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单元测试卷及答案3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69739498 上传时间:2023-09-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单元测试卷及答案3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版《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单元测试卷及答案3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教版《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单元测试卷及答案3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教版《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单元测试卷及答案3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教版《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单元测试卷及答案3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单元测试卷及答案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单元测试卷及答案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第十四章 压强和浮力单元测试卷及答案3 一、理解与应用1压力的作用效果用物理量_表示,它的大小跟_和_有关。使用图钉在墙上钉图片时,应用钉帽去接触_,应用针尖去接触_。2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同一深度,各方向压强_,深度增大,液体的压强_。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_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_。3用嘴吸装矿泉水的塑料瓶,瓶会变瘪,变瘪的原因是_。4在托利拆利实验中,玻璃管内水银面上方是_的,靠管外的水银面上的_支持着管内水银柱。所以,这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就等于_。5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_。6物体沉浮的条件(填:、或)是:下沉,F浮_G;上浮,F浮_G;悬浮,F

2、浮_G;漂浮,F浮_G。7在下列措施中,为了增大压强的是 A扁担做成扁平状 B拖拉机安装履带C缝衣针的针尖做得很尖 D铁轨铺在枕木上8两手指用力顶住铅笔,使它保持静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手指受到的压力相同,细端手指受到的压强较大B两手指受到的压强相同,细端手指受到的压力较大C两手指受到的压力相同,粗端手指受到的压强较大D两手指受到的压强相同,粗端手指受到的压力较大9比较下列情形中,人对地面压强最大的是 A人站在地面上不动时 B人步行时C人蹲在地上时 D人踩高跷时10第一个用实验准确测定大气压强数值的科学家是 A阿基米德 B托里拆利 C帕斯卡 D伽利略11将刚装满水的热水瓶中的水倒掉,并用

3、瓶塞塞住,若瓶塞不漏气,刚过一段时间后,瓶塞很难拨出,造成这一现象的正确解释为 A由于瓶口的热胀冷缩,瓶口对瓶塞的压力增大了B经过一段时间后,瓶口处水蒸气过多,使摩擦增大C经过一段时间后瓶内的气体压强减小,使瓶内外压强差增大D以上说法都不对12把等质量的实心铁球和铝球分别挂在弹簧秤下并浸没于水中,则 A挂铁球的弹簧秤示数较大 B挂铝球的弹簧秤示数较大C两弹簧秤的示数一样 D无法判断哪个弹簧秤的示数大13以下装置中,没有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 A医生用的注射器 B学校锅炉水位计C茶吧使用的茶壶 D三峡水库大坝上的船闸14去年冬天,小阳在上课前往不锈钢饭盒里倒了大半盒开水,盖上盖子就去上课,等上完

4、一节课回来一瞧,发现盒盖子下陷,而且打不开,你能解释这种现象吗?请你帮小阳想一想,怎样将饭盒打开?15一次龙卷风发生时,屋外的气压急剧降到90 kPa,当时门窗紧闭,可以近似地认为室内的气压是标准大气压,取作100 kPa。若室内屋顶的面积为100 m2,这时屋顶所受的内、外压力差是多大?16一艘远洋邮轮在东海中满载航行,它的排水量是15 000 t,邮轮及所装的邮件共重多少牛顿?已知海水1.03103 kg/m3,它排开的海水的体积为多少?这艘远洋邮轮从吴淞口驶入黄浦江,此时邮轮是上浮一些还是下沉一些?(g取10 m/s2)二、探究与体验17在氢气球下挂一张厚纸,用剪刀把厚纸一小块一小块剪去

5、,当剪到一定程度,气球就会浮悬在空中不上也不下了,如果继续剪纸,气球将上浮。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这个现象。与此类似,悬浮在空中的飞艇要上浮或下沉,可以采用哪些方法?18你一定注意过炉子的燃烧过程,当炉膛内有燃料燃烧时,有烟气从烟囱中自动排出,新鲜空气则从炉口处补充进来,炉膛内的燃烧得以保持下去。这个现象中有包含有浮力知识,也包含有压强知识,你能否画出简单的示意图,分析其中的科学道理?三、阅读与思考19阅读材料: 我国古代对浮力的认识及应用 大约在殷商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开始认识和应用浮力了,是世界上应用浮力最早的国家之一。当时是利用较大的独木,从中间挖成槽形,放在江河的水中漂流,称为独木舟。人们利用

6、它来载人和装运收获的猎物。后来又发展到用木板做成船体,在江河中代替独木舟航行。随着生产和技术的发展,以后各个朝代对船的形状和结构又进行了多次改进,使木船不仅能在内河、湖泊中航行,还制造了能适用于大海、大洋中航行的大型船舶。明朝时的郑和出使西洋用的大型“宝船”船队,其船体在结构上合理、精致、美观,都达到了古代造船工艺史上的颠峰。这一伟大的成果,是古代造船史上非常光辉的业绩,是我们祖先对世界航海事业作出的伟大贡献。浮桥是我国古代历史上应用浮力的伟大奇迹,在公元前8世纪周朝时就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以后的年代,发展到不仅可以在小河上架起浮桥,而且像黄河这样的大河上也架起了浮桥。相传在11世纪初,在蒲州

7、附近潼关以北的黄河上曾架起一座很大的浮桥,浮桥的缆绳用8只铁牛系住,这些铁牛立于两岸,每只铁牛重数万斤。后来由于洪水泛滥,浮桥被冲垮,铁牛也沉入河中。如何把铁牛打捞起来,在当时的条件下,是比较困难的。和尚怀丙派人潜入水中,用铁索把铁牛和两只装满泥土的大船系在一起,然后再把船中的泥土除去,利用大船所受的浮力,把铁牛拉上来。利用物体的沉浮原理估测液体的密度,在我国的宋、元时代已经开始。根据有关文献记载,密度的测定主要是和古代的制盐业密切联系的,即由于估测盐水的需要,发展了液体密度的测量技术,为晒盐业提供了条件。11世纪,姚宽在台州做官时,为了检查盐商是否舞弊,他首创了一种简单的估测盐水密度的方法。

8、选用体积大体相同,而质量不同的莲子十粒,当把莲子放在盐水中时,如果这些浮沉子莲子有5粒以上浮起,说明盐水是最浓的;如果有三四粒莲子浮起,说明此盐水是浓盐水;如果不足3粒莲子浮起,说明此盐水是稀盐水。到了元代,经进一步改进,制造了便于携带的简单装置。取四个莲子,分别用四种不同浓度的盐水浸泡,放在一个竹筒内,便成为简单的测定盐水浓度的装置。如果要测某种盐水的浓度,只要把待测盐水的一小部分装入筒内,观察各类莲子浮起的情况,便可以估测盐水的浓度。到了明代,测定盐水浓度的方法进一步简化,选一粒轻重合适的莲子,放在竹筒内,当把待测的盐水放入竹筒中时,如果莲水浮在水面上成横倒形,则盐水最浓;如果成垂直形,则

9、盐水次浓;如果莲子沉而下浮,则盐水不浓。我国古代这种简单估测盐水浓度的方法,与现代密度计的原理相似,这说明我国古代对浮力的研究与应用已经相当深入了。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古代为世界航海事业做出伟大贡献的著名人物是谁?(2)和尚怀丙是采用的什么办法打捞沉入河里的铁牛的?(3)用你所学的知识解释我国明代估测盐水浓度的方法中所包含的科学道理。四、调查与实践20某校准备利用STS活动课时间开展一次登山活动,研究登山过程中大气压随高度变化的情况。请你利用身边常见的器材设计一个简易的气压计。要求:(1)列出你自制气压计所用的器材,画出简单的示意图,并说明怎样用此气压计来观察大气压的变化;(2)在实

10、际制作、使用气压计的过程中,为了很明显地观察到大气压的变化,要特别注意哪些事项?(至少写出两点注意事项。)五、想像与创新21从冬季的枯水期到江河的主汛期,河堤承受的水的压强有何变化?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有哪些?在1998年我国长江流域发生了全流域的洪涝灾害,湖北长江大堤上的抗洪勇士们发现大堤上发生管涌(一种贯穿大堤的空洞,会造成堤外渗水,通常由白蚁筑穴形成)的险情时,不是一味地采取堵的方法,而是创造性地运用科学方法,先使管涌停涌,再来寻找管涌源对大堤进行加固。你能设想他们用的是何种方法吗?请简要说明。答 案 1压强 压力 受力面积 手 墙 2相等 增大 密度 越大 3外面的气压大于瓶内的气压 4

11、真空 大气压 大气压 5越小 6 = = 7C 8A 9D 10B 11C 12A 13A 14盒内的空气冷却后,压强减小,盒外的大气压比盒内大,所以打不开 可用开水在盒子上烫一下 15106 N 161.5108 N 145 63 m3 轮船进入长江水面上后,将下沉一些,因为浮力不变,仍等于重力,但江水的密度比海水的密度小 17开始时浮力大于重力,剪去纸片后,重力减小,直到二力平衡 再继续剪,重力小于浮力时,气球就会上升 可放掉气囊中的气体减小浮力,使气球下降 要上浮可向气囊中充气,也可减轻所载物品 18略 19略 20气压计的类型有:膜式气压计:如用罐头瓶(或金属盒)和一张橡皮膜,一根细而

12、轻的指针的一端粘在橡皮膜上,另一端指向有刻线的标尺。瓶式气压计:在瓶中装上适量的水或油,插入一根玻璃管后密封,稍用力向下压,使管中水面高于瓶中。U形管气压计:用一个U形管装上一定的水或油,一端封闭,固定在木板上,管旁标上刻度。不同的气压计有不同的观察方法:如瓶式气压计在玻璃管内水柱上升时,表明外面的大气压减小了。不同的气压计有不同的注意事项:如封闭处要密合,不漏气,要避免由于瓶子或管子受热 瓶子中的水多少适量等 21在大堤外先筑围堰,使涌出的水位提高,对大堤也受到外侧的水的压力,当内外的水位相平时,这两个压(强)力相等,根据连通器的原理,水就不再流动了,这样做避免了水快速流出时对大堤形成的冲刷,大堤不会快速垮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