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工作导则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69744383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51.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风险管理工作导则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风险管理工作导则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风险管理工作导则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风险管理工作导则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风险管理工作导则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风险管理工作导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险管理工作导则(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7. 风险管理工作导则风险管理是人们对潜在的意外损失进行辨识、评估,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即在主观上尽可能有备无患或在无法避免时亦能寻求切实可行的补偿, 从而减少意外损失或进而使风险化解为我所用的一种努力方法。建设工程建设周期持续时间长,所涉及到的风险因素和风险事件发生概率大,因此对建设工程风险进行主动的预防和控制是十分必要的。7.1 风险管理的工作程序(程序图见下页)7.2 风险识别:建设工程初始风险清单风险因素典型风险事件设计内容不全、设计缺陷、错误和遗漏,应用规范不恰当,未考虑地质条技设计件,未考虑施工可能性等术施工工艺落后,施工技术和方案不合理,施工安全措施不当,应用

2、新技术风施工新方案失败,未考虑场地情况等险其他工艺设计未达到先进性指标,工艺流程不合理,未考虑操作安全性等非自然与洪水、地震、火灾、台风、雷电等不可抗拒自然力,不明的水文气象条件技环境复杂的工程地质条件,恶劣的气候,施工对环境的影响等术政治法律法律及规章的变化,战争和骚乱、罢工、经济制裁或禁运等风通货膨胀或紧缩,汇率变动,市场动荡,社会各种摊派和征费的变化,资经济险金不到位,资金短缺等业主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协调,业主和设计方、施工方以及监理方的协调,组织协调业主内部的组织协调等合同条款遗漏、表达有误,合同类型选择不当,承发包模式选择不当,索合同赔管理不利,合同纠纷等业主人员、设计人员、监理人员、

3、一般工人、技术员、管理人员的素质 (能人员材料设备力、效率、责任心、品德)不高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或设备供货不足或拖延、数量差错或质量规格问题,特殊材料和新材料的使用问题,过度损耗和浪费,施工设备供应不足、类型不配套、故障、安装失误、选型不当等风险管理的工作程序风险管理开始是是否有风险风险识别初始风险清单否风险评价风险管理结束小大是信否息反是馈否否否是风险量大小风险是否可以回避风险回避风险是否可以预防和减小风险控制风险是否自身承担风险转移风险自留风险决策风险决策实施决策执行情况检查风险管理工作总结建设工程的风险识别往往是通过对经验数据的分析、风险调查、专家咨询以及试验论证等方式, 在对建设工程

4、风险进行多维分解的过程中、认识工程风险、建立工程风险清单。初始风险清单建立后,还需要结合项目工程的具体情况进一步识别风险,从而对初始风险清单作出进一步补充和修改,列出本工程项目建设过程的工程风险识别清单。7.3 风险评价:风险评价主要在于确定本项目建设过程中各种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及其对项目建设工程目标影响的严重程度,如投资增加的数额、工期延误的天数等。 在目前项目监理活动中进行定量化的风险评价条件若不成熟时,可以结合项目的现场情况对识别出的风险因素进行定性分析,对其可能形成风险事件的概率及对建设目标造成的严重程度,进行风险评价。7.4 风险对策方案:风险管理中所运用的风险对策一般有以下四种,即

5、风险回避、损失控制、风险自留和风险转移。这些风险对策的适用对象各不相同,需要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 针对项目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选择最适宜的风险对策,以最佳的风险对策组合形成风险对策的决策方案。1、风险回避对策:风险回避是以一定的方式中断风险源,使其不再发生或不再继续发展,从而避免可能发生的潜在损失。风险回避是一种消极的风险对策,但是过多的回避风险就等于不采取行动,而可能是最大的风险所在。在采用回避风险时应注意以下问题:1)、回避一种风险可能会产生另一种新的风险;2)、回避风险的同时也失去了从风险中获益的可能性;3)、回避风险可能不实际或不可能。2、损失控制对策:损失控制分为预防损失和减少损失两方

6、面工作。预防损失措施主要是降低或消除(通常只能做到减少)损失发生的概率,而减少损失措施的作用在于降低损失的严重性或遏制损失的进一步发展,使损失最小化。损失控制是一种主动、积极的风险对策。损失控制措施的方案确定需要综合考虑损失控制措施的效果(减少的损失,包括间接损失和隐蔽损失)及其相应的代价(付出的费用和时间两方面的代价)。损失控制对策的措施方案一般由三部分方案组成。1)、预防计划方案:预防计划的目的在于有针对性的预防损失的发生,其主要作用是降低损失发生的概率,其具体措施包括组织措施、管理措施、合同措施、技术措施。组织措施:明确各部门人员在损失控制方面的分工及职责,实现预防计划的相应工作制度、人

7、员培训等。管理措施:包括采取风险分隔措施 (将不同的风险单位分离间隔开来,将风险局限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 避免风险事件发生时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采取风险分散措施(增加风险承担单位,达到风险共担的目的)。合同措施:保证合同结构合理,不同合同之间协调一致,不出现条款之间的矛盾,注意合同具体条款的严密性,并作出与特定风险相应的规定,如提供履约保证和预付款保证等。技术措施:在施工过程中常用的预防损失措施,如地基加固、对周围建筑物的防护措施, 材料检测等;技术措施的采取有相应的费用和时间代价,故应慎重选择。2)、应急控制预案 :当严重风险事件紧急发生后,应立即采取的减少损失, 防止事态扩大而预先制定的

8、现场控制措施及预先的物资、器械储备和人员调集的方案(预案)。本方案应含安全撤离现场人员,援救处理伤亡人员,最大限度的减少各种损害的措施等。3)、予后处理方案:风险事件发生后的处理及后果分析方案。包括对进度计划的调整和延期分析,材料、设备供应计划的调整,保险索赔,资金调整等方面及后果分析。3、风险自留对策:风险自留对策就是将风险留给自己承担,它不改变风险的客观性质,不改变风险的发生概率,也不改变风险潜在损失的严重性。1)、非计划性风险自留。由于管理者缺乏风险意识,或风险识别、风险评价的失误,或风险决策延误及实施的延误造成的风险事件突然发生,使管理机构自己承担风险责任称为非计划性风险自留。2)、计

9、划性风险自留。 管理者经过正确的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价后,采取的有意识的、有计划的、主动的承担风险事件的一种决策。3)、计划性风险自留的适用条件;( 1)、对有些风险既不能回避, 又不可能有效预防和转移, 采取风险自留是无奈的选择。(2)、通过风险评价,损失可准确的预测,且损失不严重,企业有一定的储备资金,有足够抵御风险的能力和准备。( 3)、通过风险评价和对机会成本的分析比较, 承担此类风险事件造成损失的资金比预交保险费用来转移风险责任的资金要少的多, 自留风险对策显得合理。4、风险转移对策: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之一是风险分担原则, 即任何一种风险都应由最适宜承担该风险或最有能力进行损失控制的一方

10、或几方分散承担。符合这一原则的风险转移是合理的, 可以取得双赢或多赢的结果。1)、合同转移(又称非保险转移) :一般是通过签订合同的方式将工程风险转移给对方当事人(如固定总价合同将涨价风险转移给承包商,总承包商通过分包合同将一部分专业技术性很高的工程质量风险转移给分包商,将材料涨价风险转移给材料供应分包商等),或合同当事人一方要求另一方为其履约行为提供第三方担保等。这种利用合同进行风险转移的对策适用于转移某些保险公司不可保的潜在损失(如物价上涨,法规变化等),或是被转移者往往能够较好地控制损失的风险 (如专业分包商更能较好的把握专业性强的施工技术)。2)、保险转移:通过购买保险, 将工程建设的某些范围的风险事件责任转移给保险公司承担。购买保险有一个机会成本的分析评价。7.5 风险对策的决策选择及风险管理过程。对具体的工程项目通过风险辨识、风险评价从而确定风险管理的决策方案时,往往是将上述的四种风险对策联合使用和分别组合才能达到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和有效控制。在施工过程中风险管理工作是一个不断的进行风险辨识、 风险评价、制定风险管理决策、 实施决策、进行检查、修正的循环管理和动态管理过程。因此对项目的风险管理工作要做到主动性、持续性,要有书面分析记录和执行检查记录。7.6 由于建设单位行为可能引发的风险事件执行备忘录备案制度。监理机构往往由于管理权限的限制无法控制由于建设单位的一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