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69785529 上传时间:2024-01-0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4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随县二中 何金枝教学目标:(1)正确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概念; (2)能正确判断是充分条件还是必要条件;教学重难点:理解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概念.教学类型:新授课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黑板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考虑到高一学生学习这一章的知识储备不足,为了让学生更易接受这一节内容,我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提出本课的问题,并与学生共同利用原有的知识分析,事例中包括几个问题,为后面定义的分析埋下伏笔。第一个事例是:由歌曲我是一条鱼引出“水”与“鱼能活命与否”的关系。用这个事件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得出必要条件的定义。这里要强调该事件包括:A:有水;

2、B:鱼就能活。第二个事例是:“做一件衬衫,需用布料,到布店去买,问营业员应该买多少?他说买3米足够了。”这样,就产生了“3米布料”与“做一件衬衫够不够”的关系。用这个事件目的是为了第二部分引导学生得出充分条件的定义。这里要强调该事件包括:p:有3米布料;q:做一件衬衫够了。用以上两个生活中的事例来说明数学中应研究的概念、关系,会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有助于提高兴趣和深入领会概念的内容,特别是它的必要性。二,引导分析,给出定义,讲解新课。在第一部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后,紧接着开展第二部分,引导学生分析实例,让学生从事例中抽象出数学概念,得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定义。在引导过程中尽

3、量放慢语速,结合事例帮助学生分析。 1 首先给出推断符号“ ”,并引出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意义我们约定:若p则q为真,记作:p q 或 qp 若p则q为假,记作: 结合具体事例,让学生体会推断符号的优点:在表达上的简洁性,同时还可以标明命题的真假,并会使用。2给出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定义: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一般地,如果已知 p q 那么就说,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理解充分条件,这里只要具备p,就能得到q。也就是说p对q是充分的,所以p是q的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可以从逆否命题的来讲,由于互为逆否的两个命题的真假性相同,所以有若q不成立则p一定不成立,那么也就是说要p成立,q是必须的,虽然有它也不能保证p一定成立。结合教材例一讲具体讲解充分条件的判别方法,直接用定义法,判断命题的真假。来得到p是否是q的充分条件。给出一练习,分析使命题成立的充要条件往往有多个,也就是充分条件的不唯一性。结合教材例二讲解必要条件的判定方法3从集合的角度来理解: ,相当于 ,即 或 即:要使 成立,只要 就足够了有它就行4 从闭合电路的角度来理解三 课堂知识小结 一种约定:“若p则q为真”约定为“p能推出q”两个定义: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三种方法:定义 集合 电路图四 作业布置 课本P 10 练习3、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