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课时练习--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含答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69730903 上传时间:2023-12-1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2.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2课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课时练习--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12课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课时练习--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第12课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课时练习--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第12课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课时练习--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第12课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课时练习--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2课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课时练习--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2课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课时练习--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含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三5.12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课时练习一、选择题:1、拿破仑对外战争废除封建贵族特权,宣传拿破仑法典,传播启蒙思想。在欧洲,封建、专制成为众矢之的,民主、独立、自由、法治等成为欧洲的普遍诉求。拿破仑战争()A重构了欧洲的政治文化 B促进启蒙思想的传播C打击了欧洲的君主制度 D使欧洲开始走向统一2、位于墨西哥城塔库巴街的三文化广场,包括阿兹特克大祭坛、圣地亚哥大教堂和20世纪50年代建造的墨西哥外交部大厦,分别代表了古代的阿兹特克文化、西班牙殖民时期文化和墨西哥现代文化。由此可见,墨西哥文化()A杂糅了欧洲与亚洲的文化 B与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相同C具有多元文化并存的特质D

2、毫无任何印第安土著文化痕迹3、随着殖民侵略不断深入,英国的文化侵略还是对印度产生了两个深远的影响: 一是它首次为印度各地的人们提供了一种共同的语言和一种共同的文化背景;二是不可避免地使印度产生政治上的自觉性和自治要求,一批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利用欧洲的思想意识攻击英国的统治,并组织了一个民族主义运动。对英国文化侵略的正确理解是()A印度的民族文化被同化 B推动了印度的文化重构C导致印度排外主义盛行 D阻碍了对印度殖民进程4、地理大发现前的古代美洲有过非常璀璨的土著文明,而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这一年则成为美洲文明史上的转折点。关于拉丁美洲的叙述正确的是()民族独立运动中出现了别具特色的“非

3、暴力不合作”种族融合现象非常普遍,形成等级分明的“混血社会”列强在殖民过程中确立了臭名昭著的“有效占领”原则美国曾对此地实施“金元外交”和“大棒政策”ABCD5、美国的政治制度、政治行为都是其政治文化的反映,而政治文化则根植于其民族的血液之中。只有了解了美国的政治文化,才能更好地理解其政治制度与政治行为。美国政治文化的核心是( )A.强调个体和个人主义 B.勤劳节俭与自由平等C.天赋人权与权力制衡 D.开拓竞争和理性实用6、有位诗人在谈到拿破仑及其军队时说:“没有人比我更清楚法国人在意大利土地上所流的每一滴鲜血的价值;但是看到拿破仑军队的离去,我有说不出的喜悦。”这里的“价值”指拿破仑对外战争

4、()A帮助意大利完成国家统一 B动摇了意大利的封建统治C在意大利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D奴役压迫意大利人民7、拿破仑对外战争废除封建贵族特权,宣传拿破仑法典,传播启蒙思想。在欧洲,封建、专制成为众矢之的,民主、独立、自由、法治等成为欧洲的普遍诉求。拿破仑战争()A重构了欧洲的政治文化 B促进启蒙思想的传播C打击了欧洲的君主制度 D使欧洲开始走向统一8、一路辗转,士兵们到达了营地。修整后,上尉阿玛辛格将士兵集合起来训话:许多世纪以来你们一直都是伟大武士之后代,德国有悠久的历史,但比不上印度历史悠久这是我们印度人第一次有幸在欧洲土地上同欧洲作战,你们必须忍辱负重,因为你们的表现与印度的荣誉息息相连。辛

5、格上尉的训话()A推动印度无产阶级登上政治斗争的舞台B有利于激发印度士兵的民族民主意识C呼应了国内共产党领导的反英武装斗争D反映了帝国主义在亚洲殖民体系瓦解9、1776年,常识发表以后,约翰亚当斯发出了这样的感叹:最近两年所发生的变化实在惊人,(北美)各州居民的思想感情都彻底发生变化,“对君主的崇拜从未在如此之短的时间里如此彻底地从如此之多的人内心根除”。这表明当时北美A独立战争催生了平等意识 B民主思想逐渐深入人心C民众已抛弃了精英政治理念 D共和思想受到民众推崇10、在拉丁美洲的欧洲移民区域内,西班牙、葡萄牙文化成为主体,天主教成为拉丁美洲的主要宗教,拉丁舞成为拉丁美洲的重要文化符号之一。

6、但是在偏远的内陆地区,印第安人依然保留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这反映了( )A.西方文化及宗教的先进性 B.拉丁美洲地区文化多元共存C.文化与宗教信仰自然选择 D.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11、据1868年中美续增条约规定:每年清政府可选派30名幼童赴美留学。但国人听说西方野蛮人会把留学幼童剥皮,再把狗皮贴到他们身上,当怪物展览赚钱。结果,仅有30个名额的首批留学任务竟然没有完成。这反映出( )A中国与列强的矛盾尖锐 B中国人识破了美国的阴谋C美国存在虐待幼童行为 D中西文化存在严重的隔阂12、1857年,按伦敦大学模式,英国在印度加尔各答、孟买和马德拉斯建立了三所大学,开始授予学位。18

7、29年,近代大、中学学生数约为3000人,1855年,增加到49000人。为吸引更多人接受西方教育,1837年,规定以英语代替波斯语作为公务语言,1844年,又采取了优先录用会英语者为公务员的政策。英国在印度采取的措施()A以推动印度教育近代化为目的 B源自印度现代教育的缺失C体现了欧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D造成了印度传统文化的毁灭13、20世纪初,梁启超指出:“中国所以不振,由于国民公德缺乏,智慧不开。”因此,“欲维新吾国,当先维新吾民”。他还提倡军国民教育,推崇尚武精神。据此可知,梁启超意在()A说明国人体质决定战争胜负 B倡导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C呼吁实施分科教育培养人才 D强调改造国民性的重

8、要性14、法国大革命时,2600万法国人中,大约有1200万人不会说法语。许多国民公会的代表提出要大力倡导法语,革命政府也计划在新建的小学和理工大学里讲授法语,进行一场“语言革命”。这些举措A表明语言是政治改革的辅助手段B说明法语成为当时人们身份地位象征C提升了法国民众中讲法语的人数D扫除了形成统一民族国家的文化障碍15、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写道:“粉碎了封建制度的基础,割去了长在这个基础上的封建头脑而他在法国境外则到处根据需要清除各种封建的形式,为的是要给法国资产阶级社会在欧洲大陆上创造一个符合时代要求的适当环境。”可见,拿破仑战争( )A.传播了资产阶级思想 B.推动了法国经济

9、的发展C.传播了自由平等思想 D.推动了世界民主法制发展16、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于1926年写道:“这场把欧洲浸润在血泊中的战争已经唤醒了远离我们的土地上人民的独立意识过去几年里,一切都变了。不论是人还是思想,就连亚洲本身都变了。”据此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A推动了民族独立意识的觉醒 B使民族自决原则被广泛接受C促进了亚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D导致反战和平运动普遍兴起17、孙中山主张将人类历史和自然历史区别开来,反对社会达尔文主义将人类历史作生物学处理,认为Evolution不能译为“天演”,只能译为“进化”,还提出了“天然力”和“人事力”。孙中山意在()A促进三民主义内涵的丰富 B增强国人救亡

10、图存的信心C纠正严复对进化论的误解D消除封建主义思想的残留18、“用不断的战争来代替不断的革命,战争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各国的军事力量,破坏了欧洲的封建传统文化,加速了欧洲封建力量的衰落。”这场战争()A首次阐述了人民主权的思想 B是十二月党人起义的一个诱因C推动了德意志帝国的建立D促进了英法两国民族意识的觉醒19、大革命时期,仍旧穿着老式贵族服装的人会遭到嘲讽。大革命后,衣着华丽者几乎有反革命的嫌疑,而下层民众简单、朴素的服装样式却成为时尚潮流。服饰不再是等级制度的鲜明外衣,而是法国人民政治立场的表现。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A政治参与的强化B经济基础的变革C基础教育的发展D理性精神的传播20、列

11、宁曾这样评价“十二月党人”:这些革命者的圈子是狭小的,他们同人民的距离非常远,但是,他们的事业没有落空。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参加打败拿破仑的卫国战争,受到启蒙思想影响B.希望废除农奴制和沙皇专制,学习西欧改造俄国C.仅限于资产阶级阶层,脱离人民,导致起义失败D.传播民主自由的革命主张,推动俄国政治变革21、20世纪60年代,非洲很多国家刚获得独立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非洲做了调查,非洲学生很少有机会读到本国的历史、地理,也接触不到科学和技术的知识,他们读的是欧洲的历史,特别是一度称霸欧洲的欧洲名人的历史。在法属非洲,书本告诉他们,他们的祖先是高卢人,有着一双蓝色的眼睛,并详尽叙述了拿破

12、仑的一生。这一现象( )A反映西方资本原始积累的血腥 B说明非洲缺乏民族文化土壤C根源于欧洲对非洲的殖民扩张 D表明欧非文化交流成果明显22、1906年美国传教士明恩溥向西奥多罗斯福总统建议:将中国清政府的庚子赔款退还一部分,专门开办在中国的学校。罗斯福给国会的咨文中指出:“我国宜帮助中国厉行教育,使此巨数之国民能以渐融于近世之境地。”对上述材料准确的理解是()A美国企图强化对华文化价值观渗透 B美国帮助中国发展文化教育C美国加紧对中国进行经济文化侵略D美国企图强化对华思想控制23、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大党领袖提拉克提出“印度人的印度”口号以及“战斗,不要乞求”和“自由是我与生俱来的权利,

13、我将得到它”等主张,要求英国人离开印度,并在全国赢得众多追随者。对这一现象认识正确的是()A一战后英国加紧对印度的控制 B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在印度展开C印度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已经觉醒D印度民族独立斗争受十月革命影响24、英国学界流行- -种“ 日不落帝国”殖民统治“互利”说,该论调包含:- -是将英帝国与进步联系起来;二是在帝国内部宗主国同殖民地之间存在经济互相依存的关系;三是帝国有助于全球化。以下可以作为辩驳该观点的史实是A中国逐步卷入了世界市场 B近代印度棉纺织业的发展C美国赢得独立与颁布宪法D德国产业工人的生产过剩25、在欧洲的殖民侵略中,文化侵略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结合中国近代史进行判断

14、,下列不属于 文化侵略的有( )A.西方传教士强占土地修建教堂,禁止信徒拜祭祖先B.法国传教士在广州创办教会学校强迫学生背诵教义C.五四期间教会学校要求学生“断绝一切国家的观念”D.美国传教士傅兰雅创办格致汇编,宣传科学知识二、解答题:26、民族主义既是社会政治思潮,也是一场声势浩大的社会运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民族主义是近代欧洲历史上的一种现象。中世纪大多数人认为自己首先是基督教徒,其次是某一地区如勃艮第或康沃尔的居民,只是最后才是法兰西人或英吉利人。三个发展逐渐更改了忠诚的这一尺度。一个发展是各种方言的兴起和这些方言在文学表达方面的运用。另一发展是若干国家教会脱离了天主教会。最后

15、一个发展是西欧的一些王朝建立并巩固了几个性质相同的、独立的大国英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和丹麦。这些发展为民族主义的兴起打下了基础。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材料二 拿破仑在动乱之中,戏剧性地让法国大革命的理念启蒙运动(Enlightenment)中所述的主权在民、法律平等、共和形式和行政改组传遍了欧洲。此外,强调人民主权的法国重组大大促进了政治上的民族主义这一概念,即每个民族共同体均有权自由地、不受外力控制地表达自己的意愿他代表了一股变革的力量,不仅在统治时期给欧洲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还将他的理念散播出去,从而塑造了欧洲的未来。摘编自美弗兰克萨克雷、约翰芬德林世界大历史:1799-1900(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推动欧洲民族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