干沟及各级排沟排水,通过

6、红圪卜扬水站进入乌梁素海排水承泄 区,后经过总排干出口段退入黄河,是完整配套的一首制灌排体系。灌区 共有各类灌排建筑物18.35万座,灌溉面积1020万亩。灌区灌溉工程遗产, 以13条历史灌溉渠系为核心,包括1949年以前的灌排工程体系,以及废 弃灌排工程设施遗存、遗迹、遗址和见证或承载河套灌区历史和遗产价值 的非工程遗产,如碑刻、文献、龙王庙等水神崇拜设施、管理建筑设施等。原标题:黄河在内蒙古有河套灌区 在江西抚河上还有个千金陂中国再添两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年09月05日第09版)9月4日无人机拍摄的河套灌区杨家河干渠第二节制闸。新华社记者刘诗平摄新华社呼和浩特9月4日

7、电题: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河套灌区牛” 在哪儿新华社记者刘诗平、李云平内蒙古河套灌区4日成功入选2019年度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这是 继宁夏引黄古灌区之后,我国黄河流域主干道上的又一处世界灌溉工程遗 产。河套灌区凭什么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它有哪些独特之处?灌区“巨无霸”:古老的超大型千万亩灌区位于黄河“几”字弯最北端的河套灌区,是我国灌区中的巨无霸” 有各类灌排建筑物18.35万座,引黄灌溉面积达1020万亩,是中国 最古老的超大型千万亩灌区之一。“黄河北、阴山南,八百里河套米粮川”。河套灌区灌溉面积之大,从输水大动脉总干渠可略见一斑:由西向东横贯河套灌区长达230公里,下设四个分水枢纽

8、,记者从第一分水枢纽驱车到第二分水枢纽,走了 足足半小时。河套灌区引黄灌溉始于秦汉,历经北魏、隋、唐大规模开发,至清末 有大小渠道40多条,沿用至今的13条大干渠在此形成,已有2200多年 的历史。据河套灌区工程处处长郭平介绍,河套灌区以三盛公引水枢纽从黄河 自流引水,完全实现灌排配套,由总干渠、干渠等七级供水渠道输水至田 间地头及湖泊湿地,由总排干沟、干沟等七级排水沟道排水,后通过总排 干末端红圪卜扬水站扬排到乌梁素海承泄区,最后将多余水量退入黄河, 是完整配套的一首制灌排体系。河套灌区灌溉工程遗产,则以13条历史灌溉渠系为核心,包括1949 年以前的灌排工程体系,废弃灌排工程设施遗存、遗迹

9、、遗址,以及见证 或承载河套灌区历史和遗产价值的古长城、古城、古庙等非工程遗产。灌溉农业“里程碑”:国家重要的粮油生产基地时下正是河套灌区农民番茄丰收时节。记者在河套灌区三道桥镇看到, 喜获番茄丰收的农民,开着拖拉机把从田间收回的番茄农产品,一车车地 拉向本地蔬菜加工厂,排着队出售。在一望无际的田野里,大面积的向日葵、玉米等,正在等待着丰收季 的到来。据了解,灌溉支撑下的河套灌区,已成为国家重要的粮油生产基地, 近年来年均粮食总产量达60亿斤以上。河套灌区管理总局有关人士表示,河套灌区为农业发展、粮食增产、 农民增收做出了巨大贡献。秦汉时期,引黄灌溉工程的创建,开启了河套 地区农业文明发展的历

10、史进程;清末,引黄渠系的系统建设,开启了河套 地区农业快速发展的新纪元;新中国成立以来,引黄灌溉工程的修建与发 展,直接推动了河套平原农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繁荣。灌溉工程遗产之镜”:可持续灌溉的典范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是生态水利工程的经典范例,研究挖掘其科技价 值和历史经验,对当前灌区现代化建设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国 家灌溉排水委员会副主席、水利部农村水利水电司副司长倪文进说。专家认为,河套灌区为多泥沙河流引水灌溉、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以及大型河流上无坝引水低影响开发模式,干旱区大型灌区盐碱化防治、 土地改良,提供了历史经验和借鉴。同时,河套灌区堪称可持续运营管理的典范。千百年来,河套灌区

11、的 灌溉工程体系、管理制度能够随着自然环境变迁、社会经济、政治军事发 展而发展演变,加上开发强度合理、兼顾生态环境影响的工程体系规划设 计,使河套灌区能够较好地延续发展,成为可持续灌溉的典型。据了解,北京时间9月4日上午,正在印度尼西亚登巴萨市召开第 3 届世界灌溉论坛暨国际灌排委员会第 70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上,江西抚州千 金陂成功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并被授牌。抚河是江西的第二大河,千百年来,当地民众在抚河上下游修筑了诸 多水利设施。位于抚州城上游抚河与干港分流处的千金陂是抚州古代水利工程,始 建于中唐时期,至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曾命名为华陂、土塍陂、冷泉陂 等。现存的千金陂为明代天启

12、年间重建,长约 1100米,顶宽10余米,是 一条用麻石砌成的陂堰。当地官方称,明代戏剧家汤显祖曾为其作金堤赋,并曾编撰千 金堤志,详细记述工程建设情况,但资料已散失,有待寻考。据介绍,千金陂是长江中游典型的具有灌溉、水运、排涝、防洪等多 方面功能的大型围区水利工程,现状灌溉面积 2.2万亩。目前,历经沧桑的千金陂仍矗立在抚河岸边,汛期约三分之一的洪水 从干港分流,三分之二的水流回归抚河,为抚州市的城市防洪继续发挥着 重要作用。2017年,江西抚州将千金陂遗址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官方表示, 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对于宣传保护千金陂遗址,挖掘传承其深厚 的历史文化内涵,助力该市历史文化名城

13、创建具有重要意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是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ICID)主持评选的文化遗 产保护项目,其评选始于2014年。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持评选的世界遗 产不同,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着眼于挖掘和宣传灌溉工程发展史及其对文明 的影响。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是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ICID)从2014郑国渠年开 始评选的世界遗产项目,旨在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在用古代灌溉工程,挖掘 和宣传灌溉工程发展史及其对世界文明进程的影响,学习古人可持续性灌 溉的智慧、保护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是国际灌溉排水 委员会于1950年成立,旨在鼓励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水利遗产保护, 拥有110个成员国。首批世界灌溉工

14、程遗产名录共17处,世界灌溉工程遗 产都是古代水利工程可持续利用的典范。国内名单2014年入选名单:四川乐山东风堰、浙江丽水通济堰、福建莆田木兰陂、湖南新化紫鹊界梯田。2015年入选名单:诸暨桔槔井灌工程、寿县芍陂、宁波它山堰。2016年入选名单:陕西泾阳郑国渠、江西吉安槎滩陂、浙江湖州溇港。2017年入选名单:宁夏引黄古灌区、陕西汉中三堰、福建黄鞠灌溉工程2018年入选名单:都江堰、灵渠、姜席堰和长渠等4个项目。2019年入选名单:内蒙古河套灌区、江西抚州千金陂。试题跟踪内蒙古河套灌区(下图所示)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灌溉用水主要 来自黄河。近年随着引黄水量的减少,部分灌区实施“井渠结合”灌

15、溉方 式,即打井抽取地下水补充灌溉。同时,每年定期引黄河水集中浇灌耕地, 淋盐排盐,并为来年春季储水保墒。据此完成 13题。JOT*g1 .井渠结合”灌溉主要为了()A.降低地下水矿化度 B.提高地下水位C.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D.提高农田单产2 .是否适合井灌”,取决于()A.耕地类型B.作物类型C 黄河水文条件D地下水质条件3.每年定期集中浇灌耕地的时间应在()A . 1-2 月 B . 5-6 月 C.7-8 月 D.10-11 月【答案】1 . C 2 . D 3 . D【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发展“井渠结合”灌溉方式,是打井 抽取地下水补充灌溉,弥补黄河水减少对农作物生长的不利影响,是为了 充分利用地下水,提高了对水资源的综 合利用率,C对;“井渠结合”灌溉方式对于地下水的矿化度没有影响,A错误;地下水位提高会导致盐碱化 加剧,B错误;提高农田单产应该从加大科技投入,加强管理,减少病虫害 等方面入手,D错误。故选C。第2题,读图,结合材料,不同地区的地 下水矿化度不同,如果矿化度高,含盐量大,则不适宜进行农业灌溉,与 耕地类型、作物类型及黄河水文条件关系不大,故选D。第3题,土壤盐碱化具有夏季淋盐,春秋返盐,冬季盐分稳定,定期从黄河水集中灌溉, 起到淋盐作用,且为来年春季储水保墒,所以浇灌耕地的时间应为秋季, 古攵选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