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水平知识点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69741771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业水平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学业水平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学业水平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学业水平知识点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学业水平知识点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业水平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业水平知识点(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业水平知识点必修一集合与函数概念1、 含n个元素的集合的所有子集有2n个2、求y = f (x)的反函数:解出x = f J(y), x, y互换,写出y二f,(x)的定义域;函数 图象关于y=x对称。3、 对数:负数和零没有对数;1的对数等于 0 : loga1=0 :底的对数等于1:logaa=1,、积的对数:loga(MN) = loga M +loga N,商的对数:logaJM =logaM _loga n 幕的对数:log a M n = n log a M ; log m bn =巴 log a bam4、奇函数f (- x) = - f (x ),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

2、f(-x)二f (x ),函数图象关于y轴对称。必修二 一、直线平面简单的几何体1、 长方体的对角线长l2 = a2 b2 c2 ;正方体的对角线长I = 3a432、 球的体积公式:v =R 球的表面积公式: S=4兀R 23、柱体V二s h,锥体 V =丄s?h34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及相关公理及定理:(1) 四公理三推论:公理1 :若一条直线上有两个点在一个平面内,则该直线上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 公理2:经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公理3: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 那么它们还有其他公共点, 且所有这些公共点的集合是一条过这个公 共点的直线。推论一:经过一条直线和这条

3、直线外的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推论二: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推论三: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2) 等角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3) 空间线线,线面,面面的位置关系: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相交直线一一有且仅有一个公共点;平行直线一一在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异面直线 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没有公共点。相交直线和平行直线也称为共面直线。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1) 直线在平面内(无数个公共点);(2) 直线和平面相交(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3) 直线和平面平行(没有公共点)用两分法

4、进行两次分类。它们的图形分别可表示为如下,符号分别可表示为a : , a:二A , a。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如果不在一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和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1 / 7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推理模式:a二i,b二x,a/b= a/.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 交,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平行。推理模式:a :,a -卩,:门一:=b= a/ b .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有两种 :两平面相交(有一条公共直线)、两平面平行(没有公共点)(1) 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推论:如果一个平

5、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于另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平行。推论模式:a p|b 二 P,a 二:jb 二 ab、P ;a,b - 匕 aa ,bb = / (2)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 A.如果两个平面平行,那么其中一个平面内的直线平行于另 一个平面;B.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2)垂直:1. 线线垂直判断线线垂直的方法:所成的角是直角,两直线垂直;垂直于平行线中的一条,必垂直于另一条。三垂线定理: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它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的射影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垂直。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

6、垂直,那麽它也和这条斜线的射影垂直。2. 线面垂直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如果两条直线同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3. 面面垂直两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线面垂直=面面垂直)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两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面面垂直=线面垂直)若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的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二、直线和圆的方程y2 一 y1、斜 率:k =tana , kE(_oa,畑);直线上两点 R(% ,yj, P2(x2, y2),

7、则斜率为 k =X2 N2、 直线方程:(1)、点斜式:y Mukd xJ ;( 2)、斜截式:y = kx + b ;(3)、一般式:Ax + By+C=O (A、B不同时为0) 斜率 k = y轴截距 BB3、两直线的位置关系A1 _ B1 亠 C1(1 )、平行:I1/I2 kj =k2且bb2 ; a2 一 b2 厂 c2 时,I1/I2;垂直:;&,k2 - -1 二 h _ l2A! Atan 2 / 71k?k1(2) 夹角范围:0,二 夹角公式:;kk2都存在,1 kK = 0夹角范围:夹角 公式:k k2都存在q = f21十Kk?鼻01 + k?ki(3) 、点到直线的距离

8、公式(直线方程必须化为一般式)h AxojBy o身|JA2 + B 24. 圆的方程:(1) 圆的标准方程 (x - a)2 (y 一 b)2 = r2,圆心为C(a,b),半径为r(2) 圆的一般方程 x2 y2 Dx Ey F = 0 D2 E4F . 0表示圆。必修三算法初步与统计:1 算法的三种基本结构:(1)顺序结构(2)条件结构(3 )循环结构2. 算法基本语句:1.输入语句:输入语句的格式:INPUT “提示内容”;变量2.输出语句: 输出语句的一般格式:PRINT “提示内容”;表达式3 .赋值语句:赋值语句的一般格式:变量=表达式4 .条件语句(1)“IF THEN ELS

9、E ”语句5. 三种常用抽样方法:1. 简单随机抽样2 .系统抽样3.分层抽样4.统计图表:包括条形图,折线图,饼图,茎叶图。频率分布直方图:具体做法如下:(1)求极差(即一组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2)决定组距与组数;(3)将数据分组;(4)列频率率布表;(5)画频率分布直方图。注:频率组距分布直方图中小正方形的面积 =组距X频率。折线图:连接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小长方形上端中点,就得到频率分布折线图。6. 刻画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排列,处在中间位置上的一个数据(或中间两位数据

10、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 中位数;7. 刻画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统计量:极差,极准差,方差。(1 )极差一定程度上表明数据的分散程度,对极端数据非常敏感。(2) 方差,标准差越大,离散程度越大。方差,标准差越小,离散程度越小,聚集于平均数的程度越高。(3) 计算公式:s =(X1 X)2 +(X2 x)2 +| +(Xn X)2&频率分布直方图: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各小长方形的面积等于相应各组的频率,小长方形的高与频数成正比,各组频数之和等于样本容量,频率之和等于1。随机事件:在一定的条件下所出现的某种结果叫做事件。一般用大写字母A,B,C表示.随机事件的概率:在大量重复进行同一试验时 ,事件A

11、发生的频率总接近于某个常数,在它附近摆动,这时就把这个常数叫做事件A的概率,记作P(A)。由定义可知0 P (A) 1,3 / 7显然必然事件的概率是1,不可能事件的概率是 0。1. 事件间的关系(1) 互斥事件:不能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叫做互斥事件;(2) 对立事件:不能同时发生,但必有一个发生的两个事件叫做互斥事件;(3) 包含:事件A发生时事件B 一定发生,称事件A包含于事件B (或事件B包含事件A);(4) 对立一定互斥,互斥不一定对立。2. 概率的加法公式:(1 )当A和B互斥时,事件 A+B的概率满足加法公式:P (A+B) =P (A +P ( B) (A B互斥)(2)若事件A与

12、B为对立事件,则 AU B为必然事件,所以 P(AU B)= P(A)+ P(B)=1,于是有 P(A)=1 P(B).2)A 包含的基本事件个数总的基本事件个数2)每个3古典概型(1) 正确理解古典概型的两大特点:1)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只有有限个;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2)掌握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P (A)=4. 几何概型:(1)几何概率模型:如果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只与构成该事件区域的长度(面积或体积)成比例,则称这样的概率模型为几何概率模型。(2) 几何概型的特点:1)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基本事件)有无限多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3 )几何概型的概率公

13、式:P (A)=构成事件A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积)试验的全部结果所构成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积)必修四一、 三角函数1、 弧度制:(1) 180 弧度,1弧度=(180 :.57iie弧长公式:丨|r C是角的弧度数)2、 三角函数(1 )、定义:yx丄y丄xrrsi 门=丄cosa=tan a=丄cota=seca =csca= rrxyxy3、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角度0s3045。6090120135150180270360口的弧度0兀/6JIJt2兀3兀5兀3_24323462sin 口01證也1込眨10-10222222cos13證10隹玉-101222222tan a031一-V3-1

14、V330一04、 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sin?* -cos2 y = 1 tan、;cot- 1tan=-cosa5、诱导公式:(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公式二:公式三:公式四:公式五:si n(180。+ 口)=s in 口si n( -a) = _s in。si 门(180。一0 ) = si no si n(360a ) =si nacos(180。中。)=-cosacos(-o() = cosacos(180*-a ) =-cosa cos(360-ct) = cosatan(180 + o()=tanotan(-a)=_tanatan(180 o() =tano tan(360) =tana6、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S(. 5:sin(二.-)二 sin :cos :cos :sin-S(:sin(xF)=sin :cos .?-cos :si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