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林匹克数学的技巧(中)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69731594 上传时间:2024-02-2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奥林匹克数学的技巧(中)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奥林匹克数学的技巧(中)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奥林匹克数学的技巧(中)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奥林匹克数学的技巧(中)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奥林匹克数学的技巧(中)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奥林匹克数学的技巧(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奥林匹克数学的技巧(中)(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奥林匹克数学的技巧(中篇)2-7-8 配对配对的形式是多样的,有数字的凑整配对或共轭配对,有解析式的对称配对对或整体配对,有子集与其补集的配对,也有集合间象与原象的配对。凡此种种,都体现了数学和谐美的追求与力量,小高斯求和(1+2+99+100)首创了配对,也用到了配对。例2-143 求之值。解 作配对处理 例2-144 求和 解一 由把倒排,有相加 得 解二 设集合,注意到 有 为了求得把每一,让它与补集配对,共有对,且每对中均有于是这两种解法形式上虽有不同,但本质上是完全一样的,还有一个解法见例2-149。例2-145 设是给定的实数,证明存在实数使得这里的表示y的小数部分。证明 有 知下

2、面利用这一配对式的结论。设据抽屉原理知,必存在,使取,由上式得2-7-9 特殊化特殊化体现了以退求进的思想:从一般退到特殊,从复杂退到简单,从抽象退到具体,从整体退到部分,从较强的结论退到较弱的结论,从高维退到低维,退到保持特征的最简单情况、退到最小独立完全系的情况,先解决特殊性,再归纳、联想、发现一般性。华罗庚先生说,解题时先足够地退到我们最易看清楚问题的地方,认透了、钻深了,然后再上去。特殊化既是寻找解题方法的方法,又是直接解题的一种方法。例2-146 已知恒等式 求实数,其中。解 对取特殊值,当时,有故有(1) (2)又取(即比较常数项系数),有 (3)比较的系数(考虑特殊位置),有(4

3、)由得 代入(1),得代入原式左边,有 故知。也可以将的值代入(3)、(2)求,但要检验排除增根。例2-147 已知为常数,且求证 是周期函数。分析 作特殊化探索。求解的困难在于不知道周期,先特殊化,取一个满足条件的特殊函数且,有但的周期为。猜想:是周期。证明 由已知有据此,有得证为周期函数,且为一个周期。例2-148 在平面上给定一直线,半径为厘米(是整数)的圆以及在圆内的条长为1厘米的线段。试证在给定的圆内可以作一条和给定直线平行或垂直的弦,它至少与两条给定的线段相交。分析 特殊化,令,作一个半径为1的圆,在圆内作四条1厘米长的线段,再作一条与已知直线L垂直的直线L(图2-63)现从结论入

4、手,设ABL并与两条弦相交,则交点在L上的投影重合,反之,如果四条线段在L或L上的投影有重合点,则从重合点出发作垂线即可。由特殊化探索出一个等价命题:将给定的线段向已知直线L或L的垂线作投影时,至少有两个投影点重合。这可以通过长度计算来证实。证明 设已知直线为L,作LL,又设条线段为,每一条在L,L上的投影长为,有。由得从而,两个加项中必有一个不小于厘米,但圆的直径为厘米,故在L或L的投影中,至少有两条线段的投影相交,过重迭点作L或L的垂线即为所求。(将表示为三角函数运算更方便).(例2-51)的求解过程,实质上是对表达式中函数的三个表达式分别取值为2-7-10 一般化推进到一般,就是把维数较

5、低或抽象程度较弱的有关问题转化为维数较高、抽象程度较强的问题,通过整体性质或本质关系的考虑,而使问题获得解决,离散的问题可以一般化用连续手段处理,有限的问题可以一般化用数学归纳法处理,由于特殊情况往往涉及一些无关宏旨的细节而掩盖了问题的关键,一般情况则更明确地表达了问题的本质。波利亚说:“这看起来矛盾,但当从一个问题过渡到另一个,我们常常看到,新的雄心大的问题比原问题更容易掌握,较多的问题可能比只有一个问题更容易回答,较复杂的定理可能更容易证明,较普遍的问题可能更容易解决。”希尔伯特还说:在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时,如果我们没有获得成功,原因常常在于我们没有认识到更一般的观点,即眼下要解决的只不够是

6、一连串有关问题的一个环节。例2-149 求和(例2-144) 解 引进恒等式 对求导 令,得。这实质是将所面临的问题,放到一个更加波澜壮阔的背景上去考察,当中既有一般化、又有特殊化。例2-150 1985个点分布在一个圆的圆周上,每个点标上+1或-1,一个点称为“好点”,如果从这点开始,依任一方向绕圆周前进到任何一点时,所经过的各数的和都是正的。证明:如果标有-1的点数少于662时,圆周上至少有一个好点。证明 这里662与1985的关系是不清楚的,一般化的过程其实也就是揭示它们内在联系的过程,可以证明更一般性的结论:在个点中有个-1时,“好点”一定存在。(1)时,如图2-64,A、B、C、D标

7、上+1,则B、C均为好点。(2)假设命题当时成立,即个点中有个-1时,必有好点。对,可任取一个-1,并找出两边距离它最近的两个+1,将这3个点一齐去掉,在剩下的个点中有个-1,因而一定有好点,记为P。现将取出的3个点放回原处,因为P不是离所取出的-1最近的点,因而从P出发依圆周两方前进时,必先遇到添回的+1,然后再遇到添回的-1,故P仍是好点,这说明,时命题成立。由数学归纳法得证一般性命题成立,取即得本例成立。这里一般化的好处是:第一,可以使用数学归纳法这个有力工具;第二归纳假设提供了一个好点,使得顺利过渡到。一般说来,更强的命题提供更强的归纳假设。例2-151 设,求证是整数。证明 考虑更一

8、般性的整系数多项式 由 知是偶函数,从而只含的偶次项,得是含的整系数多项式,特别地,取为正整数即,得为整数。这里,把常数一般化为变数之后,函数性质便成为解决问题的锐利武器。2-7-11 数字化数字化的好处是: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同时,还将抽象的推理转化为具体的计算。这在例2-33中已见过。例2-152 今有男女各2n人,围成内外两圈跳舞,每圈各2n人,有男有女,外圈的人面向内,内圈的人面向外,跳舞规则如下:每当音乐一起,如面对面者为一男一女,则男的邀请女的跳舞,如果均为男的或均为女的,则鼓掌助兴,曲终时,外圈的人均向左横移一步,如此继续下去,直至外圈的人移动一周。证明:在整个跳舞过程中至

9、少有一次跳舞的人不少于n对。解 将男人记为+1,女人记为-1,外圈的2n个数与内圈的2n个数中有个1,个-1,因此,和从而 另一方面,当与面对面时, 中的-1的个数表示这时跳舞的对数,如果在整个过程中,每次跳舞的人数均少于n队,那么恒有从而总和 由与矛盾知,至少有一次跳舞的人数不少于n对。这里还用到整体处理的技巧。例 2-153 有男孩、女孩共n个围坐在一个圆周上(),若顺序相邻的3人中恰有一个男孩的有组,顺序相邻的3人中恰有一个女孩的有组,求证。证明 现将小孩记作,且数字化 则其中又设取值为3的有个,取值为的有个,依题意,取值为1的有个,取值为的有个,得 可见,也可以数字化为 有考虑积 知2

10、-7-12 有序化当题目出现多参数、多元素(数、字母、点、角、线段等)时,若按一定的规则(如数的大小,点的次序等),将其重新排列,则排序本身就给题目增加了一个已知条件(有效增设),从而大大降低问题的难度。特别是处理不等关系时,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技巧。例2-154 设有的正方形方格棋盘。在其中任意的3n个方格中各放一枚棋子,求证可以选出行和列,使得3枚棋子都在这n行和n列中。证明 设3n枚棋子放进棋盘后,2n行上的棋子数从小到大分别为,有 由此可证 (1)若,式显然成立。(2)若时,从而得式也成立。据式,可取棋子数分别为所对应的行,共n行。由于剩下的棋子数不超过n,因而至多取n列必可取完全部3n

11、个棋子。例2-155 设都是自然数,且满足 求中的最大值。()解 由条件的对称性,不妨设 这就改变了条件的对称性,相当于增加了一个条件 否则,由知 从而,代入得 矛盾,这时,由有 当且时,有最大值,这也就是的最大值。2-7-13 不变量在一个变化的数学过程中常常有个别的不变元素或特殊的不变状态,表现出相对稳定的较好性质,选择这些不变性作为解题的突破口是一个好主意。例2-156 从数集开始,每一次从其中任选两个数,用和代替它们。能否通过有限多次代替得到数集,解 对于数集,经过一次替代后,得出,有即每一次替代后,保持3个元素的平方和不变(不变量)。由知,不能由替换为。 例2-157 设个整数具有性

12、质;从其中任意去掉一个,剩下的个数可以分成个数相等的两组,其和相等。证明这2n+1个整数全相等。证明 分三步进行,每一步都有“不变量”的想法。第一步 先证明这2n+1个数的奇偶性是相同的。因为任意去掉一个数后,剩下的数可分成两组,其和相等,故剩下的2n个数的和都是偶数。因此,任一个数都与这2n+1个数的总和具有相同的奇偶性。第二步 如果具有性质P,则每个数都减去整数之后,仍具有性质P,特别地取,得也具有性质P,由第一步的结论知,都是偶数。第三步 由为偶数且具有性质P,可得都是整数,且仍具有性质P,再由第一步知,这个数的奇偶性相同,为偶数,所以都除以2后,仍是整数且具有性质P,余此类推,对任意的

13、正整数,均有为整数,且具有性质P,因可以任意大,这就推得即 2-7-14 整体处理数学题本身是一个子系统,在解题中,注意对其作整体结构的分析,从整体性质上去把握各个局部,这样的解题观念或思考方法,称为整体处理。例2-158 九个袋子分别装有9,12,14,16,18,21,24,25,28只球,甲取走若干袋,乙也取走若干带,最后只剩下一袋,已知甲取走的球数总和是乙的两倍,问剩下的一袋内装有球几只?解 从全局上考虑,由于甲取走的球数是乙取走球数的两倍,所以取走的球数总和必是3的倍数,而九个袋子的球数之和被3除余2,所以剩下的一袋也是被3除余2,又由于九袋中,只有,故剩下的袋内装球14只。例2-1

14、59 证明任意3个实数不能同时满足下列三个不等式证明 若不然,存在3个实数,使 相乘 这一矛盾说明,任意3个实数不能同时满足题设的三个不等式。2-7-15 变换还原利用那些具有互逆作用的公式或运算,先作交换,再作还原,是绕过难点,避开险处的一个技巧。例2-160 求数列的通项,已知解 引进变换,有 由 得得 例2-161 证明恒等式 (1)证明 利用互逆公式:若 (2)则 (3)记 先作(2)中的运算 再作(3)中的运算 2-7-16 逐步调整在涉及到有限多个元素的系统中,系统的状态是有限的,因而总可以经过有限次调整,把系统调整到所要求的状态(常常是极值状态)。例2-162 已知二次三项式的所有系数都是正的且,求证:对于任何满足的正数组,都有 (1)证明 由知,若 (2)则(1)中等号成立。若不全相等,则其中必有(不妨设),由 可作变换 则当不全相等时,则又进行同样的变换,每次变换都使中等于1的个数增加一个,至多进行次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